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石壕吏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对战争的感受是抽象和肤浅的,因此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在他们心 中引不起共鸣。为了让学生很快地走进文本,我通过战争题材的录像创设情景,为学生自主 学习创建情感情境,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观看录像:战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配以黄水谣音乐,然后叫学生谈感受。生1:战争中百姓很苦。生2:看到画面中百姓流离失所、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情形,我心里不是滋味。师:同学们很有同情心,非常善良,确实战争带来的不幸更多地是百姓承受的。看着战 火纷飞,田园荒芜,想到百姓们衣不蔽体,或战死沙场或饿倒路边的悲惨情景,我们怎能不 为之动容?亲身经历着这一切的爱国诗人杜甫的感受
2、肯定比我们更深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 走进杜甫的石壕吏。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懂诗句,读出感情。读后教师问生: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读?生:这首诗写的是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及诗人对百姓的同情,所以语调要低沉。师:你能读一下吗?生读得很好,全班报以掌声。悲惨的画面加上凄婉的歌曲像锤子敲击着学生的心弦,拨动着他们纤细的神经。由于这 一环节创设了情境中的情感生长点,学生顺利地感悟了石壕吏中的语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 播种在这个土壤里。”该课能成功,这个环节功不可没。二、品味词句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的作
3、者总是先在生活中有 所见,有所想,然后引起创作冲动,最后下笔成文。而读者的阅读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遵 路识斯真”,只有循着作者行文的思路,以词句为切入口,才能感受人物形象,领悟人物情 感,准确把握作品的重点。教学时,我以品味词句为基点,让学生自主感悟战争给百姓带来 的“苦”。通过生生交流、生本对话,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继而产生了新的智慧的火花。师:刚才一位同学讲该诗描写了百姓的“苦”,你能从诗中找出依据吗?请同学们带着该问题再次自由朗读全诗。(三分钟后,生陆续停止朗读,并逐渐有学生 举手,师点名回答,)生1: “妇啼一何苦”句说明百姓很苦。生2:三个儿子都去当兵且死了两个,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
4、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老媪很苦。生3:生活条件苦,你看“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生4:晚上不能睡觉也是苦。师:何以见得?生4:从“有吏夜捉人”看出差吏是趁人熟睡时去捉人,但“老翁逾墙走”又可看出老 翁很警觉,一个人时时保持着警觉性还能睡得好吗?其次差吏为何晚上去捉人,我想是因为 白天捉不到人,更确切地说是不容易捉到人,所以想趁人们熟睡时捉,这样的话,百姓白天 和晚上都惶惶不可终日,你想想,那种日子是人过的吗?平时我们偶尔因为作业太多而少睡 一会儿,第二天就头昏昏、脑沉沉,而他们却要天天承受这种日子该生有点激动讲不下去,教室里逐渐变得肃穆凝重起来。生5:生命没有保障,苦。诗中说“存者且偷生”,说
5、明活着的人也不知哪一天死去。 虽然人有旦夕祸福,生命有不可把握性,但没有像老媪他们那样朝不保夕。生6:老了还要去当兵,苦。从课堂实录中不难发现:由于实实在在地从词语入手,学生们人人跃跃欲试,个个畅所 欲言,慢慢地步入了人物的心灵世界。在本课例中,由于各人文化底蕴有差异,感受有深浅, 角度有变化,学生们对文中人物的解读各有见地,从而对杜甫的矛盾心理多了几分理解,对 差吏的冷酷多了几分认识,对老妇人情非得已的行为则多了几分赞赏。三、想象意境古体叙事诗,内容蕴藉,跳跃性大,留下许多空白。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合理想象补白, 不仅可以加深其对诗句的理解,使其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还会让他们产生有个性的鉴赏感
6、悟。如:生1:“男人呢?快把人交出来!”差吏一进门就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他们一个个怒目 横眉,在火把的照耀下,好似一群魔鬼。老婆婆战战兢兢地哭诉道:“我们三个儿子都到邺 城防守去了。前两天,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兄弟都已战死。死的人已经长眠地下, 生的人又能再活儿天呢?唉”听到这些,差吏暴跳如雷地吼着:“少啰唆,家里还有谁? 老婆婆涕泪横流, 痛哭失声,她擦着眼泪悲切切地说:“家里再没有男人了。有个吃奶的小孙子,就因为他太 小,他母亲才没有改嫁,但她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好出来见人呢? ”“那也不行! ”说着,凶暴的差吏就要进屋捉人,老婆婆哭着央求着:“求求你留下她 吧,你们实在要人,
7、我随你们去好了。我虽然年老体衰,可是连夜赶到河阳还来得及给你们 做早饭呢!”“那就快走! ”如狼似虎的差吏恶狠狠地呵斥道。生2:夜拉上了寂静的帷幕,月光柔弱地洒下来,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整个石壕村如死 一般沉寂。突然,有两个彪形大汉敲响了一个老妇的家门,夫妇俩立刻被惊醒,老头子三步 并作两步跑到墙边,艰难地翻过墙去。这时,打门声一阵紧接着一阵,显得急促而凶悍,就 差夺门而入了。老妇人颜巍巍地开了门,只见门外站着两个凶神恶煞般的官差也有学生 刻画差吏心理:“这老人也够可怜的,但我们若交不了差,自身人头难保。罢!罢!罢! 吃我们这行饭的可不能心软,无论如何得摆出一副凶恶的面孔。”可见,当学生的思维驰骋在想象的空间时丁 智慧的花蕾就能竞相吐放。他们对文本的解 读既合情理又丰富多彩。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体验性教学策略, 当然不止这三点。我只是希望这三点能成为“砖”,以引出同仁们更多的体验性教学的“玉”, 因为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体验文本,才能构建“个性”的知识,才不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 目”的局面,才会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教学新格局。我们的学生才 会领略到语文世界的瑰丽多姿,才会发自内心地感叹:“美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