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 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章节名称统编版二上第三单元曹冲 称象学时2课时课标要求1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 中的图画阅读。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 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内 容 与 学 情 分 析内容分析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 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 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学习重点第一课时:认读字词,把课文读
2、连贯,读正确。第二课时:图文阅读,交流复述,迁移运用,练习说话。学习难点练习复述,体会“才、到底”的学习用法及运用。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记字的速度加快,好奇心强、活 泼好动,善于模仿,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在 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所以本节课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 础上,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丰富学 生的识字经验。在写字指导中,针对生字的不同类型、不同特征,帮助学生掌握 写字技巧。在阅读教学中,以“直观看图”“观察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 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科学、合理而简便,并为学生
3、能清楚地讲故事打下基础。 活用教材空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创造性想象,想象官员们一边看大象一 边如何议论;想象官员们、曹冲、曹操说话时的语气及动作;想象更为完美的称 象方法。给学生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探究 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11个词语。2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抓重点词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3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 的聪明才智,学习他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学生课前需要 做的准备工作借助拼音和字典预
4、习生字,朗读课文23遍。 查找资料,了解曹操和曹冲。学习策略情境教学,实验法学习 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 组活动、课堂展 示)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导入 新课1 .谈话导入,营造生活 情境,认识秤。(1)引导学生注意读准翘 舌后鼻音“秤”。(2)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 秤,引导学生说出“秤杆、 秤就”等词语。2 .出示大象的图片,引 导学生质疑:用这些秤能 不能称出大象有多重? 利用现代的秤都很难做 到称大象,古时候有个和 我们一般大小的孩子却 用了 一个好办法做到了, 这个孩子叫曹冲(板书: 曹冲称象)1学生能够在教 师的引导下认 识各种秤,了解 秤杆、秤坨、秤 盘等
5、部分的名 称。2看“大象”图 知道普通秤不 能称大象,读题 目,产生学习课 文的兴趣。3通过对比字形 认识“称”和“秤两个字。4认会“曹”字。二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以菜市 场里的秤导入,让学生了解称重工具,既拓 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新课曹冲称象 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疑 问:利用现代的秤都不能称大象,那么,古 时候的那个小孩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由此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动初读 课文, 集中 识字, 感知 课文。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 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 字音。2引导学生动笔圈画出 本课生字,遇到不认识的 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然后同桌合作互读,并引 导学生分类识记
6、生字。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识 记生字情况。(1)交流比较容易识记的 字。归类识字“根” “柱” “杆”:出示图片,引导 学生观看图片,识记这三 个形声字,注意“杆”的 发音,在这里读gdn;用 扩词法理解“杆”与柱 的字义。在语境中认读议”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2圈出生字,自 主识字。3小组检测,互 相纠错。4全班汇报交流 识记生字情况, 在老师的引导 下用部首归类 法,部件组合 法,字形比较法 等识字方法记 忆字形,学生会通过自学、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快乐交流, 丰富识字经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生字按 照容易识记的、较难识记的进行分类,有
7、针 对性地对学生识记生字进行更为理性的指 导,并适当地进行知识拓展。“论”,通过读课文句子, 想象“议论”的场面, 使用情境法理解意思,并 用“议论”练习说句子, 从而达到记忆生字的目 的。员”“砍”:部件组 合法识记。在语境中识字,读重点 段,认识“线”和“止”。“线”是形声字,可与 “钱”区分识记。“止”:独体字,可用字 谜法识记:“上”多一竖。 也可以结合生活讨论在 哪里见过这个字,说一说 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并 组词。(2)引导学生识记较难记 的生字“重”和“量”。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识 字方法。(教师结合学生 发言,帮助学生完善识记 方法)“重”和“量”:用比一 比的方法识记。两个字
8、字 形相近,都有“里”字的 字形。“量”字也可以用 口诀来记忆:“一日一 里“,同时强调在本课读 li a ngo4 .出示生字卡片,引导 学生以开火车读、小组比 赛读、抢读等多种方式认 读生字。5 .指名分段读课文,相 机正音,反馈评价。6 .引导学生说说故事讲 了一件什么事?(时 间 谁干什么)说出自己有个 性的识记方法。5在识记生字的 同时会用生字 组词,会用“议 论”说话。6会认所有生 字,并能通过开 火车等游戏环 节的识字检测。7会分段读课 文,能够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并会倾听别人 读课文,给与简 单的评价。8能够在老师的 引导下简单说 出课文主要内 容。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重
9、点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在阅读中一 边理解词语的意思,一边理解课文的内容。活动再读 课文, 了解 起因。学生思考故事中有哪些 人物。2 .课件出示写有上面人 物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读 词语,巩固识记“曹”。3 .简单介绍曹操和曹冲,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4 .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 段,引导学生说一说:这 是一头怎样的大象?为 什么要称象?(1)说说大象是什么样子 的?练习填空“又高又大 的()”画一画象腿,并引导说一 说为什么这样画,感受比 喻句的好处。(2)理解“一 边边的含义,并用“一边一 边”练习说话。引导学生了解“一边 一边”是表示同时进 行两件事。(3)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 子,引导学
10、生交流理解“到底”的意思,并练习 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学生体会“到底”,说明 大家对大象的体重产生 了强烈的兴趣。(4)组织学生讨论:当时 的场面应该是怎样的? (5)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 的情景。5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 1、2自然段,初步了解 故事的起因。1.能够说出课 文的主要人物。2简单了解故事 人物和背景。通过读、画、说、 演的方式理解 课文。3.能用简练的 语言说出故事 的起因。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演一演 当时的情景则为学生开辟了创新思维的舞 台,让学生自由展现自己的想法,体验学习 的乐趣。活动指导1.课件出示本课要写的 字”称、秤、杆、柱”
11、。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四L认真观察 “秤、称、杆、 柱”,都是左窄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以学生在黑板 上范写的形式鼓励学生写字,并在互评、指 导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体会书写观察, 书写 生字。个左右结构生字的特点 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汉 字推测笔顺,教师范写“称”“柱”,强调写字 时注意笔画的穿插。4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右宽,能说出每 个字在写字时 要注意的笔画, 结合已学汉字 自学笔顺。2 .认真看教师 范写“称”和“柱”,注意写 法,记忆笔顺, 总结左窄右宽 的字的写法。3 .学生练习书 写。写字好的同 学在黑板上范 写。4 .反馈评价。 学生针对字的
12、 结构进行评议。活动 四 课内 总结, 课外 巩固.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 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 多种方法巩固识字。2布置作业,回家把课文 读给父母听。将课文正确、流 利地读给家人 听。活动 五 复习 旧知, 导入 新课。1 .借助字卡引导学生复 习生字,组词。2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 要内容和故事起因。1 .开火车读生 字并组词。2 .玩“一字开 花”游戏,给同 一个字组几个 词。3 .回忆课文内 容,并说一说为 什么要称象。活动六细品 方法, 感悟 内容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自 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 了什么。(1)学习第一句,鼓励学 生扮演曹操来问称象的 办法,想一想
13、这句话要带 着怎样的语气来读。(2)学习第二句话。引导1.学生通过自 由读,男女生 读,指名读,分 角色读等方法 读好课文,在读 好课文的基础 上逐句理解课 文第三自然段。的快乐。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带回家,既巩固了知识, 又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通过复习字词,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掌 握情况。在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回忆上节 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曹冲称象的步骤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 中从两方面进行突破:第一,以看图片的方 式让学生了解称象的整个过程,有总体的印 象;第二,做实验让学生直接了解用船称象 及“画线”的意义,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 象,学生在一边读、一边看、一边演的过程 中体
14、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 文的兴趣。说一说官员们想出了什 么办法。根据官员说的第 一个办法,把秤设计出 来,说一说为什么要用大 树做秤杆。(板书:官员 造大秤) 学习第三句话。课件出示大象与人的 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从 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谁 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 这杆大秤呢” 一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方 法怎么样?拓展:官员们提议的第 二种办法:把大象宰了, 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学习第四句话看来这 个方法不能让曹操满意, 因此,曹操听了一一直摇 头。(板书:曹操直摇头) 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 子,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此处应引导学生通过“直体
15、会官员们的办 法都令曹操非常不满意。 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 段。看图引导学生用笔圈 画出曹冲称象的步骤。 (2教师边引导学生汇报 边板书曹冲称象的步骤: 赶象上船一一画线一一 赶象上岸装石头一一称 石头知重量。引导思考:为什么要 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 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 地方为止?给予学生时 间和空间思考:对于这个2 .学生采用提 取主要信息的 方式知道称象 过程,借助图片 直观了解称象 过程,借助课后 题排序,抓住主 要信息复述称 象过程,学会使 用“先、再、然 后、最后”等表 示顺序的词。3 .观察实验过 程,学生小组讨 论文中的两种 方法哪种好,说 出自己
16、的理由。 小组派出代表 陈述本小组意 见,其他组进行 评价。4.学生能够说 出曹冲能想出 这样的好办法 是因为什么?办法,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吗?(4)出示课件,给课后题 内容进行排序,引导学生 借助关键语句说说称象 的过程,并在语境中巩固 生字“线”和“止”。现场做实验,引导学 生观察,验证曹冲称象的 方法是否准确。容器装了东西之后下 沉,沿着水面在容器上画 线。5 .结合资料说 出曹冲是一个 爱动脑筋,善于 观察,能大胆表 达自己想法的 孩子。拿掉东西后,容器浮起 来。比较水面和线的位 置。放入其他物品,直到线 与水面重合为止。用秤称重比较。引导学生讨论:为什 么曹冲的办法好?好在 哪里呢?
17、(7)学生讨论,教师相机 补充,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 “大秤”,用来称象,解 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二 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 象进行等量置换,让大象 毫发无损。这足以说明曹 冲才智过人。引导学生思考曹冲为 什么会想到这个办法,体 会曹冲的办法是源于平 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 勤于积累。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引导 学生想象:此刻曹操的表 情是什么样的?从中可 以感受到什么?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 了大象的重量没有?引 出“果然”指导学生理解活动 七 指导 观察, 书写 生字活动 八 总结 谈话, 拓展 延伸词语,并且学会运用词 语。巩固生字“量”。4.引导学生
18、交流:曹冲 是个怎样的人?此 处教师应适时补充有关 曹冲的资料顾影自怜 智救库吏。1.指导学习“底、船、1.学生仔细观然”。察生字的特点,(1)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思考书写时注特点,注意“船”的右上意点的位置和部不是“几”。教师范写并强调“然” 字右上有一点,千万别漏 掉,下面的四个点要托住 上半部分,四点之间是等写法。距离的。2.自主学习(3)教师范写“底”字,“岁、做,站”。相机指导:8 ,半包围(1)课件演示书结构,斜钩要舒展,与左写视频,学生随边的撇平衡,最后一笔点视频书空。不要丢掉,上下两个点基(2)学生自主模本都在竖中线上。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岁、做,站”,教师巡 视指导,对于共性问
19、题,仿书写。及时板演纠正。3.学生练习书 写其余的生字, 展示互评。1 .课件出示曹冲的图片,1.大胆创新,想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有出并能大胆表更好的称象方法吗?引达,说出各种称导学生学会创新,思考新象的方法。方法,也可以完善曹冲的方法。创新的方法。在指导书写本课带点的字时,教师引领学生 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探究写字方法。通 过观察结构,知道如何把字写得美观、大方。进行创新方法与改进方法的尝试,让学生在 活动的参与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体验动 脑的乐趣,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好 习惯。引导学生说出用“玩跷 跷板”的方法称象。2.能够结合本 课所学总结出 自己的收获,联 系生活实践谈 出自己的感受。出示地磅,引导学生认 识知道用地磅称大象。 改进的方法。引导学生想一想,曹冲 称象的过程中哪个步骤 可以改进?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 计多种改进方法,如:将 石头换成人,人可以自己 上船或者下船,省些力 气。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总 结体会:只有在平时的生 活中多观察、勤思考,才 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爱动脑 会观 察)达标检测考察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能力。考察学生提取主要信息,借助关键词语有顺序地复述课文的能力。考察学生联系课文畅谈自己想法和感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