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235882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2、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晋惠公背信弃义、和秦国交锋又丧师辱国被俘)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节选自左传阴饴甥对

3、秦伯) 材料三: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

4、越,屈强於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於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节选自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 注名饴,甥,指他为晋侯的外甥;因封于阴(今河南陕县至陕西商县一带),故又称阴饴甥;任晋大夫。晋惠公太子的名。即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故称。当地流行的发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B.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

5、矣。 C.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D.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中的“敢与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王熙凤所说“老祖宗也去,敢情好,就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中的“敢意义不同。 B.材料一中的“薄”,指(力量)削弱,“欲流之远者,必浚起泉源的“远”表示流得长远, 两者用法相同。 C.材料二中的“事,指奉事,为服务,与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中 的第一个“事词义不相

6、同。 D.材料三“将相欲移兵而诛王”中的“相与鸿门宴“未得与项羽相见”中的“相意义用 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烛之武一见秦伯就示弱,表示秦晋两国攻打郑国,郑国知道自己会失败灭亡的,告诉秦伯攻打郑国并无益处,反倒会增强晋国的力量,而晋国贪得无厌,它变强大了,一定会对秦国不利的,希望秦伯能考虑清楚。 B.阴饴甥作为战败国代表,面对秦伯,虽理屈,但并未词穷。他借答复秦伯的机会,巧妙表述了晋国国内的舆论倾向,向秦伯施压,也请秦伯权衡利弊,以博大胸怀宽恕晋侯,终使晋侯挽回颜面,得到回国祭祀宗庙的权利。 C.尉佗面对天子的使臣,行为举止极其傲慢无礼,而

7、陆贾虽出使南越,远离汉都,但并不畏惧,且直言尉佗如此慢待天子使臣,后果会很严重。这样的方式不够含蓄,但从结果来看,还是有威慑力的。 D.烛之武善于从秦国角度分析利害,并利用秦晋矛盾,最终劝退秦师;阴饴甥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部分,一正一反,既认错请罪,又表明态度,显得不卑不亢;陆贾语言逻辑严密、含蓄有力,堪称典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2)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译文: 14.材料中的三位外交辞令高手,他们的言说目的和方式各有不同,请选择材料二、三中的一个来概述。

8、(3 分)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 贞观四年,七月,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

9、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

10、,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超过三处不得分)需加句读,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对应的方框内。(3分) 不A明B则C照D有E不F通G喜H察I则J多K疑L于M物

11、N事O皆P自Q决R不S任T群U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元年,帝王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首创,一般帝王即位第一年称为元年。 B更,文中指更换,与庖丁解牛中“良疱岁更刀的“更”字意思相同。 C刑,文中指处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刑于寡妻的“刑”字意思不同。 D致,文中是罗致、招致之意,与过秦论中“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从自己对良弓认识的不足,推想到对国家事务认识的不足,从而加大了问政于臣的力度。 B房玄龄、萧瑀认为隋文帝虽本性不仁厚,但是勤勉为政,是位振励精神、以图平治的君主。

12、唐太宗则表示不赞同。 C唐太宗汲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于是知人善任,并奖惩分明,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 D唐太宗完成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告诫太子要以古代先哲圣王为师,戒奢为善,谨慎治国。至于自己,则不足为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4分) (2)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4分) 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太宗是否达到这一标准?请简要分析。(3分) 浙江省嘉兴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返校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0分)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材料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14、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B.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C.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D.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1.下列对文

15、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有道”,字面的意思是有学问有道德,在文中活用作名词,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B“文质,“文”指道德品质,“质指外在表现,后来也指语言风格的华美和质朴。 C.“本末”,“本指树根,代表事物的根本,“末”指树梢,代表事物的细枝末节。 D.“庶人,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在中国古代社会属于下层阶级。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敏于事而慎于言 知止而后有定 B君子喻于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欲正其心者 假舆马者 D就有道而正焉 盘盘焉,囷囷焉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

16、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所说的君子“喻于义”而小人“喻于利的观点,强调见义忘利。 B孔子认为如果君子能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可称为好学之人。 C大学之道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D选文大学之道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分) _ _ _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分) _ _ _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17、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

18、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二) 孔子曰君子求诸已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

19、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夫皇极之道,施之于天地,人皆不可须臾离,故孔子曰:“道之不明也,我知之也,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均,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议事每不合 每:每次。 B.于反覆不宜卤莽 反覆:(书信)往来。 C.贷息钱,鄙事也 鄙:卑鄙。 D.乃与不及之患均 均:平均。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

20、人也 B. 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C. 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D. 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10. 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安石信中“区区“某”“窃,都是表自称的谦辞,运用它们能体现写信者的教养。 B. “终必不蒙见察”“百姓之不见保的“见”字表被动,与“冀君实或见恕的“见”不同。 C. “与王介甫书意为“写给王安石的信”,古人还常用“鸿雁“尺素”“锦书代指书信。 D. “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的“用心有费心、专心之意

21、,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相同。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安石明知会遭受众人怨恨非议,依然力行改革,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魄力和改革家的远见卓识。 B. 面对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汹汹言论,王安石借用盘庚迁都的史实表明自己不怕非议坚持改革的决心。 C.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智慧和德行超出了一般人,使得世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他,最终必然导致变法失败。 D. 王安石与司马光所持政见不同,以书信往来展开辩驳,但言辞恳切,只谈公事,不泄私愤,展现两人坦荡的胸襟。 12.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

22、见可悔故也。 (2)道之不明也,我知之也,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

23、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

24、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

25、弱燕 D.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少庶子,战国时指年轻的家臣,这一职位与甘罗的年龄非常相称。 B. 孺子,多指儿童文中甘罗只有十二岁,年龄尚小,所以张唐以此称之。 C. 具币,文中指准备盘缠,其中“具”与现在“开具证明的“具”意思相同。 D. 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的尊敬。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信侯为了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最终使燕太子丹入秦做了人质,以此稳定了秦

26、燕的关系,为将来联合燕国一起伐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B. 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此时甘罗冒死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虽有怀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 C. 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拿武安君和张唐作比较,抛出一连串的问题,以武安君被文应侯绞死的结局为警示,最后成功说服张唐。 D. 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之后,又前往赵国进行游说。甘罗告诉赵王,秦燕相亲对赵国不利,并向赵王提出了割地给秦国的建议,赵王当即答应。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4分) 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4分

27、) 12.甘罗能成功游说张唐和赵王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文言文阅读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

28、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晋惠公背信弃义、和秦国交锋又丧师辱国被俘)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节

29、选自左传阴饴甥对秦伯) 材料三: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30、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於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於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节选自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 注名饴,甥,指他为晋侯的外甥;因封于阴(今河南陕县至陕西商县一带),故又称阴饴甥;任晋大夫。晋惠公太子的名。即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故称。当地流行的发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B.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

31、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C.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D.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中的“敢与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王熙凤所说“老祖宗也去,敢情好,就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中的“敢意义不同。 B.材料一中的“薄”,指(力量)削弱,“欲流之远者,必浚起泉源的“远”表示流得长远, 两者用法相同。 C.材料二中的“事,指奉事,为服务,与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中 的第

32、一个“事词义不相同。 D.材料三“将相欲移兵而诛王”中的“相与鸿门宴“未得与项羽相见”中的“相意义用 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烛之武一见秦伯就示弱,表示秦晋两国攻打郑国,郑国知道自己会失败灭亡的,告诉秦伯攻打郑国并无益处,反倒会增强晋国的力量,而晋国贪得无厌,它变强大了,一定会对秦国不利的,希望秦伯能考虑清楚。 B.阴饴甥作为战败国代表,面对秦伯,虽理屈,但并未词穷。他借答复秦伯的机会,巧妙表述了晋国国内的舆论倾向,向秦伯施压,也请秦伯权衡利弊,以博大胸怀宽恕晋侯,终使晋侯挽回颜面,得到回国祭祀宗庙的权利。 C.尉佗面对天子的使臣,行为举止

33、极其傲慢无礼,而陆贾虽出使南越,远离汉都,但并不畏惧,且直言尉佗如此慢待天子使臣,后果会很严重。这样的方式不够含蓄,但从结果来看,还是有威慑力的。 D.烛之武善于从秦国角度分析利害,并利用秦晋矛盾,最终劝退秦师;阴饴甥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部分,一正一反,既认错请罪,又表明态度,显得不卑不亢;陆贾语言逻辑严密、含蓄有力,堪称典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2)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译文: 14.材料中的三位外交辞令高手,他们的言说目的和方式各有不同,请选择材料二、三

34、中的一个来概述。(3 分) 10【答案】B 【解析】原文断句: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11【答案】D 【解析】“将相欲移兵而诛王”中的“相指与武将相对的文官,而“未得与项羽相见” 中的“相为副词,则表见面时相互的。 12【答案】B 【解析】“终使晋侯挽回颜面,得到回国祭祀宗庙的权利”理解有误,“改馆晋侯是说 秦穆公下令改用宾馆来招待晋惠公,确实给了晋惠公颜面,而“馈七牢”则指馈赠了牛羊猪(祭祀用牛羊猪为太牢,只用猪羊为少牢,此处为馈赠食物)各七头,以示尊敬之意。 答案 C 中说陆贾“不够含蓄,D 中说陆贾“含蓄有力”,两者

35、矛盾。 13【答案】 (1)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两个封,前者动词,后者名词。肆指扩展、拓展。阙使动用法,使秦失去土地或损害秦国皆可。焉,疑问代词,哪里) (第一个“封意动用法,“肆”解释成扩张,“阙解释成损害,“焉”解释成哪里。) (2)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使、将、临、越杀王降汉、反覆手 为关键词) (第一个“将解释成率领 1 分,“临”解释成到达 1 分,“反覆手表轻而易举 1 分,句子通畅 1 分) 14【答案】阴饴甥,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部分

36、,一正一反,既承认晋侯过错,向秦伏罪;又表明晋国的士气不可轻侮。其目的在于劝秦伯宽恕晋侯,从而保全晋君。陆贾,直言尉佗接见使臣态度不端正,然后把汉王与天下豪杰特别是项羽进行对比,表明汉天子的实力之强,人心之所向,从而折服尉佗。目的是震慑尉佗,让他收起独立称王的野心。(两人,选一人点明其言说目的,概述言说方式即得 3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敢以烦执事”又译为:冒昧地以此事来打扰您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 郑来加强

37、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材料二:鲁僖公十五年十月,晋国的阴饴甥会见秦伯,两国在王城结盟。秦穆公问他:“你们晋国内部意见和谐吗?”阴饴

38、甥说“不和。小人以失去国君为耻,又因丧失亲人而悲伤,不怕多征赋税,舍得花钱添置武器盔甲,并且拥立太子姬圉继任国君。他们说:宁肯奉事戎狄,也得报这个仇。君子则爱护自己的国君,但也知道他的罪过。他们也不怕多征赋税,舍得花钱添置武器盔甲,却是为了等待秦国的命令。他们说:宁可牺牲,一定得报答君王的恩德。这样,意见就不一致。秦穆公又问:“你们对国君的命运有什么看法?”阴饴甥说:“小人发愁,认为国君不免灾祸;君子宽心,以为国君必定回来。小人说:我们对秦国太无情了,秦国岂肯还我国君?君子说:我们已认罪了,秦国必定还我国君。他背叛了,就抓起来;他认罪了,就放回来。恩德再没有比这更厚的了,刑罚也没有比这更威严的

39、了。内心臣服的自然感恩怀德,那怀有二心的也会畏惧刑罚。这一仗如此了结,秦国真可成就霸业了。不然的话,当初帮他回国登位,又不让他安于其位;后来废了他的君位,又不让他复位,以致原来施的恩德,反变成仇恨,秦国总不会这样做吧!秦穆公说:“你讲的正合我心。”于是改用宾馆来招待晋惠公,并馈赠了牛羊猪各七头,以示尊敬。 材料三: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

40、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和祖先的坟墓 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

41、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义了。”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42、“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 贞观四年,七月,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

43、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超过三处不得分)需加句读,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对应的方框内。(3分) 不A明B则C照D有E不F通G喜H察I则J多K疑L于M物N事O皆P自Q决R不S任T群U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元年,帝王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首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