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043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0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岩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黄岩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岩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岩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docx(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岩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是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水安全是指水旱灾害总体可控,城乡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系统基本健康,水环境状况达到优良,涉水重大安全风险挑战可有效应对,其他重要涉水事务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岩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依据黄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贯彻落实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有关要求,是黄岩区

2、政府确定的“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全区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一、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十三五”水利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治水兴水思想为统领,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工作干一流”的总基调,扎实推进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不断完善水利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水利对全区“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支撑保障功能,实现水利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黄岩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十三五”完成水利投资30.89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128.5%。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至2020年底,全区

3、“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在建2项,其中永宁江闸强排工程(一期)在建规模为1.7亿元;台州市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中河道工程已基本完工,外东浦泵站正在建设中。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山塘综合整治及修复38座,平原河道整治35.86km,小流域防洪综合治理33km。以水利工程补短板为重点,掀起水利建设高潮。全区防洪排涝御灾能力有效提升,病险水利设施及时修缮得以安全运行,流域洪水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按照“量质并重、多源供给、联网联调”要求,以农饮水安全提升和农业节水增效工程建设为主体,有力保障城乡居民优质水资源供给。至2020年底,全区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供水一体化)工

4、程投资3.05亿元,增加供水规模0.32万m3/日,涉及受益人口21.91万人;完成农业节水增效工程投资0.81亿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1.33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十二五”期末的0.549提高至0.582。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剿灭劣V类水和落实河(湖)长制行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河湖库塘清淤、水土流失防治等多项工作,启动“美丽河湖”创建行动。全区累计完成河湖库塘清淤296万方,河道清淤375公里,山塘清淤40座,池塘清淤316座,水库清淤9座,断头河治理率达100%。加强重点小流域生态修复和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79公顷。至2020年底,全区水生态环境改善

5、明显,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5%,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区成功创建美丽河湖4条,其中永宁江、永丰河-沙埠溪、永宁溪及其支流为省级“美丽河湖”,西江为市级“美丽河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按照国家节水行动的要求,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有效强化“三条红线”约束力,促进绿色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20年全区总用水量1.45亿立方米,较上年度减少5.75%,连续三年实现零增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按照省、市要求,有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成功通过省级节水型社会创建和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2017年、2018年、2019

6、年连续三年获得市对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水利依法依标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水利改革,探索开展“区域水评”“标准地+承诺制”工作。编制完成了黄岩区平原河道规划,实施完成了全区第二次水域调查。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完成市县级河道和湖泊河道名录公布,完成“一河(湖)一档”的建档整理,实现河(湖)长信息档案在线动态管理。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实行已建工程、在建工程、防汛防台与智慧水务联动的“3+1”管理标准化创建模式。“智慧防汛”体系不断完善,防汛防台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推动管理数字化转型与治理能力、科学调度水平同

7、步提升。表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期末完成完成情况约束性1用水总量(亿立方米)2.051.45完成2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44.1328.50完成3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2450.92完成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41.9913.97完成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2374.38完成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800.582完成7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2.521.91完成8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575完成9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完成预期性10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座)910完成11中小

8、河流治理(千米)3333完成12重要防洪保护区达标率(%)9595完成13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0.151.33完成14完成投资(亿元)24.0430.89完成注:1)带 指标为累计数,其余为期末达到值。(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期,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动期;是黄岩区进一步深化“八八战略”,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奋力推进“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新征程的攻坚期、加速期。围绕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标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新要求,黄岩水利在“十四五”时期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也必将担负起更为关键的时代使命。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9、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求水利加快实现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水利工作需要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实现升级;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坚持系统观念、生态理念持续推进水利改革,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水利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通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畅通经济循环作出水利贡献。同时,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正确认识治水主要矛盾变化,着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

10、众期待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创新治理模式,提升行业监管能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二是努力彰显建设“重要窗口”责任担当,要求水利做出新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了浙江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等最新指示要求。“十四五”时期,黄岩水利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按照“四大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全力构建“浙江水网”等重大决策部署为引领,突破常规思维,以一体化思路重构全区水安全战略布局,以水利数字化改革撬动水利各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循环畅通、功能协同、安全可靠、调控自如的水利基础设

11、施网络,增强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高标准、更具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彰显支撑区域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水利担当。三是奋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要求水利做好先行者。黄岩作为台州老工业基地和主城区之一,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为台州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作出贡献。“十四五”时期,黄岩水利要坚定走好“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着力把以水为底、以水为脉、以水为魂作为“二次城市化”进程的最亮底色,不断推动城市滨水拥江发展;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优环境的重大水利项目,加快完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安全生态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强化水利基础设

12、施建设和水安全保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质,为黄岩奋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强大动力。四是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要求水利加快补齐短板。洪涝台风灾害是黄岩区最大自然灾害风险,“利奇马”等台风暴露出全区防洪减灾体系仍存在较大薄弱环节。“十四五”时期,黄岩水利要着力强基础、补短板、防风险,加快打造全方位提升的流域防洪网,在椒江黄岩段打造全岸线稳固的海塘安澜网,在温黄平原西片造全环节畅通的平原排涝网,确保实现防洪排涝御潮能力质变提升。(三)存在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对照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要求、“永宁江时代”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13、全区水安全保障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防洪排涝御潮能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西江平原、江北平原整体排涝标准偏低,部分区域存在较为严重的内涝问题;在海塘安澜的背景下,椒江堤黄岩段海塘防潮标准和能力有待提高;仍有相当数量水库山塘等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艰巨;小流域山洪灾害防治存在突出薄弱环节。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对黄岩而言,虽然其自身的水资源保障能力相对较强,但从全市角度来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长潭水库等水源工程还承担着椒江、路桥、台州湾新区、温岭、玉环等地的供水任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黄岩区的供水保障能力仍有提高的必要

14、。农村饮用水方面,随着黄岩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的基本建成,农村供水的水质和水量保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存在着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资源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同时,标准化、数字化运行方面急需跟进。三是河湖水生态环境治理改善需求更加迫切。幸福河湖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河流生态需水未能优先满足。全区近三成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平原河网蓄水位长期较低,自净能力不足,生态用水严重不足;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依旧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生态工程建设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四是水管理水平与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要求有较大差距。水利工程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主体

15、轻配套等现象仍然存在,工程建设变更较多,“竣工验收难”突出;突发涉水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水务体制改革推进不快,“多龙治水”现象突出;水利数字化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水利监测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较弱,水雨情监测站点密度有待提高,洪水预报调度精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应用水平有待提升;水利系统专业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基层水利队伍力量明显不足;水利工程受土地等要素制约影响较大;政府与社会协同治水的投融资机制有待深化;水利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

16、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以强化水安全保障为目标,坚持强水安城、以水定城、亲水融城、营水兴城,以构建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信息、水管理等“五大体系”为抓手,加快建设综合立体的“黄岩水网”,打造“重要窗口”“永宁江时代”水利标志性成果,逐步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区。(二)基本原则人民至上,安全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强化风险意识,把加快解决防洪薄弱环节作为首要任务,

17、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战略引领,空间均衡。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合理安排水利工程建设空间布局,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理,综合提高水利服务保障能力,为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提供有力支撑。生态优先,人水和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利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协调好涉水活动与水生态、水空间的关系,着力提升河湖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和谐共生。整体谋划,系统治理。树立全局观、流域观,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城与乡、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等关系,加强部门间治水协同,拓展水资源、水工程、水空间的综合功能,以流域、区域现代化水系统治理支

18、撑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改革兴水。深化水利数字化转型,整体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立务实高效管用的现代化水管理体系。坚持“两手发力”,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进政策性创新、激发全社会活力。(三)“黄岩水网”总体格局在“浙江水网”大系统的框架下,将黄岩全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以水资源、水系、水利工程、水信息网格化、网络化为手段,在更广空间范围、更大时间尺度和更高的智慧化水平上对水进行调节,加快建设防洪保安网、水资源配置网、幸福河湖网和智慧水利网“四网互联”的综合立体现代水网,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安全可靠的防洪保安网。按照台州市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

19、设规划,适度超前提高黄岩区规划防潮标准,对椒江黄岩段海塘全面实施加固提升,加快建成“安全生态美丽幸福线”。同时在现有防洪减灾总体格局基础上,按照“上蓄、中防、下排”治理思路,强化上游防洪库容新增和挖潜,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山塘系统治理;加快实施江河干流和中小河流防洪整治,全面提速骨干排涝工程建设,扩大排水出路、增加强排措施,切实解决洪涝出路问题。优配优供的水资源配置网。统筹考虑近中远期用水需求,以上游控制性工程为主要水源,骨干引配水工程为动脉,城乡管网延伸互联为毛细血管,辅以非常规水源使用,统筹推进重点水源、引调水、灌区等水资源配置网络建设,不断强化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管理手段,提升水资源

20、统筹配置能力,加快实现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空间均衡,逐步建成保障水平高、供水品质高、抗风险能力强的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形成区内一体互联,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网。对照人民群众对水生态水环境的美好愿景,全面打造幸福河湖建设先行示范区。在全区域建设幸福河湖大景区,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分片发挥各地特色优势,推动水旅游、水产业全面升级,加快实施“一江一湖六河六溪”的幸福河湖建设,继而形成行洪通畅、生态良好、功能综合、文化彰显的幸福河湖主要脉络,打造安全流畅、水清景美、生态健康、富民惠民的次级网络,实现居民出行“15 分钟”亲水圈。高效开放的智慧水利网。以水利“新

21、基建”为抓手,统筹协调光、电、水三网协同,以水流、水空间、水工程为对象,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推动水利数字化转型,构建覆盖全区的水利对象万物互联感知与一体化应用体系,着力提升水信息感知处理能力、水灾害预警预报能力、水工程智慧调度能力、水事务监管服务能力,实现水利核心业务“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呈现一张图”,提升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感知能力、高效协同智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便捷安全泛在的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与上述三张网相对应的数字化网络。(四)发展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洪旱无虞、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的现代水网,高水平实现水利现代化

22、。水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完善,防洪排涝御潮能力全面达标;水资源保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互联互通、互调互济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全面建成,水资源集约节约水平国内领先;全面建成幸福河湖,河湖水系生态健康;水法规体系健全,涉水事务监管精准高效,水文化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协调人水关系的作用;高水平建成智慧水利,水利发展内在动力强劲。“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保障可靠、适度超前的现代水网框架,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水信息智能感知处理、水行业现代化管理等体系更加完善,水安全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水利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更可靠的水安澜屏障。基本建成分级设防、保

23、弃有序的“蓄防挡排”工程体系,力争实现黄岩永宁江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标准,其余乡镇建成区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以上标准,平原排涝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椒江黄岩段海塘御潮能力达到200年一遇标准,海塘岸带“安全生态美丽幸福线”基本形成;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实现水旱灾害防御管理全过程数字化,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防汛防台抗旱能力不断增强。更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基本形成多源互济、优水优用的一体化供水格局,全区主要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供水能力足额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节水水平明显提高,用水总量控制在2.06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0;城区供水

24、实现“一源一备”,农村供水水源稳定,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比例达到95%,全面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更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加快形成“水清流畅、河湖健康、生态良好”的全域水生态体系。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得到有效保护,基本水面率达到6.62%以上;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系统开展水生态修复治理,幸福河湖主要脉络和重点次级网络基本形成,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全区水土保持率达到96.9%。更智治的水信息体系。加快布局“全面覆盖、智能感知、一体应用”的水利智慧化管理体系。水利智能感知体系与一体化应用体系基本构建,初步实现洪水实时

25、预报、工程实时调度、风险及时预警、涉水行为实时监控,大中型水库安全监测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水利数字化决策、服务、执行、监督、协同治理体系基本构建,水利信息服务更加亲民便捷,水事务智能化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60%以上。更完善的水管理体系。加快健全“响应及时、工作规范、监管高效”的水利行业治理体系。水利监督管理机制基本完善,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持续增强,水利行业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监测预报预警调度与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落地见效,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等环节得到有效监管。河(湖)长制提档升级,河湖空间及涉水

26、行为得到有效监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管水护水。水利工程建设运行质量大幅提高,大中型水利工程基本实现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管理。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水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水利队伍能力明显加强。表2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主要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十三五”完成“十四五”目标指标类性1用水总量(亿立方米)1.4590约束性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820.600预期性7小型水库系统治理达标率(%)/95预期性8水旱灾害损失率(%)/(95预期性13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85预期性14水事务智能化应用场景覆盖率(%)/60预期性15大中型水库安全监测

27、自动化覆盖率(%)/100预期性注:1)带 指标为累计数,带()指标为5年平均值,其余为期末达到值。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指2025年较2020年下降率,此目标值引自黄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该指标最终指标值按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达的考核要求确定。3)基本水面率最终指标值按水域调查公布值确定。4)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评价范围为设立了县级及以上河湖长的河流和湖泊,评判标准为是否划定了河湖管理范围、明确了岸线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等。5)水旱灾害损失率指水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例。6)城乡供水水源保障达标率指达标的乡镇街数量占

28、全区比例,从水量、水质和应急备用等方面综合评价。7)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指达到生态基流考核要求的重点河湖控制断面数量占重点河湖控制断面总数量的比例,重点河湖指纳入生态流量管控的河流。8)水事务智能化应用场景覆盖率指水利数字化改革核心业务中建设智能化应用场景占所有应用场景的比例。三、高水平构建水灾害防治减灾体系坚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挡潮为重、洪涝协调”的理念,顺应洪涝水自然流动特性和强风暴潮多发易发趋势,统筹区域内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关系和沿江平原挡与排、自排与强排、重点挡与全线挡关系,协调流域防洪、城市防洪、区域排涝和沿江御潮的关系,优化洪涝水下泄通道和出路安排,提升堤塘防御能力,

29、科学发挥工程体系蓄、泄、疏、挡、排能力,形成流域区域联防联控、安全可靠的防洪排涝御潮格局,提升全区域抗洪涝潮风险能力。(一)全面加快海塘安澜重大工程建设深入贯彻“安全+”理念,重点推进一线海塘加固提标,全面提高海塘设施御潮能力,同时结合城市景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需求,正确处理好防潮功能与生态保护、滨水景观、城市品味、产业发展等关系,加快推进海塘安澜重大工程建设。海塘提标加固。考虑塘外滩涂淤积、外江潮位变化、塘身塘顶沉降等因素,全面开展椒江黄岩段海塘御潮能力复核。启动实施海塘安澜工程(椒江黄岩段海塘)建设,打造三江口生态海堤,至2024年,椒江黄岩段海塘御潮能力达到200年一遇。海塘生态改造。按

30、照建设生态海岸带要求,充分对现状海塘进行生态化改造,适当考虑采取对迎潮侧柔化糙化、对塘顶和背潮侧绿化缓坡化等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海塘建设,至2024年,完成椒江黄岩段海塘生态化改造2.66公里。强化沿线整治,全面排查海塘沿线乱堆、乱建、乱垦、乱围、乱采、乱排情况。专栏一 海塘安澜工程(二)整体推进平原骨干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结合温黄平原防洪排涝规划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蓄泄兼筹的防洪工程体系,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模,协调流域防洪标准与沿江沿河城市防洪标准,提升重点区域和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同时考虑排涝与流域整体防洪、城市局部排涝的协调关系,因地制宜采取排、滞、蓄、截相结合的工程措施,在充分利用调蓄容积的

31、基础上,进行拓通道、扩强排、强连通等措施,增加排水出路,全面提高平原洪涝通江达海能力,构建安全稳固、强排成网、高水快排、引排顺畅的高效排涝网络。推进骨干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西江平原形成“蓄滞排”相结合、多向北排的排涝格局,重点加快台州市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永宁江闸强排工程(一期),启动北排工程(一期)、鉴洋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谋划实施永宁江闸强排工程(二期)、江北片排涝工程、江口片排涝工程。到2025年,黄岩城区涝水外排条件显著改善。专栏二平原骨干防洪排涝工程(三)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融合,扎实开展中小流域防洪治理和重点山洪沟

32、防洪治理,以暴雨中心区域为重点,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主要采取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治理措施,实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确保重点区域堤防冲而不毁,有效提升受山洪威胁较重区域防洪能力,重点实施元同溪、上垟溪、黄岩溪、半岭溪、日溪等流域防洪治理工程,谋划实施长潭库区基础设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坚持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重点隐患区防灾避让工程和体系建设。专栏三 小流域防洪和山洪治理工程(四)科学实施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建设持续推进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建设,全面消除水工程安

33、全隐患,制定工程运用方案,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防洪排涝作用,建全防洪工程安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完成佛岭水库和7座小型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消除工程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在设计标准内安全可靠运行,恢复、提高工程防范和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快全域水库整治提升,推进水库功能调整优化,充分发挥水库防洪功效,强化应急保安能力;加快63座山塘整治建设,确保安全隐患全部销号。强化动态监管。完善水库、堤防、水闸、泵站等重要防洪排涝工程信息库和病险水库、水闸及堤防险工险段安全状况台账,准确掌握防洪工程数量和安全状况等基础信息,进一步加强监控信息化建设,利用自动化监控与视频监控等实现对重要水库、堤段

34、、闸站等水利工程运行情况的监测与管理,建立防洪排涝工程维修养护和安全风险长效管理机制。专栏四 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建设(五)提高水旱灾害风险管控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紧盯超标准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确保“超标洪水不打乱仗,标准内洪水不出意外,水库不失事、山洪灾害不出现群死群伤”。完善防御预案体系。考虑超标准洪水、强降雨、台风、天文大潮叠加风险,按照科学性高、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要求,修订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工作预案、流域性洪水调度方案、流域性大洪水防御方案、水工程控制运用计划、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涉水工程度汛方案等预案方案,积极开展各类预案修编和演练,确保预案方案体系完

35、备、简明实用。提高调度预警能力。强化水旱灾害风险识别,深入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调查,开展灾害链、灾害机理综合研究,迭代升级动态洪水风险图,加快建设重点防洪保护区实时洪水风险区划应用系统,建立灾害风险源实时、动态更新机制,推进洪水风险图社会化应用。结合河长制、湖长制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制定重要泄洪河道规划治导线。严格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建立健全永宁江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全面提升洪水预见期和预报精度,加快实现分区、分级“靶向式”精准预警,探索开展中小流域实时滚动洪水预报。深入开发水库实时调度数字化系统,提高水库防洪科学调度水平。科学防治山洪灾害。全面划定山洪灾害防御区域,开

36、展山洪风险区分级识别,动态更新山洪灾害防御对象清单和预警阈值。严格执行洪水预警机制预案,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雨量与水位两类预警指标并行,监测预警和预报预警融合,丰富预警手段,提高预警时效,为山洪灾害危险区域人员梯次转移提供参考。深化巩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落实县、乡、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强化“最后一公里”预警措施。提高处置支撑能力。强化水利防汛后勤保障,构建布局合理、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防汛抢险物资储备格局,提高物资调运抢险效率。加强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洪水调度和水利工程抢险演练,完善抢险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基层责任人水利

37、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基层洪水防御实战能力,建立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应急报送渠道并加强考核。四、高水平构建水资源协同保障体系围绕“更大范围的互联互通、更加均衡的城乡供给、更高标准的用水保障”目标,根据水资源利用新形势和水工程调蓄潜能,强化重要水源地保护,加强重点水源、引调水、灌区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流域骨干水网、区域引调水网、城乡水资源配置网“三层次”的水资源配置网络建设,加快实现市域范围内水资源承载能力空间均衡,提升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加快“大水源、大管网”布局,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建立保障水平高、供水品质高、抗风险能力强的供水格局。(一)完善重点水源工程布局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依据水资源

38、丰枯变化规律和各片区水资源禀赋特征,统筹水资源利用、防洪、水生态环境改善等需求和城乡供水主水源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战略储备水源工程布局,大力发展水量水质条件好、受惠面积广、连通度高、抗风险能力强的水源工程,增加优质水资源供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快提高水库蓄水能力,积极提高江河储水能力。其一是谋划长潭水库增容清淤工程,对库底淤泥进行清理,切实保障水库蓄水能力;其二是谋划长潭梯级水库工程,拟在黄岩溪新建大型水库1座,库容约1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约5千万立方米。提高源水供给能力,继而形成大中小微、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水源工程格局。合理提高非常规水利用能力。强化技术创新力度,结合

39、海绵城市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不断提高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在供水结构中占比。优化供水工程布局,加快实现优水优用。(二)有序开展大中灌区改造谋划实施永宁江灌区的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改建灌溉渠道50公里,安全设施50处,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健全灌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灌排顺畅,完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加强多水源利用和节水水平,提高灌区环境质量,促进灌区生态良好,形成集约、高效的农业用水综合体系。(三)持续提高农饮水保障水平按照“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要求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加快农村供水提质增效与农村新建集中居住区供水保障,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规模化供水,巩固提高农村

40、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实施黄岩水厂二期改扩建,着力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水源建设;积极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提升乡镇水厂供水制水工艺,加快老旧供水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提升水质监测和监管能力,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加快包括水质监测、视频监控、信息平台等内容的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开展“美丽水站”创建工作。(四)统筹提高供水安全能力以水资源丰枯互济、城乡一体化水资源均衡供给为方向,协调水资源与水生态、水环境、航运等关系,充分挖掘永宁江流域优质水资源开发潜力,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供水韧性和应对极端干旱、突发性水污染能力,加快实现供水“网络化管网,信息化保障,

41、集约型调度”。加强水源地管理。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推进水源地标准化管理,强化水源地长效管理保护和评估,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标准化管理全覆盖。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动态调整机制,规范水源地名录核准核销。优化城市供水布局。加强城市供水网络顶层设计,构建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城市互联互通供水管理体系。以供水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多种水功能,加强区域协调,科学确定供水规模和供水系统布置,实现城市各用水节点和用水户优水优用、整体最优。重点针对西江平原河网地区,适时加快推行分质供水和二次供水调度管理,加快实现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分质分流;工业、农

42、业用水以区域河网水源为主,以山区水库为辅,并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率。通过原水系统统一管理、统筹分配,加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共享调度平台建设。强化水资源科学调配。针对特殊干旱和突发水污染事件,统筹考虑各地应急备用水源、涵养区储备水源等,制定完善水资源应急管理措施和调度预案。通过优化调度和节水增效,优化山区水库优质水源利用方案,合理提升生活用水供给比例。统筹协调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与行洪空间优化、沿江航运发展的相互关系,优化水资源调度方案,实现水资源统筹调配。专栏五 水资源协同保障工程五、高水平构建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处理好水与生态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关系,统筹水源涵养与

43、水土保持、饮用水水源地、河湖水域和岸线等各类涉水空间,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推进水系连通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构建布局合理、水流畅通、多源互补、生态互利的绿色生态水网,保障河湖生态环境需水;实施骨干水系、重要湖泊和入江口的生态治理,全面保障区域水生态系统安全健康丰富当代水文化内涵,开展水文化载体建设,打造特色水文化品牌。(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保护针对水生态空间被挤占和破碎化严重的问题,合理规划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上,统筹水生态保护的需求,科学确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饮用水水源地、河湖水域和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明确各类水生态空间的功能定位、主要用途和管控要求

44、,实施分区、分类、分级管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完善体制和制度建设,确保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降低。(二)探索构建全域幸福河湖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幸福河”伟大号召,围绕实现“水上台州”总体目标,规划实施水系连通、综合整治等工程,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的生态水网,有效提升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同步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城乡协同的现代生态水网格局。以主要江河干流、县域母亲河、自然人文禀赋优厚的河湖为重点,着重提升河湖生态服务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化零为整、提质升级,营造多样化滨水发展新空间,建设“安全生态、清水畅流、彰显韵味”的幸福河湖,重现“林田湖草相依,山水城乡相融”

45、的美丽景象。实施全域幸福河湖工程。充分发挥河湖防洪、排涝、水资源调蓄等传统功能,全面挖掘河湖生态景观文化功能,加快实施幸福河湖提升工程,构建“一江一湖六河六溪”的幸福河湖格局。对水流不畅的平原水网地区进一步开展清淤清障、扩宽河道、河湖连通、引配水格局优化、闸泵群联合调度等措施,促进河湖骨干水系与平原河网的水流交换,全面改善区域河湖与河网的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加快官河古道、永宁江下游段生态环境提升、永宁溪及支流美丽河湖提升、河湖库塘清淤和南官河、北岙溪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推进便民惠民“亲水圈”建设。按照“水城相融、人水和谐”要求,坚持流域、区域、行业、社会共建共管共享,协同开展水岸治

46、理提升,高标准推进“水美县”、美丽河湖、水美乡镇等建设,深入开展水镇、水街、水村、水路等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到2025年,通过幸福河湖工程建设,可形成幸福水岸70公里,初步形成市民出行“15分钟”亲水圈。专栏六 幸福河湖工程(三)积极实施水土生态治理以实现健康水生态为目标,加强重点小流域生态修复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开展水库水源地库区综合保护等工作,全面推进河湖生态治理,切实提高区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生态廊道为骨架,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等各类生态功能区为载体,湿地、绿地、林地等自然空间为基质的复合型生态空间体系,强化生态空间整体管

47、控。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封育管护、种植水土保持林等,提高水源涵养区和饮用水源区植被盖度,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通过坡改梯、坡面径流调控、经果林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和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配套建设植物过滤带,能源替代,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置设施和面源污染控制等,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十四五”期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00公顷以上。专栏七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四)切实保障河湖生态需水统筹好防洪、兴利与生态的关系,协调好上下游、干支流、河流与湖泊等生态需水的关系,强化流域、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保障河湖生态用水。科学确定河湖生态水量。按照维系河湖基本形态及生态功能、提升河湖水环境承载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