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041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0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莲都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莲都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莲都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莲都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 1一、现实基础 3(一)发展成效3(二)发展机遇7(三)面临挑战9二、总体思路 11(一)指导思想11(二)发展原则11(三)发展目标13三、主要任务 16(一)明晰权责,着力提高应急管理统筹协调能力16(二)高效运转,着力提高基层应急执行落实能力19(三)专业有序,着力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响应能力20(四)全面立体,着力提高防灾减灾精准管控能力22(五)公正规范,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执法监管能力24(六)引领示范,着力提高应急科技数字支撑能力25(七)共享共建,着力提高社会共治全民应急能力27(八)智慧务实,着力提高应急保障储备调控能力28四、重点工程 30(一)实施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工

2、程30(二)实施应急数字赋能建设工程31(三)实施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工程31(四)实施应急培训基地建设工程32(五)实施重点领域综合整治工程33(六)实施自然灾害综合治理工程34(七)实施基层应急体系建设工程35(八)实施应急救援实力提升工程35五、保障措施 37(一)强化组织领导37(二)强化资金保障37(三)强化规划引领38(四)强化评估监督38(五)强化法治保障39(六)强化人才保障39附图:1.莲都区交通现状图2.莲都区地形分析图3.莲都区水系分析图4.莲都区应急物资储备点图5.莲都区灾害避难点分布图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3、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开 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莲都区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基础上迈入现代化建设新历程, 同时也是新组建应急管 理机构全面推进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 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决胜时期。应急管理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防范化 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 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 使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 于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 着眼莲都区 “发展 莲都、服务市区”基本定位, 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 急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应急管

4、理水平, 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 害风险和损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浙 江省应急管理科技与装备“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应急管 理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十 四五”规划浙江省应急物资储备“十四五”规划和丽1水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关于推进丽水市应急管理 事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 2021 年至 2025 年。2一、现实基础(一) 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 在莲都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全 区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5、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重要论述,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 改革发展和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 边改革、边履职、 边建设, 全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 围绕 安全生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自然灾害防治“不死 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维护安 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1.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构建。积极落实丽水市关于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 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 高效推 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 成立莲都区应急管理指挥部, 下设区 防汛防台抗旱

6、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减灾委员会等 5 个专项指挥部, 建立与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发改、人武部等部门的“1+5” 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实现气象灾害信息共享、突发事件预警 信息发布、救灾物资储备使用、军地抢险救灾协调等联动机 制,理顺指挥层级和各专业指挥部边界职责, 形成统一指挥、3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深化 安委会“1+X”组织责任体系, 建立专委会督查、通报、考评 机制, 开展安全生产专题述职, 推动形成“关键少数”抓安 全生产工作的政治自觉。根据莲都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 严 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人员转隶、职能划转等各项

7、工作, 积极、 高效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各部门沟通对接得到加强, 负 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均将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纳入“三 定”方案,职责规定进一步明确, 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全面落实防汛防台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针对机构改革中合 并的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事项, 重新梳理权力 清单和职责清单, 完善执法事项体系, 持续推进行政执法规 范化工作。理顺部门职责, 清晰“防与救”“统与分”的工 作边界, 基本解决条块分割问题, 应急管理协同联动、统筹 机制有效形成,实现应急管理一体化。2.应急救援能力有效提升。加强预案建设, 先后组织编 制、修订全区总体应急预案及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

8、专项预 案, 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 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强化 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衔接驻莲部队和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 救援工作, 加强应急救援军地、部门、社会联动, 着力构建 力量充足、处置有力的梯次救援力量体系。加强与区生态林 业发展中心协同, 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基层应急能力不 断提升, 健全乡镇(街道) 应急指挥机构, 编制村级小流4域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指挥工作手册, 明确预警模式、转 移模式、逃生模式及“三无”(无电、无通信、无交通) 模 式等情况下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流程。强化物资保障, 加强防 汛卫星电话、排水泵、应急发电机等设备配备。组织开展自 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工作,

9、 制定事故灾难和自然灾 害分级应对制度。3.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出台莲都区防汛 防台应急工作指南和莲都区防汛防台抗旱预案等多个 制度文件, 健全防汛防台 9 大工作机制, 有效构建“识别一 张图、研判一张单、管控一张表、应急一指南、案例一个库、 指挥一平台”的防汛防台“六个一”工作体系, 台风洪涝灾 害科学防控能力全面提升,成功应对超强台风“利奇马”、 台风“黑格比”、超长超量梅汛期等各类自然灾害, 最大限 度降低了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省普查办的最 新部署,第一次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全面铺开。 强化基层网格作用。推进安全生产、防汛防台网格与“基层 治理四平台”“两

10、网融合”,真正发挥基层治理在应急管理 中“早预警、早处置”作用。积极开展村级避灾安置场所建 设, 提升村级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比例。建成可用避灾 安置场所 161 所, 24 个应急救灾物资仓库,各类防汛物资、 救灾物资得到充实, 为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打下坚实 基础。54.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逐年 下降。“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16 起、 死亡 16 人, 同比“十二五”期间的 26 起和 28 人, 分别下降 了 38.5%和 42.9%;连续 5 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 故。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 系统架构“3+9” 工作

11、体系: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 论述”“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数字化建设”“落实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3 个专题和“危险化学品”“加工 制造类小微企业和矿山”“消防”“交通运输”“城镇建设” “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危险废物”“特种设备”等 9 个安 全专项整治。安全专项整治不断深化, 针对工矿、商贸、消 防、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 在规划引领、标准规范、科技兴 安、源头治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安全水平。加大非事故处罚力 度,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开展 “一库一网一平 台”“一图一端一指数”等精密智控体系建设任务,企业、 工业园区、城市运行安全风险防范数字化赋能, 立

12、体化监测、 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加强企业各类从业人员安全 培训, 积极筹建安全体验馆,全民安全素养明显提升。5.社会公众应急意识不断提升。完善安全宣教培训体系 建设, 建立横纵贯通的网格化宣传教育模式。深入开展防汛 宣传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主题宣教活动, 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发各类互动式、体验式宣传活动, 线上线6下结合,引导全民参与到应急管理宣传活动。运用新方法、 新载体, 在网站和新媒体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应急救 援开展科普宣传, 通过漫画、 图说、动画等方式, 弥补短板, 推广亮点, 创新方法, 多维度推进, 打造莲都应急管理宣教 升级版。加强公益宣传和警示教育,

13、 向社会大众进行紧急避 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技能的科普宣传,真正使安全发展理念 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二) 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是我市全面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 第一个五年, 对于莲都区来说, 奋力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将为我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带来 新的机遇。1.国家高度重视指明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 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 并作出了一系列重 大决策部署, 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 强大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 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 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

14、对处置各类灾害 事故的重要职责, 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 会稳定的重要使命”。2.重要窗口建设明确奋斗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7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重要窗口”为奋斗目标, 拉高工作标杆, 主动站在更高“坐 标系”、对照更强“参照系”,以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工作特 色, 取长补短, 找准发力点, 努力成为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3.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动能。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 将加快淘汰落后工 艺、技术、装备和产能, 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 “科技强 安”战略有

15、利于降低安全风险, 提高本质安全水平。随着社 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加快提升, 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安全需求, 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 为推动安 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4.机构改革成果奠定发展基础。丽水市委、市政府高度 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 统筹发展和安全, 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 深化推进应急管理 事业改革。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以来, 莲都区应急管理系统积 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 进行应急管理机构改革, 以创新的思 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 逐步厘清应急 管

16、理横向及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逐步构建防灾、减 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互为衔接的“大 应急”管理格局,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奠定发展基础。8(三) 面临挑战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亟需理顺。2019 年机构改革后, 区 应急管理局整合了多个部门的应急职责, 承担安全生产监管、 防汛防台、森林防火、减灾救灾等职责, 但各涉灾部门“防” 与“救”的责任链条仍有待衔接, 区级层面和乡镇街道层面 部分具体工作协调机制运行不畅, 与其他相关部门、机构职 责边界不清,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亟待理顺。2.应急指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全区重大灾情统一应急 指挥平台尚未建立, 事故现场信息难以第一时间

17、全面准确获 取、快速报送。应急救援队伍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地区的 覆盖不全面, 救援装备种类不全、数量不够, 专业化实训演 练条件不足,大型装备运行维护困难。3.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仍然存在。莲都区企业规模小, 安 全生产投入资金有限, 企业生产环境混乱, 人员素质参差不 齐, 安全意识淡薄, 低水平事故时有发生。随着“新冠”疫 情冲击, 各类企业经营困难,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各 类风险隐患普遍存在,安全生产潜在风险巨大。4.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能力薄弱。乡镇应急管理站尚未建 立, 原民政、水利、国土、林业等部门相应职能均转隶到应 急管理部门, 基层监管力量不足, 监管对象广任务重, 人员 力

18、量矛盾突出, 难以满足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基层灾害监 测站网建设迟缓, 重大灾害事故风险监测能力不强。防灾救9灾基础设施不足, 部分场所建设不规范, 难以有效快速保障 巨灾情况下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5.人财物技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应急管理人员配备严重 不足,特别是专业人才急缺。应急管理部门资金投入不足, 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偏小, 应急物资库建设严重滞后, 应对“全 灾种”的应急处置能力仍有待提升。应急科技创新基础相对 薄弱, 不同信息平台间数据互通融合不足, 数字化应用场景 迭代深化有待加强,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尚处于完善建设 阶段, 应急指挥、灾情研判、辅助决策和可视化调度等模块 功能还未完全实

19、现。10二、总体思路(一)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定“安 全发展”理念, 以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应急体 系为出发点, 以提升应急能力建设为主线, 以数字化建设为 牵引, 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 努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 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全面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切实增强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高水平现代化和 “重要窗口”建设提供安全保障。(二) 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20、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底线, 全面提高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并举。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11灾相结合, 推进由应急处置为重点向全过程风险管理为核心 转变, 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重点风险隐患问题利用科技 手段做到提前准备, 以安全风险感知敏锐、预警正确、预测 超前、预防及时有效作为目标, 推行风险管理关口前移, 对 各类风险的源头进行精准识别和全面综合管理, 力争做到标

21、本兼治, 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精准化的风险防控体系, 做 到精准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 执法。坚持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持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自动 化、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淘汰安全性能较低 的落后产能,大力扶持高危行业领域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 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技术攻关, 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技 术装备, 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应急管理体系数字化改革,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数字赋能、 整体智治、流程再造、高效协同, 更好发挥数字化改革的牵 引作用,全面提升精密智控能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发挥地方、部门的主动 性、积极性, 注重采

22、取引导鼓励措施和市场机制, 组织动员 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综合运用法律、 行政、经济、市场、技术、信用等手段, 深化应急管理宣传 教育, 强化社会监督, 形成应急管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共 治格局, 切实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防治、应急处置能力12水平。(三)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 2025 年,持续提升本质化、系统化、法治化、规范化、 数字化管理水平, 基本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 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 全面杜绝较大以上事故, 有效压减一般事故, 发展安全保障 更加有力,应急管

23、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走在全市前列。2.分类目标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成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积极 打造多级应急救援队伍, 形成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成效显 著、社会救援队伍特色鲜明的应急救援体系, 推动应急准备 能力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应急调度信息化管理,应急管理 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 100%,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健全 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管理规范化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 提 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 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时间达到 60 分钟,自然灾害安全 码应用实现全覆盖。 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平台, 完善自然灾害 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基础设施

24、灾害防御能力和灾害救助能力13不断提高。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灾救灾, 构建政府主导、 多元联动、协同配合、有序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 增强自 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提高安全生产能力。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 理, 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科学 技术引领, 提升科技兴安发展水平,强化基础配套建设,夯 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按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要求, 抓好源头治理, 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减少一般事故, 杜 绝较大以上事故,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 100%。加强综合保障能力。应急管理法规标准体系和预案 体系不断完善, 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 先进适用技术

25、装备 配备、数字应急建设水平示范引领。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 健全, 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产业资源配置更加 优化, 应急物资保障更加到位。 全面推进村(社区) 应急装 备 “5+X”标准配备, 有森林消防任务的村(社区) 配备森林 防灭火设施,完善巩固“三个联合”机制, 全面推动综合保 障能力不断提升,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 90%、可 视化率达到 100%,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小于 10 小时。14表 1 莲都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25 年 目标值指标属性责任部门安全生产1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 35%约束性区应急管理 局2生产安全事故死

26、亡人数下降 35%约束性3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2约束性4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 死亡率下降 25%约束性5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0.047约束性区消防救援 大队6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0.5约束性区市场监督 管理局防灾减灾救灾7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率90%预期性区应急管理 局8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时间10 小时预期性10森林火灾受害率95%预期性12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区 GPD 比例0.9%预期性13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国家1.3)0.5预期性区消防救援 大队16社会救援力量救援技能取证率65%预期性区应急管理 局15三、主要任务(一) 明晰权责,着力

27、提高应急管理统筹协调能力1.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推动建设莲都区和乡镇(街 道) 两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应急管理指挥部, 健全机构设置, 配强应急管理人员, 明确工作职责以及运行规则, 统一指挥 各类应急救援队伍, 统筹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实现安全生产、 自然灾害等领域突发事件高效应对。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 牵头抓总作用, 高位推进各行业部门应急管理职责细化落实, 乡镇(街道) 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率达到 100%。在自然 灾害应急管理指挥部 1+5 和安全生产委员会 1+X 架构基础上, 推进建立合二为一的应急管理(含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 1+X 架构, 统一负责辖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类应急

28、管理工作的 综合统筹指挥。严格执行机构运行规则和工作制度,健全成 员单位定期述职汇报制度, 加强对成员单位履职情况的督促 检查,推动议事协调机构的规范高效运行,形成统一指挥、 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2.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应急管理 工作的领导, 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及成员职责清单, 将安全生产履职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年度述职内容, 严格落实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压实党委 政府主要负责人、班子其他成员的分管责任, 加强对安全生16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工作的领导。 建立部门监管职责 动态完善机制, 不断厘清部门职责清单, 细化年度安全

29、生产 和消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 机制, 理顺危险废物、新型燃料、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 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加强新产业、 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监管, 消除监管盲区。统筹推进部门落 实自然灾害防治责任, 加强监督考核, 健全风险提示单、整 改报告单等督导落实制度,提升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和救 早救小处置能力, 形成职责明确、权责一致、条块清晰的责 任网。 深化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法定代表人、实 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推进 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健全安全责任制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30、做到安全责任、安全 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深化隐 患排查、风险管控制度, 全面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 排查治理。 切实做到“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树 立企业安全主人翁意识。 深化落实安全诚信、安全承诺、舆 论监督等措施, 不断健全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 奖励制度。3.健全应急管理统筹机制。完善信息统筹机制, 建立综 合应急指挥平台, 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应急指挥机制。 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发布,推进乡镇(街道) 和各职能17部门平台信息共建共享, 接入市级应急指挥平台, 实现各级 应急指挥平台与上级平台全面贯通,可视化双向互动指挥调 度系统全面

31、建立, 与党委政府紧急信息报送全面融合。健全 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 建立舆情监测、研判和 处置机制。健全研判会商机制, 全面构建行业部门、专家团 队、地方政府等多方参与的研判会商平台,完善工作规程, 着力形成全链条式、环环相扣的统筹落实机制。切实用好评 估、通报、督查、挂牌、警示、约谈等责任落实措施, 提高 统筹力度, 确保统筹实效。 建立健全重大事故灾害属地政府 复盘评估、部门专项复盘评估、 指挥部综合复盘评估制度, 规范工作流程。查清事故灾害防御短板, 吸取教训, 推进落 实整改, 完善应急指挥工作闭环,提高灾害防范应对能力。4.优化应急管理考核评估。探索创新考核手段, 持续完

32、 善考核清单, 构建安全生产动态考评系统, 持续优化考核权 重,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组织安全生产考核巡 查、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各类专项督查, 充分运用警 示、约谈、通报、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完善事故 调查组织、经验教训反馈和整改措施落实评估机制, 通过事 故反思, 及时补足应急管理链条的缺位。 将考核结果作为有 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建 立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 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 确保容错免责机制有效实施。18(二) 高效运转,着力提高基层应急执行落实能力1.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组建由乡镇(街道)党政主 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应

33、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承担基层 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指挥和考核和物资调配保障等职责。 探索推进应急管理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消防工作站 (室) 、综合信息指挥室一体化建设, 统筹负责基层应急管 理工作。建立村级应急指挥工作小组, 由村(社区) 党组织 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 在党员干部中择优选配至少 1 名应急 管理员,牵头负责村级应急管理工作。2.强化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化管理。 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融 入基层社会治理四平台, 切实发挥网格员作用, 将安全生产、 自然灾害等风险隐患巡查以及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应急管 理工作纳入网格员职责, 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到户到人。探索 村级应急管理员和自然灾

34、害类网格员的多员合一机制。提升 应急管理网格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规范网格员信息终端 使用, 完善考核办法和考评实施细则, 提升工作效能。积极 谋划基层应急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负责受理网格员上报、 企业(单位)、群众报告的各类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 隐患、问题、数据信息, 开展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 结果反馈等闭环管理, 实现对基层风险、隐患、问题的动态 监管、源头治理和前端处理。3.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完善基层机构、队伍、19物资、培训、演练标准化建设。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 工作, 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专职 专岗, 加强镇街级安全监管机构和力量建设

35、。积极推行基层 应急管理人员导师制度, 强化传帮带作用, 不断提升业务能 力和职业素养。落实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轮训制度, 通过理论 学习和技能实操训练, 增强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综合应急业务 能力、安全生产执法能力、专业领域业务能力。(三) 专业有序,着力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响应能力1.构建应急指挥体系。根据“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 的要求, 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 协调 各有关部门明确“测防报”和“抗救援”衔接机制, 构建属 地管理、地方负责的组织指挥体系, 统一调配应急资源, 形 成指挥职责分工和分类管理格局。完善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 台建设, 加强数据互联共享, 实现多部门视频监

36、控点位互通, 实时接入消防、交通、水利、自规、建设、市场监管等相关 部门重要数据, 集成建立应急物资装备、预案、队伍等数据 库, 深化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于一体的应急综合指挥平 台建设, 打造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应急指挥链条, 形成贯 通全区的灾害事故应急指挥网络, 力争灾害发生后 1-2 天内 完成环境清理恢复,3 天内全面恢复供电、供水和通信, 5 天 内主要道路全面恢复通车。202.优化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 预案管理体系, 加强重要目标、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重 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类应急预案编制,推动实现政府

37、、部门、 企业、社区预案有效衔接, 形成全面覆盖、协调联动的突发 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切实提高现行预案可行性, 确保预案设 置的应急能力与风险隐患相匹配、救援队伍特长与事故灾害 类型相匹配、响应层级与事故灾害分级相匹配。强化应急预 案演练过程管理, 重点推行“双盲”演练, 推进应急预案演 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 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注重 应急演练分析研判、总结评估, 发挥演练成果对应急预案的 调整修复、改善提升作用。3.健全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快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 适应和应急救援任务相匹配的救援力量。提升消防救援队伍 全灾种救援能力, 加快组建地震地质、水域、山岳、重型机 械工程、应急

38、通信保障等专业机动队伍, 加大先进适用装备 配备力度,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 全面实现从处置“单一灾种” 向应对“全灾种、大应急”转变。加强专兼职救援队伍建设, 大力培育社会应急救援队伍, 制定行为准则, 引导社会应急 救援队伍有序参与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4.健全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推进应急保障物资和储备库 等存储场地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 提升应急物资存储效率21和智能化监控水平。加强紧急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多途 径完善应急通信手段, 解决公网断电、通讯中断等极端条件 下应急通信保障难题。完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应急 运力储备, 提高紧急运输能力。建立应急抢险救援、应急物 资运输车辆绿色

39、通行制度, 分区域配置特种运输车辆, 解决 特殊路况和极端天气条件下运输问题,提升救援响应效能。(四) 全面立体,着力提高防灾减灾精准管控能力1.强化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 重 点针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灾 害等类型自然灾害风险, 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 建立风险 清单和数据系统。制定完善风险隐患排查规范和实施细则, 成立普查领导小组, 联合自然资源、水利、气象、 建设等部 门开展, 落实灾害风险清单式管理, 完成灾害致灾因子调查 与评估, 完成重点防灾减灾工程隐患点排查, 摸清自然灾害 风险隐患底数, 建成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自然灾害风 险与减灾

40、能力数据管理系统。2.强化风险源头管理。严格安全准入条件, 加强灾害风 险防控明确重点高危行业领域、重点控制区域企业安全准入 标准, 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风 险研判机制,科学评估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安全风险, 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加强灾害隐患排查, 构建风险隐患22辨识标准, 对覆盖灾害风险和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标准进行 整体评估。强化矿山源头安全管控, 严格落实新办矿山联合 踏勘工作制度, 严把矿山安全生产许可, 按照每年不低于 10% 的比例抽查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工作。防范化解 尾矿库安全风险, 采取“一库一策”分别落实综合治理、闭 库销号、回采销库等风

41、险管控与化解措施, 确保尾矿库数量 “只减不增”。3.强化风险评估和动态管理。建立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 统一调查监测评估制度, 开展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分析, 加强事前检查、事中巡查、事后复查, 动态更新风险隐患清 单。在风险排查和调查基础上, 形成覆盖重点领域、重点区 域的灾害风险“识别一张图”。汛期前城镇内涝、地质灾害、 小流域山洪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识别率 100%。强化清明、秋 冬等重点时节野外森林火灾风险识别, 研究建立森林防火重 点人员管控机制。加强城镇内涝处置应对, 实施定点位、定 人员、定责任、定装备、定等级、定流程的应对工作措施, 提升内涝应对处置能力。动态管理灾害风险隐患清单

42、, 逐项 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措施、整改时间, 并实行动态销号。建 立风险“管控一张表”,量化细化管控举措, 以工作告知函、 风险提示单、整改督办单等形式, 督导落实风险管控, 对重 大风险隐患挂牌督办, 形成风险隐患闭环管控。扎实推进道 路交通、消防、建设施工、危化品、矿山、加工制造、特种 设备及城市运行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 严格隐患整改销号闭23环管理,推进乡镇(街道)隐患暗访督查限时办结制度。4.加强工业园区等功能区整治提升。 健全工业园区、小 微园、科创园等功能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实现园区安全发 展。全面推进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分级, 加强高风险园区安全 管控, 建立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夯

43、实园区信息化和应急保障 安全基础。编制工业园区产业安全发展规划, 推动建立市场 安全负面清单制度、“黑名单”制度和“禁限控”目录, 严 格产业园区空间和安全管理, 从严审批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 目。加强园区内的闲置厂房、低效厂房、闲置土地整治, 围 绕完善传统优势产业配套, 加强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 加强 危险工艺安全风险评估和重点安全生产设备、设施、仪器仪 表检测检验, 持续推动安全生产落后技术、工艺、材料和设 备淘汰。(五) 公正规范,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执法监管能力1.加强执法监管队伍。整合各项监管执法职责, 组建应 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联合实施行 政检查, 减少检查

44、频次, 提高监管执法效能。突出安全生产、 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专业性要求, 提高应急 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素质。强化人员培训, 建立执 法人员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建立完善执法人员 交流培养和考核奖惩机制, 坚持依纪依法、客观公正追究执24法失职渎职责任, 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执 法人员动真碰硬、 担当作为的积极性。2.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完善执法程序标准, 严密执法程 序, 规范执法环节。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 录制度, 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责任,确保依法执法。 合理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合理确定自由裁量幅度。 推动重点检查和随机抽

45、查相结合的执法方式, 强化说理式执 法、违法行为失信惩戒。强化执法监督, 制定执法事项清单 制度, 依法及时动态调整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责清单, 制 定实施执法办案评议考核制度,推动科学合理评价。(六) 引领示范,着力提高应急科技数字支撑能力1.推进科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急通信网络建设, 统筹推进应急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 现有线、卫星和无线通信网融合互通, 为突发事件快速响应、 统一指挥提供韧性抗毁的通信网络支撑。积极推进数据传递 标准化, 通过建设综合的应急管理信息中心平台, 加强系统 横向互联、上下贯通, 以及各类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的全 面融合, 实现民政、自

46、然资源、水利等多部门基础数据信息 共享。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充分发挥和释放应急相关 数据红利, 形成基于数据的智慧应急管理新模式, 提高自然 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风险防御能力、恢复能力和发展25能力。2.推进应急管理监测网络建设。按照省各类生产安全数 据标准规范, 根据行业分布和区域特征, 新建或升级改造高 危行业领域企业网络, 采集风险隐患数据。针对台风、洪水、 地震、森林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 加快 推进自然灾害风险预警网络, 逐步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水陆 空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体系, 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 监测能力。协调各部门推进城市大型建筑、大型公用设施、

47、地下管网及综合管廊等监测网络建设, 通过专线或政务网等 方式接入汇集新建网络及已有城市数据, 为城市安全隐患及 时预警提供精确、及时和有效数据。基于应急处置现场需求, 加快应用智能传感、射频识别、音视频采集等技术, 实时监 测汇集现场数据, 为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现场指挥调度、分析 研判、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3.推进数字应用系统建设。依托莲都区智慧应急一张图 建设, 加快迭代开发“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等 应用专题, 全面推行应急管理“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 +监管”等深度应用, 不断形成莲都区应急管理数字化应用新 生态。完善应用支撑与系统集成总体设计, 开展业务系统整 合与集成, 实现各业务系统等一站式访问与信息的综合展现。 依托“浙政钉 掌上执法系统”打通用户体系和业务应用, 实时汇聚行政执法检查和办案数据, 综合运用安全生产领域26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