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专题-教育统计与测量填空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专题-教育统计与测量填空题.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填空题0.1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0.2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和(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的产物。0.3统计的目的在于(达成对总体的量的认识)。0.4教育统计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即(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0.5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值的量尺,共有四种不同的种类:(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比率量尺)。0.6测量工作三要素是:(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0.7教育测量中学业成绩测评的工具是(考试试卷)。0.8教育测量的两大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0.9量表是(测量
2、工具)和(解释分数的常模)的物化的形态。1.1从广义角度讲,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1.2根据数据的来源划分,可把数据分成(计数数据)和(测量评估数据);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数据可以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和(比率变量数据)。1.3数据的特点是(数据的离散性)、(数据的变异性)、(数据的规律性)。1.4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称为(次数分布)。1.5组限为1519时,组实上限是(195),组实下限是(145),组中值是(17)。1.6常用的两种次数分布
3、图是(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1.7常用统计分析图包括(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和(圆形图)。1.8(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1.9一组数据“15,16,12,18,35,17”的全距是(23)。1.10在编制次数分布表时,全距用符号(R)表示,组数用(K)表示,组距用(i)表示。2.1.次数分布的特征量数包括(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地位量数)。2.2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称为集中量数,反映次数分布离中趋势的量数是(差异量数),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叫(地位量数)。2.3常用的集中量数有(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4、.4有一组观测数据为70,64,78,69,79,72;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72),如果上述数据的权重比为1:1:1:0.4:0.6:0.3则其加权平均数是(71.77)。2.5中位数是指(位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用符号(Mdn)表示。2.6一组数据A:3,6,9,11,12;另一组数据B:6,10,12,14,15,18;它们的中位数分别是Mdn(A)=( 9)。Mdn(B)=( 13)。2.7(众数)是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用符号(M0)表示。2.8在次数分布的某端或两端的数据只有次数而没有确切数量时,可用(中位数)作为次数分布的集中量数。2.9数据分布为2,
5、3,3,5,5,5,6,6,M0=(6),而在数据分布为2,4,4,4,5,5,5,8时,众数是(4和5)。2.10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三者之间的经验关系式是()。2.11一组数据的平均差指的是(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用符号(AD)表示,计算公式是()。2.12数据42,46,46,50,50,56,62,68的标准差是(8.29),方差是(68.75)。2.13上题中,每个数据都乘以-2后,其标准差是(16.58),方差是(137.5)。2.14差异系数是(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对比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2.15PR表示(百分等级),在(0)到(100)之间取值。3.
6、1.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1,1)。3.2通常,当O.7|r|1时,称为(高)相关;当0.4|r|0.7时,称为(中等)相关;当02|r|0.4时,称为(低)相关,当|r|0.2时,称(极低相关或接近0相关)。3.3两列连续变量,求它的相关系数,最好用(积差相关)分析方法;一列连续变量,一列顺序变量,考察相关情况,要用(等级相关)分析方法;若两列变量都是顺序变量,要用(等级相关)分析方法求相关系数。3.4点双列相关适用于描述一列是(连续)变量,另一列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3.5点双列相关的计算公式是()。4.1分数是指(通过测量获得的、描述测量对象身心特性水平的数字)。4.
7、2通过被试问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是(相对评分分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是(绝对评分分数)。4.3常模是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4.4常模可以分为(发展常模)和(组内常模)两大类,年龄常模属于(发展常模),标准分数常模属于(组内常模)。4.5比例智商是(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4.6智商(IQ)的平均水平是(100)。4.7标准分数常模,就是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组内常模。4.8百分等级不是等单位量度,只具有可比性而无可加性;标准分数值(是)等单位量度,(具有)可比性,(又有)
8、可加性。4.9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得到的智商是(离差),它是一种经过线性变换得到的(标准分数)。4.10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48.44,标准差是11.25,其中一个数据是153.05,则该数据的标准分数是(0.41)。5.1分析一个测验的质量,一般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考察整个测验的质量指标,即考察测验(信度)与(效度);二是考察所含项目的质量指标,即考察测验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5.2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叫作(难度指数),它的最通用的求法,就是计算被试在该项目上(得分率)或通过率。5.3测验项目的难度是指(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5.4在“1,0
9、”记分方式下,项目难度指数p=(r/n),在“K,O”记分方式下,项目难度指数p=(/K)。5.5直接建立在通过率基础卜的难度指数,其取值范围在(0)与(1)之间。5.6难度指数p表示(得分率),q表示(失分率),它们的关系是(p+q=l)。5.7一个测验都有多个项目组成,整个测验的难度,可用组成测验的所有项目难度的(平均值)来代表,不过当所有项目的满分值都相等时,用求(算术平均数)的办法;当所有项目的满分值并不相等时,用求(加权平均数)的办法。5.8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应该是(p值尽量接近O.50)。5.9对于目标参照测验,目的是为了考查被试是否达到应有要求,这种测验的项目难度,应由项目的考
10、核要求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或(应有标准)来决定。5.1O对于筛选测验,项目应针对(划界点(决断点)水平来确定恰当难度或难度分布。5.11项目区分度是指项目(区分被试水平高低的能力)的量度。5.12人们一般对测验项目作性能分析时,常去求取各个项目上被试的(题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作为测验区分度的内部标准。5.13用高低分组法求区分度指数的公式是(D=pH-pL)。5.14项目区分度指数的取值范围是(-1至1之间),若区分度指数取值在0.300.39之间,说明这类项目区别被试优劣的能力(合格)。5.15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的一致性是测验的(信度)指标,而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
11、的程度是测验的(效度)指标。5.16测验信度实际上就是对无系统的(随机误差)的控制。从测验实施过程中实际得到的被试分数,叫做(观察分数),记为x,它与真分数T及误差E的关系可用式子(x=T+E)表示。5.17用重测法求取的信度系数叫(稳定性系数),用折半相关求取的信度系数叫(内部一致性系数),用平行相关法求取的信度系数叫(等值性系数)。5.18折半法求出的信度系数须经校正才是原来全测验的信度系数,校正公式是()。5.19测验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是(测验效度)。5.20测验效度的三个种类是(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5.21效标关联效度可以分为(并存)效度和(预测)效度两个小类别。
12、5.22效标污染是指(效标测量值的评定受到了测验分数值的信息的影响)。5.23效度系数的取值很少能超过(0.70),一般取值达到(0.40)就不错了。6.1学业成就测验是一类广泛用于检查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学习进步)情况的教育测验。6.2根据课堂教学运用测验的一般顺序,可以把学业成就测验分为(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6.3在学期教学或单元教学开始,为了确定学生是否具备成功学习这一课程或这一单元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测验是(安置性测验)6.4(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况的测验。6.5诊断
13、性测验是为了探测与确定(学习困难原因)而施测的一类测验。6.6终结性测验往往在(课程结束或教学大周期结束)时侯进行。6.7根据解释测验分数的方法不同,可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两类。6.8常模参照测验主要用于(鉴别与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用于教育工作中选拔与分流方面的决策)。6.9标准参照测验是跟一组明确的(知识能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相比时,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的一类测验。6.10根据成就测验的实施方式与测验载体,可以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口头测验、纸笔测验和(操作测验)。6.11实验技能考核需要遵循三条原则:(实践性为主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
14、性原则)。6.12测验标准化的四个环节是(命题)标准化、(施测)标准化、(评分)标准化、(分数解释)标准化。6.13根据测验编制程序的严格程度,与标准化测验相对应的另一种测验是(教师自编课堂成就)测验。6.14教师自编课堂成就测验的特点是:(简易性)、(灵活性)、(随意性)、测量性能较差。6.15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关于(考试内容)和(考查目标)的双向列联表。6.16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应该包括三个主要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他把认知领域中的行为目标,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知识(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17.(知识
15、)代表认知领域中最低水平的学习成就,(领会)代表理解的最低水平,是通往更高水平理解的基础。6.18能够动用已学过的材料,把它们合规则地用到具体的新情景中去的能力是(应用)。6.19分析与(综合)是互逆过程,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以便了解(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的关系。6.20.(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于逻辑的判断。6.21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6.22典型的客观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是非题)、匹配题、(选择题)。6.23.( 选择)题是一种最具典型性且最具测量功能的客观题。6.24论述题属于(主观)题型;简答题属于(
16、客观)题型。6.25心理测验是通过(标准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样组的客观分析,对人们的心理特征及个别差异估测、描述和诊断的一种方法。6.26心理测验的主要用途表现在(选拔人才)、人员安置与人事管理、(临床心理学研究)、(学校心理服务)、建立和检验假设。6.27心理测验按照引起被试反应的特点,可以分为最高成就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按照测验内容的性质,可把心理测验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创造性测验、(人格测验)等。6.28智力是(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能力的综合,并且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6.29韦氏智力量表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量
17、表和(韦氏幼儿)量表。6.30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616)岁的少年儿童,包括(12)个子测验,其中言语部分占(6)个子测验,操作部分占(6)个子测验。6.3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有一个补救性测验是(迷津)。6.32瑞文推理测验是用(百分等级)评价人的智力发展水平。6.33智力发展水平分为三类:超常(IQ超过(130);正常;低常(IQ在(70)以下)。6.34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6.35发散性思维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6.36比较著名的两个创造力测验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6.37人格测验的方法主要有(
18、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法、(情景测验)法和(评定量表)法。6.38根据艾森克人格三维结构理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是(内外倾性)、(情绪性)、(精神性)。6.39(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6.40(投射测验)技术可分为四种,联想技术、(构造技术)、完成技术和表达技术。6.41评定量表法以(观察法)为基础的,是较长时间的纵向观察及其印象的综合。7.1不确定现象又称(随机)现象,它是统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7.2对随机现象的一次演示或观察称为做了一次(随机试验)。7.3记录各种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的分数,也是一种(随机变量)。7
19、.4随着随机试验次数的增多,(频率)值会越来越接近一个固定数值,这个数值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记为P(A)。7.5如果某事件发生的概率P=0,表示(不可能发生),我们称这样的事件为(不可能事)事件;如果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1,表示(肯定会发生),称为(必然事件);而当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称为小概率事件。7.6频率的取值范围是(0,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1)。7.7如果抛扔两枚硬币,那么正面朝上的概率分布为(P(0)=0.25;P(1)=0.50;P(2)=0.25)。7.8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是(单峰、对称钟形),其对称轴是(过X=的纵线),曲线在(x=)点
20、取值最大。7.9每一个正态分布都可以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该分布平均数是(0),标准差是(1)。而这一转化关系式是()。7.10在标准正态分布中,夹中间面积90的z值是(1.64),夹中间面积95的z值是(1.96),z值为2.58时,夹中间面积(99)。7.11查正态分布表,P(0z1)=( 0.34134),P(-1z2.25)=( 0.01222)。7.12客观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素的全体称为(总体),从其中抽取的部分元素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7.13在总体基础上求取的各种特征量数称为(参数),应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称为(统计量)。7.14每个样本统计量都在总体(参数)的
21、上下波动,而影响样本对总体代表性的因素有三个:(总体本身的离散性)(样本容量大小)(抽样方法)7.15随机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阶段抽样)和(等距抽样)7.16简单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常见的形式是(抽签),较严谨的简单随机抽样要借助(随机数码表)进行。7.17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分三种情况: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的平均数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x=(),=();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时,平均数抽样分布服从(t分布), =();总体非正态,但样本容量n(30),此时平均数抽样分布渐近服从正态分布。8.1小概率事件是指发生概率小于(0.05)或(0.01)的随机事件。8.
22、2小概率事件原理就是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的原理。8.3统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常取(0.05)和(O.01)两个水平,值越小,显著性水平越(高)。8.4.( 虚无)假设在假设检验中做为已知条件使用,以符号(H0)表示。8.5H0:pO则H1:(pO)。8.6统计假设检验的思想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一种带有(概率值保证)的反证法。8.7拒绝或没有充分理由拒绝虚无假设的依据是(检验统计)量的大小。8.8统计上根据(显著性水平)求出的,提供比较标准的值称为临界值,临界值以远的抽样分布曲线下的区域称为(危机域)。8.9虚无假设属真而被拒绝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又称为“(拒真)”错误
23、;虚无假设实伪而未被拒绝的错误称为()型错误,又称“(纳伪)”错误。8.10为了降低犯型错误的概率,最理想的办法是(加大样本容量)。8.11值越大,犯型错误的概率就(越小)。8.12为了判断两个总体参数是否相等,应采用(双)侧检验,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大小关系应采用(单)侧检验。8.13在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两种检验方法中,灵敏度较高的是(单侧检验)。这是因为(双侧检验)有两块危机域。8.14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方差是否相等的过程叫(方差齐性检验)。8.15F分布的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正无穷),同时F分布受(2)个自由度制约。9.1.x2是检验实际观测次数与(理论期待次数)之间
24、差异程度的指标,其一般表达式是()。9.2当x2分布的df=l时,x2=(Z2),因此,若显著性水平=O.05,X2=1.962=3.841。9.3确定x2分布的临界值需要由(自由度df)和(显著性水平)两者共同决定。9.4x2检验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拟合良度)检验;(独立性)检验。9.5当自由度df=2,=0.01时,由x2分布值表查得x2=(9.210),这说明,由x2统计量公式计算得到的x2实得值,能超过x20.01。(2)的概率只有(0.01)。9.6x2检验的一般步骤是:(1)( 提出假设);(2)计算理论次数;(3)( 计算X2统计量);(4)由显著性水平和自由度df,查到
25、临界值x2;(5)( 作出接受或拒绝虚无假设的统计决策)9.7在进行正态分布拟合良度检验时,约束条件M=(3),所以自由度df=K-(3)。9.8对rK列联表来讲,进行x2检验时,其自由度计算公式是df=(r-1)(K-1)10.1方差分析的目的是:(检验多于两个总体的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10.2单向方差分析的数据形式是,在(一个)维度方向上,分为k个(总体水平)。10.3对于单向方差分析:H0:(1=2=k),H1:(在k个中至少有一对不等)。10.4三个平均数、方差都相等的样本,合成一个大样本后,其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若这三个样本的平均数不相等,方差相等,则合成一个大样本后,方差(增大)。10.5单向方差分析是通过(方差差异)检验来实现平均数差异检验的,所以检验过程要采用(单)侧检验。10.6.方差分析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是:(总离均差和的可分解性)(总体正态性)(样本随机性)(方差齐性)。10.7多总体方差是否齐性常用(Hartley最大F值)法进行检验,其H0:(),H1:(至少有一对不等)。10.8在进行方差分析时,总离均差、组内离均差、组间离均差三者关系可以用公式(ss总=ss间+ss内)来表示;检验统计量F=(MS间/MS内),分子分母自由度分别是(k-1和n-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