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2021 年 11 月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昆山深入贯彻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 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 当好“强 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的重要时期。 苏州市第十三 次党代会指出昆山市要牢记嘱托、勇当标杆,不断厚植临沪、对台 合作新优势,让新时代“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奋力实现“新的 超越”。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
2、纲要指出昆山将坚持把自身放在国内国际双循 环发展新格局和长三角一体化大格局中进行思考谋划, 统筹发展 和安全,加快建设高质量经济、推进高水平开放、创造高品质生 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力以赴打造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 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按照昆山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 贯彻落实苏州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以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纲要为统领,编制昆山市“十 四五”水务发展规划。本规划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系统总结 发展成果,深入分析形势挑战, 在宏观展望 2035 年目标愿景的基 础上,明确“十四五”时期昆山市水务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
3、障措施, 是今后五年昆山市水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 - 1 -第一节 发展成效 - 1 -第二节 面临形势 - 8 -第三节 存在问题 - 11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3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3 -第三节 发展目标 - 14 -第四节 发展布局 - 17 -第三章 完善水务基础保障 增强城市安全发展韧性- 20 -第一节 提升城市防洪保安能力- 20 -第二节 完善城镇排水体系- 21 -第三节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22 -第四节 深入推进高品质供水- 23 -第四章 落实节水行动计划 强化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24 -第一节
4、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24 -第二节 探索打造节水典范城市- 25 -第三节 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26 -第四节 强化水务水文深度融合- 27 -第五章 发展绿色低碳水务 营造生态美丽宜居环境- 27 -第一节 深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 28 -第二节 完善废弃物处理处置- 31 -第三节 深化低碳水务研究- 32 -I第四节 推进生态美丽河湖建设- 32 -第五节 加强水土保持 - 33 -第六章 提升水治理能力 打造水治理现代化示范样板- 33 -第一节 加强依法依规治水- 34 -第二节 严格全链条监管 - 34 -第三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37 -第四节 强化人才技术支撑- 38
5、-第五节 完善智慧水务建设- 40 -第七章 加强文化传承弘扬 提高新时代水文化软实力- 41 -第一节 加强遗产保护利用- 41 -第二节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42 -第三节 弘扬文化发展魅力- 44 -第八章 融入一体化发展 共建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 45 -第一节 深化一体化机制创新实践- 45 -第二节 突出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46 -第三节 推进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 46 -第九章 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推动形成发展强大合力- 48 -第一节 投资需求 - 48 -第二节 投资政策 - 49 -第三节 保障措施 - 50 -附表: 昆山市 “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及投资表附图
6、: 1、昆山市“十三五”水务发展实施重点工程示意图2、昆山市 “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重点工程示意图II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昆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 深入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 进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和城乡供排水等工程建设, 强化水管理服务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水务信息化水平, 全面推行并不断深化河(湖)长制和水务一体化等体制机制改革。 全市总体完成“十三五”6 大类 41 项重点工程,规划提出的指标 目标基本实现, 五年累计完成投资约 139.71 亿元, 超额完成投资 计划,取得显著成效。河湖长制改
7、革亮点纷呈,在全省首创“五 办1合一”并率先实现全域跨界河湖“联合河长制”全覆盖, 水生 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获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省级节 水型社会示范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和国家生态文明 建设示范城市。一、水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防洪保安水平不断加强。围绕强化市域骨干河道防洪与行泄 能力,开展界浦港、千灯浦、徐公河、汉浦塘和杨林塘等骨干河 道整治,实施茆沙塘、昆北塘、淀山湖等河湖堤岸整治,完善昆 南四镇外围防洪屏障,市域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增强。1 五办分别为:河长办、治水办、高治办、黑臭办、“333”行动办- 1 -城乡排涝能力稳步增强。低洼圩区排涝工程加快开展,全市 新(改)建
8、排涝站 112 个, 新增排涝能力240 立方米每秒。完成 积水易涝点改造 28 个、雨水管网升级改造 17 处, 城乡排涝能力 有效提升。供水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聚焦水源地保护,完成阳澄湖水源 地清淤、傀儡湖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水源地蓝藻防控能力进一 步强化,完成庙泾河水源厂取水口西迁,供水安全有效提升。新 建第四水厂浑水管线460 米、绿地大道供水管道 5 千米;完成全 市 716 座二次供水泵房改造,保障“最后一公里”供水安全。全 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连续多年获省级考核优秀。二、水资源严格管理有效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以工业行业节水减排为突破口, 着力推进节水型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累计
9、创建省、市级各类节水 型载体 331 个,打造了城市雨水收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示 范工程等一系列节水亮点项目, 计划用水率达到 100%,非常规水 利用率提高到 20%以上。累计组织 11 家企业单位申报江苏省和 苏州市级水效领跑者,树立了一批节水标杆。高标准建设水务行 业节水机关,示范带动全市节约用水,高分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 复查, 获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和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加强。严守水资源“三条红线”,开展 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将非常- 2 -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全面规范取水许可监督管理, 强化取水许可审批事项事中事后
10、监管,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现 100%,取水工程整改完成率以及规范管理优良率实现 100%,最 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多年保持苏州市级优秀。用水效率进一步提 高,全市用水总量稳定在 5 亿立方米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 水量 12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9 立方米。农业节水增效有力推进。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全面 完成 10.95 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并通过市级验收,出台 昆山市农业水价和节水奖补管理办法。推行农业取水许可,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改造灌区约 5100 亩,新建、改建灌溉泵 站 27 座,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稳定在0.7 左右。节水灌溉研究成 果丰硕, “生
11、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 术进步奖一等奖。三、水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城乡污水治理全力推进。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 改 (扩)建 6 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 100 万吨/日,完成 20 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 10 座互联互通,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 水治理示范县;在全省率先完成管网普查,完成 1.6 万多个雨污 混接点改造和 3 万多个缺陷管段修复,建成市政污水管网 2055 公 里; 新建锦溪、铁南污水厂尾水生态净化湿地,开展 5 座污水处 理厂尾水处理利用, 再生水处理能力达 31.75 万吨/日; 规范城乡- 3 -污泥处置,新增通沟污泥处理能力 30 吨
12、/日,首批入围省级城镇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示范市创建县级市。水岸同治攻坚成效显著。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圆满收官, 率先 在苏州开展“除黑剿劣”行动,完成 103 条黑臭河道治理并落实 长效管护,各条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基本实现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实施河湖畅流,疏浚整治河道 550 条, 拆坝建桥 140 处,促进河 湖连通, 全市水系连通率达到 95%以上。全市 8 个国省考断面稳 定达标, 水质均值稳定达标率维持 100%,河湖水质从“亮红灯”到 “上红榜”。生态美丽河湖建设全面启动。率先开展生态样板河道建设, 实施老城区后街河、风车浜、东仓基河、严家角河 4 条河道生态 景观提升,开展娄南片、阳澄
13、湖环湖和南部湖区湖荡整治和湿地 建设等水生态改善修复工程。全市建成生态美丽河湖 80 条(座), 傀儡湖获评全省首批、苏州唯一生态样板河湖和长江经济带最美 湖泊。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加强。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专班, 重点加强招投标、河湖管理和水土保持领域的涉黑问题线索排查 整治,遏制行业乱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水土保持遥感监测 图斑现场复核, 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量及补偿费征缴额位列苏州第一。- 4 -四、水管理改革创新亮点纷呈规划体系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编制完成昆山市河 道蓝线保护、水资源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和中长期供水等专项 规划,为全市水务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河湖长制
14、改革纵深推进。全市 607 条(座) 河湖实现各级河 (湖)长全覆盖, “一事一办”工作清单完成率 100%。全省首创 “五办合一”,建立河长制“交办、督办、会办、查办”工作机制。创 新推行基层河长履职六步法,入选中组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学习案例。积极推进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联合开 展跨区域一体化生态共治实践,率先建立覆盖全域跨县 96 条(座) 河湖“共建、共享、共治”的联合河长制,实现交界河湖联保共治 和交界区域防洪安全联合调度。联合执法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城管、交运、水务、生态环境 四部门联合联动行政执法机制,每年开展水政执法巡查 1000 多 次,累计制止或查处水事违法
15、行为 551 起。以水环境“先行共治” 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作为成员单位加入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 席会议,深化跨省河湖治理合作,开展交界河湖水行政联合执法 行动,建立昆青两地水葫芦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淀山湖水葫芦联 保共治, 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河湖长效管护不断增强。不断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强 势推进河湖“两违、三乱”整治,拆除河湖违法建设和违法圈圩- 5 -108 万平方米,创建昆山市淀山湖防洪工程管理处、昆山市湖泊 所等 2 个省级水管单位,出台了昆山市河道长效管理“以奖代补” 考核办法, 制定了昆山市水利工程站闸建设与管理标准(试 行)。全市 95 个联圩实现标准化建设与管理, 实施
16、建管分离改 革, 创新推行区镇水利工程代建制, 强化质量安全监督,提升基 层水务监管水平。河湖划界取得阶段成果。全市划定河道管理范围线和湖泊保 护范围线累计总长 868 千米, 项目成果在苏州率先通过县级技术 预验收和县级正式验收,为后续河湖管理保护提供依据,保证河 湖功能和水利工程效益充分发挥。水务信息化建设有力推动。新建 19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重点 污染源企业废水在线监控全面覆盖。基本建成圩区水利工程管理 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区镇圩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完成智慧水务 统一门户、大数据平台和智慧河长制信息平台建设,建成水务信 息中心,基本建成水系管网一张图和中环内供排水三维管网图, 治水大脑
17、建设逐步推进。人才科创工作纵深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招录各类 水务人才 96 名。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昆山市水 环境治理研究基地,与中国工程院合作成立国内首家县级市坝道 工程医院,依托澳大利亚国家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持续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创建水务系统研创团队, 并全面开展相关项目 6- 6 -个课题攻关。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研究专班,全 面谋划长三角暨锦淀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水务支撑工作。举 办海峡两岸水务论坛,聚集台海两岸治水专家,为昆山水务发展 出谋划策。五、水文化挖掘弘扬持续加强水景观文化融合成果显著。通过南部水乡岸线综合整治和棋 盘荡漾综合整治工程
18、的实施,对湖泊岸线进行优化修整,同时对 跨河桥梁、堤顶道路、堤防绿化等进行改造提升,构筑了层次丰 富的景观风貌,提升临湖资源的综合价值, 明镜荡获评“国家级 水利风景区”,巴城湖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水文化传承弘扬持续推进。开创了昆山市水文化艺术节, 同 步开展水文化论坛、环湖徒步、朗诵竞赛、治水故事宣讲、趣味 运动会等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弘扬水文化,营造浓厚 的爱水护水节水氛围。开辟抖音、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宣传窗 口,运用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传播水文化。表 1 昆山市“十三五”期间水务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序号分项名称“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目标达成情况(2020
19、 年底)达标情况1流域防洪标准100 年一遇/2区域防洪、排涝标准防洪 50 年一遇 排涝 20 年一遇防洪 50 年一遇排涝 20 年一遇基本达标3城市防洪排涝标准防洪 100 年一遇 排涝 20 年一遇防洪 100 年一遇排涝 20 年一遇基本达标4万元 GDP 用水量(m) 1612达标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 109达标- 7 -序号分项名称“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目标达成情况(2020 年底)达标情况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 标率100%100%达标7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8.5%98.5%达标8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80%90%达标9灌溉水利用系数0.70.7达标注: 1 、
20、表内所列指标为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延用指标;2 、“十三五”期间,昆山市境内未实施流域性工程,流域防洪标准相关情况不予统计。第二节 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昆山市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也是昆山市加快打造充分展现 “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重要时期。 昆山市水务发展迫切需要把握这一重要时期的里程碑意义,抢抓 国家战略契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昆山市“产 业科创新高地、临沪对台桥头堡、现代治理样板区、江南美丽宜 居城”的总体定位, 聚焦 “打造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鲜明特色 和影响力的开放创新之城、智慧生态之城、人
21、文魅力之城、和谐 幸福之城”的愿景目标, 系统谋划水务发展目标和重大改革举措, 全面提高水务综合保障能力, 为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开好局、起好步。一、现代化新征程要求提升水务系统保障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发展阶段中,社会主 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8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期昆山市水务发展需要正确认识治水 主要矛盾变化,在更好地保障水安全的同时,重点推进水资源节 约集约利用、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生态保护修复等, 保护传承弘 扬优秀治水文化,实现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四五”时期是昆山市基
22、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起 点, 是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战略 时期。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更高要求,水务发展迫切需要 着眼现代化伟大蓝图,以高质量和现代化水务发展为目标,全面 提升水务系统保障能力, 强化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引领作用,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转变水务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水生态文明建设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加快转变水务发展方式,真正把治 水思路从注重水资源开发转变到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上来, 同时大 力开展水生态保护,为社会经
23、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构 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昆山市作为多年百强县第一,经济发达,但污染负荷也较为 严重,河湖污染、水体不畅、水生态退化等问题未彻底解决,水 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紧迫。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秉- 9 -持新发展理念,转变水务发展方式, 注重生态涵养, 强化水生态 修复,深化河湖保护,加快生态美丽河湖建设,实现河湖生态系 统健康和社会服务功能相统一。 锦淀周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协调区,需要率先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打造高品质生态标杆,在 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生态功能提升等方面, 为长三角区 域提供先行示范。同时将生态保护与人文历史和产业发展有机融 合,
24、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新路径。三、国家战略叠加要求高质量推进水务改革创新昆山市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是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 长三角中心城市重要组成,也是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 示范样板区。作为非长三角一体化先行示范区的唯一县级市,昆 山被纳入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锦淀周位于长 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协调区范围, 作为世界级湖区重要的 组成部分,需要充分把握这一国家战略机遇。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 水治理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需要深化河湖长制、水务一体化及“放管服”等体 制机制改革,强化河湖保护、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共保联治、投 融资等
25、重点领域的改革攻坚力度, 解放思想,打破行政界限束缚, 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 汲取先进理念,提出富有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思 路举措,完善水治理体系, 巩固提高水治理能力,更好地破解各- 10 -类矛盾问题, 从国家战略机遇中探寻昆山水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 模式。第三节 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昆山市水务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 要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支撑和保障。新 时期生态文明理念、重大国家战略以及百姓对水的期盼均对水务 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昆山水务工作还存 在一定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水安全基础网络
26、有待完善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昆山市城乡格局发生变化,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市 域总体外排出路不足,受用地条件制约,骨干行洪通道治理进程 相对缓慢;城市雨水管网标准相对于城市发展更高要求仍有一定 差距,局部尚存在管网空白区;供水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 一步完善。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水资源调配体系尚不完善,河湖生态用水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需进一步规范协调;公共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较 低,节水型载体建设覆盖率尚需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仍需纵深 推进;优水优用、分质供水等集约高效利用模式尚未完全建立,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供水管网漏
27、损改造力度有待- 11 -提升。三、水生态环境治理有待深入污水厂站网湿体系尚不完善, 农村生活污水尚未完全应接尽 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网设施的运行 管理有较大提升空间;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不足, 早期硬质 化水工程生态友好性不足,水陆交错带正常物质能量交换受阻, 生物多样性下降;河湖生态美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生态岸坡占 比较低, 河湖岸线亲水性不足,景观品质需进一步提高。四、水管理能力有待创新突破水务全链条监管尚未严格落实,综合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河 湖长制制度优势仍有待进一步充分发挥,水务一体化、放管服等 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水务人才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28、科技创新力度不足,需加强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快课题研究 和科研攻关,重点解决水环境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水务信息 系统建设标准、运维管理、统筹共享机制不统一,基础数据资源 整合共享需要持续推进, 水务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五、水文化传承有待挖掘推进水文化历史研究起步较晚且深度不足, 水文化遗产内涵挖掘 广度和深度均显不够。水文化载体建设工作开展不足,水文化展 现形式单一。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协调区和水乡古镇集聚区, 古镇水文化保护和宣传工作尚不到位,水文化影响力不足、呈现- 12 -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发挥本底优势, 打造昆山特色水文化, 促进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
29、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对江苏、苏州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苏州市第十三次 党代会精神,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 新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新时 期治水思路,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五争五最五突 破”为导向, 巩固临沪优势,深化对台合作,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 国家战略机遇,以提升安全韧性、遵循绿色发展、营造宜居环境、 增添水韵魅力为水务发展主线,形成昆山水务发展新格局,为昆 山市打造
30、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 杆城市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和保障。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紧紧围绕人民 的水忧、水患、水盼问题, 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清河湖,- 13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新发展理念。 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新发展理念贯穿水务发展全过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 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 安全的发展。坚持系统观念。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 整体性推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水安全、水资源、
31、 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全要素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 加强水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 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水务改革, 打通机制性梗阻,推进政策 性创新, 持续增强水务发展动力和活力。第三节 发展目标一、 2035 年远景目标至 2035 年,建成水务绿色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系统完备、功 能协同,集约高效、绿色智能,调控有序、安全可靠的昆山水网 体系全面形成,为昆山打造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样板区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县域范例贡献水务力量。二、 “十四五”发展目标围绕 2035 年远景目标, 结合昆山市水务发展实际和特点,
32、 今 后五年水务事业实现水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巩固提升,水资源集约- 14 -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水生态环境实现趋势性好转,水文化影 响力持续增强,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一) 水安全巩固提升流域、区域和城市防洪除涝保安能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 防洪排涝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昆山市境内吴淞江整治等流域 骨干工程按照防御 100 年一遇洪水标准建设, 城市防洪按 100 年 一遇标准建设,治涝按 20 年一遇标准建设,新、改建雨水管网按 照 35 年一遇排水标准建设。城乡供水安全得到保障, 集中式饮 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 100%。(二) 水资源集约利用高效节水不断强化,水
33、资源集约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 市用水总量不超过 6.26 亿立方米,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 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 数不低于 0.7,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 8%,再生水利用 率达到 25%。(三) 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更加有力,水生态保护修复稳步推进,城乡人居 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 98%、92%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95%。城市建成区和江南水乡古镇 90% 以上面积、乡镇(含被撤并乡镇)建成区 8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 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全市建成不少于 470 条(座)生态美丽河- 15 -湖,
34、 水域面积保护率持续达到 100%,新、改建护岸生态化比例不 小于 90%,水土保持率持续达到 98.5%。(四) 水管理提质增效依法治水全面强化,水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河湖长制成 为统筹推进涉水事务的有效抓手,智慧水务得到广泛运用,实现 水务全链条监管,提高各部门协同监管的能力,科技创新和人才 保障全面加强。(五) 水文化传承弘扬水文化发展潜力深度挖掘, 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水 文化广场和公园、水文化展览馆等载体建设有序推进,水文化软 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全市新建水文化公共服务载体数不少于2 个。表 2 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指标表序号指标指标值指标属性1流域、区域防洪标准流域
35、骨干工程按照防御 100 年一遇 标准建设; 区域骨干工程按 50 年 一遇实施; 治涝按 20 年一遇标准 建设预期性2城市防洪除涝标准城市防洪按 100 年一遇标准建设; 治涝 20 年一遇;新、改建雨水管 网按 35 年一遇排水标准建设预期性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约束性4全市用水总量(亿立方米)6.26约束性5万元 GDP 用水量(立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预期性- 16 -序号指标指标值指标属性8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8预期性9再生水利用率(%) *25预期性10生活污水处理率(
36、%)城市 98、集镇 92、农村(治理率) 95约束性11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成率(%) *城市建成区和江南水乡古镇 90%,乡镇(含被撤并乡镇)建成 区 80%约束性12生态美丽河湖建成数量(个) *470预期性13水域面积保护率(%)100约束性14新、改建护岸生态化比例(%)90预期性15水土保持率(%)98.5预期性16新建水文化公共服务载体数(个)2预期性注: 1、部分指标说明: 水域面积保护率, 指全市水域面积的保护程度, 要求现状水面不减少即达到 保护率 100%;新、改建护岸生态化比例, 指新、改建护岸中生态护岸占比, 本指标中的生态 护岸指使河湖水域与岸坡具有生物连通性的
37、护岸, 该指标测评对象不包括因防洪、航运安全 等需要进行硬化的护岸以及古城古镇等不宜进行岸线绿化的河道(段) 。2 、“*”指标为昆山市特色指标,主要体现昆山市水务高质量发展要求。第四节 发展布局围绕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布局,以“提升安全韧性、 坚持绿色发展、营造宜居环境、增添水韵魅力”为新时期水务发 展主线,落实“水安全巩固提升、水资源集约利用、水生态保护 修复、水管理提质增效、水文化传承弘扬”五大任务,不断提升 水务综合保障能力,把握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率先推动昆山建成世界级水乡人居的标杆典 范,形成“1条主线、5 大任务、 1 个典范”(简称“151
38、”) “十四 五”水务发展布局,推动昆山水务率先基本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 17 -能力现代化。一、突出一条主线围绕“将昆山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 力的开放创新之城、智慧生态之城、人文魅力之城、和谐幸福之 城”的愿景目标,以服务人民群众过上现代化高品质生活为核心 要义,充分认识水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新时期昆山水 务发展以“提升安全韧性、坚持绿色发展、营造宜居环境、增添 水韵魅力”为主线, 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昆山市建设成 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样板区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县域范例, 打造临沪对台桥头堡, 建设开放融合之城。二、落实五大任务水安全巩固提
39、升。 完善防洪除涝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流域和 区域骨干工程实施,提升市域外排能力, 推进市域骨干河道整治, 加强城市内涝系统化治理,推进新一轮圩区达标建设,全面提高 防洪排涝安全水平。推进供水保障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水源地 和供水管网设施布局,推进高品质供水试点建设,着力提升供水 保障能力,增强城市安全发展韧性。水资源集约利用。 坚持节水优先, 以国家节水行动为抓手, 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重点领域节水 和节水型载体建设,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不断完善水资源调配 体系,强化水务和水文的深度融合, 以水资源集约高效安全利用- 18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探索将昆山打造成节
40、水典范标杆城市。水生态保护修复。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落实水务行业在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的责任, 扎实推进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完善废弃物处理处置,持续改善河湖水环境,加大河湖生态保护 和修复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美丽河湖建设,提升全域生态品质, 营造生态美丽宜居环境。水管理提质增效。 着力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 设, 加强依法治水管水,严格落实全链条监管,深化河湖长制等 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完善昆山智慧水务系 统建设,构建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水管理体系,打造水治理现 代化示范样板。水文化传承弘扬。 深度挖掘昆山水文化内涵, 着力加强水文 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
41、提升水文化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水景观 文化的融合,加强水文化的教育传播,推动传统水文化的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新时代水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三、打造标杆典范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把握锦淀周示范 区协调区区位优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先行先试、 高点定位,探索水务高质量发展转化道路,率先推动昆山市建成 世界级水乡人居的标杆典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和 安全感, 为昆山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 19 -城市注入新动能。第三章 完善水务基础保障 增强城市安全发展韧性第一节 提升城市防洪保安能力服务昆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协调推进流域、区域治
42、理, 筑牢防洪屏障,扩大洪涝外排,着力提升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加 快推进系统完善、安全可靠、城乡融合的水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一、提升区域外排能力针对台风“利奇马”“烟花”等强降雨频发事件对昆山防汛 的影响,配合流域和区域洪涝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洪水外排能 力, 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强化区域一体化防洪保安理念,全力配 合开展扩大流域、区域骨干行洪通道建设,包括吴淞江、浏河、 杨林塘、七浦塘等。实施老杨林塘综合整治工程, 对 3 千米河道 实施河道疏浚、堤防加高加固。实施叶荷河、浏河堤防护岸加高 加固工程,提高娄江-浏河行洪能力。配合推进吴淞江(江苏段) 整治工程,昆山境内涉及河道拓浚整治 31 千米
43、左右(苏沪交界段 约 5 千米)、完善两岸口门控制、拆建和加固沿线跨河桥梁等, 完善沿线堤防,提升区域外排能力。二、加快城镇防洪建设加快城镇防洪提升工程建设,结合新的防洪形势,开展昆山 市防洪格局优化研究,增加市域南北向骨干河道行洪能力建设,- 20 -包括昆北塘、项头港和新塘河等河道行洪能力提升,实施河道综 合整治 100 千米。 进一步完善昆南水乡地区防洪体系建设,结合 茜东、茜西大包围圈建设基础,研究昆南片区大包围建设的可行 性及配套工程措施,以应对昆南淀泖地区在防洪安全方面愈发明 显的“上压下堵中间屯”的困局。三、推进圩区达标建设全面梳理几次强降雨事件中, 昆山市防洪除涝设施薄弱环节
44、和险情地段,按照“防大洪排大涝”的新形势要求, 实施新一轮 圩区达标建设,补齐圩区建设的短板。研究实施半高田地区设圩 方案,完善周庄、锦溪等半高田地区域防洪除涝设施建设。实施 圩堤加高加固 30 千米、三闸新建改建 15 座、泵站更新改造 10 座, 合理增加排涝动力,加强农村圩区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数 字化建设,全面提高圩区防洪除涝能力。第二节 完善城镇排水体系加强城市内涝系统化治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探索构建由河 湖水体、绿地、洼地、道路等公共空间与蓄排设施组成的内涝防 治系统,形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环境良好、管理有效、智慧 韧性的现代化城镇排水体系。科学修编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加快 补齐市
45、政排水管渠设施短板, 制定消除管网空白区的方案和对策, 稳步提高雨水管渠系统排水能力。实施主城区低洼易涝点改造, 结合框架道路改造完善排水系统,实施泵站和管网新建、升级改- 21 -造和检查修复,新(改) 建雨水管道 20 千米、雨水泵站 5 座, 进 一步增强排水能力。强化排水管网设施日常管护,推行排水防涝 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养护一体化改革,提高建设、施工、维护 工作的现代化、机械化、科技化程度,建立健全河湖水系与排水 管网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提升排水防涝工作管理水平。第三节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供水水源、水厂、输水和配水四大环节的安全保障 水平,建设集水源保护、饮用水深度处理、应急
46、处理、在线监控 预警于一体的全过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深入推进供水互联互通 和高品质供水,服务昆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提升水源保障能力在昆山“江湖并举、双源供水”的格局下, 进一步加强傀儡 湖和长江饮用水源地保护, 强化源头监管、保障输水安全, 全面 提高水源保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保障全市居民基本用水需求。二、完善供水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供水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供水能力,切实提高供水 保障可靠性。扩建陆家供水增压站,完善供水管网配套,新(改) 建供水管道 30 千米;全面推进老旧小区供水管网、二次供水设 施、农村低压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开展一体化示范区 跨省(市)及市域内部跨乡镇管网等供水设施互联互通前期研究; 新建昆山市供排水调度中心,提升管理效能,强化日常管护,全- 22 -面做好供水管网污染防治管理, 做好极端天气下的防冻保供和突 发水污染事件下的应急供水保障工作。第四节 深入推进高品质供水一、构建技术和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