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2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目 录序 言 1第一篇 发展方位 2第一章 发展基础 2第一节 “经济强”实现新跨越 2第二节 “百姓富”迈上新台阶 4第三节 “环境美”呈现新面貌 5第四节 “社会文明程度高”展现新风采 6第二章 发展环境 10第一节 面临形势 10第二节 阶段特征 11第三章 总体要求 14第一节 指导思想 14第二节 基本要求 14第三节 发展战略 15第四节 战略路径和战略抓手 17第四章 发展目标 20第一节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20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21第二篇 重点任务 25第五章 加快建设创新江阴,打造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2、. 25第一节 高起点规划建设霞客湾科学城 25第二节 建设科创平台集群 27第三节 建设创新主体引育高地 30第四节 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31第五节 完善创新生态体系 34第六章 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振实体经济新优势 37第一节 构建现代化产业链群 37第二节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42第三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 43第四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45第五节 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 48第七章 着力扩大高质量内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50第一节 畅通经济内循环 50第二节 释放消费潜能 51第三节 扩大有效投资 52第八章 持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当好改革再出发排头兵 54第一节 打造最优营商
3、环境 54第二节 培育更多活跃市场主体 56第三节 推动土地利用制度改革 57第四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58第九章 纵深推进高水平开放,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 60第一节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60第二节 深化锡澄一体化和跨江融合发展 62第三节 提升区域对口合作交流水平 63第四节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 64第十章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 68第一节 完善城市空间布局 68第二节 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71第三节 建设节点枢纽城市 73第四节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76第五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77第六节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79第十一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
4、现代化 81第一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81第二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82第三节 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 84第十二章 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86第一节 深植文明城市根基 86第二节 充分彰显江阴文化魅力 88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水平 89第四节 提升文旅产业能级 90第十三章 开展美丽江阴新实践,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93第一节 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江阴样本 93第二节 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94第三节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体系 96第四节 健全生态治理长效机制 97第十四章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盼 . 99第一节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99第二节 做强
5、民富村强品牌 100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01第四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103第五节 加快健康江阴建设 105第六节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106第十五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阴 . 109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09第二节 全面推进法治江阴建设 111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12第四节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114第五节 强化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115第六节 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116第七节 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8第三篇 实施保障 120第十六章 完善规划组织实施体系 120第一节 加强党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120第二节 完善统一规划体系 120第
6、三节 形成规划实施合力 121第十七章 创新规划落地实施机制 122第一节 加强规划绩效评估 122第二节 推进政策衔接协同 122第三节 广泛凝聚社会力量 123附件:江阴市“十四五”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目录 124序 言“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江阴全面贯彻落实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 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推动“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再 出发的重要时期,是江阴勇当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区域一体化发展领跑者的重要阶段。 根据中共江阴市委关于
7、制定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的江阴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进一步明确了江阴“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 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战略导向, 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 今后五年全市上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 1 第一篇 发展方位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江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也是江阴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 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 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强
8、富美高”新江阴建设总目标,聚焦当好 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发有为, 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试点目标任务,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 就,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节 “经济强”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再创新高。 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 2020 年达到 4113.75亿元, 提前一年实现比 2010 年翻一番目标。人均 GDP 预计达到24 万元(3.7 万美元)左右, 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 区水平, 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35.3 亿元、完成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3134.9
9、2 亿元。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八 连冠”、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十三连冠” 。产业强市成效显著。 全市各类“500 强”企业数累计达到 50 家,其中 11 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 500 强, 14 家企业入围中国民 2 营企业 500 强,15 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10 家企业 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 500 强,均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各类上 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到 53 家和 56 家,分别较“十二 五”末增加 18 家和 33 家。实现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四连冠”, “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品牌更加响亮。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10、到 3.3%, 较“十二五”末提高 0.3 个百分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26.8 件, 较“十二五”末增加 12.64 件。高新技术企业达 650 家, 较“十二五”末增加 303 家。江苏阳光集团获中国质量奖,实现 了全省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累计荣获省长质量奖 5 个,位 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完成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 准制修订 88 项,建成全省首个国家技术标准新基地, 荣获国家科 学进步奖 4 项。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江阴集成改革试点入选“改革开放 40 年地方改革创新 40 案例”,被誉为“集成改革第一县”。“放管服” 改革纵深推进, “2440”1 改革成效持续
11、扩大,信用体系建设位居 全国前列, 荣获“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县市”。“十三五”期间, 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 1080.96 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8.1 亿 美元。江阴综保区一期封关运营,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境对外直 接付汇”业务。累计完成对外直接投资 33.7 亿美元, 对“一带一1 “2440”,即企业注册开业 2 个工作日, 不动产登记 4个工作日内, 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 40 个工 作日内完成。 3 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数保持无锡市前列。第二节 “百姓富”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全体居民、城镇居 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迈过 6 万元、 7 万元、
12、3 万元大 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12.83 万人,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 24.35 万个, 城镇登记失业率从 2015 年的 2.45%降至 2020 年的 1.75%。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城保扩面新增 28.5 万人。大病保险和长 期护理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医保公共服务一体化稳步推进,实现 长三角异地就医住院、门诊费用 “一单式”直接结算,村级医疗 互助全国首创。深化市社会救助中心“一站式”服务,智慧救助 模式获评民政部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十佳案例。精准脱贫帮扶脱困 任务全面完成。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公共服务更加优质。 深化集团化办学, 实施学位制管理, 新 (改)建学校 62 所、
13、新增学位 20048个, 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 建成投用。集团化办医稳步推进,列入全国紧密型县域医联体建 设试点单位,市人民医院敔山湾院区建成投用,市中医院易地新 建启动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 范市。养老服务供给逐步优化, 累计建成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机 构 162 个, 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 45.6 张, 居家养老援助服务 覆盖 5.8 万老年人。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残疾人之家”实现镇 街全覆盖。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走向深入,风险防控体系和 4 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第三节 “环境美”呈现新面貌生态环境日趋好转。 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 长 江“三
14、乱”及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整治基本完成。深入推进“263” 专项行动2 ,秦望山循环产业园加快建设,关停“散乱污”企业 3750 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 157 家,完成热电企业关停整合 3 家, 城区PM2.5 平均浓度下降49.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 77.9%。 累计完成造林绿化 1.6 万亩, 林木覆盖率、 自然湿地保护率较“十 二五”末分别增长 0.34%和 5.8%。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全面推进城乡建设“1310”工程3 ,现代 化滨江花园城市初具雏形。 滨江公园和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工程竣 工,“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城市 T 台初具模样, 30 公里环城 绿道基本建成。建成
15、省美丽乡村 5 个、无锡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24 个,新增江苏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 14 个。创成国家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城市内外环快速交通体系加快构建, 南 沿江铁路江阴段、锡澄城际轨道交通、高铁综合枢纽站、第二过 江通道等工程启动建设,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建成通车,获评省2“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简称“263”专项行动: “两减”是指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减少落后化工产 能; “六治”是指治理太湖水环境、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挥发性有 机物污染、治理环境隐患; “三提升”是指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提升环境 执
16、法监管水平。3“1310”工程: “十三五”期间,江阴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十大类民生工程。 5 级“四好农村路”4 示范县。完成四期防汛应急工程。肖山水厂、 澄西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项目、光大电厂三期项目建成投运,秦望 山固危废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启动建设。第四节 “社会文明程度高”展现新风采文明城市创建成功。 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 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近 300 个。持续加强慈 善社会建设, 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达 1435 个,连续获评七星级慈善 城市, 第五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高分创成并蝉 联全国文明城市。文化供给精准实施。 持续开展“文化走基层、
17、服务进万家” 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实施各类专题活动 16700 余场,村(社区)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 100%。市融媒体中心高标准通过 省级验收, 融合成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打造“江阴公共文化云”, 建成各类图书馆服务场所近 300 家。承办U23 亚洲足球锦标赛、 全国业余棋王赛等省级以上比赛 57项次,建成全民健身综合馆, 主城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江阴蚕种场入选第八批国 家重点文保单位, 高城墩遗址、 紫金桥入选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社会治理更加高效。 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省级验4 “四好农村路”:“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
18、 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 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6 收,徐霞客镇“1+4”基层治理模式5在全省推广,综合行政执法 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获批国家级社会联动救助基本公共服 务标准化专项试点。率先构建公共安全体系“江阴模式”,“网格 +N”联动融合机制加快建设, 在全省率先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内设 机构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公众安全感名列全省前 茅。全面依法治市架构初步形成,法治建设满意度位列全省同类 城市首位,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 “一栏三屏”6信 息公开制度全面推行,实
19、现民主监督从“事后”向“全过程”转 变。在全面科学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效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 到,江阴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经济稳 中向好的基础有待巩固,产业结构和层次总体偏低,科技创新体 系和能力亟待提升,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基础设施建设 仍需提速,生态环境整治任重道远,民生领域短板有待补齐,公 共安全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需要加强,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仍 需进一步提升。5“1+4”基层治理模式: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张网、指 挥调度一中心。6一栏三屏: “一栏”即村(社)三务公开栏; “三屏”即手机屏、触摸屏、电视屏。 7 表 1
20、 江阴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序号指标2015 年基数2020 年目 标2020 年实绩值/预测值经 济 强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7.47 左右6.32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亿元)577280005219.283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 (万元/人)26.83031.12 (规上)4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9.47272.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56768.485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33.36科技进步贡献率(%)61.56666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4.162026.88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155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21、41.446.548.21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2.95.83.16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344540.91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86.9390已取消13五年引进外资总量(亿美元)4248.08百 姓 富14宽 带 接 入能力城市(千兆) (%)100100农村(百兆) (%)100100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507016794172185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6012366343841617人均预期寿命(岁)81.4781.582.418新增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516161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6.01666620现代
22、教育发展水平(分)909594.4321城镇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5 左右1.7522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1.25.512.8323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899已取消24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202525 左右百 姓 富25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人)2.22.53.126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28.528.813.427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404545.6环28耕地保有量(万公顷)3.753.163.65 8 类别序号指标2015 年基数2020 年目 标2020 年实绩值/预测值境 美2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19.52030单位地区生
23、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1919.031主 要 污 染 物 排 放减少化学需氧量(%)20累计812二氧化硫(%)20累计 1022.66氨氮(%)20累计812.03氮氧化物(%)20累计 1026.73环 境 美32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64.97577.933地表水优于类水质的比例(%)18.56088.934林木覆盖率(%)24.312424.653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1.1152036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895.637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重(%)11.911.93社 会 文 明 程 度 高38居民科学素质达标率(%)101515.839每
24、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万分之)68656040亿元GDP 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人/亿元)939942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9091.8443法治建设满意度(%)909387.2844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95989845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个)8.2128.746城 乡 居 民 依 法 自治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8.299.299.2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9.399.899.8 9 第二章 发展环境第一节 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征程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江阴未来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将发生复杂深刻的重大变化,风险
25、与机遇并存。从国际形势看, 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新冠肺炎疫情影 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 主义盛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经济因素冲击,不稳定性不 确定性明显增加。同时也应看到,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仍是历史潮流,新兴经济体和发展 中国家正在群体性崛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 全球重要生产网络区域内部循环更加强化。这既为江阴大力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率先构建基干型“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全国 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外部环境剧 变和外需持续低迷,也将对我市对外贸易、工业生产、技术和人 才引
26、进等造成深远影响。从国内形势看,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制度优势显著, 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 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 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 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 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江阴必须 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变化,准确把握构建以国内大循 10 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决将科技 创新放在最为凸显位置,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新兴产 业培育,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新旧动 能转换。从区域发展看, 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体形态的国家区域发 展新格局全面展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省“在
27、改革创新、推动 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 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省内江海 河湖联动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长三角一体化、锡澄一体化、跨江 融合发展组团更趋紧密。随着南沿江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江阴将 纳入上海半小时通勤圈,必须发挥产业基础的比较优势、公铁水 联运的交通优势、集成改革的创新优势,积极应对产业竞合关系 更加复杂、中心城市虹吸作用增强等重大挑战,全力补齐科创、 城建等短板,在融入区域一体化中重塑发展新优势。第二节 阶段特征“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 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 求
28、,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 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保持战略定力,办好 自己的事,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克难奋进、开创新局。未来五年是江阴科技创新的关键突破期。 必须将创新驱动作 11 为全市攻坚突围的核心战略,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协同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布局建设霞客湾科学城、科研设施集群 等重大载体,攻关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江阴产业核 心竞争力,加速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未来五年是江阴产业转型的攻坚突围期。 必须立足发展实体 经济,举全市之力开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展链”行动,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关键部件研发、新兴产业培
29、育、现代服务提 升行动,加快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打造战略性新 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两大新兴增长极,实现发展动能的重大转 变。未来五年是江阴改革开放的纵深融合期。 必须充分发挥长三 角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全面对接上海大都市圈,协同推进长三角 一体化和锡澄一体化,系统设计推进各重点领域改革,全面盘活 存量要素、吸引高端要素,加快形成制度型开放新优势,全面激 发转型发展动力活力。未来五年是江阴城市发展的联动提质期。 必须抢抓高铁、轻 轨便捷交通机遇,全面拥抱无锡、融入长三角,加快建设高铁枢 纽经济区和江海联运组合港,全力打造长三角多式联运节点,推 动港铁产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全力建设现代
30、化滨江花园城市, 实现城市能级品质的重大提升。未来五年是江阴生态建设的关键窗口期。 必须保持生态文明 建设的战略定力,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 12 根本前提,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力争实现生态环 境根本性好转,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未来五年是江阴民生福祉的提档升级期。 必须牢固树立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优化 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功能作为主攻领域,构建完善的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和市域现代治理体系,通过创造高品质生活带动产业和人 口集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3 第三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
31、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强富美高” 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总纲领、总命题、总要 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 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 太湖科创湾, 深度融入长三角, 精心布局“十四五”,着力推进高 质量发展、创造
32、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勇当新时代县域 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区域一体化发 展领跑者。第二节 基本要求实现“十四五”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无锡市委对江阴的发展要求,在现代化建设中交出优异的发展答卷。当好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牢固树立排头兵、先天 14 下、利长远意识, 紧紧围绕“总量背后的八个差距”,自觉贯彻新 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快实现质量、效益、动力的 根本性改变,促进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 统一,全力当好经济高质量、区域一体化、改革再出发、长江大 保护“四个排头兵”,始终
33、走在全省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最前列。当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 充分放大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试点先行先试优势,统筹抓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 态、人的“六个现代化”,努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民富村强、长 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县域治理现代化“四个样本”,形成具有时代 特征、区域特色、江阴特点的现代化之路,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 化建设上作出江阴示范。当好区域一体化发展领跑者。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 锡澄一体化上优化布局, 主动承接上海大都市圈、 苏锡常都市圈、 太湖湾科技创新带辐射和溢出效应,推动创新共建、协调共进、 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努力打造长江下游以高端制造 为特质的新兴中心
34、城市、跨江联动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为长三 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树立江阴样板。第三节 发展战略围绕“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 定发展,坚决实施以下六个重大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 依托南北协同创新发展轴, 主动对 15 接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深入实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质量提 升工程、标准品牌培育工程和暨阳英才升级计划,全力引进重大 科研设施、高能级科创平台、旗舰型核心企业、领军人才团队、 头部创新资本,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和竞争力。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 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展链” 计划,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 现代服
35、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数字、枢纽、总部 三大经济,提升开放型和服务型经济能级,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振实体经济新优势。实施双向开放赋能战略。 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改革开放, 加快对“一带一路”战略布局, 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 格局,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 体化、苏锡常一体化、锡澄一体化和跨江融合发展,主动承接产 业和科创链端溢出,构建区域梯次产业链和供应链圈层,提升实 体经济发展新优势。实施品质引领提升战略。 优化提升“一核一区、一轴两带” 空间布局, 统筹推进“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部署, 做好“依 江拥湖”文章,加快建设国
36、际化、枢纽型、高品质的现代化滨江 花园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统筹城乡空间格局, 加快城乡一体融合,努力建成“四季有花、随处见景”的美丽城 乡新家园。 16 实施绿色发展支撑战略。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引领,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 机制,扎实推进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 量,加速建设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美丽江阴”。实施民生共享优先战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 导向,以民生优先、发展共享为原则,健全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 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民生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完善 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现代化治
37、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第四节 战略路径和战略抓手实现“十四五”宏伟蓝图,需要在深化拓展“十三五”时期 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找准战略路径、明确战略抓手,以此推 动全局工作协同推进、攻坚突破。综合研判“十四五”发展环境和目标定位, 提出“南征北战、 东西互搏”的战略路径。所谓“南征北战”,“南征”就是以锡澄 协同发展区为中心,整合国内一流的科创资源,打造引领江阴未 来发展的优质增长极、活力创新源、美丽生态区、数字新高地; “北战”就是坚持市场化导向, 统筹规划利用岸线资源,全面修 复沿江生态,全力唱好“长江之歌”,坚决打好长江大保护之战。 所谓“东西互搏”,就是东部
38、高新区围绕争先进位, 加快跻身国家 级高新区 40 强,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 西部临 17 港开发区围绕提级升格,加快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全力打造竞争 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两大开发区必须以亩均税收摆擂台、 争长短、论英雄; 同时, 促进各片区各板块比学赶超、竞相争先, 加快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 水秀。围绕这一战略路径,明确如下战略抓手。打造锡澄协同发展强引擎。 坚持创新赋能, 高起点高标准规 划建设霞客湾科学城, 招引国家大科学中心、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入驻布局,瞄准新兴产业集聚创新要素、 培育创新生态,基本建成智慧互联之
39、城、绿色生态之城、青春时尚之城、未来科技之城。打造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 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 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能力建设与制度创新并进,推进生态 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高质量交出岸线治理、生态建设、绿色发 展的过硬答卷, 早日迎来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拐点”,让美丽江 阴展现更加生动的现实模样。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桥头堡。 以大通道、大枢纽为支点, 加速 融入国省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以多层次融合的轨道、高快一体化 的公路、内外畅达的水运为支撑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密切 与相邻城市、中心城市的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大交通”格局, 基本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发
40、挥集成改革示范引领效应和 开放园区硬核支撑作用,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促 18 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开放型经济质 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融入, 世界格局中的江 阴加快构建,成为新时代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新标杆。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 加大政府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最 优政务环境、最优政策环境、最优市场环境、最优法治环境,擦 亮打响“澄心办 办澄事”品牌,把江阴建成全国同类城市中审 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 19 第四章 发展目标第一节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到 2035 年,
41、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成具有国际气 息、现代气质、江阴气韵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 “强富美高”新 江阴展现出现代化新图景,综合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和文化软实 力实现新跃升,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继续在全国县域领跑, 在二二年基础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居民人均收入 实现翻一番以上。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发展水平 基本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化、农业现代化,创新能力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成为长 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率先基本 建成区域协同发展的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全面融入,锡澄一体 化全面实现,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成
42、,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 先,城市综合功能、发展能级显著提升;率先基本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长江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质量、资 源能源集约利用全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美丽江 苏、美丽无锡样板城市;率先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 平安江阴、法治江阴走在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达到最优水平, 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格局蔚然成 形;率先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 20 实现均等化,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和健康 江阴、诚信江阴、智慧江阴基本建成,市民素
43、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达到新高度;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全面从严治党 持续深入推进,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优势在江阴充分彰显。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趋势和条件,紧紧 围绕 “四季有花、随处见景,规划一流、特色鲜明,文化荡漾、 品牌响亮, 产业高端、人才向往, 社会和谐、人民安康” 的发展 愿景,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今后五年江阴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如下主要目标:产业更高端。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产业链现代化、 产业基础高级化推进有力,开放园区升格进位取得重大突破,智 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不断深化,以新兴产业为主导、 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成熟, “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华夏 A 股第一县”品牌持续打响。到2025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6%左右, 人均 GDP 突破 4.5 万美元,上市公司总量力争达到 70 家。创新更澎湃。 各类创新资源汇聚,各类科创企业集聚, 以高层次创新园区、高效率成果转化、高水平人才支撑、高质量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