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上官体_的艺术特征_李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_上官体_的艺术特征_李军.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DOI : 10. 16074/j. cnki. cn43 -1394/z. 2006. 07. 023 第 25卷第 7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25. No. 7 2 0 0 6 年 7 月 JOURNAL OF HUA旧 UA UNIVERSITY Jul “ 2 0 0 6 论 上官体 的艺术特征 李军 (盐城工学院学报编辑部,江苏盐城 224003) 摘要:上官仪是初唐诗坛上宫廷诗派后期的领袖人物,其上承虞(世南)、李(百药 ) 的新变之风,下启沈 彳全期、宋之问等追求诗律之旅,为当时诗坛之名家、风雅之主,其诗受人推崇、拥戴、追随,故而形成唐诗史上 第一个以个人姓氏命名的 上官体
2、 。其诗具有清丽典雅的词采、浑融优美的意境、属对精工、精通声律的鲜明个 性和独特风格,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历史影响,其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上官体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 K24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671 9743 (2006) 07 0074 04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Shangguan s Style U Jun School of Humanities,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4003 ) Abstract: Shangguan
3、Yi is the leading figure of post - court poetiy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He inherits the neo change style of Yu Shinan and Li Baiyao initiates Shen Quanqi and Song Zhiwen s movement in the pursuit of thymes and enjoys high popularity. His poems are admired, appreciated and imitated by his contempo
4、raries, wliich foim the first style in Tang Dynasty named after a poet s surname. His poems are featured by elegant diction, beauteous state, and meticulous rhymes, exerting far- reaching historic influence. And therefore, he makes uniqu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ng poetry. Key words: S
5、hangguan s Style; art; features 旧唐书。上官仪传称:上官仪是著名的宫廷诗人, 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 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 上官体 。 1 (p2743) 上官仪出生于隋朝末年,活跃于太宗、高宗年间,贞观年 间考中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后迀秘书郎,继转起居 郎,高宗时,曾任秘书少监、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地 位很高,还曾一度主持国政,显贵一时。可谓官运亨通、 仕途顺利。然其完全是依靠自己个人的努力奋斗,更是 凭着他那过人的文学天赋和才华而成名的,他是初唐诗 坛上宫廷诗派后期的领袖人物。上官仪能上承虞(世 南)、李(百药
6、 ) 的新变之风,下启沈丨全期、宋之问等追求诗 律之旅,其诗受人推崇、拥戴、追随,卓然成为当时诗坛之 名家,更为一时之风雅之主,故而形成唐诗史上第一个以 个人姓氏褒奖、命名的诗体、诗派与艺术风格、创作倾向 的 上官体 。诚如聂永华先生所言:上官体,表现的是一 种诗歌 风格 , 是社会文化风尚 新变 的产物,顺应了 诗歌艺术演进的内在趋势,对初唐宫廷诗风流变乃到唐 诗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2罗宗强师也认为 : 后世当年流 行的 上官体 ,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创作倾向,一种以上 官仪为代表的诗歌创作倾向。 3(ra)这说明,上官仪的诗 歌创作有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曾起着主导 和引导诗歌潮流和
7、风尚的重要作用,在初唐诗坛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为唐代诗歌的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 献。 上官体作为一种诗坛风尚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就必 然有其值得人效法的理由和依据,且有其独特的艺术魅 力和文化价值所在。可以说,其诗歌除具有初唐宫廷诗 多以宫廷生活为题材,以歌功颂德为目的,词藻多华晒 丽,多为群臣或宴集酬和之体制,诗风多轻艳华靡的共性 之外,还具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个性或曰独特风格所 在。依笔者愚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或特 色可概括为:清 雅流丽的词采;优美的意象;浑融的意境,比兴寄托的艺 术手法,对仗、声律的艺术追求,以及深远的历史影响等 诸方面。由此而构成了上官体诗清丽精巧雅致的鲜明艺 术特
8、征。 一、清雅流丽的词采 众所周知,宫廷诗不仅多为歌功颂德和描写宫廷享 乐生活的狭窄题材,更喜欢雕琢语言,多追求辞藻的华 丽,喜爱堆砌典故,因而往往陷入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 泥坑而不能自拔。作为宫廷诗人的上官仪,其诗作不能 不受到华艳 |_丽宫廷诗风的巨大影响,依然因袭着宫廷 诗风与创作传统,然而其却能以其高人一等的天赋与才 情,在因袭中 体现出一种求新求异的变化和探索,使其诗 作能突破宫廷诗风传统的束缚,表现出一种迥异于传统 收稿日期: 2006 05 28 作者简介:李军 ( 1952 ),男,江苏滨海人,盐城工学院学报编辑部教授,从事唐宋文学方而的 研究。 宫廷诗风的语言清新雅致、活泼流
9、丽的一面,给人以清风 扑面、耳目一新之感。试读奉和山夜临秋: 殿账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放虞 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 ?蒙烟壑 生。 在夜深人静之际,诗人伫立在山上的帐篷外;感觉到 白天的炎暑退去,显得清凉宜人;白天那车来人往的繁忙 辇道现在也清静下来了,横亘在浓密的树荫下;山上清风 阵阵,传来远处清脆的击筑(乐器 ) 之声;流水淙淙,仿佛 琴声叮咚 ;遥望夜空,云起云飞,偶尔传来大雁的断续叫 声;皎洁的月光,清辉流泻,周围的树林沐浴在月光之中; 寂静的夜晚,能听得见露珠从枝头滴落的声响;群山万壑 一时都笼罩在渐渐腾起的烟雾山岚之中。多么清幽的夜 景,多么怡
10、人的画面!此诗虽为奉和之作,但是诗人已经 摆脱宫廷诗作多从类书拾掇辞藻的旧习,重视对景物 的 细致体察,自拟新词以状物色。通过物色的变化,写出情 思的婉转,形成情隐于中而秀发于外的意境。全诗无一 华丽词藻,无一生涩典故,语言清新雅致、生动流丽,通俗 易懂,仿佛从诗人心中、笔底自然流淌而出,少斧凿雕琢 之痕迹。此诗意象新奇独创,具有浑融深远的意境,直开 后来王维、孟浩然山水诗超然、空灵、清淡诗风之先河。 再看早春桂林殿应诏诗 :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 碧 。作为一首奉命而作的应制诗,虽然用的是宫廷诗人 惯用的华词丽藻,留有一丝宫廷诗风的影子,然却能组织 成一幅清丽雅致、生动形象的艺术画面:由雪花
11、 融化而成 凝结在草木枝叶上的晶莹露珠在春光的映照下,显得冰 清玉润、晶莹雅丽,飘舞的雪花不仅不愿落下,反而翻扬 腾转,宛如要回到来时的天空去。典雅的文字,灵动的画 面,清新的意境 ,给人以一种清风扑面、心旷神怡之美感, 表现出诗人杰出的写景技巧和善于构建明秀灵动的诗歌 意境的能力。 奉和秋是即目应制 :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 。 作为宫廷诗人,作为一首奉命唱和的应制诗,很难看到其 曾受过宫廷诗风的深刻影响。诗人用词清丽典雅,察物 细致,状物工巧,创造出如此优美的诗歌意象和清新的诗 歌意境。深秋时节,万木 萧萧。落叶悄然从诗人眼前飘 落,状似一道蝉影在其眼前掠过。落叶似蝉影,蝉飞似落 叶,蝉
12、影与落叶这原本毫不相干的事物竟被诗人巧妙地 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草木凋零、万物藏身的深秋图景。 其绘形传神之巧妙,令人拍手叫绝。然而更奇特的是:叶 落似蝉飞,蝉飞逐落叶,竟然构成了如大雁飞行时的奇特 雁阵 (行 ),奇思妙想令人肃然起敬。语言之清新,设想之 奇特,画面之灵动,这一切确实非常人所能。 二、浑融优美的意境 上官仪以他出众的才情,使他不时地突破宫廷诗的 樊篙,求新求变,匠心独运,表现出另一种风貌来,使其诗 作表现出一 种浑融优美的意境美。 首先,在上官仪的诗作中,多表现为新奇、细微而优 美的意象。如早春桂林殿应诏中晶莹闪烁、珠圆玉润 的露珠,飞转飘舞不停上旅的雪花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13、 中的似落叶的蝉影、似蝉影的落叶。意象之清新优美,都 给读者留下难忘的深刻印象。再如日人遍照金刚文镜 密府论西卷引其佚句 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 ,表现 出早春季节春光明媚、山清水秀、万物萌生的蓬勃生机与 活力,意象也十分新奇、清丽,特别是 写 笼 二字,生动 形象,工于锤炼 ,使诗篇显得清新雅致,实已开盛唐诗歌 风致。 其次,诗人能将原本一些互不相关的事物有机地联 系起来,巧妙地组织进同一幅画面中,构成一幅完整、浑 融的诗歌意境。如露珠与雪花这两个意象本是互不相关 的,似乎也很难把它们写到一起,但诗人却巧妙地做到 了。原因是这儿的露珠已不是通常所说的露汽(水汽 ) 凝 结而成 ,而是由雪花沾
14、上草木枝叶融化而成,这是在早春 季节才能发生的特有景象被诗人捕捉到了,并把它们巧 妙地联系起来。在春光照射下的露珠晶莹闪烁,与飞舞 的雪花不仅和谐地共处在一幅画面中,同时还成为雪花 的烘托与陪衬,使雪花漫天飞舞的形象更加得到突出和 强调,也使 诗歌意境更加浑然一体。 同样,落叶与蝉影,也在诗人的妙笔之下相互成为对 方的喻体、象征出现,且两者结合共同构成 雁行 的水乳 交融的艺术画面,关键是它融入了诗人的浓厚的主观情 思在里边。 在奉和山夜临秋诗中,诗人巧妙地表现出自然景 物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由于是山上 秋夜,故暑气退去、清凉宜人,辇道为浓荫所覆盖 ;清风阵 阵,传来远处击筑
15、之声,溪水潺潺,仿佛琴声叮咚;夜空飘 浮着朵朵云彩,不时有雁阵掠过;皎洁如水的月光倾泻在 扶疏的树林上,好一幅山林秋夜图,显得多么的清新雅 致,隽秀无比,浑融一体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且韵味天 成。 最后,其诗具有一种清新雅致优美兼具浑融的诗歌 意境与风格。 试读其安德山池宴集诗 : 密树风烟积,回塘荷芰 新。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翠钗低舞席,文杏散歌 尘。方惜流觞满,夕鸟已城 _。 面对这样一场或朝臣宴 集、或文士雅聚的盛宴,肯定是不乏珍馐佳肴之美味、歌 儿舞女歌舞之佐酒助欢、灯红酒绿美人云集之繁华场景 , 诗人置这些盛宴歌舞场景于不顾,却转去写自然场景:茂 密的树林远看如烟似雾 ;近处的
16、池塘里荷叶田田,碧波荡 漾 ;莲花盛开,亭亭玉立;雨霁天晴,彩虹高挂天穹,与池 上彩虹桥相映成趣 ;春光明媚,繁花似锦,风中传来阵阵 花香。你很难把它和灯红酒绿的盛宴歌舞联系起来,全 诗既没有华權露丽的词藻,也较少雕琢痕迹,显得清新自 然,雅致脱俗。诗人巧妙地避开对盛宴歌舞繁华喧闹景 象的描写,把原本的 繁华场景描绘成一幅清丽雅致的山 水画,形成了全诗一种清丽、淡雅、优美的诗歌意境和艺 术风格,使读者简直不相信这是出自于宫廷代表诗人之 手。此诗还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因 此,诗中的自然景物如 荷 、 花 也多有比喻、象征意义 , 其既可以是自然中的真实景物,也可以是诗人的虚构,
17、或 者是用来比喻和象征那些歌儿舞女的。这样就使得物人 浑然一体,虚实兼具,真假难分,不仅使得全诗内涵更加 丰厚深广,也使得全诗意境更加浑融、优美,还使得诗歌 的意味更加含蓄隽永。 后一首诗中诗人尽管也用了 舞席 、 歌 尘 、 翠 钗 、 流觞 等词语对盛宴歌舞进行描绘,然整首诗清幽 中仍透着几分愁绪,带有丝丝淡淡的落寞情怀,读者可以 从其所采用的 晚 、 花落 、 散 、 夕鸟 等词语中感受 得到。由此而形成了全诗一种浑融的诗歌意境和清丽、 淡雅、优美的艺术风格。 试看入朝洛堤步月 :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唐诗纪事引古今诗话云 : 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仪
18、独持国政。常凌晨入朝, 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曰: 脉脉广川流 音韵清 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 。 4 (P#A)此时上官仪任宰相,此乃 其得意之作。写其于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朝百官的情 景 :拂晓,上早朝的百官在天津桥与洛堤上等候,身为宰 相之诗人趾高气扬地骑马而越过众人来到最前面,显出 心意悠然、镇定自若之风度,表现其承恩得意的神态举 止。在清静开阔变为飞动热闹的景物画面中,自然地融 进诗人承恩倨傲又志得意满的情怀,创造出情景交融、 思与境谐 、物人一体的浑融艺术境界,堪称佳作。 可以说,上官仪在继承南朝与虞世南、李百药重视诗 美的基础上,着意于诗境的营构和创建,以其独具的 风格 特色,形成
19、了诗歌创作 龙翔变体 的诗歌现象,体现了诗 歌艺术演进、发展的内在趋势与规律。 三、对诗歌对偶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在诗歌创作的实践中,诗人对对仗的运用有着特殊 的喜爱,且对其作了深入而充分的理论研宄,并用来指导 自己诗歌创作实践。在诗人的创作中,属对精工的诗句 可谓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对仗严谨、工整最典型的是两首咏画障 : 芳晨丽 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 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未减行雨 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晨珠 丽日 对 翠 帐 , 桃 花浦 对 凤凰楼 , 蔡女 对 燕姬 , 菱歌 对 春望 , 移 对 上锦缆 对 琼钩 ,可谓是属对
20、工整。 新妆 与 冶袖 , 漏影 与 飘香 , 浮 与 入 , 轻扇 与 浅 流 , 未减 与 自比 , 行雨 与 凌波 , 荆台 与 洛 浦 , 下 与 游 ,也都是名词与名词相对 ,动词与动词相 对,偏正词组与偏正词组相对,无一不公允、精当。虽然 上官仪的诗篇只有 20首,但其诗中属对精工、优美的对偶 佳句很多,如 :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入朝洛堤步 月 V 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 ( 奉和过旧宅应制 ); 奕奕九成台,窈窕绝尘埃。苍苍万年树,玲珑下冥雾 (酬薛舍人 ); 远气犹标剑,浮云尚写冠 (故北平公挽 歌 ); 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 ( 春日)等 等,诗人对诗句精雕
21、细琢,使得对仗严谨工整,令人称奇 叹服。这既反映出诗人对对偶运用的高度重视,也表现 出诗人素养、技艺的高超,使对仗的运用达到了得心应 手、游刃有余、炉火纯青的境地。 难得的是诗人还将自己运用对仗的经验体会上升到 理论的高度予以科学归纳总结,给时人与后人以创作上 以切实而具体的有力指导。宋人魏庆之诗人玉肩卷七 引诗苑类格说 : 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 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 , 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 , 才旁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又曰诗有 八对 :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 类对 ;风织
22、池间树,虫草穿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得 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 荡千般意,迁延一 介心是也 ;五曰连绵对,残河河若带,初月月如眉是也;六 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 ;七曰回文对,情 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 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群未归是也 。 3(P165_166)他 的 六对 、 八对 之说,是从字音、词义、句法三方面对对 偶作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精确解释,其影响是巨大而深 远的。从字音方面说,有双声对、叠韵对、连珠对、连绵对 之分 ;从词义方面说,有正名对、同类对、异类对、双拟对 之别 ;从句法方面而言,则有回文对、隔句对两种。
23、这是 对前人对诗歌对仗艺术探索的进一步发展、加深和完善, 使得对仗的分类愈来愈细,在运用上则愈来愈宽泛和灵 活。乔象钟、陈铁民主编之唐代文学史 (上)对此作了 高度评价 : 这是对六朝以来诗歌俳偶对仗经验的总结概 括。上官仪并非作空洞的理论探索和研宄,而是在自己 的创作中实践中这些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发明。 (P95)他 不仅将创作经验、体会提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总结,并用以 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如他的酬薛舍万年宫晚景寓 直怀友所用对句,竟然占其 八对 之 六,只有 回文 双 拟 未用到。 例如王昭君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琴悲桂条 上,笛怨柳花前。雾掩晚妆月,风惊入鬓蝉。缄书待还 使,泪尽白云天
24、。 此诗颔联颈联对仗相当工整, 琴 与 笛 悲 与 怨 V 桂条 与 柳花 都为同类对, 月 与 蝉 则为异类对,其已符合律诗二、三联须对仗工整的严 格要求。任半塘先生从声诗的角度对此作了高度评价, 认为此诗 宜为唐代王昭君传辞之最早者 前之句 皆以平起,犹是初唐五律韵格。 n(P188)上官仪的对偶论, 不仅仅着眼于 义 之相对,而且与 音声 相 配合,成为其 营构诗歌意境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值得指出的是, 上官仪已经比前人与时人更自觉、更强烈、更深刻地认识 到诗歌是美的形式的创造和意境的营构。 四、对诗歌声律的精深研宄与改进完善 诗人精通声律,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能按照声律要求 进行写作,
25、而且能根据其创作的实践经验,还不断地研 宄、丰富声律理论,改造和完善诗的声律,为近体诗格律 的形成与完善作出了其重要的贡献。 首先是由 四声 到 平仄 的简化。诗歌发展到南 朝,诗人们开始了对诗歌创作技巧、艺术、方法的研究。 南齐 永明年间,盛为文章 汝南周 I逼 善识声韵,约等 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 减,世呼为 永明体 。 83 (#0+)说明其时己十分重视讲宄 字声调配和避免声病现象,形成了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 ; 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8(H+)讲求音律的和谐与婉转。 但因其提出的 宫羽相变,低昂舛节 的声律模式显得相 当繁琐和复杂,较难于在创作中贯彻实施
26、。上官仪及其 追随者元竞竞结合自己编撰汇集名诗丽句的作诗工具的 大型类书芳林要览三百卷,后来又进而删削精选而编 成古今诗人秀句的体会,并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将原 本繁琐复杂的 永明体 之 四声递用 规则改造、简化为 平仄二声相调,即将上、去、入三调统一作仄声处理,这一 变化,使原来 四声 运用时的各种繁琐苛细的病犯忌讳 的避免成为可能,这也成为近体诗音律上规范完善、成熟 与定型的关键。此虽 最终成于元此同时竞竞之手,然元 氏之论多是对上官仪言论的推演和诠释。如论 龃龌病 云 : 第十三,龃龌病者 ,一 句之内,除第一字及第五字,其 中三字,有二字相连,同上去入是。原注 :若犯上声,其病 重于鹤
27、膝,此类文人以为秘密,莫肯传授。上官仪云 :犯 上声是斩刑,去入亦绞刑。 元竞竞云 : 平声不成病 , 上去入是重病 。 442如再论 蜂腰 之病云 : 如第 二字与 第 五 字 同 去 上 入 , 皆 是 病 , 平 声 非 病 也。显然,这种将 平声 与 上去入 对举,是 声律和形式上将平 上去入四声转向平仄二元化构律的规 则的简化,并把原来一句一联中的声律规则推广、扩大到 诗歌的全篇,使得诗篇在整体上的声调规则得到进一步 的粘合与谐协,形成了一种区别与古体的全新声律定式。 这一改革与创新,既符合诗歌发展的历史趋势与潮流,又 使得声韵追求变得简明而容易多了,由此而推动和加快 了诗歌声律化的
28、演变进程。 郭绍虞先生认为,从四声向平仄的简化,是律诗完 善、成熟、定型最为 重要的关键 , 因为只有在平仄的关 系上,才能使消极病犯从量变到质变 。 1() (1211)翻检上官 仪的诗作,其中不乏这样 的优秀作品就是明证。 其次是 粘对 规律的探索。由繁琐复杂的 平上去 入 的四声变化向 平仄 二元的简化和确立,故由消极防 范的 八病 之说也就顺水行舟般地自然转向积极建设的 粘对 说发展。这就是文镜密府论 调声之术中的 换 头 说: 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 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 去上入 ;次句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 ;如此轮转, 自初
29、以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 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 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 。 91 (P55_56) 换头说 不论是实际上,还是内涵上 ,或者说本质上,通俗地说,就 是由平仄二声构成律诗的 粘对 规则。即一联之间的上 下句为对,如上句头两字为平声,则下句应为仄声,构成 一种上下句间平仄相对的规则,使诗歌声调更具平仄相 间的声韵婉转的变化、错综之美。而联与联之间相连接 的两句间则为 粘 ,如首联下句头两字是仄声,那么颔联 上句也应为仄声。此下以此类推。这样就形成一联之 间,联与联之间具有声韵变化的旋律之美。 这种 换头 、 粘对 规则,
30、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诗歌句 式和篇格的选择与确定,既表现出由繁琐复杂的平上去 入的四声调向平仄二元化的简化与实用的适应、转化趋 势,又使 粘对 规则成为律诗定型的又一重要关键。显 然,讲究 粘对 规则己成为上官体诗人创作实践经验的 理论概括和对诗美形式的着意追求。如上引上官仪之 王昭君诗,除首联失对(首联一般也不要求对仗)外,其 他都合乎 粘对 的律诗规则要求。可以说,上官仪在律 诗的声律理论的研宄和探讨方面,为唐诗的律化发展与 成熟定型作出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开后来沈宋 对诗体的全面建设之先河,同时也为其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 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唐诗在民众中的迅速推广 与普及,以及促进
31、其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而巨大的贡献。 五、对诗歌发展的深远历史影响 上官体 诗上承虞世南、李百药的宫廷诗新变之风 , 以其观察事物的细腻、状物图貌的精巧,以其清新雅丽的 语言,创造浑融优美的诗歌意境,表现出诗人诗歌创作的 鲜明个性特征,这使得许多同时代的诗人纷纷追随、效 法、模仿,进而发展成为当时诗坛上的一个主流诗派。可 以说, 上官体 诗不仅对初唐诗坛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 对后来唐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再就是其对诗歌对偶、声律的理论研宄,通过对芳 林要览 、古 今诗人秀句等类书的偏撰,对当时的诗歌 创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促进、普及的作用,因而也扩大 了 上官体 诗派对当时诗坛的影响。
32、提到上官体,我们还不能不提到上官仪的孙女上官 婉儿。活跃于武后和中宗朝的著名宫廷女诗人上官婉 儿,当其祖父上官仪、父亲上官庭芝被武则天处死时,她 尚在襁褓之中,随母郑氏被配入掖庭。后因其出色的政 治识见和过人的文学才华,深受武则天、中宗信任和赏 识,执掌诏命、制诘之重任。其慧心灵性,诗才出众,虽在 其诗风上承其祖父上官仪,但感情更较自然纯真 ,气格也 较爽朗雄律,词采丽而不繁,境界清新奇特,为时人所称 颂。 上官婉儿名满天下,不仅是因为其诗才出众,更因为 她还是宫廷诗会热心的组织者和权威的评判者。每逢诗 会 ,她不仅要常常代中宗、皇后、公主等捉刀作诗 ,还负责 对群臣诗作之优劣高下作出客观而恰
33、当的评判。据全 唐诗话记载,中宗晦日在昆明池举办诗会,命上官婉儿 评判诸大臣的诗作,以从中选拔一首为新翻御制曲。片 刻之间,只见众人诗作纷纷从上官婉儿手中抛下。最后, 只剩下沈彳全期、宋之问二人之诗,大家都以为这两 位名满 朝野、功力悉敌的诗坛巨匠之诗作定会让她一时难以取 舍和评判优劣高下。只见她略作沉思,便将沈诗抛下,众 人方知宋诗入选。此时只听婉儿评论说 : 二诗功悉,沈 诗云: 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 /词气已竭。宋诗云 :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犹陟健举。 3(P#其评颇 为精当公允,使得沈与众人皆为敬服。可以说, 上官体 的流行,上官婉儿也是功不可没。 在初唐诗歌近百年的发展、渐
34、变的历史进程中,作为 宫廷诗人的上官仪,不论是在诗歌题材的扩大方面,还是 在状物写景的细腻雅丽方面,不论是对偶的精工方面,还 是对声律的精通方面,不论是在语言的清丽、意境的创造 方面,还是在篇制的完备、风格的形成方面,不论是在诗 歌创作的实践方面,还是对诗歌体制、对仗、声律深入的 理论研宄方面,诗人都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 而巨大的贡献。概言之,不论是从初唐诗歌内容到形式 的变革来说,还是就唐诗的发展来说, 上官体 有着自己 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刘昀 “ 旧唐书 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2 聂永华 .上官体 考辨二题 N.郑州大学学报 ( 哲射版 ) . 2001, (3): 94-99. 3 罗宗强 .隋唐五代文学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4 唐诗纪事 M.上海:上海书籍出版社, 1985. 51魏庆之 .诗人玉屑(上) 丨 Ml .上海:上海书籍出版社, 1959. 6 乔象钟,陈铁民 .唐代文学史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 7 任半塘 “ 唐声诗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2. 8 萧子显 .南齐书 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9 遍照金钢 .文镜秘府论(王利器校) tN.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83. 10 郭绍虞 .照隅堂古典文学论文集(下) fM.上海:上海书籍 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