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苏州 市 水利 水务 十三五 发展规划 苏 州 市 水 利 ( 水 务 )局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探讨院有限公司二 一 一 六 六 年 年 七 七 月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争当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先行军排头兵的关键时期,是领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主动探究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水利水务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点领域,全市上下必需主动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实行中心、省委以及苏州市委的决策部署,
2、坚持底线思维,确保防汛和供水平安;坚持问题导向,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突出补短板工程,统筹推动保障水平安、爱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五位一体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接着走在建设新江苏的前列供应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根据国家、省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以及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苏州市水利局组织编制了苏州市十三五水利水务发展规划,提出了五大发展目标、十项主要任务、二十八项主要工程(简称51028工程),是今后五年全市水利水务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依据。目录 第一章基本状况与发展基础 .3第一节基本状况.3 其次节十二五发展评估.4 第三节发展基础.9
3、 其次章指导思想与发展 目标 . 13第一节指导思想.13 其次节规划原则.14 第三节发展目标.15 第三章建设 任务与 工程内容 . 19第一节防洪保安.19 其次节供水保障.23 第三节截污治污.24 第四节水系连通.25 第五节河湖生态.28 第六节信息化建设.35 第七节水文化建设.32 第八节水资源爱护.33 第九节法治水利建设.35第十节创新与人才.37 第四章工程建设与投资安排 .38第一节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及投资汇总.38 其次节市本级投资及分年实施安排.42 第五 章实施 可能 与 保 障措施 . 46第一节投资估算.46 其次节环境影响评价.47 第三节保障措施.47第 一
4、 章基本状况 与 发展基础第一节基本状况一 、 自然 概况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太湖流域东北部,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枕长江,与南通相望,下辖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 4 个县级市,以及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虎丘区)、工业园区和吴江区 6 个区。苏州地处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平原的底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全市地势低平,根据治水特点,划分为新沙、虞西、阳澄、淀泖、滨湖和浦南六个水利分区。苏州是闻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河湖相连,构成一江、百湖、万河的独特水网。全市拥有长江和太湖岸线 300 余 km,各级河道 2 万多条,大小湖泊
5、300 多个。其中,列入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的河流 93 条,列入江苏省爱护名录的湖泊 94 个。苏州属亚热带潮湿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柔,雨水充足。全市年平均气温在 17 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 1000 毫米左右。受季风强弱影响,降水的年际改变明显,年内雨量安排不均,降水中仅约 20%形成地表径流,全市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量约 28 亿立方米。二 、 社会经济苏州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裕,交通便利,历来是我国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达、人民富庶、城镇密集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强大的科技实力、高素养的人才队伍和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高速增长的
6、经济大市、开放经济的前沿地区、城乡统筹的开拓先驱。十二五以来,苏州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经济结构呈现主动改变,质量效益实现稳步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体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特点。2015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5 万亿元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 1561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6124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3.05 万亿元,其中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提高到 48.7%和 45.9%;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9.9%,比十一五末期提高 7.9 个百分点。全市城乡一体化改革有序推动,苏州被国家列为城乡发展
7、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昆山、张家港、常熟和太仓在 2015 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七名。其次节十二五发展评估十二五期间,苏州仔细贯彻党中心、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主动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扎实推动水利现代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综合执法三项国家试点任务,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水务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水利既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也为优化和提升社会生产力供应了重要平台。一 、
8、水平安保障 实力 持续提高长江张家港段完成了 8.7km 江堤改建加固工程、太仓段完成了 4.1km 堤防护坎加固工程,新建改建了六干河闸、段山港闸、五节桥港泵站等一批建筑物工程,基本完成了通洲沙西水道整治、福山水道边滩整治、铁黄沙整治等重大项目。环太湖吴江、吴中、相城、高新区结合环太湖道路建设提高了堤防和沿线建筑物标准;东太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顺当实施,有效提升了太湖大堤的防洪实力;走马塘延长拓浚工程苏州段全面建成,缓解了引江济太调水与地区排涝的冲突。苏州城市中心区防洪大包围工程进一步完善,完成了蒋家浜、菱塘浜以及虎丘地区白洋湾、谢家桥浜、山塘河等河道整治,完善了虎丘地区防洪限制线。金阊新城区
9、相继完成新开河闸站、西郭桥浜闸站、长泾塘闸站、泥店港闸站、祥杏桥闸站等枢纽及外围防洪闸工程,建成以京杭大运输河、黄花泾、西塘河为外河的防洪包围。水源地建设全面加快,确保饮用水供水平安。张家港市建成以一干河为依托的应急水源地,总蓄水量约 305 万立方米;常熟市完成福山边滩应急水源地建设,蓄水总库容约 561万立方米;昆山市完成长江引水二期工程,长江引水总规模达到 90 万立方米/日;太仓市建成浏河避咸蓄淡水库;吴江区结合东太湖综合整治完成东太湖应急备用水源地和其次水厂建设;太湖金墅港、渔洋山、寺前水源地、阳澄湖水源地达标建设不断巩固,全市 13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保持 100%。二 、水
10、资源配置实力明显增 强根据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苏州市及下辖各市全面建成首个国家级节水型城市群,并顺当通过复查。继张家港市被授予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后,常熟市又被水利部命名为其次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太仓市、昆山市建成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全市累计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 585 家、节水型社区 269 个、节水型学校 244 所,市区节水型机关创建率超过 80%。在加强节水的同时,水系连通、畅水工程有序推动。七浦塘、杨林塘、一干河、七干河等一批区域骨干和县域骨干河道的整治相继完成,列入国家专项安排的 19 条 25 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农村河道共轮浚 8694 条、7232km,不
11、仅大力提升了区域北排长江的实力,而且有效提高了区域水资源配置实力。三 、水环境治理城乡联动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扩建污水厂 45 座,新增处理实力 73.3 万吨/日;建设污水管网 3738km;新增污泥处理处置实力 1350 吨/日。2014 年,市委市政府特地出台加快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确定,制订了三年实施安排。截止2015 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污水治理村庄 3915 个,服务农户 34 万户,其中重点村、特色村 2076 个,占总数的 62%。在截污控源的同时,苏州城区掀起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河道清淤工程,共对城区 110 条 110km 河道进行了疏浚,57条河道黑臭现象基本消退,外
12、城河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IIIIV 类。古城区河网实施自流活水工程,建成阊门堰、娄门堰配水工程,改善了河网的水流流淌速度。农村地区的黑臭河道得到有效整治,通过截污控污、河道清淤、水生态修复与生态护坡建设等措施,完成 489 条黑臭河道治理,全市农村黑臭河道整治率达到 88%以上。四 、水生态修复亮点纷呈水生态文明载体丰富多样。继苏州市胥口水利枢纽管理处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之后,昆山市明镜荡、吴中区旺山水土保持园、高新区环太湖大堤相继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太仓市凤凰湖、张家港市凤凰湖、昆山市淀山湖、市西塘河等 8 个水生态修复示范区建成省级水利风景区。水生态修复效果明显。阳澄湖、昆承湖、南湖荡等湖
13、泊在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通过生态清淤、新建生态挡墙、绿化路堤、出入湖河道整治等措施,主动推动湖泊的生态修复,既改善了水质、修复了生态,又提升了景观。生态河道建设顺当推动。农村河道以实施拆坝建桥畅流活水工程为抓手,加大生态河道建设,全市共完成生态河道建设 536km,建成各类生态护岸 432km。五 、水利基本现代化稳步推动 依据江苏水利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详细评价指标和标准,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基本现代化建设逐年提升, 2015 年自测得分达 94.2 分,比 2014 年的 92.1 分又提高了 2.1 分,比十一五末提高 7 分,连续多年稳居各省辖市之首。2014 年分别高出苏南及全省平均
14、水平 4.2 分和6.6 分。表 表 1苏州市水利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估表年份 防洪减灾实力(%)水 资 源保障(%)水 生 态爱护(%)农田水利工程(%)水 管 理实力(%)发展保障实力(%)综合得分(分)2010 86.0 86.5 80.5 96.3 90.5 85.1 87.1 2011 87.3 94.2 91.3 91.4 88.4 90.4 90.3 2012 86.9 96.6 87.1 91.9 89.4 90.3 90.1 2013 87.7 96.9 90.5 93.9 90.7 92.3 91.7 2014 88.3 96.9 90.9 95.4 90.8 92.6 9
15、2.1 2014 年苏州市水利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对比图 第三节发展基础 一、形势 与要求苏州西抱太湖、北依长江,特定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河网水系,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供应了良好的水利条件,也确定了苏州困难的水情特点和治水的艰难性、长期性。1 1 、经济总量大,保障要求高。2015 年末户籍总人口667.01 万人,常住总人口 1061.6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45万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560.8 亿元。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1.01 万个,拥有国家级开发区 13 家、省级开发区 4 家、综合保税区 4 家、保税港区 1 家、出口加工区 3 家。众多的人口,集聚的产业和密集的资产,一
16、旦出险,损失巨大,对水利平安保障提出了淹不得、淹不起的极高要求。2 2 、地势低洼平坦,影响因素多。苏州位于长江尾闾,太湖下游,滨江临湖的地理位置,既受到台风和潮汐的影响,又受到洪、涝水的威逼,再加上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河湖相通,水流流速慢,排水不畅,环境容量小,众多河道又兼有引排、航运等综合功能,清污分流难,影响洪涝和水环境治理的因素多、难度大,自然条件确定了苏州治水的困难性。3 3 、水质污染重,环境压力大。苏州虽然拥有丰富的河湖资源,但本地水资源仅 2030 亿立方米左右,水资源量不足,须要依靠长江、大运输河等过境水量补充,加上平原河网水动力条件差、水量交换周期长,河湖水体自净实力不足,
17、水环境容量有限,水生态比较脆弱,承受的环境压力较大,现实状况确定了苏州治水的艰难性。二、主要 问题十二五期间,苏州水利水务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必需醒悟地看到,与强富美高的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和殷切期盼相比,比照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求,水利水务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 1 、 水平安保障实力仍 显 不足。长江堤防特殊是近年来边滩整治新做的堤防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考验,抗风浪实力不够,老海坝等局部地段河势不稳的隐患依旧存在;区域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的实力不足;京杭大运输河沿线堤防尚未完全达标,沿线口门尚未完全限制;城市、城镇雨水管网标准不高,积水、内涝风险依旧很大;水源地达标稳定性不高,蓝藻及其它污染物的影响难以消退。2 2 、 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