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 .docx(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昆山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二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序 言1一、发展现状和问题3(一) 发展现状3(二) 主要问题6二、总体要求7(一) 指导思想7(二) 基本原则8(三) 建设目标9(四) 指标体系10三、框架设计12(一) 总体框架12(二) 技术架构13(三) 组织架构15(四) 平台共联16四、主要任务17(一) 平台赋能,构筑能力支撑17(二) 场景驱动,描绘应用蓝图27(三) 管理变革,推动长效运营43五、保障措施44I(一) 完善组织保障44(二) 加强统筹安排45(三) 健全制度保障45(四) 推进队伍建设45(五) 强化资金保障46附件:名词解释47II序 言推进数字政府
2、建设是党和国家制定的重大战略,是推动数字 中国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社 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 平”,为统筹推进我市数字政府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 遵循。“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江苏当好“强富 美高”先行军、排头兵的重要时期,是苏州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最美窗 口”,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的 重要阶段,也是昆山贯彻“建
3、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总体要求,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关键五年。运用 大数据、云计算、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超融合数 字政府,有助于全面提升昆山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 平,有效支撑昆山数字化发展。昆山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 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 1 年远景目标纲要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立足 昆山发展新阶段,提出发展目
4、标、明确主要任务、规划实施计划、 制定保障措施,助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本规划 是昆山市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统筹引领昆山市数字 政府建设。本规划周期为 2021 年至2025 年。 2 一、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 ) 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在昆山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 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 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走向,围绕“五争五最五突破”,不断推进 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持续提速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务服务、 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力政府服务体系和 治理
5、能力现代化建设。1.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光网城市基本建成,光纤到户覆盖率达到 100%,成为全 省首批建成全光网城市的县级市。5G 网络建设快速推进,已建设 2900 多个 5G 基站,实现中环内区域基本全覆盖,重点工业园区 全覆盖,100 多个村实现了5G 信号覆盖, 已有 70 多家企业开展 了 5G 应用。城市主要区域 Wi-Fi 覆盖率基本达 100% 。政务云设 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已有 140 多个政务信息化项目进驻。开放 云主机 780 余台,覆盖 110 个单位,有效承载了各类信息化项目。2.数据汇聚共享初见成效不断完善城市大脑人 口、基础地理信息、宏观经济、社会信 用等基
6、础库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 撑。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归集 270 多万条人口信息。基础地理信息 3 库完成了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综合地下管线等数据的建库入库。 宏观经济数据库汇集 45 个部门各类业务数据,整合数据 295 万 条、数据库表 8200 余张。社会信用信息库已为全市 86 万余市场 主体、318 万余自然人、5.4 万国家规定的重点职业人员建立信用 档案,归集信用信息 2.4 亿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归集整理 42 个 组织机构、455 个系统 (其中 320 个系统处于运行状态) 、4699 项信息资源、12 万项信息资源项,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整 合共享。
7、3.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建成城市大脑安全管控指挥中心, 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贯通线上线下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 到底的全覆盖大联动城市管理新模式和“1+ 15+N”联动指挥模式, 全面提升了昆山市城市安全管控水平。雪亮工程和城市盾牌不断 推进,有效提升对人、事、物和社会动态的掌控能力,公众安全 感持续攀升。安监、城管、交通、水务、市监、环保等领域智慧 化建设不断拓展和深化,感知设施覆盖度持续扩展,城市治理精 细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4. 民生服务效果逐步显现昆山智慧教育云平台整合海量教育教学资源,覆盖全市各级 幼儿园、 中小学校及教育机构的管理与教学应用。全市
8、95 所学 校建成了智慧校园,基本覆盖全部公办学校。 引入人工智能进行 4 慢性病筛查,分别完成高血压专案和糖尿病专案累计建档 15.3 万 例、4. 1 万例。初步建成昆山智慧农业农村管理系统,有效支撑 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业农村管理决策。2019 年,昆山被评为全国 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智慧农业农村管理系统 被评为全国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5.政务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紧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 设。不断完善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全面推进同全省事项库、EMS、 用户认证、法人库、证照库等系统对接。建成 1330 一窗通平台, 实现开办企业
9、全流程 1 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全流程 3 个 工作日 内完成、一般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全流程 30 个工作日 内完成。推动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平台向村、社区基层延伸, 开设了村、社区线上服务站点。7 个区镇开设了24 小时自助服务 区,在 320 余个市民驿站大厅部署了自助服务一体机,提供 50 余类便民服务。依托智慧昆山APP 建设政务服务掌上办事大厅, 开设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社会民生、人才服务、 中介超市、一 件事服务等主题专栏,入驻手机亮证、自助移车、远程核验等 100 余项移动服务。 5 (二) 主要问题1.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有待深化部分政府部门信息化系统主要由各科室和下属机
10、构根据自 身业务独立开发,统筹考虑相对欠缺,存在信息化系统建设分散, 数据整合困难等问题。部分部门主要使用上级单位建设运营的垂 管系统,数据既不在本地,也没有获取接 口,导致部分关键数据 资源暂未归集。此外,部分部门的业务数据多为敏感数据,数据 脱敏共享机制还未健全。2.城市协同治理体系尚未成型城市问题的治理普遍超越单一部门、单一区域的业务范围, 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共同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业务的协同,合 力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 目前我市城市协同治理的体 系、机制、模式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融合建设,实现一体 化治理。3.重大管理决策数据支撑不足对城市运行各类数据资源的研判挖掘能力不足
11、,预测预警能 力欠缺,导致数据对重大管理决策的支持力度有限,影响决策的 科学性。用数据说话的决策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 全数据分析并及时跟踪评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让决策更加精 准、合理、高效。 6 4.基层应用系统仍需优化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日常涉及的各个条线的信息化系统多 达 30 多个, 由于系统间相对较为缺乏数据共享,造成部分数据 需要重复多次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负担。 同时这些系统开 发过程中与基层工作的业务需求的结合较为不足,还需进一步加 强对基层工作的支撑力度。5.数字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部分政府部门对数字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缺少专人负责数 字化工作。部分数字化工作人员对
12、本单位的信息化系统掌握程度 不足,难以提出合理的数字化发展建议,数字化建设缺乏统筹。 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导致数字化建设与实 际业务需求脱节。二、总体要求( 一 )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长 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州 市委市政府有关数字政府建设的文件精神,依据昆山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主 旨,按照“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发展定位, 贯彻“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总体要求, 以人为 7
13、本,统筹发展和安全, 以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为主题, 以深 化城市智慧化运行为主轴, 以运用数字化创新手段满足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需求为根本动力, 以赋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高质量发 展为根本目的,争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国表率,争当城市治理现 代化全国先行示范市,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走在全国前列,打造高 质量发展全国样板。(二) 基本原则1.前瞻布局,系统谋划总结和借鉴国际国内数字政府的成功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和 前瞻布局,坚持系统谋划和自主创新,聚焦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 技术领域集成创新,建成有昆山特色的数字政府。2. 以人为本,便民利企以“便民利企”为导向,立足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运 用数字化手
14、段创新为民为企服务内容和方式,拓展便民利企渠 道,提升为民为企服务效能,增强人民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3.数据驱动,科学决策积极推动昆山市各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转型,大力改善各部门 “凭经验说话、凭经验办事”的现状,以数据作为基础动力,实现“用 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提升政府科 学决策和高效治理能力。 8 4. 改革创新,协同一体以改革思路和创新举措为核心,推动新技术在数字政府中的 融合应用,实现数字政府与创新之间的有机融合,推动统筹机制、 管理机制、运营机制、信息技术创新,打造一体化高效运行的“数 字政府”。5.安全可靠, 自主可控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严格
15、落实国家关于“自主可控”“等级保 护”的最新政策要求,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 以安全保发展, 以发展促安全,严守安全底线,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数字政 府的可持续发展。( 三 ) 建设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多元数据融合、全栈技术融合、复杂 业务融合、发展生态融合和组织体系融合的超融合数字政府,实 现“智慧创新、一体高效”的政府运行新模式,推动与昆山经济社 会发展程度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能级显著提升。聚焦基础的、共性的需求,打造共 建共享、集约利用的一网通用基础支撑体系,全面构筑以数据为 基础的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新底座,促进赋能能级提升,为数字政 府建设提供支撑。
16、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政务数据资源,逐步形成 “数据产生和汇集 数据清洗和治理 数据共享和开放 9 数据分析和预测”全链条式大数据深度开发和应用模式,深度挖掘 “数据金矿”,持续放大“数据赋能”,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 性。城市运行治理一网统管。建成全市“一网统管”工作体系,实 现一屏全观,精确掌握城市运行质态。一图感知,预先洞察城市 运行风险。一网通联,提级会办城市治理难题。一体联动,创新 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以大数据创新提升政府部门科学决策能力、 城市运营管理能力、社会治理响应能力,打造全国治理现代化市 域示范样板。生活服务日益便捷智慧。聚焦市民的切身需求,以数字化智 慧化技术驱
17、动教育、 医疗、养老、文旅、农业农村等民生领域向 更高水平发展,形成若干个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应用,全 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服务品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 福感。营商惠商愈加高效优质。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探索实施一 批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持续打造营商环境的“昆山方案” 升级版,擦亮“昆如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 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促进昆山产业经济更加快速、健康、稳 定发展。( 四 ) 指标体系 10 表 1 昆山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指标体系序号类别主要指标2025 年目标属性1基础设施政务系统上云率 (%)100约束性2已建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整合率
18、(%)100约束性3政务网 IPv6 覆盖率 (%)85预期性4已挂载数据资源与信息资源目录比率 (%)95约束性5电子证照覆盖率 (%)70预期性6业务中台服务接入部门覆盖率 (%)95约束性7数字智慧底座部门接入率 (%)100约束性8部门业务信息化率 (%)100约束性9管理决策赋能公共数据资源开放部门覆盖率 (%)100约束性10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据鲜活度 (%)75约束性11数据清洗、脱敏率 (%)100约束性12城市运行治理“互联网+监管”监管行为事项覆盖率 (%)95约束性13“一网统管”城市管理事项覆盖率 (%)100约束性14跨部门联动决策响应时间 (天)0.5约束性15城市
19、运行治理标杆应用场景 (个)5预期性16生活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数 (个)50约束性17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可网办率 (%)100约束性18两个免于提交事项数 (个)120预期性19统一服务总入口应用场景对接部门占比 (%)50预期性20生活服务标杆应用场景 (个)5预期性21营商惠商政企共享数据利用率 (%)85预期性22数据产品开发项目 (项)10预期性 11 三、框架设计( 一 ) 总体框架昆山数字政府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夯实基础、 汇聚数据、创新应用、便捷服务的基础上,以“一网通用、一网通 办、一网统管”为共性支撑和能力供给,以数字化改革推进各领域 理念再造、流程再
20、造、服务再造、管理再造。发扬匠人精神,推 动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打造超融合数字政府,围绕惠民服务新 生活、城市管理新模式、社会治理新环境、产业生态新发展等领 域创新应用场景。 以机制、制度、标准作为保障,通过构建数字 政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保证“数字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有力支 撑昆山打造科技创新、开放融合、和谐幸福、人文魅力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 12 图 1 昆山市“十四五”数字政府总体架构(二) 技术架构昆山聚焦打造超融合数字政府,以“1+4+3”为技术架构,即“一 套数字智慧底座、 四大领域智能应用、三端多屏服务”。 13 图 2 昆山市“十四五”数字政府技术架构“一套数字智慧
21、底座”是指物联感知设备、新一代网络基础设 施、政务云平台、数据湖、能力公共服务平台 (包括 CIM 公共服 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 昆链公共服务、物联感知公共服务、视 频综合公共服务、统一应用公共服务) 、城市运行管理中台和政 务服务业务中台, 以提供统一支撑和共性服务为目标,打造覆盖 全市、标准统一、共建共享、统分结合的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四大领域智能应用”是指以智慧底座为基础,聚焦惠民服 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产业生态四大领域,构建一体化智慧 应用, 以“一网统管”为抓手,加强治安防控、安全监管、智慧交 通、生态治理、市场监管等数字化应用建设, 以数字治理赋能城 市治理。 以“一网通办”
22、为导向,聚焦融合惠民服务、营商惠商环 境等领域业务场景,优化数字化服务应用支撑。打造一个高效联 14 动、协同一体的新型政府。“三端多屏服务”是以满足市民、企业和行政人员的需求为核心,提供智慧应用入口,包括以“昆政通”为主的政府办公端、 以 统一服务总入口为主的自然人、法人服务端, 以“城市大脑”为主 的决策指挥端,为政务人员、市民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 服务,并基于数字大屏、PC 端、移动端、数字电视、自助服务机 等多屏互动为各类人员提供便利的服务渠道。( 三 ) 组织架构全面构建横向协同互动、纵向联动贯通的数字政府组织管理 体系。在昆山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 由 “
23、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专班分领域会同各部委办 局开展专项建设。市大数据管理部门负责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工作,指导大数据运营公司开展数字政府建设与持续运营。搭建 数字政府前沿创新实验室,健全数字政府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 建立数字政府产业联盟,激活市场活力,搭建产业生态圈。 15 图 3 昆山市“十四五”数字政府组织架构( 四 ) 平台共联1.推进平台纵向联动通过昆山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数字政府相关 数据与江苏省、苏州市平台的对接和信息共享。一网通办平台、 一网统管平台按照苏州市建设要求,实现平台对接。专项领域重 点信息系统通过对应的条线部门实现平台级联、业务协同。2.
24、实现平台横向协同各部门按照我市数字政府总体技术框架建设应用系统,新建 应用系统部署在政务云平台, 已建部门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政务 云。各部门应用系统按照规范与数字政府的应用支撑平台对接, 16 根据业务需求,在数字政府公共支撑平台上快速构建、快速部署, 按需快速迭代。3. 强化平台深向贯通区镇 (城市管理办事处) 原则上复用市级平台,同时可根据 实际情况,在数字政府总体技术框架下进行特色应用建设。各区 镇 (城市管理办事处) 按照数字政府标准规范,实现平台的互联 互通、数据共享及全量数据统一入库。四、主要任务( 一 ) 平台赋能,构筑能力支撑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数字协同创新,以“一
25、网 通用”为共性支撑和能力供给,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需求牵 引和业务驱动,推动“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协同发展, 不断增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推进政府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昆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标杆城市提供数字支撑。1.扎实推进“一网通用”( 1 ) 筑牢融合可信基础设施加快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布局。持续扩大 5G 建设范围,到 2022 年底,实现全市范围5G 信号覆盖。加强 5G 技术融合应用, 尽快形成有规模效应的应用。有序推进电子政务外网IPv6 升级, 推动网络 SDN 改造,加快政务云网融合进程,逐步实现可编程 17 按需
26、定制、集中式统一管理、动态流量监管和自动化部署,不断 增强网络承载能力。优化完善社区网,提升网络带宽,增强与电 子政务外网数据互通能力,加快纵向延伸到底。建设安全可控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云资源 的基础上,考虑平台开放性和多芯兼容性等特点,更新升级云计 算平台。扎实推进政务云体系建设,优化云平台的布局、规模和 能耗,实现数据协同、服务协同,为数字政府提供集约、安全、 稳定的基础云服务。强化政务云计算存储资源池服务能力,满足 多类型、个性化的需求。在统一管理前提下,根据应用场景需求, 推动建设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政务云体系,并积极对接苏州 “1+ 10+99”的平台架构。加快建设基于
27、信创体系、覆盖软硬件的 安全可靠、 自主可控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确保 关键数据和关键应用的安全。充分发挥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优 势,将超级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有机结合,促进在城市综合 治理、政务服务、生物医药,双碳经济、气象灾害预报、人工智 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泛在集约的物联感知设备。利用物联传感设备和技术实 现对城市中人、物、事件、环境等的全面感知,提升城市“触觉感 知”水平,积极推动感知数据共享和综合应用,避免重复建设。推 动建设城市物联网平台,统一对城市的物联网设备进行管理、监 控、运维,解决各部门的设备烟囱和数据烟囱问题。 18 (2) 构建融合开放数据体系加强多元
28、数据汇聚治理。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汇聚管理,建设 完善人 口、法人、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 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 基础库,按需构建生产安全、城市治理、经济管理、城市服务等 主题库,加快建设索引库、 中间库,逐步引入来自互联网、运营 商等的社会化数据,进一步充实政府数据资源平台。加强政务大 数据治理能力,依托数据资源平台,从数据采集、清洗、建模、 分析到数据脱敏、脱密、存储,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流通管理制 度,强化元数据和主数据管理,建立数据血缘关系图谱,构建全 生命周期治理闭环,提升数据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深入开展全市数字政府政务信息系 统调研和数据资源普查,持续强化
29、数据湖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务 信息资源目录完整性和准确性,汇聚各部门数据。完善政务信息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归并各类共享交换通道,确立昆山市政 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唯一主干地位,增强海量、多源、异 构数据的共享交换能力。积极对接苏州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 务平台,建立健全数据共享统筹协调机制,实现苏州昆山两级政 务信息资源目录同步、一点申请、跨级审核、便捷共享、全程可 溯。按照昆山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完善公共 数据开放平台,健全开放平台文件兼容、发布流通、沟通互动等 功能。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公共数据开放目 19 录,制定公共数据开放计划,依托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30、有序推进 信用服务、 医疗卫生、社保就业、交通运输、教育文化等重点领 域数据开放,鼓励公共数据增值开发和创新应用。( 3 ) 磨砺融合能力支撑平台构建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在视频数据、业务数据、基础数据 汇聚基础上,通过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区块链、AI(视觉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等) 等各类先进技术的应用共性支撑。构建 AI 算 法服务平台,承载先进的音视频处理、深度学习算法库和城市级 人工智能模型,实现对整个城市音视频数据的接入、计算、分析、 索引和挖掘。积极推动区块链平台建设,提供区块链的环境搭建、 管理运维、应用开发等一站式服务,提供共识协议、智能合约、 隐私保护的管理。搭建政务协同平台,实现
31、可视化的组织协同、 分权分级管理,达到政务协同在线、组织在线、沟通在线、业务 在线的目标。建立完善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 证照、统一公共支付、统一电子档案、统一电子发票等平台,为 数字政府各类应用建设提供共性支撑。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平台。 加快推进昆山市城市信息模型 (CIM) 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和建设, 全面推进平台应用。以 CIM 平台为基础,依托城市大脑汇聚、融 合的全市感知数据、政务数据、 民生数据和社会数据等,把物理 城市的人、物、事件等所有要素数字化,推动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20 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精确化、智能化、便捷化, 合理
32、有序拓展资源规划、住房建设、智慧招商、城市管理、智能 交通、智慧水务、林业园林、生态环境、城市安全与应急保障等 领域应用场景。(4) 构筑数据安全防控体系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控能力。建立由公安、网信等部门组成 的信息安全联合响应工作机制,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针对 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分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保障能力。开展安全规范培训和安全 意识宣导,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坚持信 息系统与信息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强化基础设 备安全防护,加快国产密码在政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落实商用 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采用安全可靠、 自主可
33、控的技术产品和服 务。加强对网络、系统、机房等统一管理,把牢服务器网络接入 源头关,防范各类病毒攻击,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强化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加强数据要素的安全保护,研究完 善数据要素的产权性质,推动建立数据要素的分类、保护和审查 制度。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各类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 和应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采用数据备份、复制,异地容灾等多 种方式,不断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动态应用访问控制与 权限管理、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审计、数据开放安全、用 21 户行为分析等防护措施,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健全云安全防 护体系,加强对政务云数据库、设备等的认证授权和审计管控等 工作,统一
34、规范对数据资源的申请和审批流程,防止信息被泄露、 滥用。加强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强化信息收集、使用、 共享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严防打击网络黑客攻击、侵犯隐私信息 等违法犯罪行为。( 5 ) 探索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建设以“超市化”资源供给,“工厂式”应用生产为核心理念,探索 昆山市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建设,集成各种数字化资源、管理和 效能工具,助力各级政府业务部门“端到端”地解决从信息化项目 立项、资源申请、应用研发、发布上线、运维运营等信息化项目 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沉淀过程数据,驱动优 化政府业务流程,动态评估应用效能。通过昆山市一体化数字资 源系统的探索和建设,使得各个
35、政府业务部门专注于业务应用创 新,实现信息化应用建设、运维和运营模式的重构与创新。2.不断优化“一网通办”( 1 ) 积极打造一网总入口整合优化线上总入 口。整合优化线上“一网通办”总入 口。全 面升级改版江苏政务服务网昆山分厅旗舰店,逐步推动各区镇在 旗舰店定制个性化栏目,打造区域特色鲜明、主题分类清晰、智 能服务便捷、事项覆盖全面的昆山“一网通办”网页端总入 口。清 22 理整合政务 APP 、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形成统一发布、高效便捷的移动端总入 口。 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拓展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延 长网上办事链条。加快推动民生事项移动端
36、办理,按统一规范“应 进必进”接入到省、苏州市、 昆山市的服务入口。丰富完善线下一门办。推进事项“一门”办理,各部门依申请 类政务服务事项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应进必进”。推进事项“一窗” 办理,开展“一窗式”集成系统全流程再造改革,建设全新综窗受 办平台,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实现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 口” 全覆盖。增加自助终端办理事项,打造“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大厅。(2) 优化服务与监管体系积极开展政务服务平台升级。完善昆山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向上做好同省和苏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对接, 向下完成市分中心、 区镇中心和市民驿站的三级体系延伸覆盖。横向加快推进市级各 部门审批服务系统对接汇入一体化政
37、务服务平台,实现业务事项 一体化、公共支撑一体化、服务途径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 逐步建立整体运行、共享协同、服务集成的业务体系和系统推进、 生态合作、运管分离的管理体系。积极运用人脸活体识别、智能 填表、OCR 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审核、远程审批、自助发证等服务, 探索开展“无感审批”。完善整合市场监管应用系统。完善监管数据中心建设,联通 23 汇聚各部门、各区镇监管数据,实现与苏州市“互联网+监管”系统、 监管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不断提高数据规范性、准确 性和可用性,实现各类监管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 问题可监 测、风险可预警。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相关制度,进一步 扩展覆盖面
38、,推行跨部门联合监管。制定分类监管实施细则,实 施差别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升监管效能。( 3 ) 高效办好“一件事”加快“一件事”一次办。 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每年推 出 10 个“一件事一次办”,有序推进“全程网办”,基本实现企业类 事项网上办,个人类事项掌上办。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改进“一件事”线上线下办理体验,重点围 绕出生、入学、就业、房产交易、失业、创业、退休、异地就医 等一件事,梳理业务流程和审批环节,推进业务整合和数据共享, 实施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批方式再造,实现个人“一件事”掌 上办。积极探索“一业一证”改革,将一
39、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事多 流程”,整合为“一链一流程”,将一个行业多张许可证信息以一个 二维码的形式加载到行业综合许可证上,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 证”。积极拓展沪昆跨城“一件事”。打造高频跨省通办事项,拓展 移动端跨省通办事项,进一步探索虹桥 昆山相城、嘉定 昆 山太仓等长三角毗邻区域以跨省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的主题式 24 套餐服务。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身份认 证和电子证照共享,加快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探索运用区块链、 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积极参与长三角部分领域的联合信用 监管惩戒。拓展长三角各类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推动电子证照在 长三角广泛应用。3.加速实施“一网统管
40、”( 1 ) 构建数字化城市运行治理体系积极构建城运治理体系。推动成立市、 区镇两级城市运行管 理机构实体运作,编制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化发展规划和专项规 划,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监督考核。健全全市“一网统管” 市、 区镇 (城市管理办事处) 两级城市治理体系和市、 区镇 (城 市管理办事处) 、村 (社区) 、网格四级应用体系,逐步实现业 务高度融合、无缝对接、联勤联动。(2) 积极推进城市运行平台建设建立“一网统管”多级平台。依据苏州总体技术框架,以“本地 建库、二级平台、四级应用”为架构,加快构建“一网统管”城市运 行治理平台,实现城市运行各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各级数字治 理体系一体化融
41、合,实现平台上下联动、横向联通。推进移动公 共平台应用,促进应用生态不断完善,积极探索城市治理和社会 治理现代化移动应用场景拓展和落地,提升群众平台互动体验, 实现城市和谐共建共治。 25 ( 3 ) 逐步建立多层级数字驾驶舱构建数字驾驶舱。结合城市特色的分级指标体系,逐步构建 市、区镇、部门多层级驾驶舱。支持通过“数字驾驶舱”查看区域、 领域、部门关键指标,根据权限申请调阅其他关键指标。实现对 产业经济、城市治理、 民生服务、科学创新等领域运行态势实时 的量化分析、预判预警和直观呈现,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4) 不断完善城市运行核心应用打造城市运行管理中台。形成城市运行管理的“指标中心、
42、事 件中心、场景中心、资源中心”,建立健全主动、被动、自动三大 来源案件的统一受理、派遣流转、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等工作规 范和管理标准,智能化监管预警区相关部门各类业务指标状态, 及时响应街镇业务指导请求,推动多部门联动处置城市管理疑难 问题。为全市提供城市体征信息调用,各类应急专项管理,视频 联合指挥,事件调度的信息支撑,并为各区镇城运分机构提供业 务输出能力,赋能基层场景应用。梳理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全面分析昆山城市运行特征,系统 梳理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建模等手段,强化对土地资源、城市管理、航运水路、旅游景 区和客流、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水电气等
43、城市运行、 社会治理基础数据的监测、分析、挖掘。实现对产业经济、城市 治理、 民生服务、科学创新等领域运行态势实时的量化分析、预 26 判预警和直观呈现,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二) 场景驱动,描绘应用蓝图坚持“应用+数据”双轮驱动,以数据汇集、共享、利用为核心,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型融合场景应用, 聚焦惠民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产业生态等领域,持续完 善昆山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昆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 程。1.打造惠民服务新生活( 1 ) 推进党建引领发展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建设智慧党建平台, 实现党建信息融合共享,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形式,提升党
44、群服 务便捷性,促进党建数字化转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推进党 群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 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促进。面向党员、基层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 周边群众提供党务政策咨询、党内业务办理、党建理论知识学习 等服务,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实现便民政务直通。(2) 完善优质行政服务构建“民生直达”平台,自动查找服务对象,实现“政策找人”, 使服务及时、精准触达市民。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速度,逐步 推进“全领域不见面开标”“公共资源金融服务”场景应用建设。打 通审批部门和监管部门审批和监管信息互相推送、有效衔接通 27 道,健全审管执信信息一体共享机制。按事项类型分类
45、设立智能 咨询、导办、 自助办、综合帮办、代办等“一网通办”智能专区, 探索云端综合受理与线下无差别综窗服务相融合,为企业提供肩 并肩、手把手全程服务。( 3 ) 推动康养智慧服务提升医疗智慧化水平。启动建设区域核心医疗业务信息云平台,逐步覆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区域内居民诊疗信息 数据互联互通。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推广“电子健康卡”,整 合全生命周期卫生保健、医疗服务数据和疾病预防控制数据,构 建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为公共卫生管理和深化医改提供数据支 撑。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诊疗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快速精准的智 能医疗体系,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惠医手段。健全服务 体系,实现“互联
46、网+医疗健康”转型升级,逐步推广“诊后付”模式。 加快智慧急救建设工作,建立全市急救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充分 利用 5G 技术,实现院前急救和医疗卫生机构急诊系统数据实时 共享,推进急诊急救业务协同和全流程闭环化管理。依托卫生健 康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公共卫生信息 监测分析,实现疫情监测和追踪。推动沪昆医疗合作发展,实现 双向转诊、转检、会诊、联网挂号等远程医疗服务。提升医保智慧化水平。在省、苏州市医保平台建设基础上, 完善“智慧医保”,贯彻落实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 28 高标准建成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疗保障信息化平 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参保人就医数据,推动医保政策改革。 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医保领域的使用, 做好医疗机构监管视频云平台的升级,规范参保人员医保基金使 用行为,加强医保划卡数据的智能审核与监控,保障医保基金安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