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591569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 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材料一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之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也。 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

2、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及也。不以奸闻,是异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国之俗,陬、鲁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节选自韩非子 难三有删改) 材料二 鲁缪公问于子思、子服厉伯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韩子闻之,以非缪公,以为明君求奸而诛之,子思不以奸闻,而厉伯以奸对,厉伯宜贵,子思宜贱。今缪公贵子思贱厉伯失贵贱之宜故非之也。 夫韩子所尚者,法度也。人为善,法度赏之;恶,法度罚之。虽不闻善恶于外,善恶有所制矣。夫闻恶不可以行罚,犹闻善不可以行赏也。非人不举奸者

3、,韩子之术也。使韩子闻善,必将试之;试之有功,乃肯赏之。夫闻善不辄加赏,虚言未必可信也。若此,闻善与不闻,无以异也。夫闻善不辄赏,则闻恶不辄罚矣。闻善必试之,闻恶必考之。试有功乃加赏,考有验乃加罚。虚闻空见,实试未立,赏罚未加。赏罚未加,善恶未定,未定之事,须术乃立,则欲耳闻之,非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 非韩篇有删改) 【注】鲁缪公:战国时鲁国君主。公室: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也用以指诸侯王国或政权。 13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图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缪公A贵B子思C贱D厉伯E失F贵G贱H之宜I故J非之也 14下

4、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是“这的意思,与老子四章“自是者不彰”中的“是意思相同。 B“恶”是厌恶之意,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羞恶之心中的“恶”意思相同。 C“亡是灭亡之意,与墨子兼爱“故不肖不慈亡”一句中的“亡意思不同。 D“闻”是“使知道之意,与五石之瓠“客闻之”中的“闻意思不同。 1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思以君子举善、小人识过的说法得到穆公的赏识;而子服厉伯却因实言以对而遭到穆公轻视:可见穆公未免喜贵恶贱。 B出于给子服厉伯正名的目的,韩非子对“以善闻”和“以恶闻进行了类比,认为两种做法都是应该得到奖赏和赞誉的。

5、C王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认为韩非尚“法却未依“法”否定穆公,这与其主张相违背。 D王充的非韩篇,态度鲜明,论理充分,于清晰逻辑中让我们认识了韩非子理论的不足之处。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 (2)非人不举奸者,韩子之术也。 17王充“非韩,他与韩非在“闻善”“闻恶的认识上有何不同?(3分) 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

6、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至中郎将。 其后,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材料二: 公问于公孙鞅曰:“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

7、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 公孙鞅曰:“为法令,置官吏。朴足以知法令之谓者,以为天下正,则奏天子。天子诺,则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发官,各主法令之。民敢忘行主法令之所谓之名,各以其所忘之法令名罪之。主法令之吏有迁徙物故,辄使学读法令所谓。为之程式,使日数而知法令之所谓;不中程,为法令以罪之。有敢定法则令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诸官吏及民,有问法令之所谓也于主法令之吏,皆各以其故所欲问之法令,明告之。各为尺六寸之符,明书年、月、日、时、所问法令之名,以告吏民。主法令之吏不告,及之罪,而法令之所谓也,皆以吏民之所问法令之罪,各罪主法令之吏。即以左券予吏之问法令者,主法令之吏谨藏其右券

8、木柳,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长印。即后有物故,以券书从事。” (节选自商君书定分第二十六) 【注】公:秦孝公。 10材料一中画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帝A由是奇B释之C拜D为中大夫E顷之F至中郎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免冠,在本文中是指脱去帽子,表示谢罪。 B唯,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唯”都表示希望、祈使。 C置,与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的“置”意思相同。 D罪,名词用作动词,与“克己复礼为仁中“复”的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9、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释之因太子和梁王经过司马门未下车而禁止他们二人进入殿门,并上奏弹劾两人。 B对从桥下跑出惊动文帝马匹的人,张释之认为既已交给廷尉,理应让廷尉依法判决。 C秦孝公希望今天制定的法令,第二天清晨就能让全国官吏和百姓都明确了解并奉行。 D公孙鞅认为法令不能因主管的人变化而变化,官吏百姓都要限定日子知晓条文内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4分) (2)皆各以其故所欲问之法令,明告之。(4分) 14材料反映了在法令施行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请简要概括。(3分) 河北省沧州市七县部分学校202

10、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 ”曰:“然。又曰:“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 ”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敝,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

11、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 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超 然 客 公 众 号 (节选自刘向新序卷十善谋,有删改) 材料二: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

12、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五年卒A亡B其国C身死D东城E尚不觉寤F而不自责G过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3、(3分) ( ) A.然,表转折,与“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中的“然意义不同。 B.不终,文中指没有维持到底,其中的“终”与成语“终身大事的“终”意思相同。 C.自立,文中指自称为王,现多用来表示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D.本纪,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史记五种体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韩信受到汉王信任固然有滕公、萧何推荐的因素,还与他对项羽为人的分析精辟而深刻、具有知人识人的眼光有关。 B.汉王深为韩信推心置腹的谋划而高兴,并采纳其计策,马上部署将领落实韩信的计划,最终有了“定帝业的局面。 C

14、.因听说项羽和舜的眼睛都是双瞳孔,所以司马迁认为项羽是舜的后代,并感叹这就是项羽兴起得十分迅猛的原因。 D.虽然项羽最后失败了,但是他起势于民间,仅用三年时间就一举灭秦,号令都由他而出,这个成就是值得肯定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 ”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14.关于项羽会失败的原因,韩信和司马迁的看法有何不同 (3分) 河北省邢台市五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晏元献公注;为童子时,张文节

15、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察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朝士刘廷式本田

16、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卒与成婚。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

17、为名臣。 (选自梦溪笔谈人事,有删改) 注晏元献公,即晏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A日B属县例致贺C冬至D书皆投书即河还G有一县令使H人独不肯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地,借指朝廷。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 B.除授,同义复用,意为拜官、授职,与“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远近”的构词法不一样。 C.契阔,指久别重逢,与“契阔谈讌(短歌行)中的“契阔”词义相同。 D.辞以疾

18、,即“以疾辞,状语后置句,与十二章中的“仁以为己任”句式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年时的晏殊直言不讳,他说皇帝给进士准备的试题十天前他已做过,草稿还在,并请皇帝另外命题。 B.选东宫辅佐官时,皇帝授官给晏殊的御批突然从宫中传出,执政大臣都不知原委,还特意向皇帝询问。 C.刘廷式曾经犯下小错,本应遭到罢免,但因他有坚守诚信不负婚约的德行,所以监察部门还是宽恕了他。 D.面对送完贺冬至书还不肯回去复命的县令使者,大家都觉得他刁蛮不讲理,但最后还是简单回答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

19、。(4分) (2)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4分) 14.沈括自谈梦溪笔谈的创作“不系人之利害,属“率意谈噱”。请以选文为例,从选人、写事两个方面具体说明。(3分)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

20、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

21、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节选自明皇杂录)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夫不肖A用事B为其僚者C爱身D保禄E而从之F不顾G国家之安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2、)( ) A谒告,在文中是请假的意思,姚崇曾经为了给儿子治办丧事,请了十多天假。 B谢,在文中是谢罪的意思,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 C济,在文中是成就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思相同。 D相与,共同的意思,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相与”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姚崇为儿子置办丧事请假十余天,假满回来之后,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处理妥当,足以见得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的信任。 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 C司马

23、光与“时人的观点不一样,他认为唐明皇的太平盛世基业,是姚崇和卢怀慎两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对卢怀慎给予了肯定。 D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儿女常挨饿受冻,他的亲朋好友经常慷慨地接济他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4分) (2)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4分) 14有人评价卢怀慎谦逊让贤、清正廉洁、明察理政,也有人评价他理政才能有限,请任意选取卢怀慎两个形象特点结合材料加以分析。(3分) 河北省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

24、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文本二: 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得专齐之权。靖郭君欲城薛,客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靖郭君有子四十余人,其妾之子曰文,通傥侥智略。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

25、客争誉其美,皆请以文为嗣。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夫贤者,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

26、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戌趋A去B未至C中闺D孟尝君召E而反之F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

27、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王封田婴于薛”的“封,指君王以土地、爵位或名号赐人。 B“所以”指原因,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中“所以”含义相同。 C“趋,礼貌性的小步快走,常用作子对父、臣对君时,表示恭敬。 D“虽”,指即使,与论语“回虽不做,请事斯语矣中的“虽”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光认为,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不然就应该可以依靠国力制服秦国。 B田文性格洒脱,富裕多金,才智出众,在四十几个兄弟中脱颖而出,被父亲委以重任,获得了宾客们的赞誉。 C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接受了楚王的象床之

28、礼,准备护送回国时,听从进谏,最终谢绝了象床。 D公孙戌劝谏成功后,孟尝君囚其神态生疑,得知真相后宣称厌恶这样有利益私心而进谏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2)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 14靖郭君欲城薛时,客是如何成功地劝他放弃打算的?(3分) 文言文阅读 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材料一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

29、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之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也。 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及也。不以奸闻,是异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国之俗,陬、鲁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节选自韩非子 难三有删改) 材料二 鲁缪公问

30、于子思、子服厉伯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韩子闻之,以非缪公,以为明君求奸而诛之,子思不以奸闻,而厉伯以奸对,厉伯宜贵,子思宜贱。今缪公贵子思贱厉伯失贵贱之宜故非之也。 夫韩子所尚者,法度也。人为善,法度赏之;恶,法度罚之。虽不闻善恶于外,善恶有所制矣。夫闻恶不可以行罚,犹闻善不可以行赏也。非人不举奸者,韩子之术也。使韩子闻善,必将试之;试之有功,乃肯赏之。夫闻善不辄加赏,虚言未必可信也。若此,闻善与不闻,无以异也。夫闻善不辄赏,则闻恶不辄罚矣。闻善必试之,闻恶必考之。试有功乃加赏,考有验乃加罚。虚闻空见,实试未立,赏罚未加。赏罚未加,善恶未定,未定之事,须术乃立,则欲耳闻之,非也。 (节选自

31、王充论衡 非韩篇有删改) 【注】鲁缪公:战国时鲁国君主。公室: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也用以指诸侯王国或政权。 13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图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缪公A贵B子思C贱D厉伯E失F贵G贱H之宜I故J非之也 1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是“这的意思,与老子四章“自是者不彰”中的“是意思相同。 B“恶”是厌恶之意,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羞恶之心中的“恶”意思相同。 C“亡是灭亡之意,与墨子兼爱“故不肖不慈亡”一句中的“亡意思不同。 D“闻”是“使知道之意,与五

32、石之瓠“客闻之”中的“闻意思不同。 1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思以君子举善、小人识过的说法得到穆公的赏识;而子服厉伯却因实言以对而遭到穆公轻视:可见穆公未免喜贵恶贱。 B出于给子服厉伯正名的目的,韩非子对“以善闻”和“以恶闻进行了类比,认为两种做法都是应该得到奖赏和赞誉的。 C王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认为韩非尚“法却未依“法”否定穆公,这与其主张相违背。 D王充的非韩篇,态度鲜明,论理充分,于清晰逻辑中让我们认识了韩非子理论的不足之处。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 (2)非人不举奸者,韩子之术也。 17王充“

33、非韩,他与韩非在“闻善”“闻恶的认识上有何不同?(3分) 13C E I(意思是“如今鲁缪公看重子思,而瞧不起子服厉伯,这违背了贵贱的应有的位置,所以韩非指责鲁缪公。”) 14A(“自是者不彰的“是”是对、正确的意思) 15B(韩非子借穆公问子思、子服厉伯的故事阐发议论,目的是引出自己的观点:闻善与闻恶都是应该奖赏和赞誉的。不是为了给子服厉伯正名。) 16(1)把好事上报给君主的人,就是和君主同样喜欢好事的人。【善,善行、好事(1分)闻,上报(1分);说,通“悦,喜欢(1分);介词后置(1分)】 (2)指责别人不检举坏人坏事,是韩非的主张。【非,指责;(1分)举,检举,揭发;(1分)判断句(1

34、分)术,思想、主张(1分)】 17韩非:闻善与闻恶都是应该奖赏和赞誉的。王充:闻善不能立即奖赏,闻恶也不能马上惩罚,要经过考核或审查才能决定是否奖惩。(对1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穆公向子思询问道:“我听说庞氏的孩子不孝顺,他的行为怎么样?”子思回答说:“君子尊重贤人来崇尚道德,提倡好事来给民众作出表率。至于错误行为,那是小人才会记住的,我不知道。子思出去了。子服厉伯进见,穆公问他庞氏孩子的劣行,子服厉伯回答说:“这孩子的过错有三条,都是穆公不曾听说过的。”从此以后,穆公看重子思而看轻子服厉伯。 人说:鲁国的君权,三代都被季孙氏控制着,不是应该的吗?明君发现好事就给予赏赐,发

35、觉坏事就给予惩罚,两者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把好事上报给君主的人,也就是和君主同样喜欢好事的人;把坏事报告给君主的人,也就是和君主同样厌恶坏事的人:都是应该奖赏和赞誉的人。不把坏事报告给君主,是和君主离心离德而和坏人紧密勾结的行为,这是应该贬斥处罚的。现在子思不把庞子的过错告知穆公,穆公却尊重他;厉伯把庞子的过错告知穆公,穆公却鄙视他。人的心情都是喜欢受尊重而厌恶被鄙视的,所以季氏已酿成祸乱了,却没人向上报告,这就是鲁君被挟持的原因。况且这种亡国的风气,是陬、鲁地方的人自我欣赏的东西,而穆公偏偏予以推崇,不是弄反了吗? 材料二 鲁缪公问子思子服厉伯以后,鲁缪公看重子思而瞧不起子服厉伯。韩非听说这事

36、,而指责鲁缪公,他认为明智的君主应该找出坏人并杀掉他们,子思不揭发坏人坏事让国君知道,而子服厉伯揭发了坏人坏事并告诉了鲁缪公,子服厉伯应该受到重视,而子思应该被轻视。如今鲁缪公看重子思,而瞧不起子服厉伯,这违背了贵贱的应有的位置,所以韩非指责鲁缪公。 韩非所崇尚的,是法制。人做了好事,按法制要奖赏他;做了坏事,照法制得惩罚他。君主即使没有听见宫外的好事与坏事,根据法制这些好事和坏事都会得到处理。听见坏事不能就进行惩罚,就像听见好事不能就进行奖赏一样。指责别人不检举坏人坏事,是韩非的主张。假使韩非听到好事,他一定要考核,考核确实有功绩,才肯奖赏。听见好事不能立即给予奖赏,因为没有事实根据的话未必

37、可信。像这样,听见好事跟没有听见,无区别。听到好事不能立即奖赏,那么听到坏事也不能马上惩罚。听到好事一定要考核,听到坏事也一定要审查,考核有功才能给奖赏,审查有证据才能实行惩罚。听见不实际的,看见不真实的,经过核实不能成立,奖赏与惩罚就不能进行。奖赏与惩罚不能进行,那么是好事还是坏事也不能确定。没有确定的事情,需要有一套办法才能确定它,那想靠耳朵听到的情况就进行奖赏与惩罚,是不对的。 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

38、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至中郎将。 其后,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材料二: 公问于公孙鞅曰:

39、“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 公孙鞅曰:“为法令,置官吏。朴足以知法令之谓者,以为天下正,则奏天子。天子诺,则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发官,各主法令之。民敢忘行主法令之所谓之名,各以其所忘之法令名罪之。主法令之吏有迁徙物故,辄使学读法令所谓。为之程式,使日数而知法令之所谓;不中程,为法令以罪之。有敢定法则令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诸官吏及民,有问法令之所谓也于主法令之吏,皆各以其故所欲问之法令,明告之。各为尺六寸之符,明书年、月、日、时、所问法令之名,以告吏民。主法令之吏不告,及之罪,而法令之所谓也,皆以吏民之所问法令之罪,各罪主法令之吏。即以左券予

40、吏之问法令者,主法令之吏谨藏其右券木柳,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长印。即后有物故,以券书从事。 (节选自商君书定分第二十六) 【注】公:秦孝公。 10材料一中画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帝A由是奇B释之C拜D为中大夫E顷之F至中郎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免冠,在本文中是指脱去帽子,表示谢罪。 B唯,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唯都表示希望、祈使。 C置,与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的“置意思相同。 D罪,名词用作动词,与“克己复礼为仁”中“复的用法不同。

41、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释之因太子和梁王经过司马门未下车而禁止他们二人进入殿门,并上奏弹劾两人。 B对从桥下跑出惊动文帝马匹的人,张释之认为既已交给廷尉,理应让廷尉依法判决。 C秦孝公希望今天制定的法令,第二天清晨就能让全国官吏和百姓都明确了解并奉行。 D公孙鞅认为法令不能因主管的人变化而变化,官吏百姓都要限定日子知晓条文内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4分) (2)皆各以其故所欲问之法令,明告之。(4分) 14材料反映了在法令施行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请简要概括。(3分)

42、 10C E F(原文标点: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至中郎将。) 11C(意思不同,前者为设置,后者为放弃。) 12D(不是官吏百姓,而是指主管法令条文的官员要限定时间知晓内容。) 13(1)此人直接惊动了我的马,幸亏这马脾性温和,假若是其他马,能不伤害我吗?(“赖”“令各1分,句意2分)(2)(主管法令的官吏)都必须针对他们原来想要问的法令内容,明确答复他们。(“故”“告各1分,句意2分) 14有罪必罚;判罚不因人而异。不得擅自修改法令。法令要明确告之于民。(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答出三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子与梁王共乘一车入朝,经过司马门,二人也未曾下车示敬意。于

43、是,张释之追上太子和梁王,禁止他们二人进入殿门,并马上动奏太子和梁王“经公门不下车,为不敬”。薄太后听说了这件事,文帝为此向太后免冠赔礼说:“这是我教子不严。薄太后于是派专使传沼赦免太子和梁王,二人才得以进入殿门。之升任命他 之后,张释之被任命为廷尉。不久之后,文帝出行经过中滑桥,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惊动了为皇帝驾车的马匹。于是,文帝令骑士追捕,并将他送交廷尉治罪。张释之奏报处置意见:“此人违犯了清道戒严的规定,应当罚金。”文帝发怒说:“此人直接惊动了我的马,幸亏这马脾性温和,假若是其他马,能不伤害我吗?可廷尉却判他罚金!张释之解释说:“法,是天下公共的。这一案件依据现在的法律就是这样定罪;加罪

44、重判,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众。况且,在他惊动马匹之际,如果皇上派人将他杀死,也就算了。现在已把他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平的典范,稍有倾斜,天下用法就可轻可重,没有标准了,百姓还怎样安放自己的手脚呢!希望腔下深思。”文帝思虑半晌,说:“廷尉的判决是对的。 材料二: 秦孝公问公孙鞅说:“今天制定的法令,明天清晨就想让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明确了解并奉行,一致而没有奸私,应怎么办?” 公孙鞅说:“制定法令,设置官吏。朴实足以使百姓知道法令的内容的人,可以任用为当地的官吏,上报给天子。天子应允,就命令他们主管法令。他们都躬身受命,前去上任,各自主管各地的法令。民众胆敢忘记遵守法令的某项规定,就用他所忘记的法令规定惩罚他。主管法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消防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