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显见概说5.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81717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番显见概说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番显见概说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番显见概说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番显见概说5.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番显见概说讲堂笔录稿【第05课】 2017年年6月30日星期五我们继续学习,谈到心法,谈到无为法的时候,好多同学在这一部分内容特别迷茫,首先说到无为法,一些人就认为什么都不作为。什么叫无为法呢?就是心无杂念,以前祖师们常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没有杂念。以前寺庙里那些师父们,该烧水的烧水,该摘菜的摘菜,该洗菜的洗菜,该做饭的做饭,该出坡的出坡(出坡就是干活),他们都没有杂念,那就叫作无为法,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现在的人对于无为法就不是这样,认识都是有作为,“我要修行”。像以前那些大德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着活心无杂念,心一境性,没有第二念,并且能把当下的事情做得更更好

2、。他们白天出坡,各做各的事,晚上还要精进坐禅,坐在那里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对外界一切清楚明了,但是也不是打瞌睡,也不是有什么念头。一念,心若无杂便是一,心不起伏便是定。心不起伏并不代表着像石头木头什么都不知道,而是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心如明镜,能照万物。没有少法可得,没有什么法可修,就是无为法。六祖说得最清楚了:因为众生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我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各得智慧。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呢?“摩诃”是大,“般若”是本性,“波罗蜜”是到彼岸得正定。我们都没有得到正定的认识概念,所以六祖才跟大家说,本性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本性时刻是定的,它是不动的,我们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就认为

3、心是动的。世人终日口念般若,说明心见性,如如不动的本性,都只会口说,不知道本性确确实实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在佛它是不动,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在凡夫也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妄想也是如如不动的本性生出来的。说到摩诃般若波罗蜜,这是梵语,用中国话来讲就是大智慧到彼岸。到彼岸是什么?我们现在落在了分别执著这个妄心里面,在众生这一块,佛性也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动不摇,功能广大,无所不能,无时无刻无不是我们自己本有本具的本性在发挥着作用。认识清了自性,在众生自性也本定了,就是彼岸;认不清了就是此岸。认清认不清那是心行出来的,不在口念,不在口讲。成天地读般若经,背金金刚经,背大乘经,

4、口念心不行,没认清就是不能够达到彼岸。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认为般若本性还是玄妙得很啊,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很玄很妙,认为佛菩萨是无所不能,呼风唤雨。其实你也能,每一个众生也能,练什么成什么,练什么功夫出什么功夫。众生口念心不行,佛菩萨是觉悟了的有情众生,口念心行,本性与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他认识清了本性般若。六祖接着跟大家又说:何名般若?般若是大,心量广大,心性广大,犹如虚空。你说话,能说好话,能说粗话,能说种种话,这是本性发挥作用,它的作用大不大呢?你能开心能烦恼,这也是本性作用,它的这个性能广大不广大呢?你能做种种的事,你能起种种的思想,这是本性起用啊!你说它广大

5、不广大呢?犹如虚空能容纳万物。太虚空这个空间很大,但是它是心性中之物,它比太虚空要大,无有边畔,也不是大小方圆,也不是青黄赤白,性能也不是有任何限制,无长无短。性能是能嗔恨能欢喜,所以亦无嗔无喜。它也不是是,还不是非,它能做到是,能做到世间法的正确标准;它也能做到非,能可以胡乱来。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本性就是一个功能能,它能做善,它也能做恶,善恶是非都是本性发挥出来的,这都属于二法。你要是找本性,无有头也无有尾,哪是开头哪是结束,没有。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一切诸佛也是这样的,功能妙用,只不过是他用在了饶益有情广度众生上。世人妙性本空。我们本有的性能能作为,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找形象你找不着,它就

6、是一种功能,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能思能想能记忆,你找它的形象,找不出来,它就是一种功能。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体空。善知识,莫要听我说空便着空,便认为什么都没有了。第一莫着空,现在第一,一听说本性是空,大家就落入了一有空就空下心来静坐。第一莫着空啊,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慢慢地就没有记忆了,什么都不明了了,都不清楚了,慢慢地就成了木呆了,成了无记空。什么他都不用心了,心的觉知性能让他给抹杀了,不在意了,用现在话说,不入脑了,不尽心了。大多数人都落入这个概念了,还有大多数人认为空下来才是修,让心空下来,这其实还是一种有。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相,万物色相在虚空中本来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7、的,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林,善人恶人,善法恶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是人性空,亦复如是。我们每个众生的心,我们觉知的性能广大无边,太虚空太大了,还是见性当中的一物。你怎么知道虚空那么广大?“我看见的”,对,你只要是看见,它还是你的所见,它还是你能见当中的一个现象。太虚空大,对,太虚空还没有能见大。自性能含万法是大,它能听见各种的声音,它能看见各种的现象,它能觉知到各种的反应。一切现象,一切声音,皆是能知能觉这个性能以内的现象。所以万法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性当中,也就是现在说的,一切一切的现象,包括声音现象、物质现象,还有等等一切现象。若见一切人善与恶,尽皆不

8、取不舍,亦不染着,犹如虚空,名之为大。见一切人的善与恶,既不取也不舍,不取是不计较;不舍是什么呢?不舍并不是不清楚,而是很清楚,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善,也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恶,这就叫不取。哪个人做对了做错了,做得正确就是善,做得不正确就是恶,不去跟他计较。并不是说不清楚,隐恶扬善并不是说不清楚善恶,不能够正确的正知善恶。“亦不染着”,也不学着要去做什么善,学着要去做什么恶。心如虚空,名之为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太虚空也是我们能见的见性里面的一个现象,还没有超出能见这个范围。能见是心的一个作用,能闻也是心的一个作用,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汇集、集聚,它才是一个核心,万事万物的核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9、名之为大,故曰摩诃。迷人口说,不知道。“哎呀,本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怎么回事?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一切一切种种现象都是心性内所现之物,所有的声音都是我们闻性内显现出来的现象,没有能闻哪来所闻。动静二相都是闻性内所现之物。一切有形的现象,能够看得见的现象,都是见性内显现的现象,它在见性范围以内的。能见范围广不广?很广。能闻范围广不广?很广。能觉范围广不广?能觉范围很广,能知范围也很广,所以说广大。“摩诃”的意思就是大,它大在哪里呢?它的功能广大,不可限量,非长非短,非大非小。关于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从性能上来说的,但是好多人都会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问他“为什么心包

10、太虚,量周沙界呢?”他就答不出来了。那么,太虚空大不大呢?“太虚空很大”,“你怎么知道太虚空大呢?”“是我眼观察的呀”,“哦,你眼看到的”。你眼看到的,眼不能见,是心能见。这个见是心的能见的性能,能见的性能也就是见性,因为你有能见才有所见,太虚空是你能见范围以内显现的一种现象。心包太虚,它有多大呢?这个见性(心)有多大呢?它这个量,身量有多大?它的身量周遍法界。本性,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具有的见性闻性,有知有觉的性能,能辨别能记忆的性能。它的功能范围非常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处不是它,所以称为大,这是摩诃。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迷人只会说,他不了解他迷在里面。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

11、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我空了”、“天也空地也空,终日空空走西东”,那都是胡扯。本性是抓不着看不见的一种性能。抓不着看不见所以称它为空,这个性能作用时刻在发挥,并不空。运用我们的性能能够饶益有情,能够广利众生,能够去做我们该做的事,能够去担当我们该担当的责任,在父母要尽孝,在子女女要教育好,在人事关系上要做到担当、礼貌、坦诚、真诚,用真心相处。有些人虽然学了些佛学名词,也能够口讲一套,这样的人不可与语,邪见为主,他认为他学得还挺很好,其实他什么都不是,他是佛教里面的邪教徒,他心邪、傲慢,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这些佛学名词他讲不清楚,真正意义他并不知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广大周遍法界,我们要

12、认识清楚它是怎么回事。用即了了分明,不用也是了了分明,因为它没有生没有灭,开心知道不开心也知道,你到哪个现场你都很清楚,你进屋、出门现场都很清楚。你走出大门,马路路、大街,街上车来车往,人来人往,高矮胖瘦,男女女老老少都很清楚,因为本性时刻都是了了分明的。只不过是有些事如你的意你就高兴,不如你的意你就烦恼,那就是后天所学知识的问题,落在自我里了。时刻它在起用,在知一切,所以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皆是性内之物,万法归一,归性,性显性现,心显心现嘛。本性它来去自由,可以做善,也可以做不善,可以有恒心长久(常),也可以没有恒心(无常),所以它来去自由。就像我们做事,“我想怎么干,我乐意”,接受圣

13、贤教,皆成圣贤人;人若不要脸,神仙都难管,来去自由啊!性能它可以发挥到这一面,也可以发挥到另一面,它可以饶益有情广利众生,也可以无恶不作,所以说自性能生万法。在涅槃经里面说:“一阐提有佛性否?”什么叫一阐提?不信佛的人有佛性吗?有,“那蚂蚁有佛性吗?”蚂蚁也有,“蚊子有吗?”蚊子也有,“大象有吗?”大象也有。它为什么是蚊子、蚂蚁、大象呢?业力力、愚痴,就是因为它心内的认识导致它的轮回,出了种种的现象,它心中的知见在支配着它,心量大心量小,是饶益有情还是自私自利,还是自我。凡夫的性能随知见左右,发挥到了不正确的地步了。天人是积福、禅定,我讲因果的时候讲得很清楚。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如果你明白了,心

14、是能作为,那既然是能作为,我们按佛的标准菩萨的标准去作为,慢慢地一点点把习气净化,本性般若就现前了吗?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不要心外求佛,一切都有因果报应,种豆不长高粱,种高粱不会生玉米的,所以说看你种的是什么因,你的见解在哪个定位上。何时能得成佛道啊?成佛必须要明得真心见得本性,若不见得本性,学佛无益,一切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运作。迷人不见本心,本心时刻现前。迷了的人就不知道那是本性在运作,非要另外再找个佛性出来成佛。迷人迷在哪里呢?并不是说本性不起作用,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在圣人是时刻在起用,在凡夫也时刻都是明了的。你进屋了,屋里的环境你明了清楚;你出门

15、了,院子里的环境你清楚明了;你开车了,你对路路况、对车内车外也是清楚明了的;你进了卧室那当下也是清楚明了的,什么摆设什么用具,床铺桌子;你进了厨房餐厅,也是当下清楚当下明了的。一切无不是妙用,妙用在哪里?不容易易觉察本性在起作用,没认识到那是你的本性在起作用,妙就妙在日常妙用而不自知,不敢承认那就是佛性,那就是真心。妙就妙在日常起用不容易易觉察,没觉察到它(本性)在起妙用,日常妙用,妙在我们不知、不承认,其实它微妙(这个妙是微妙)地在运作。心时刻在运作,心时刻在当下,何故不见呢?为什么看不见它呢?这就是迷啊!就像我们作梦似的,你作梦的时候你有那个梦中的你吗?有,是本身啊,梦中有没有运作,跟你现

16、实生活当中是不是觉得一样呢?对,那是梦中独觉意识在运作,那也是你的法身的一部分,那也是你觉性的一部分。所以说我们的心,从无始久远广大劫以来,到如今未曾有生也未曾有死,有生死的是我们这个色身报应,一段一段的报应,该享福该受罪,这叫分段生死。本性没有生死,心经里面说得多清楚:无老老死,亦无老老死尽。本性没有生死,生死的是什么?生死的是意识概念,本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善不恶,不来不去,不是是也不是非,它不是男相也不是女女相,它不是僧也不是俗,它不是老老也不是少,它不是圣也不是凡。“成佛”也不是佛,佛是人给他的一个名称,对人教化的一个名称,本性不是众生,不是众缘和合生起来的,但

17、是众缘和合在它的范围以内。佛性不是修出来的,也不是证出来的,它本来就是现成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动不摇,赤裸裸现成的。它也不是什么因果能生出来的,也没有什么相貌,你想取相,取不可得;你想舍它,舍不出去。做人有觉有知,做鬼也有觉有知,做天人也有觉有知,做佛也是有觉有知。觉知时刻都是摆脱不了的,要是没有觉知了,就没有什么是自具的性能了,所以和山河大地,和宇宙虚空是一体的,山河石壁不能为碍。所以阿罗汉到了证得本性根本的时候,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执著妄想的时候,和万物是一体,和天地是同根。透五蕴,度生死,五蕴他都明白了,是心内之物,所以生死他也就没了,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此心微妙

18、难见。这个心不是我们肉团血压泵那个心。要想找到见到这个真心,就在我们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举手投足,运手投足当中,我们如恒河沙一般的运作当中,都是它在运作。好多人在找它,不识原来旧主人,总是找不到。启动机关木人问,不知当下是主人啊!为什么本性和山河大地是一体的?能所是一体,没有能见不到所,没有所也显不出能的能见来,没有所也显不出能觉的能觉来,所以说它们两个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性。但是众生就认为是相对性,众生以自己的身体为自我,和万物是相对的。但佛菩萨认清了本性是我,它们是一体的,能所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性。无能无所,无所不显能,无能不现所,能所一体,不一不异。这就是中观论八不里的“不一不异”,能见还是能

19、见,所见还是所见,但是它不是一,还不异,不异在它是不可分割的关联性,就像无手无拳是一个道理理,没有手怎么能握拳呢?手和拳它是两个相,不一不异,其实还是一体。我们的本性运作如恒河沙,比恒河沙还多,为什么人总不得道呢?因为他认不清一切都是能在作为,能是主,他们都是在搞相对的“我”,我的所见、我的所闻,都是在搞相对的,色身和万物,它都是相对的。因为分不清自己真心法身才是主要的,是它在运作,吃喝拉撒睡,一切的行动、运作都是这个性能在运作,不是色身在运作,我们就执著是色身在运作,所以说不知道真正的主人,什么是主,什么是次,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中心。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堕生死河,欲出还

20、没。因为他没认清本性是主,他这样修那样练,这样读经那样追求,拜呀读呀诵呀,忙得不轻,那都是外道,心外求法,只是因为他没见到核心、中心,真正的中心性能,他对中心性能认识不清。众生若不迷,要知身中性,不知身中性便是外道种。为什么呢?众生迷啊!无一人晓得性能是主,能做这能做那,自己举手抬足、举手低昂、言语道断,一切运作施为皆是性能在作为,它是主啊!自家运手不知手,自己抬足不知足,别说他认识到性了,走路路被拌个跟头,他还嫌路路不平,还嫌路路上有障碍呢。迷人怎会知晓,迷惑之人只是执著色身是我,故此难明法身本性,与色身息息相关的法身本性是主。唯独佛出世,能够讲清此法,启发迷人。五道众生(天人及众生等)尽不

21、明了,它不知道哪是主,不认为能运作的性能在运作,他认为这个色身在运作,若能够智慧明了,就能够知道就能够把性能运用到佛所讲的一切道理理上,去饶益有情广利众生,去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分清主次,不再执著我相,不再执著我的认识、我的知识、我的看法,而是要知道性能运作,能善能恶,能凡能圣,即名解脱,生死也拘不得,一切法拘它不得,便是大自在人,也是大自由人。众生看到这样的人,他就觉得不思议,这样的人也叫大仙,还叫圣人,与众人不同嘛,但是他具有的真心体性和众生是一样的。所以在十番显见第二番里面,憍陈如认清了这个道理理。圣人种性一切皆不离自心,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

22、运动,皆是自心。这个应是对应,和眼相对应的是物质现象的东西,和耳对应的是声音,和鼻对应的是香臭,和舌对应的是五味,一切运动施为皆跟自己的心性是对应的。为什么又说对应的呢?没有能哪来的所啊?只有能才产生的所应,在众生来看是相对的,其实我告诉你,这就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眼能见吗?眼不能见,虽然物象和眼相对应,但是不是眼能见,它是心能见。虽然声音是和耳相对应,但是耳不能闻,是闻性能闻。虽然香臭气味和鼻相对应,但是鼻不能嗅,是嗅性能嗅,嗅觉能嗅。嗅觉,听觉,视觉,这都是觉,这都是觉性。迷人就不能够自知,认不清这个核心是主要的,所以要想了生死,必须先自觉,自己先开悟(始觉)。始觉是什么?开始认识到本性

23、是核心了,性能是能。能是核心,能就是性能。始觉到本觉,他有始觉,慢慢地才能够认清了,他才能归向一步步地去按佛说的道理理去做,他才不用众生的我见,不用自己的成见,不用自己的所见。他按照佛说的道理理去做了,他能善能恶、能好能坏、能亲近能远离,这就是六度里面的把握分寸啊。我讲六度跟他们讲的六度不一样,他们讲的六度都是做功德,有求的,我讲的布施是遍布实施,我讲的持戒是纵心所欲而不逾矩。他们讲的忍辱和我讲的不一样,他们讲的忍辱就是忍耐,连辱都能忍,我讲的忍辱是真正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人是可怜者,是痴迷者,而是慈悲地包容他、礼敬他、礼让他,这和“忍”不是一回事。这是不是把握分寸呢?是啊。度:尺度、刻度、分

24、寸,这个度能把握好吗?禅定,本来不动,何来禅定?智慧,般若。一切时中,但有言语道断。一切时中,你有没有言语道断呢?说话行为,你生活当中离不开说话,离不开行为啊,言语道断是心能的运作,能作为,那个能在运作,所以说“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你运作出来的是什么?现象,叫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你要明白以后就知道往正确处去做了,你要没知道这个能,你做的还是糊涂的,自己的成见,“我是、我对、我正确”,那是落的轮回六道因果。我们的心觉心知,善能够了别一切,我们的心觉心识能够施为运作一切,我们为何不好好的运用它。过智慧的人生、艺术的人生呢?我们为什么要搞得那么苦、烦、累的人生呢?我就提倡智慧的人生,艺术的人生

25、,像个艺术家似的,怎么开心怎么过。你们是不是这不合自己的心,那不如自己的意,搞得自己天天烦烦恼恼的呢?在搞得失啊!关键是我见我对我是,你那个“我”是自己的一种成见。六祖见五祖的时候: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不知道什么是福田。福田是什么?就是智慧幸福,做的事情智慧幸福,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不知道怎么再修福。师父开示:智慧就在生活当中,无尽的是自心,正确处理理理理智对待,不攀缘,但是不辞缘,不回避。我们的心是能够知道一切的,善能分别一切的,别人跟你说什么话,什么意思,你是能够听出来的,就看你怎么样施为运用了,你是智慧的处理理呢?你还是自我的排斥呢?这个是最主要的。心无形象,智慧它也不是说固定的哪一个概念,

26、非要怎样不行,有圆满皆大欢喜的处理理方式,也有惹得大家都不开心的方式。所以说,如来者,无来亦无去,就在当下。如来者色无尽,色无尽就是说运用无尽,表现出来的都是现象,“全相即性全性即相”这句句话就出来了,体相用,你运用好了就是智慧显现。我们这个色身是四大,它也是烦恼,色身有生灭,法身无来去,法身无生灭,如来法身常不变异,它时刻在运作,众生法身也是时刻在运作。做众生的应当知道,佛性本自有之,不从外得,就看你是做佛还是做魔,你是做佛还是做众生。迦叶(sh)尊者在灵山悟道,佛祖拈花,迦叶示笑,他只是悟得本性,心显心现。佛祖拿着一枝花在那里,迦叶尊者“哦,这是我心显心现,本性是心”,怎么知道佛祖拿着花的

27、?心显现出来的,心知道的。是佛祖拿花吗?不是,是我的心映现出来的。佛祖手拿一枝花,那只不过是我心显现出来的一个现象而已,这个现象是在我心内的,心即是性,性即是心。心性诸佛和众生都是相同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前佛后佛,只传此中心此核心,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性能是中心是核心,是真正的心。除此性能以外,无有觉知性能,无有觉知的能为,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了,无佛可得,如果能知道了就运用能,正确处理理理理智对待。颠倒众生不知道它是能作为、能知道、能觉知、能看见,所看见所听见,不知道能与所,于是向外驰求,终日茫茫,又是念佛,又是诵经,又是礼佛,佛在何处啊?不按佛教导的去正确处理理理理智对待,光知道有个心,不知道心

28、外无别佛,想着心外再修成一尊佛,那不成两尊佛了吗?是在搞相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经上还说: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你所在之处就有佛,你所在之处,就有你见闻觉知的性能。弥陀经里面说的念佛,念佛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其人一心不乱,面见彼佛。“彼佛”是自己的佛。一心不乱了,自己的觉性显现纯净了,妄念顿歇,歇即菩提。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自心是佛,不应心外求佛,心外求法。有的人说“我见佛了”,自从认得真心处,不见形象诸如来。自从认得心无相,不见十方诸如来,再也看不到佛菩萨的形象,不以相示现了,因为你的心性就是佛,佛佛道同,都是一样的,只要是见到你的心性,你的心性和佛都是觉,佛性就是视觉、

29、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觉心知。心若真空寂,如来无相貌,现在的人都拼命在寻找相貌,你看金金刚经里面说得多清楚: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取相即是着魔,落进邪道了,所以说生则无生,往哪生啊?你认清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往哪生啊?生则无生,无生而生,你认清本性是空了,你已经生入那个频道里了,不着相了。觉知无妄念,随用心便起。这都不是形象,生而无生,无生而生,所以说花开见佛悟无生,都要归向于无生啊。这样的法说给那些追求心外求法的人,他根本不信的,反而生诽谤。佛性本来清净本来明了,所以说不近鬼神不着相。你近鬼神巴结他有什么用?事情是你做出来的,吉凶祸福是你做出来的,他只不过是法院

30、里的一个执法者,你买他账,他就可以给你徇私作弊了?他犯法。你做得好了,鬼神还敬重你,莫错用心啊!现在这些人,学佛学了几年年了,不识身中旧主人啊。现在这些人,学佛都是心外取相,又是金金台来迎、银台来迎、铜台来迎,看画的那个西方接引图,误了多少众生呀?末法时期就是这样,搞形象的东西。“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本性真空,无相可寻”“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离一切相即是诸佛,什么意思呢?见到一切相的时候,没有能所,能够知道“这是我的能见所见到的现象”,这个时候你已经佛芽生起来了,你的觉性开始起用了,起用法身了。知道是你的性

31、能在起作用了,归法身了。“这个花好漂亮”,着相!这个花好漂亮,是我知道的,是我见到的,是我能知能觉的性能所反应出来的,那就见相离相了。离的是什么?不着在这个现象上,这个现象是你的能见所显现出来的所见,你知道认识清能见了,归到能见这个点上去了,你本身就是佛了,始觉了,开始觉悟了。佛者觉也!不要被这个“佛”字给迷惑了。佛是觉,佛是西方语,中文翻译成觉,所以我们不可以一切现象求佛。维摩诘居士拿剑刺刺佛,有人说佛来了,他拿了一把宝剑出来了,“在哪里,我宰了他”,为什么?那不是佛,那是魔来诱惑众生。佛法身无形无相,哪会以相来诱惑众生呢?所以说“我这境界那境界”,瞎扯,那你没归本性,没认清你的性能。最初期

32、可能有佛菩萨示现,以色感应来摄求你,但是若能够明白真心无相的时候就不会,那再有现象出现,必定是魔境,因为天魔外道,惑乱鬼神,他示现神通,变做佛菩萨相,让你来迷信它,那不是佛。佛是觉,觉性,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知觉,这才是你的自心。不要乱拜,不要乱求。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它是视觉性能、听觉性能、知觉性能、触觉性能、味觉性能、嗅觉性能,所以此土云觉性。多少人被这个“佛”字给迷了,搞形象,不归性能。要归能,要归性,要归佛是觉。佛性是觉性,觉性是灵觉,也叫灵性,我们觉知的性能是非常灵明的,应事接物、扬眉闭目、举手投足,一切一切的作为都是自己的,一切一切的能知都是灵明觉知之性。这个性能就是我们宇

33、宙的核心、众生的核心,它是能,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觉。它是真正的核心,所以叫作真心,它也就是佛。心就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这个“禅”字非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道是道路路,这个道是转凡成圣之道。这个禅不是一般的禅,非凡人所能够测度所能够理理解。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这都是达摩祖师的话。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在心地下功夫,若要纸上谈妙法,笔尖蘸干洞洞庭湖。全部要明心见性,这个一定要明确。假使你讲经说得千经万论,不能够见本性只是凡夫,不是佛法。了脱生死,见到本性,至道幽深,不可话会。不是说你说几个佛教的名词,你会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万物一体,天

34、地一体,万物和我是一体,怎么回事呢?你会说这个,并不一定说你理理解,认识到位。好多人现在都是口头上会说一些名词,你再深入问他,其实他不懂,都是鹦鹉学舌,他看过、知道这个词,但是真正让他往深处解,解不了。这些名词他会说,他不懂得什么意思,解不了。这些名词典籍都是来解释本性的,认清本性了不用典籍,一字不识,他能够见性,他就能够成佛,六祖就是这样,六祖他老老人家没上什么“名牌大学”。所有言说皆是从心性起,本性本体本来是空,你用名言落在文字里面了,你描绘不清楚,除非你真正理理解了,你才能够讲得清楚。三藏十二部经讲的都是本性很圆满,不用修不用证,非声非色,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人

35、把三藏十二部经典都会背,但是让他向人解说,他不一定能够说得清楚,唯有明心见性之人才能够解得清楚。凡夫智慧所不能及,你有再聪明的脑子,那只是世智辩聪,不是根本智。不了本心,不知本心,还认为自己学问多高,自己修得多好,一切法,你那都是口头上的文字而已。若能够识得心,不会有执著,若见得本性,十二部经都能讲得清楚。因为千经万论,只一个中心明心,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不明心,言下契会。只讲文字,文字并不能够代表你的心灵层次,你运用得再好,天花乱坠,地涌金金莲,至理理绝言都是些文字词语,那并不代表你真正理理解本性这个主要的核心。所以说:道本无言,言说是妄。师父开示: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既然

36、有自己的法身佛灵性在,也有十方诸佛的法身在,所有一切佛,法身遍满一切处,一切菩萨法身遍满一切处,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自己灵觉现前,那你的灵知灵觉和佛菩萨的灵知灵觉是一样的,它是一体的。这个时候我告诉你们,不光是有你这一尊佛,还有无量诸佛都在你所在之处。大家都曾经听说过“佛法身遍满一切处”,我们的法身也是遍满一切处,只不过是大家不敢承认,不敢担当,不知道而已,没有人说得清楚,所以不能够理理解,认识不清楚。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有自佛他佛无量诸佛,所以我们每在一处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都要作为一个积极向上,饶益有情广利众生的人,不要搞自私自我,不要搞小富即安、得少为足这样的人。你们懂的那只是皮毛的现象,你们要真正地去做、去行、去做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佛教素材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