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771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43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苏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前 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 择。 2009 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立 法层面保障发展循环经济; 国务院于 2013 年 1 月发布了循环经 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 国发20135 号 ) ,提出我国中 长期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思路和路径及近期的行动计划。江苏省 也于 2016 年正式施行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 ,从省级法律 法规层面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苏州市高度重视循环

2、经济发展工作 ,在苏州市 “十二五”循 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导下 , 苏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确立 , 循环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 益进一步显现。 2011 年获批国家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 理试点城市 ,2013 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 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整个省辖市范围所有园区 的整体循环化 改造 试点。此外 ,“十二五”时期还在再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 回收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创建工作。 “十二五”期间 ,单位地区生产 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2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 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占用比 2010

3、 年下降 22.9%;城市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 率保持 100% ,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29%。“十三五”时期 ,苏州市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 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具有全球 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 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这一进程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 依然突出,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压力依然较大,提高发展质量 和效益,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为全面贯彻落实第 1 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建 设 “经济强、百姓

4、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苏州 ,统筹苏 州 “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 , 引领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依据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和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编制 了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提出 “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和 保障措施等。规划主要框架包括循环型产业 、循环型社会、静脉产 业体系规划等。本规划以 2015 年为基准年 ,规划期为 2016 年至 2020 年。规 划的地域范围为整个苏州市域, 包括张家港市、 常熟市、 太仓市、 昆山市、吴江区、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高新区 ,共四市 ( 县 )

5、六区。第 2 页第一章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 )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循环工业成效显现。 “十二五”以来,苏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 能耗累计下降 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5%,工业循环 经济发展 的主要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全市基本形成以电子信 息、 纺织、轻工、 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等超千亿级的主导产业, 产业间已形成一定耦合度 ,并初步构建了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建筑 垃圾处理、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处置、废金属回收利用等一系列资源 循环利用链条。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等 4 家园区成功入选省级园区循 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常熟经济开发区成功申报 2016 年

6、国家发改委 园区循环化改造备选园区。循环农业稳步推进。苏州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广了一批种 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97%,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完善了秸秆还田的运行机制, 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主体 ,鼓励设点收储、就近加工 ,增强收 储利用秸秆的能力,逐步建立系统的收储利用体系。加强秸秆机械 化还田等综合利用 ,实施秸秆全面禁烧。常阴沙生态循环农业示范 区建设、乐余万亩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吴江东之田木建设成果显著, 扶持了杨舍镇城西东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张家港市华田家庭农 场等一批循环农业服务企业。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初步构建。苏州市区已经初步构建起

7、由社区 回收点、初级加工分拣站和集散交易加工中心三个层次组成的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和信息化 平台。另外,苏州市还是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试点城市,相关工作处于国内城市领先水平。绿色交通建设扎实推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建设 G312 苏州段 ,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公路 ,加快城市公交线路建设 ,完善公交换 乘枢纽 ,提高公交线网密度 ,设置公交优先通信讯号 ,引导公共交 通健康有序发展,增加新能源公交数量 ,试点并推行节能型汽车、第 3 页新能源公共汽车、 混合动力公交车等节能型公交工具。 “十二五” 以来 ,已新增、更新高档车节油型客车及新能源

8、客运车辆 1217 辆 , 所有新增营运客运车辆燃料消耗限值全部达标。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显著。“十二五”期间,苏州市单位地区生 产总值用水量下降了 32.5%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 27%。 同时出台了苏州市节约用水条例、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 苏州市水文办法、苏州市排水管理条例、苏州市建设项 目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苏州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 ( 试行 ) 等 系列法律法规 ,让节水从管理到执行有法可依。 2015 年底 ,针对 国家节水型城市新标准,苏州对苏州城市节约用水规划和城区污水管网规划 进行了修编,对修编后提出的目标要求和任务 , 苏州又将制定苏州城市节约用水规划 2016-2018

9、 年度实施计划, 明确了各责任区、局的任务分解。 目前苏州已累计建成省级节水型 企业 (单位 ) 、社区 931 家 ,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达 30% ,节水型机 关、节水型学校创建率分别达 70%、50%以上 ,四星级以上宾馆全 部建成节水型宾馆。(二) 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期间 ,苏州市在全市、 园区、企业等层面 ,推动示 范引领,加快构建具有苏州特色、具备成熟体系的循环经济发展模 式。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苏州市抓住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 设的契机,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 循环型社会建设为总目标,构建循环型三次产业体系和覆盖全市的 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10、。充分发挥苏州市工、农、服务业资源与关联产 业发展的优势 ,努力构建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园区和 循环型社会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推行绿色消费,形成覆盖全 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截止 2015 年, 苏 州市共计获国 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类中央预算内投资 项目 20 个 ,专项资金计 1.759 亿元。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苏州市根据餐厨垃圾 资源化利用和无 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创建要求 ,开展生活垃圾 大分 流 ,逐步建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和利用的生活垃圾工 作体系,不断健全管理网络、完善规章制度、明晰职责分工、加强 协调配合、强化

11、监管考核 ,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第 4 页的目标。 目前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餐厨废弃物收集 、运输、资 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 包括了专用收集桶约 2.2 万个、餐厨 废弃物和地沟油专用收运车共计 60 多辆、专业收运作业人员近 130 人 , 日均收运和处理能力达到了 350 吨 ,市区集中收集率达到了 60%。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 2011 年 , 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张家港 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再制造基地前期建设工作 ,在创建过程中, 张家港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以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为核心,构筑高层 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促进产业链耦 合、空间布局

12、优化和环境污染集中治理作为实施循环化改造的着力 点。 目前,基地产业规模已达 50 亿元 ,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关键零 部件再制造为主,冶金设备、精密切削工具及光电设备再制造为辅 的产品体系。资源综合利用 “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省级 “城市矿产”示范 基地 ( 企业 ) 。 目前苏州市基本实现了国家资源综合利用 “双百工 程”示范基地-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总体目标 ,初步建成 基本覆盖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物流集散等领域的较为完善的资源 综合利用配套体系,形成具有较强的资源综合利用生产能力和完备 的绿色产业链 ,全市 11 个 “双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目标如期 实现。 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13、达到 100%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苏州获批省级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1 家 ,示范企业 3 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 苏州市有 14 个国家级开发区、3 个省 级开发区 , 园区发展态势总体良好。2013 年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 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中经济技术 开发区 4 家园区入选江苏省第一批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名单, 且于 2016 年顺利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考核验收。 常熟经济技术开 发区成功申报 2016 年国家发改委园区循环化改造备选园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要求,进一步明 确各板块功能定位,形成了紧凑的产

14、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生物医 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 改造纺织印染产业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积极构建 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纺织印染等重点循环产业链 ,形成了开发区 整体循环经济产业链。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为契机,进一第 5 页步强化产业集聚和功能分区,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土地 利用强度;加快发展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改造化工、造 纸、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 ,积极发展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着力 构建化工、造纸、钢铁、 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四大重点循环产业链。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 冶金工业园 ) 按照“产城融合”

15、要求, 依托沙钢集团、浦项不锈钢、联合铜业等企业,实施重点项目 ,挖 掘循环化改造潜力,在冶金项目副产品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循环化 发展方面进行充分整合,建成一条以冶金、钢铁产业为主的区域性 循环经济产业链。昆 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打造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科 学、资源高效使用、污染排放减量、区域生态安全的循环化改造示 范园区 ,初步构建了 “重点改造区 辐射配套区”的循环化改造空 间结构;以电子信息、光电显示、装备制造为重点行业建立了电子 信息产业垂直循环示范体系和污染物集中处理示范体系;形成了电 子信息、精密机械、民生用品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 ,提升了园区重 点产业链关联度。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16、。苏州市率先提出并编制完成了工业循环经 济示范企业创建评价体系,将循环经济的特色指标进行量化,创新 性地编制形成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2014 年共完成 24 家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2015 年 20 家企业通过了评 审。(三) 循环经济工作机制和政策规章不断完善苏州市专门成立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 任组长,发改委、经信委、规划局、环保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分 管领导为成员,形成了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 作新格局。此外 ,苏州市成立了江苏省首个循环经济推广中心 ,主 要职能包括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参与区域循 环经济发展规划的

17、编制,进行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技术产业化和 推广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搭建信息与技术平台。“十二五”以来 ,苏州市积极贯彻落实循环经济相关法规 ,由 市政府主导 ,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和出台了多项发展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等规章、管理办法, 并得到了有效执行。各县市也制定了扶持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相 应政策 ,常熟、昆山等地还专门设立了清洁生产的专项资金,对循第 6 页环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引导作用。为积极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 单位、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等示范试点工 作 ,苏州市完成苏州市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苏州 市 “十二五”循环经济

18、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苏州市循 环经济发展考核办法等的编制工作,为下一步循环经济工作的推 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循环经济发展面临形势( 一 ) 循环经济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巴黎协定是 2015 年 12 月 12 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 过 ,2016 年 4 月 22 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指出, 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 前水平升高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 ,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之 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标 ,本世纪下半叶实现 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我国作为缔约方之一 ,必将需要为协定的落实 共享力量, 而发展循环经济

19、是落实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 “十一五”和 “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均将发展循 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 七大将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 的十八大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把资源 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作为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一 , 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要求着 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党中 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坚 持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把发展循 环经济提到了

20、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 五”规划纲要在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提出要“大 力发展循环经济” ,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 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要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 业布局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 促进企业间、 园区内、产业间耦合共生。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 做好工业 固废等 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 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 发展再制造;要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第 7 页用网络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21、。(二) 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施 行 ,该法 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 大战 略。 2009 年 , 国务院发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 例, 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领域建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先后发 布了两批实施目录 ,共 14 种产品。有关部门还先后出台了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修订了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 法等,一些地方发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初步形成了由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构成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此外 , 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2015 年 9 月 25 日

22、经江苏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江 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充分考虑到江 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水 平、技术能力、发展趋势和责任,在全面规定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 3 个循环发展领域各自的要求、 目标、标准 ,形成全方位发力 的循环经济格局的同时,突出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意在通过制度建 设和顶层设计 ,破解江苏省资源环境约束 、促进节能减排、推进绿 色循环低碳发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谋取最大的发展效 益 ,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 循环经济规划引领作用增强2012 年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 这是我国循

23、环经济领域第一个国家级的专项规划,在国家规划引领 下,各地区制定了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 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如苏州市制定出台了苏州市 “十二 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苏州市 “十二五”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规划、苏州市建筑节能 “十二五”专项规划、苏州工业园 区 “十二五”节能规划、 苏州市 “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 苏州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等,以规划引领循环经济的有序发展。三、苏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必要性( 一 ) 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瓶颈 , 提高资源产出效率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重点城市,整体上已率先步第 8 页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但是从经济发展过程上看 ,苏州

24、经济发展存 在对能源的依赖度偏高、资源相对匮乏、 自给率低等问题。其原因 主要在于苏州的产业结构相对偏重 ,能源消费强度较大 ,冶金、化 工等还占有较大比重。经过多年来高强度的开发建设,苏州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较 为突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工业化用地的 增大 ,生态环境容量相对减少 ,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口、资源之 间的矛盾变得突出。苏州市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对区域的环境 承载力提出了挑战,其中区域的水环境容量与城市排污需求之间的 矛盾日益突出和激化。全市污染物新增量大 ,减排任务较重。总量 控制因子增加氨氮、 氮氧化物,并实行严格的同类平衡减排原则, 减排

25、难度进一步加大。 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还需进一步规范。受地处长江三角洲下游的不利区位影响,苏州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受煤烟型和石油型叠加污染的影响 ,可吸入颗粒物成为空气环 境中的首要污染物 ,苏州需进一步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力度,缓解全 市生态环境压力。(二) 全面提升发展层次水平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苏州作为我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在改革开放、经济发 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园区集聚集约发展等方面一贯走在全国前列。 苏州以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积极应对能源、资源、环境等 各类问题 ,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存量、构建增量。一是可以优化全 市的产业空间布局 ,促使在占全市土地面积 1/4 的建设用地上产

26、业 结构的优化,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的潜力;二是通过循环 化改造 ,构建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做到产 业的有退有进;三是从循环发展方向的角度促使产品循环化,在全 国 范围从 引领产品的结构、产品的生产 角度来 引领产品的发展方 向。因此,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提升苏州发展层次和水平, 不断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通过打 造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样板 , 塑造 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典型案 例。(三) 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 奠定生态文明基础苏州市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市为目标 ,先后 出台 了苏 州市生态文 明建设规

27、划 ( 2010 2020第 9 页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推动全市生 态文明建设。 张家港、常熟、 昆山、太仓、吴中区、相城区等相继 被命名为 “国家生态市 ( 区 ) ”,苏州市也成为全国第一批地级生 态市; 继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 2008 年成为 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全国首批 3 家示范园区中苏州占 2 家 ) 后,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张家港保税港区也成功创建国家 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从生态文明创建的内在需求看 ,苏州在充分 整合现有循环经济建设基础的情况下, 围绕空间整体化、一体化、 协调化发展的特征 ,按照大区域、大循环、大发

28、展的理念,有利于 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也有利于苏 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第 10 页第二章 指导思想 、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围绕苏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经 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苏州的发展目标,以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 精神及绿 色发展战略为指导 , 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 观 ,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循环型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夯实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资源基础,提高

29、资源产出水平,构筑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的 污染防控体系,培养全社会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二、基本原则( 一 ) 减量化 、再利用 、 资源化坚持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 “3R”原则,在 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尽可能使输入端的资源、能源消耗水平明显 下降,输出端废弃物多次回收利用和多级资源化,使得废弃物和污 染物排放明显减少 ,在生产、 消费过程中实现资源利用的再循环,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 政府激励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 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循环经济产业。同时,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 设、技术应用、标准推广、服务创新、主

30、体培育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 ,营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 环境。(三) 改造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继续对现有各类产业园区、重点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提高资 源产出率。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要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 管理等各环节贯彻循环经济的要求。按照动脉产业的特点,统筹对 静脉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推动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第 11 页( 四 ) 高效利用与安全循环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提 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避免资源低水平利用和“只循环不经济”。 强化监管,防止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确保再生产品 质量安全, 实现经

31、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五) 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契机, 强化自主创新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 ,同时坚持开放互动 ,借鉴发达 国家先进经验和理念,引进吸收国外循环经济先进技术,大胆实践, 先行先试,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三、总体思路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 ,实施大循环苏州战略 ,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 、农业和服务 业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生产 、流通 、消费各环节推行循 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 系 ,普及绿色循环文化,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

32、发展和低碳发展, 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提高资源节约效益、环境友好水平和新型城 镇化质量。( 一 ) 深化发展循环型生产方式优化产业带、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空间布局 ,鼓励企业间、产业 间建立物质流、资金流、产品链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联合体,促进 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力度,加强信息化管 理 ,扩大基础设施共享 ,促进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推 行清洁生产 ,加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农村节肥节药工作力 度 ,提高工业、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水平 ,减少污染 物排放。(二) 推动形成循环型流通方式科学规划流

33、通业布局,减少流通环节,发展多式联运 ,积极发 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仓储业利 用效率和土地集约水平,建立公共配送体系 ,优化城市配送网络, 扩大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规模。推动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物流配送、第 12 页包装材料。发展绿色流通业,限制高耗能、高耗材产品流通 ,鼓励 绿色产品采购和销售。加强零售批发业节能环保改造 ,倡导开展绿 色服务。建立逆向物流体系,形成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 良好、管理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促进分散、难回收、价值低 的再生资源回收。(三) 推广普及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培养公众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 费观念在全社会

34、初步树立,绿色产品使用比例明显提高,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行为蔚然成风。( 四 ) 努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循环化切实发挥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在城市改造和 新区建设中充分体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 城市基础设施集成共享;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盘活存量土地; 加强雨水收集和尾水及污泥再生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生产建材等在 城市建设中的使用率;完善建成区道路衔接度,发展公共交通;新 建建筑严格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大力推进既有非节能公共建筑、居 民住宅的建筑节能改造。(五) 健全再生资源循环体系建设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市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

35、系。开展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包装废弃物、 园林绿化废弃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报废汽车等城市典型废弃物 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构建 “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鼓 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城市废弃物回收平台,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 式,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循环利用水平 ,深化生产系统和生 活系统的循环链接。科学规划建设理念先进 、技术领先、清洁高效 的静脉产业基地。四、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 ) 规划目标把循环经济作为 “十三五”时期实现转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的重要途径 ,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核心 ,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 节,推动完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第 13

36、页生活方式,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形成苏州循环经 济发展的“ 一种新格局 、三大新机制 、三类新模式” 。到 2020 年, 全市主要资源产出率相对 “十二五”末提高 15% ,单位地区生产总 值能耗降低 1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 98%左右,再生 资源循环利用率 65%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 500 亿元,循 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 ,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不断完 善 ,资源产出率不断提高 ,绿色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废弃物再利用 水平和资源化率显著提升 ,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成,领先全 国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形成。一种新格局:总结凝炼一批可推广复制的循环

37、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通过向全市推广一批循环经济典型经验和做法 ,以点带面 ,形 成循环经济全面深入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循环 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成效充分展现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三大新机制:一是在循环经济的组织推动方面,探索创新符合 苏州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的差异性政策,整合低碳发展、节能 减排、环境治理等框架机制,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 、投资、财 税、价格、金融信贷等激励政策,形成循环经济统筹推进机制;二 是在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强物质流分析,增强产业 关联度和耦合性 ,形成以整体改造、风险共担、服务共享为关键的 产业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机制;三是在废弃物减量化方

38、面,依托循 环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积极推进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服务外包, 形成废弃物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处置机制。三类新模式:一是在再制造方面,建立健全逆向物流和旧件回 收体系 ,拆解加工再制造体系、公共服务共享体系 ,形成以定向修 复、专业维护、后期承包为特点的再制造技术和服务协同发展模式; 二是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 ,建立 “互联网+”平台 ,搭建科学 的网点布局和回收体系 ,形成高效稳定的“互联网”再生资源回 收利用模式;三是在推动城市循环发展方面,进行产城一体化规划 布局 ,推动生产生活系统链接、生产过程协同处理废弃物 ,实现生 产和生活之间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统筹利用,形成城市功能与产

39、业 发展相协调的循环经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二) 指标体系按照国 家关于循环经济编制规范及我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 的 最新要求,结合苏州市 “十三五”建设 “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第 14 页基地、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 旅游胜地、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的定位 ,并根据苏 州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 “建立生态宜居的绿色发展体系” ,从基 础支撑、 资源产出、 资源消耗、 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 软环境指标等六个层面设置苏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 指标体系 (表 2- 1 ) 。表 2- 1 苏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分类指标

40、指标2015 年2020 年基础支撑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 (%)年均9.57服务业占GDP 比重 (%)49.55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比重 (%)45.950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8692资源产出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 (%)1515能源产出率 (万元/吨标煤)1.71.9水资源产出率 (元/吨)156170资源消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 (%)22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吨/万元)13.4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占用(公顷/亿元)17.3413.7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7.9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598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 (%)/65

4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88 (中心城区 (不 含吴江) )88城镇污水厂尾水再生利用率 (%)/18新建设施节水器具普及率 (%)100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100全市建成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27.49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含再生资源回收、分类回收并实施资源化利用的厨 余垃圾等易腐有机垃圾) (%)/35主要污染物排 放削减率化学需氧量 (%)32.66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氨氮 (%)20.05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二氧化硫 (%)24.11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第 15 页分类指标指标2015 年2020 年氮氧化物 (%)27.92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软环境指标绿色建筑

42、标准执行率 (%)100100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2930绿色采购额占政府采购额比重 (%)4070循环发展知识普及率 (%)/85(三) 目标可达性分析在提高资源产出率方面,苏州市拟通过循环型产业、循环型社 会和静脉体系建设,构建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从 全社会层面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降低资源净耗,提高资源产出 水平; 同时 ,在作为工业经济主要载体的各工业园区 ,继续深入开 展园区循环化改造 ,提高园区层面的资源产出水平。在提高能源产出率方面,规划提出工业领域突出战略性新兴产 业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苏州产业向高 端的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方向

43、发展,从而保持工业增长的同时实现 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通过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提高其清洁生 产水平和能效水平;在能源生产领域,通过实施煤炭替代工程、燃 煤发电能效提升改造、可再生能源替代等进一步降低燃煤消耗,提 高能源清洁化水平。社会生活领域,通过建筑节能、绿色出行、绿 色消费引导等降低社会生活领域节能。通过以上任务的实施,可实 现能源产出率的提高。水资源产出率方面,通过实施工业节水改造,工业企业中水回 用工程 ,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水平,降低工业水耗 ,提高工业领 域水资源产出水平;开展 “水效领跑者”行动 ,通过树立标杆、标 准引导、政策激励 ,形成企业、单位和农业等用水效率不断提升的

44、长效机制 ,建立节水型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推动各 行业用水效率全面提升。通过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再生利用 率 ,降低新鲜水消耗 ,实现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以上任务工程的 实施 ,可提高水资源产出率。在城市建设用地占用方面,通过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布局,盘活 存量建设用地 ,提高用地利用效率,严格用地标准 ,推广应用节地 技术和模式 ,同时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可实现单位 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的下降。其他相关指标,通过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体第 16 页系建设、服务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循环型社会建设和静脉体系的 建设 ,并结合“十三五”拟实施的资源节约、资源

45、再生利用、污染控 制预防等 109 项重点工程实施,并通过组织管理保障等 ,均有望实 现。第 17 页第三章 循环型产业体系建设一、积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十三五”期间 ,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 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提升“四个百万亩”,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科技强农和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基 础设施改造提升,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友好型农业 ,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 能和循环农业技术 ,建设一批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推进形成 “资源 产品 废弃物 再生资源”的农林牧渔多业共生循环型农业生产 方式。( 一 ) 推

46、进农业现代化和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构建复合型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 ,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大 力推动农业产业化。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生物质 能产业、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高效有机肥产业、休闲农业等 产业循环链接,探索水稻种植与经济作物轮作、与水产养殖和畜禽 业相结合的资源循环利用 、环境友好的种养模式,提高和保护粮食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结合农村旅游,制定全市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一批特 色景观旅游镇村、

47、休闲观光农业景点、魅力乡村 ,打造一批乡村旅 游精品线路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专栏 1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秸秆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通过秸秆气化、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秸秆成型 燃料、秸秆培育食用菌、秸秆饲料化等多种资源化利用途径,加快实施苏州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秸秆 工程,构建“秸秆肥料种植业”、“秸秆燃料/燃气生活用能”、“秸秆饲料加工养殖业” 等循环产业链。以农副产品加工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以东海粮油 (张家港) 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大力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水稻、油菜、大豆等加工后的副产品用作饲料或饲料原料,形成“种植业加 工业养殖业”的产业链。以畜肥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加快构建“畜肥有机肥料生产生态种植有机产品加 工副产品”的养殖业产业链。建设以相城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为首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第 18 页示范工程,综合处置养殖场废弃物。积极发展养殖新技术,如微生态发酵床技术,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