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莲都区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莲都区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目 录一、规划背景1(一)发展基础1(二)形势研判5二、总体要求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7(三)总体目标8三、主要任务11(一)健全多层次老年社会保障体系11(二)构建高水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12(三)创建全方位老年健康服务体系15(四)发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生活17(五)加快建设友好型老年宜居环境19(六)营造包容性老年社会参与环境22(七)打造新时代养老养生服务产业24四、重点工程26(一)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程26(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27(三)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程28(四)智慧助老突破数字鸿沟工程28(五)养老服务专
2、业人才培养工程30五、保障措施31(一)强化组织领导31(二)完善投入机制31(三)强化宣传引导32(四)加强考核评估32附件1:“十四五”莲都区老龄事业发展重大任务清单3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区与全省同步迈向共同富裕,根据浙江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丽水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全区各级涉老部门认真实施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莲都区老龄事业发展“十
3、三五”规划,以成功创建省级“老年友好城市”为主要目标,以提升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老龄工作政策体系、构建新型养老模式为主要手段,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众组织积极参与、全社会协调联动的大老龄发展格局,基本完成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为全区老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发展基础1.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4.33万人,其中参保缴费人数21.43万人,待遇享受人员9.9万人;城乡医保参保人数28.69万人,参保率达到99.16%;全区80岁以上老人免费实行意外伤害保险。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高,企
4、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7连调”,2020年每月人均259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2020年每人每月180元,65周岁及以上参保人群19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政府补贴2020年每人每年1220元。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显著增强,实施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惠及全区1.5万高龄老年人;落实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老人供养、特困救助供养城乡一体化等政策,贫困老年人及家庭临时救助实现常态化。2.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融合发展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全区建成各级各类养老机构共189家,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76家、养老
5、院10家、老年公寓3家,实现照料中心社区全覆盖;全区养老床位3345张,其中护理床位1672张,每百名老人床位数达到40张;老年食堂24个。基层老年协会助力养老服务体系发挥积极作用,全区共备案老年协会233个,符合规范化标准的217个,规范化率93.13%;“敲门团”等老年协会开展特色服务,促进“银龄互助”活动可持续发展。3.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加快推进老年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内拥有全省首家“全国老年友善医院”,全区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设置老年人看病就医“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45902份,建档率96.10%;为3
6、3469名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率70.07%;实施老年人高血压或糖尿病分级管理20012名;组织开展社区健康讲堂、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服务。4.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全区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精神文化建设新格局基本形成。多部门联合开展文化下乡、戏剧演出、科普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等活动,为老惠老行动落在实处;定期开展老年人体育节,率先成立区级老年体育协会,全区社区、乡镇、行政村实现老年协会和老年体育团队全覆盖;老年大学和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文化站(点)、文化体育广场遍布全区,与老年体育协会、文化馆、成人教育中心等通力协作,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不断提升
7、。5.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逐步推进。全社会对老年人友好意识不断增强,2017年丽水市被正式命名为浙江省“老年友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加快,老年人生活出行、居住环境显著优化,敬老爱老为老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组织开展 “敬老月”“老年节”和“孝文化”六进等系列活动,持续组织“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建成“孝”文化主题公园,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得到弘扬。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敬老爱老模范事迹报道常态化,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逐步强化。扎实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市区人行道的无障碍坡化改造率达到91%,旧住宅区改造完成率达62%,区内四个社区被认定为市首批“老年宜居社区”,多个村
8、被评为丽水市长寿养生村,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02平方米。6.老年人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区司法部门将涉老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工作,以城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司法所法律援助站为支撑、农村法律援助点为落脚点、对接市区、乡镇、农村三级的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基本形成。全区共接待老年人法律咨询381人次,受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92件,多次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办理案件,取得良好工作成效。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新进展,依托“12348”法网及热线,实现服务时间和空间上有效延伸,方便老年人就近获取援助。积极探索提供个性定制和菜单式法律援助产品供给,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和获得感。组织开设老年人消
9、费投诉热点、消费陷阱等相关讲座,提升老年人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老年人消费投诉解决率达100%。莲都区“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15年情况2020年目标2020完成情况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95以上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6以上96以上3每百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个)3.175以上6.54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率(%)-100%100%5老年文体活动参与率(%)7075756基层老年协会备案登记(个)-152337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607070.18老年法宣传普及率(%)-95以上95以上9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覆盖面(%)100100应援尽
10、援10人均期望寿命(年)79.379.881.5(二)形势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老龄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1.新挑战。我区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截至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8.79万,占总人口20.88%,80岁以上高龄老人1.51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7.18%。预计2025年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将达到10.25万,占总人口的23.42%;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1.62万。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数量的快速增加,对养老、医疗、照护以及精神文化、适老环境等需求日益增长,社会
11、保障和老年公共服务供给压力显著增大。进入5G时代后,“养老服务+互联网”加速催生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和数字化改革逐渐成为影响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区老龄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集中表现在涉老部门工作协调性不够强,财政支持仍显不足;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短缺;老年医疗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不足,医养结合有待深入推进;老龄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充分,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我区老龄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新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老龄工作高度重视,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12、中长期规划和关于加强新时期老龄工作的意见文件,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人民政府大力扶持山区26县和革命老区建设。我区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取得丰硕成果,为实现老龄事业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区传统孝道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备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和环境资源优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着力完善社会保障救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奋力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样化养老体系,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三大工程,我区老龄事业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
13、务,我区老龄工作必须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高扬“丽水之干”行动奋斗旗帜,坚持“自我加压,跳起来摘桃子”工作理念,勇当丽水“发展头雁”,加快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莲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期老龄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强化积极老龄观、促进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坚持服务老年
14、人与发挥老年人作用两手抓,着力推动以数字化为引领的老龄工作改革。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的战略部署,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着力展示“养生莲都长寿之乡”品牌形象,助力全市打造“两高”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努力形成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老龄事业发展重大成果。(二)基本原则党委领导,多方治理。坚持党对老龄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引领、政策调控、资金投入、督促检查等职责;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全民行动,创新老龄社会治理方式,努力建成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
15、的老龄事业发展格局。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增强涉老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针对性,确保各项政策制度目标一致、衔接配套,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精准发力,提质增效。坚持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养老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把握老龄事业发展瓶颈,补齐核心短板,培育特色优势。围绕老年人刚性需求和普惠性服务,优化养老资源配置、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智慧化水平、增强服务效能。价值创造,促进参与。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积极老龄化策略,完善老年人价值创造的基础和条
16、件,提升老年人价值创造的能力;健全老年人社会参与管理和权益保障政策与制度体系,增强老年人参与意识,激发老年人参与热情,丰富老年人参与形式,提升老年人参与效益。(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多元治理老龄工作格局更加稳固;老龄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老年人健康水平稳步提高,老龄产业快速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老年人社会参与支持全面强化;省级“老年友好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奋力打造全国领先老年宜居城市,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老龄事业基础。高规格稳运行的老龄工作机
17、制更有活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效能全面释放,老龄事业发展法治化、规范化、数字化程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老龄事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逐年递增,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业有效衔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等需求得到切实保障。协调高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养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占比达到58
18、%以上,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5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建立。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2%,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达到5.5张,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达到10%以下。友善包容的老年社会环境氛围持续优化。全社会支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和代际和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安全绿色便利舒适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扎实推进,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更加繁荣发展,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环境持续优化。老龄
19、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市场规模和供给水平大幅提升。“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值2025年目标值社会保障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97以上2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6以上99以上3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参保率(%)1845以上养老服务4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50585每万名老年人拥有认知障碍床位(张)/206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人)/257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1008生活不能自理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959智慧养老院/3健康支持1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7211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8.110以下12每千名老年人拥
20、有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张)45.513基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开展比例(%)520精神文化14社区(行政村)老年教育学习点建立比例(%)365015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比例(%)/25以上16经常性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口比例(%)/25.5以上社会参与17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占老年人口比例(%)13.81918依法登记的老年社会团体数(个)10逐步增加19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100100宜居环境20老年法宣传普及率(%)95以上97以上21为符合受理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应援尽援22“敬老月”活动覆盖率(%)/10023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
21、施达标率(%)/100老龄产业24获长寿之乡品牌认定单位(个)/225评定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精英(名)/5三、主要任务(一)健全多层次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按照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要求,健全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1.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优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完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参保缴费激励机制。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低保、低边对象应保尽保,确保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基本保障,推进全民参保。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探索通过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增
22、加农村老年人收入。2.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推进省级统筹,加快完善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优化老年人医保费用结算标准和方式,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方便老年人就医。推动大病保险相关政策适度向重特大疾病和特困老年群体倾斜,继续提高老年人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浙丽保”政策。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有效衔接,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发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业务。3.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根据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落实全市构建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工作计划,探索以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为重点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制度架构设
23、计,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探索构建长期照护服务对象报告和长期照护服务机构的管理机制。做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有机衔接。鼓励商业保险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保障需求。4.完善老年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家庭收入状况核对机制,巩固动态管理下的低保制度建设成果,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强化政府托底保障职责,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建立“救急难”长效机制,及时救助因各类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老年人。5.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失能老人护理补
24、贴制度。发展普惠型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推动政府为特殊老年群体购买养老服务,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水平。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慈善募捐、慈善信托等慈善公益活动。推进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纳入养老助残福利服务补贴范围。(二)构建高水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围绕全省高质量全面建成“幸福颐养标杆区”重要目标,着力补齐社会养老服务短板,大力发展互助养老和普惠养老,促进多种养老服务融合,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增效。1.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升级计划,着力发展街道、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模式,大力建设集日托照料、文化休闲、卫生保健、
25、家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文化休闲服务中心,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逐步打造步行10-15分钟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着力补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持续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发展“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整合96345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综合养老服务平台。稳步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打造“菜单式”多元养老服务模式,重点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全面开展“银龄互助”活动。探索建立“养老管家”队伍,向留守、失智、失能、高龄等老年
26、人开展定期巡访服务;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人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到2025年,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基本实现人均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面积达到0.25平方米以上。2.增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优化养老机构布局,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作用。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建设养老服务机构,优先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和农村敬老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制,健全公建民营管理制度。完善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营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同等享受。实施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计划,加快养老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范
27、服务内容和流程,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发挥养老机构专业优势,通过短期托养、连锁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居家上门等方式延伸专业服务路径,开展居家失能、高龄、独居老年人的家庭照护、定期探访、技能培训、健康管理等服务。规范养老机构监管,试行委托第三方评估办法。加强评估结果运用,评估结果与奖补资金挂钩。完善养老服务补贴政策,进一步聚焦补助对象,提高养老服务补贴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到2023年,建成莲都区幸福养老院;到2025年,全部敬老院达到省二级以上养老院标准。3.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养老从业人员培养,支持丽水学院、丽水市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等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力培养康复、护理、管理等各类养老专业人
28、才。实施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支持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开展养老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专业养老服务队伍上岗人员素质。实施两轮养老行业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养老服务专业骨干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养老从业人员激励机制,设立全区养老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项目,大力宣传养老护理员先进事迹与奉献精神。健全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继续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介入养老服务领域,参与常规外展、活动组织、教育发展等服务。4.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工作,依据老年人的健康和经济状况,客观
29、评估老年人能力水平,科学编制老年人能力分类报告。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老年人群,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三)创建全方位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践行老年人健康素养家庭化、健康管理项目化、医养护服务模式化、资源配置统筹化,构建集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为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健康老龄化。1.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机构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微信以及短视频等媒体平台,开展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
30、跌倒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生命教育、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和全民营养周等活动,推进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养老机构,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2.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开展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及指导。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慢性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完善健康体检制度,适度提高老年人体检标准,适当调整体检项目,健全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实施老年人疾病早期筛查和预防项目,开展老年失智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开展“健康口腔”行动,持续开展70岁以上
31、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和50-74岁重点人群大肠癌筛查。加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规范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重点慢性病的健康指导、综合干预,落实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患者分级诊疗制度。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促进中医“治未病”在健康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支持中医药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计划,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随访管理。实施老年人营养状况监测和营养干预行动,推动养老机构、老年食堂和为老年人提供配送餐服务的企业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2%。3.开展老年人医养护服务。强化医疗与养老服务衔接,
32、深化医养机构合作,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或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责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服务能力,发展老年人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项目。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长期照护服务工作,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小规模多功能的整合型护理服务中心、居家护理服务站建设。整合医疗、养老和康复等服务资源,促进机构、社区、居家服务紧密衔接,形成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加强技术培训,提升老年康复、护理队伍的业务素质。4.优化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建立健全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合理确定老年医疗机构布局,优先支持老年医疗、康复、护理等机构
33、建设和床位资源配置。规范提升莲都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鼓励医疗机构转型发展或改造提升,扩大老年健康服务规模和数量,提升老年医学科水平,增强医养健康服务供给能力。推进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开展医疗机构创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活动。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改扩建医养健康服务设施,提升老年医疗服务床位占比,新增床位以老年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床位为主。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健康服务机构,鼓励执业医师到医养结合机构多点执业,允许并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中医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加强对医养健康服务机构的行业监管,严格执行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四)发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生活大力
34、发展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文化、体育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1.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坚持“保障权益、机会均等,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优化布局、面向基层,开放便利、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为关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全面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健全老年教育体系,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教育学校,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拓展老年教育平台,促进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推动老年大学向社会开放。依托“第三年龄学堂”等平台推动“互联网+老年教
35、育”,加强网络通信技术推广应用,推进远程老年教育发展,培养老年群体线上学习习惯,扩大教育服务覆盖面。丰富老年教育内容,推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结合办学特色开发老年教育课程。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教育。加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在职、退休的教师和专家学者等参与老年教育。促进老年教育与养老服务、老年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联动发展,建设老年人学习体验基地,结合“红绿双色文化”,开发老年研(游)学项目。到2025年,实现街道(乡、镇)老年学校全覆盖,居委会(行政村)建有老年学习点达50%以上;建成省数字化远程教育学院样板2个,培育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老年教育特色课程1门。2.繁荣老
36、年文化生活。推进面向老年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基层单位和社区的老年活动平台功能,提升图书馆、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等公益性文化场所面向老年人的服务能力;鼓励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加强专业人才和业余爱好者相结合的老年文化队伍建设,扶持培养有影响的老年文化艺术团体。定期举办老年文化艺术节、老年文艺大赛、老年书画大赛等文化展示活动,培育老年文化品牌。积极支持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开辟老龄专栏,加大老年文化传播和老龄宣传工作力度。开发老年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老年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3.做强老年体育事业。加强老年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
37、农村乡镇15分钟健身圈,实现老年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科学合理安排健身活动的区域和时段。推进城乡社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站(点)和体育健身团队建设,逐步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健身站和健身队等体育组织网络系统。定期举办老年运动会,支持和指导老年人参加群众性体育比赛,广泛开展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和生理特点的健身活动,推动老年人体育健身常态化。加强老年体育骨干队伍(含老年体育指导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和建设,指导老年人科学健身,提高健康质量。(五)加快建设友好型老年宜居环境树立老年友好、适老宜居新理念,坚持安全性、便利度和舒适感并重,加快建设适老居住、出行
38、、生活的物质环境和包容、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的文化环境。1.推进适老公共环境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完善交通标志、标识系统,重点对大型交叉路口的安全岛、隔离带、信号灯等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提升。逐步采用低踏板的公交车辆,实现全部公交站台无障碍达标。加强医院、银行、邮局、商场(市场)、便民网点、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文化礼堂、公园、景区、公共厕所等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建设与改造。规范公共场所老花镜、放大镜及具有大字阅读、触屏播报、语音提醒、低位使用等各类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工具、设备配置。积极推进无障碍社区、村、景区创建工作,实现新(改、扩)建的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100%。围绕老年人出行
39、、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推动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化服务更加便捷、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2.推进适老生活环境建设。依据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兼顾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和资源利用率,统筹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就餐点、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教育教学点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探索老年人服务设施与儿童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共建共享。加强老年人住宅区公共设施排查和无障碍改造,为独居老人安装消防报警器,规范小区机动车辆管理,严禁非法占用步行道。扎实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积极引导老年人家庭开展生活设施适老化改造和提升,采用适当补贴等方法推动特殊对象完成
40、最急需的适老化改造。制定相应扶持政策,推动新开发老年公寓、老少同居的新社区和有适老功能的新型住宅开展养老社区建设试点。3.推进老年权益法治保障环境建设。持续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利的普法宣传,强化全社会自觉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严厉打击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老年人财务和针对老年人的家暴、传销、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行为,确保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快速裁决、快速执行。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群体的金融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非法侵害的能力。加大老年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力度,重点做好农村和贫困、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基层法
41、律服务所对无固定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对70岁及以上以及行动不便、患病残疾的老年人实行电话和网上预约、上门服务。4.推进敬老文化环境建设。实施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和创新工程。实行敬老养老助老“三纳入”(纳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考评,纳入干部考察内容)制度,增强推进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力度。持续组织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鼓励各类服务单位和服务窗口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便利、优惠服务。继续开展“敬老月”和孝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活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敬老、助老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照顾服务老
42、年人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老年温馨家庭”创建活动,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幸福指数。创新社区“邻里节”活动,构建邻里一家亲的和谐邻里关系。深入挖掘各地丰厚的孝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支持主流媒体设立老年人专题节目、栏目,播放尊老敬老公益广告,宣传孝亲敬老先进典型。树立敬老养老助老典型,表彰、宣传敬老养老助老模范行为和“老有所为”先进人物。(六)营造包容性老年社会参与环境积极看待老年人,重视老年人在经验、知识、技能方面的独特优势,拓宽老年人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渠道,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1.保障老年人社会参与权利。建立健全老年人参与社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参与环境条件,支持
43、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促进老年人参与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参与愿望得到充分尊重、参与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推动老年人的政治参与,畅通老年人诉求表达渠道,吸收老年人参与决策进程。加强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的宣传和引导,消除对老年人、对老年生活的消极“刻板印象”,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等领域的作用。2.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适当延长工作年限,支持老年人才再就业和自主创业。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制定弹性工作制度,帮助有意愿的老年人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增加就业灵活性。搭建老年人就业信息对接平台,拓展老年
44、人力资源开发渠道。鼓励老年人开展科技开发、信息服务、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服务。加强老年人再就业能力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内容纳入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尝试政企合办开发课程。大力宣传表彰老有所为先进典型和发挥老年人作用贡献突出的单位、个人。3.做大老年志愿服务队伍。鼓励老年人发挥特长,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开发形式多种多样、方式灵活便捷的老年志愿服务项目,满足不同老年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健全老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完善老年人志愿服务的规划编制、项目包装、活动推广、骨干培训、平台搭建等支撑体系,打造老年志愿服务的莲都品牌。深入开展“银龄行动”,组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45、农业科技等老专家、老知识分子参与东部援助西部、发达地区援助欠发达地区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积极参与“银龄互助”,为高龄、失能等老年人提供日常探视、生活照护和应急救助。试行“时间银行”制度,探索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新模式。4.加强老年社会组织培育。加强老年社会组织培育扶持,规范老年社会组织,提高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支持老年社会组织参加或承办政府人才培养、项目开发、课题研究、咨询服务等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加大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专业性等基层老年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基层老年协会工作指导和骨干培训,提供多方支持。提高老年人社会团体地位,促进老年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老年
46、人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业。(七)打造新时代养老养生服务产业把握老龄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养老、适老、涉老产业发展步伐,促进银发经济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1.构建老龄产业体系。着力培育老年康复护理、长期照护、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旅游养生、适老化改造等领域新的增长点。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老龄产业集群和服务品牌。促进养老服务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休闲、家政等产业跨界融合、集聚发展,打造国内旅居养老目的地。2.培育养老服务产业。聚焦林业、旅游业、养老产业、健康服务业,积极利用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培育森林康养产业,实现森林生
47、态产品价值转换。整合城乡农家乐和民宿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养老产业。依托古堰画乡、九龙湿地公园、东西岩等景区发展旅居康养服务产品,全方位满足老年人旅游养老需求。积极推动“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气养”等项目的培育和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养老资源优势转变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促进养老产业转型升级。3.发展“互联网”养老产业。推进“互联网养老”产业发展,开发和运用智能硬件,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建设社区嵌入、中心辐射、统分结合“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人工智能应用与老年服务相融合,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开发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产品,重点发展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物品代购等服务项目。支持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入户使用。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落地承接莲都本地的养老服务和老年健康服务,支持优质养老机构互联网平台化发展。依托阿里巴巴、京东等助老服务平台,到2025年,建成社区嵌入式或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10个。4.优化养老服务市场进入通道。深化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选择优质养老项目,并提供政策支持。立足“长寿之乡、养生福地”特色,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