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46753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 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基础知识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德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统治者可以随意残害奴隶。(2)西周: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2、法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周:夏禹刑,商汤刑,周九刑。(2)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3、特点:夏商重刑轻德,西周明德慎刑。4、德治与法治之争一一春秋战国时期(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君寻求治国新思 想。(2)早期

2、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子产“铸刑书”而引起(3)儒家的德治思想人性善,主张德治,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孔子: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法家的法治思想人性恶,主张法治商鞅:变法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颁行法令,奖励耕战)韩非: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比较儒家与法家:角度儒家法家核心观点认为人性善一主张德治(通过道德 礼义教化民众)与仁政,重视民生 与民意认为人性恶一主张法治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商鞅和韩非主要言行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认为“仁者无敌” 孟子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 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一一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 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 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保证法令畅通社会影响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 烈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实现他 们的强国抱负;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们看来, 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 实处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 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4、个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 V秦汉:(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3)秦汉朝廷发布法律文告,称“令二“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一一律令儒家化(1)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设律博士, 专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儒家化。(2)表现: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维护三纲五常。3、唐朝(1)法律:唐初:律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并逐条解释,撰成永 徽律疏,即唐律疏议。a.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

5、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b.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2)教化:提倡礼治: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 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社会层面: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易错提醒:1.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 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2.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 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法

6、律多以唐律为蓝本。(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司法实践中重视例,重修问刑条例,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1)理学: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建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 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乡约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 化乡里的范本。明朝后期,乡约宣讲明太祖的“六谕”,主劝谕,但也

7、有禁约成分,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儒学士人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不遵乡约要受处罚,甚至治罪。清朝乡约基本延续明朝的模式,宣讲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用 大清律例。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 道德的传播。课堂练习1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 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2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3

8、.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 为治耳”。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4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5 .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 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

9、了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 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 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 子产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 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 子,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样就不怕长官了,反而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 来越多,腐败贿赂到处泛滥,郑国

10、也会因此而完蛋。子产给叔向回了一封信,表示要坚定 不移地公布法律。结果呢?犯罪案件减少了。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把刑 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孔子知道后,仰天长叹说:“晋国就要灭亡了!他们不守唐叔 和晋文公的旧法,造作刑鼎。老百姓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人面孔了,贵人还能做什么! 贵贱没有次序,怎么立国啊!”整理自马立诚子产铸刑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铸刑鼎”改革的实质及遭到反对 的原因。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影响。材料二: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 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

11、“章”,仅关于死罪的 法律条文便有1 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 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 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 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影响。答案:DBBDA6、(1)实质:否定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原因:公布法律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守旧大臣担心公布法律会引起社会动荡(社会 混乱或违法、腐败贿赂等现象严重);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法律的公布与之矛盾。影响:使民众有法可依,是中国法制史的一大进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 郑国稳定社会秩序;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晋国等其他诸侯国的改革。(2)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 罪。影响:“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 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