《化学课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课教学反思.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化学课教学反思篇一:化学课教学反思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化学教学与其它任何教学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整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
2、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二、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方案的 “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
3、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
4、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5、。“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
6、学陷入被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虎头蛇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一)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放缓思考的坡度或
7、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
8、,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新颖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四)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9、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尚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篇二:化学课教学反思*年波斯纳提出个体成长的公式为:经验+ 反思= 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
10、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具体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个定义揭示了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以两个“学会”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主要特征。浅显地说,“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研究对象,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解剖,作出自我批评、自我否定、自我改进。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如何对自已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呢?经过一年的化学新课程教学,下面谈谈个人教学中的几点反思。一、教学目
11、标上的反思“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了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新课程的化学教学目标设计有“用教材教”的意识,知识作为一切教学的载体,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在一起。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定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应了解,知道或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学习目标;二是学生必备或必须达到的实验技能目标。如果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仅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贮存,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许不少,其结果却不会用它。在设定过程与方法目
12、标上,一方面是突出了化学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另一方面是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在倡导用“教材教”新课程理念设定教学目标要注意:第一、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注意目标的教体性,注意在知识的教学载体上有机结合观念和方法教学,即三维目标统一。第三,注意突出重点目标。平时教学中要防止制定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或教学中无目标意识、或只有知识目标、或重难点目标把握不准。例如:金刚石石墨C60 这一课题,借助碳单质知识载体让学生学习到了解
13、不同单质的性质不同,而蕴藏于知识中的方法是,让学生学到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化学意识,同时学生初步认识到了世界物质的多样性,从而更加热爱这充满神奇色彩的物质世界。二、教学理念上的反思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但是对老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把“学生本位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学生个体意识”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学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传统教学的以“ 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转的教学方
14、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在教学目标中融入“让学生掌握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发现中掌握知识”、“学习的情感观与知识同样重要”等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内容,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一定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落实到位,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而不是要什
15、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一是将探究性学习和传授性学习的融合。教师可通过设计问题,创设探究情景,提供必要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工具,将传授性的知识转化为探究性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讨论评价总结创新”的思维习惯。二是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的整合。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鲜明,有趣等特点。现代教育技术为化学教育提供了许多辅助手段,例如微观世界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模拟,达到了其它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
16、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认识,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大胆创新,注意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教学资源上,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悉心引导学生,学习活动可能在课内完成也可能在课外,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内容,应跳出课本走向科技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师应给他们介绍相关教学参考书,提供学校的图书资源;介绍中学化学网站,提供网上学习的条件;开放化学实验室,引发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探索的兴趣和创造动机。三、教学评价上的反思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培养
17、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在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针对档案中记录的内容(例单元知识总结,疑难解答探究方案设计过程纪录,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化学习惯)进行反思小结。有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也能通过档案袋,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做针对性辅导。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
18、察,记录分析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及表达交流能力等全方位的评价。在纸笔测试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纸笔测试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试,而应入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从知识的整体关系上考核。总之,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回顾和评价,对课前计划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教学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整理,为今后教学实践参考与改进。下图为一个较好的反思文本以供教师们参考,我想只有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才
19、能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进俱进,教学实践更趋完善。篇三:化学课教学反思我们在一起开教研会,谈论最多的大概还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难教”。一是教学时间少,二是知识点难把握。讲少了学生“啥也不知道”,讲多了学生“消化不了”,而高考以后如何考还一无所知。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在讲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时,按教材内容在其中一个班我按照下列程序开展教学:离子反应的定义;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含义。一节课下来,我感觉“真顺畅”,学生也说“好学、简单”。第二天上课再让学生写几个离子方程式却让我目瞪口呆,怎么办呢?再小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吧!这样效果好多了,还真体会到了“爽
20、”。说到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着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去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愿望各不一样,这就是教学的难处。但教师毕竟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要首先做好教学反思,本文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教学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左右相关教材,制定
21、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确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
22、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工夫去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必修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研究学生,制定发展目标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
23、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有时却实在让我们头疼,上课了你得提醒他拿出教材和学习用具,你得提醒他该坐正了,拿笔了,或者一问三不知等等。学生的主动性在哪呢?一言以蔽之他不知学了有何用,没兴趣。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主动想做的事,就会越做越有兴趣,就会越做越好。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明确自己的差距和前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成自主的探索学习。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他能主动的找教师、找同学帮助,上网、查资料,他会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
24、。这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学生、帮助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教授新知识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已有知识,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科学、合理地去思考、判断和创造。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课堂教学中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是“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
25、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你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思考问题,你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的“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沿着情景的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1.营造学习氛围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处于活动主体地位,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
26、学习主人,教师演变成学习的检查者。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应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最佳学习状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展成合作教学关系,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就会随之增强。例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教学,我把握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通过实验21探究:什么是化学变化?在很平坦的台阶上使学生明确了“酸碱盐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时就有学生在下面议论:离子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吗?只有三种条件下才能发生离子反应吗?我很高兴地捕捉到
27、了学生的疑惑,并由此使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要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2.优化学习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学会到会学,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
28、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尝试着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之后的情况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还是来看离子反应中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教学,通过离子反应的条件学生很快地写出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KOH溶液和H2SO4溶液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N
29、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随之我让学生讨论:比较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并由此举例说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差异。尝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略),并由此讨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步骤)。学生在讨论中说出了很多想法和“高招”,虽然不一定有代表性,但是他们能理解的,在一定时候去用也是有效的;可能也说不出什么道理,但经过教师的点拨他们会豁然开朗,你想这样的教学比说教不更有用吗?我在“情景导学式”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强调“实践与讨论”,使归纳和总结赋予了活力。3.发展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不可能一处即蹴,并且在教学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伤心”,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但想想你的
30、“说教”他(她)又听了多少?而尝试着鼓励他(她)动起来,从学习习惯让他变起来,终有一天会有突变。学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
31、多的想象。化学课堂教学中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将难于理解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可触及的表演。如“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揭示,通过学生角色表演或者教师“相声”式的讲演,让学生进入角色自身融入其中,可有效地解决发展学生自学能力中的障碍,将学习变为他们自觉的行动,这是自学能力提高的源泉。三、教学后反思:小结教学得失,关注过程效果,提高师生素养教学后写“教学后记”及时记录教学后的体会,或者及时修改教学过程设计,这是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举措。教学后反思是积累教学经验,修正教学策略的必由之路。一节课下来想想有效果吗?你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述还是探究,是将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吗?自我感觉好吗?
32、自主学习安排了多少时间,学生得到充分的参与吗? 我们有多少问题需要反思,有多少问题需要解决,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指导学生的学习 ,我们在观念上转变到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境界了吗?1.教学是过程与效果的统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强调过程教学,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体系,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忽略教学的结论,很难想象一节课后你问学生知道了多少化学知识,他(她)却一无所知;如果学了“元素化合物
33、”知识却写不出化学方程式,那是什么境况!教学中要不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要不要规范和传统呢?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反思究竟什么是基础,应当打好怎样的基础。新课程要求用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它的界定在于它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些都是要求打好的基础,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要么只重结果忽视过程,要么只要过程忽视结果,应强调“双基”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辨证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离不开“双基”的学习过程的,是在基础的活动中
34、才能获得的。教学应是过程与效果的统一。真正的教学应该将学科中最基本、最有用的内容讲深讲透,而且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应改变教育观念,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教学形式的多种组合,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2.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相长”源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一词汇在教育界的使用率可谓频繁,反观过去的教学我们真正做到了多少。教师与学生谁是教学的主体,我们也争论了许多年。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互为主体。教的活动中,教师是该活动的承担者,是主体,
35、强调教的本质即是引导;学的活动中,学生是该活动的承担者,是学的主体。活动中的主体具有主体性,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主观性等。自主性,是指活动的自我决定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活动者自己确定目的,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活动;二是活动者在活动中自己选择活动方式,自己掌握活动进程;三是活动者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之更具目的性、科学性,更有可操作性,使之成为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新课程下师生是教学过程的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高三化学教学反思高二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第 22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