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适之性疏率,李林甫尝谓适之曰:“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适之因奏事言之。上以问林甫,对曰:“臣久知之,但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适之既失恩,韦坚失权,益相亲密,林甫愈恶之。初,太子之立,非林甫意,林甫恐异日为己祸,常有动摇东宫之志。而坚,又太子之妃兄也。皇甫惟明尝为忠王友,时破吐蕃,入献捷,见林甫专权,意颇不平。时因见上,乘间微劝上
2、疏林甫,林甫知之,使杨慎矜密伺其所为。会正月望夜,太子出游,与坚相见,坚又与惟明会于景龙观道士之室。慎矜发其事,以为坚戚里,不应与边将狎昵。林甫因奏坚与惟明结谋,欲共立太子。坚、惟明下狱,林甫使慎矜与御史中丞珙、京兆府法曹吉温共鞠之。上亦疑坚与惟明有谋,而不显其罪。葵酉,下制责坚以干进不已,贬缙云太守,惟明以离间君臣,贬播川太守,仍别下制戒百官。夏四月,韦坚等既贬,左相李适之,自求散地。庚寅,以适之为太子少保,罢政事。其子卫尉少卿霅尝盛馔召客,客畏李林甫,竟日无一人敢往者。以门下侍郎、崇玄馆大学士陈希烈同平章事。希烈,宋州人,以讲老、庄得进,专用神仙符瑞取媚于上。李林甫以希烈为上所爱,且柔佞易
3、制,故引以为相。凡政事一决于林甫,希烈但给唯诺。故事,宰相午后六刻乃出。林甫奏,今太平无事,巳时即还第,军国机务,皆决于私家,主书抱成案诣希烈书名而已。(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B. 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C. 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D. 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
4、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B. “因奏事”的“因”指乘机,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的“因”意思相同。C. 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与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望”意思相同。D. 癸酉,是干支纪年的一种方式。我国古代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用来纪年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适之性格粗疏,思考问题不周全,在华山金矿的事上抢李林甫的功劳,惹皇帝生气。B. 李林甫当初不同意太子的册立,担心太子以后对自己不利,常有动摇
5、太子地位的想法。C. 皇甫惟明打败了吐蕃后,入朝廷进献捷报,看见李林甫独掌大权,心里感到很不平。D. 李林甫上奏说韦坚与皇甫惟明策划阴谋想共同拥立太子即位,皇帝也怀疑二人结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乘间微劝上疏林甫,林甫知之,使杨慎矜密伺其所。(2)慎矜发其事,以为坚戚里,不应与边将狎昵。14. 李适之的儿子卫尉少卿霅尝盛馔召客,为什么宾客们都不敢去?【答案】10. D 11. B 12. A 13. (1)(他)利用机会暗中劝皇帝疏远李林甫,李林甫知道这事后,就指使杨慎矜秘密伺察皇甫惟明的所作所为。(2)杨慎矜(向皇帝)告发了这件事,认为韦坚身为皇室的亲戚(外戚),
6、不应该与边境将领关系过于亲密。 14. 李适之失势,自求调任散官。李林甫专权,且与李适之有嫌隙。宾客们畏惧李林甫的权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玄宗就认为李林甫爱护自己,而怪李适之考虑问题不周全,对李适之说:“今后你要上奏什么事,应当先和李林甫商议,不要轻易建议。”从此李适之不敢多论政事。“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两句意思相对,且“林甫为爱己”做“以”的宾语,“适之虑事不熟”做“薄”的宾语,应当分别单独成句,排除AB。“适之”做“由是束手矣”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B
7、.“因奏事”的“因”是“趁机”的意思,“因为长句”的“因”是“于是”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A.“在华山金矿的事上抢李林甫的功劳”错误,由“适之既失恩”可知,在华山金矿的事上李适之被李林甫算计了。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乘间”,利用机会;“微劝”,暗劝告;“密伺”,秘密伺察。(2)“发”, 告发;“威里”, 亲戚,外戚;“狎昵”, 亲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左相李适之,自求散地”可知,当时李适之失势,自求调任散官。由“适之既失恩,韦坚失权,益相亲密,林甫愈恶之”“凡
8、政事一决于林甫”可知,当时李林甫专权,他厌恶李适之,与他有嫌隙。由“客畏李林甫,竟日无一人敢往者”可知,宾客们畏惧李林甫的权威,不敢前来。参考译文:李适之的性格粗犷、轻率,李林甫曾经对他说:“华山藏有金矿,如果开采出来,可以使国家富裕,皇帝还不知道这事呢。”有一天,李适之趁着向皇帝汇报事情之时把华山有金矿的信息告诉了玄宗。玄宗就向李林甫问起这件事,李林甫回答说:“我知道这事已经很久了,但是,华山是陛下的本命,是王气的所在地,开凿华山不合适,因此我不敢说。”玄宗就认为李林甫爱护自己,而怪李适之考虑问题不周全,对李适之说:“今后你要上奏什么事,应当先和李林甫商议,不要轻易建议。”从此李适之不敢多论
9、政事。李适之已经失去皇帝的恩典,韦坚失去权力,二人的关系就越来越亲密,李林甫也越发讨厌他们。刚开始,李亨被立为太子,并不是李林甫的意思,李林甫害怕以后对自己不利,常常有动摇太子地位的志愿。而韦坚又是太子妃韦氏的哥哥。皇甫惟明在太子是忠王时曾经跟他是朋友,这时(皇甫惟明)打败了吐蕃,入朝廷进献捷报,看见李林甫独掌大权,心里感到很不平。当时晋见皇帝,(他)利用机会暗中劝皇帝疏远李林甫,李林甫知道这事后,就指使杨慎矜秘密伺察皇甫惟明的所作所为。正值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夜,太子出游,与韦坚相见,韦坚又与皇甫惟明在景龙观道士房中相会。杨慎矜(向皇帝)告发了这件事,认为韦坚身为皇室的亲戚(外戚),不应该与
10、边境将领关系过于亲密。李林甫趁机上奏说韦坚与皇甫惟明策划阴谋,想共同拥立太子即位。韦坚、皇甫惟明被逮捕下狱,李林甫派杨慎矜和御史中丞王珙、京兆府的法曹参军事吉温共同审讯他们。玄宗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结谋,但并不公开他们的罪行。癸酉,玄宗下制书责备韦坚因谋求官职地位存有野心,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因为离间君臣关系,贬为播川太守,又另外下制书让朝廷所有的官员都引以为戒。夏四月,韦坚等人被贬官后,左相李适之惧怕,自己请求调任散官。庚寅,任命李适之为太子少保,罢去他的宰相之职。李适之的儿子卫尉少卿李霅曾经摆设盛宴招待宾客,客人因畏惧李林甫,整整一天都没有一个人敢到李霅那里参加宴请。玄宗任命门下侍郎、崇
11、玄馆大学士陈希烈为同平章事。陈希烈是宋州人,因为擅长宣讲老子庄子而得以升官,又专门用神仙符瑞来讨好玄宗。李林甫看到陈希烈受到玄宗的宠爱,而且柔顺奸佞容易控制,所以把他引荐为宰相。凡是国家政事都由李林甫裁决,陈希烈只是唯唯诺诺表示同意而已。按以往的先例,宰相在午后六刻退朝回家,李林甫上奏现在天下太平没有什么事,宰相在巳时就可以回家。军国机务,都可以在自己家中决断,掌管文书的官员抱着已经处理好的公文拿去让陈希烈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已。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
12、通三川,以窥周室。”甘茂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又一人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
13、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宜阳拔,则公之功多矣。是樗里疾、公孙衍无事也,秦众尽怨之深矣。”樗里疾、公孙衍二人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侈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
14、。”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注】樗里疾、公孙衍:秦国大夫,与韩国有密切关系。公仲侈:韩国相国。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B.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C.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D.
15、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拱手胸前先拜,后叩头至地,多用于朋友之间。B. 曾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师从孔子,提出“三省吾身”“任重而道远”等观点。C. 息壤,传说中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也是秦国的地名。文中指后者。D. 尉,古代官职名,一般指武官,掌管军事的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武王雄心勃勃,想要进攻三川,取代周王,
16、于是让甘茂率兵攻取韩国宜阳。甘茂觉得胜算不大,故再三推辞。B. 宜阳是韩国重镇。甘茂历时五个月未攻下,准备停战;左成分析甘茂面临的形势,并阐明了攻与不攻的利害关系。C. 樗里疾和公孙衍是秦国的亲韩派,甘茂早就料到他们会阻挠攻韩,在甘茂进攻宜阳受挫之时他们果然从中作梗。D. 甘茂攻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士兵不前进。他在下属军官的提醒下,拿出自己的钱来激励士兵,最终获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2)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14. 为了坚定秦王对他的信任,甘茂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答案】10. B 11. A 12. A 1
17、3. (1)乐羊返回魏国,称道自己的功劳,文侯拿出一箱群臣批评乐羊进攻中山的意见书给他看。(2)我是一个寄居在秦国而现在当上了秦国左丞相的人。我要以进攻宜阳为诱饵,来讨好武王。 14. 举乐羊和曾参的事例强调君王对臣子信任的重要性。与秦王订立盟约。甘茂久攻未胜,樗里疾和公孙衍进谗言,武王起疑心,甘茂让武王坚定信心,为获得胜利提供了保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曾参这样贤德的人,以及曾参的母亲又对他那样信任,可是三个人猜疑他,就使曾参的母亲产生了疑惑,也不能信任他。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亲相信曾参那样,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会像
18、曾参的母亲那样扔掉梭子逃跑的。“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中,“也”“而”不能连用,“也”后宜断开,排除AD;“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中,“而”表转折,“王”是后句的主语,“而”前宜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多用于朋友之间”错误,应该是多用于臣子向君王行礼。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甘茂觉得胜算不大,故再三推辞”错误,甘茂并未推辞,只是要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后文也有“我以宜阳饵王”,可见攻打宜阳是甘茂主动想做的。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反”,同“返
19、”,返回;“功”,功劳;“箧”,箱子;(2)“羁旅”,寄居;“者”,表判断,的人;“饵”,名词作动词,引诱、讨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过乐羊的事例,甘茂想说明,国势的强大、战争的胜利,不仅仅在于臣子的贤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君王对臣子的信任。曾参杀人事例,甘茂想向秦武王说明“人言可畏”的道理,也是通过这一例子欲打消秦王或因人言造成的怀疑不信任,取得其信任。“于是与之盟于息壤”,与秦王订立盟约,加深信任。根据第三段可知,“甘茂五个月未攻打下宜阳,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向武王进谗言,武王召回甘茂进行警告,甘茂让武王坚定了信心,动用了全部兵力,继续让甘茂指挥作战”。这坚定了
20、武王信心,让武王信任甘茂。参考译文:秦武王对甘茂说:“我想出兵进攻三川,取周王而代之。”甘茂回答说:“宜阳是韩国的大县,上党和南阳长期以来,在宜阳积聚了两郡的人力和财物,它名义上是县,实际上相当一个郡。现在大王面临重重险阻,要跋涉千里去进攻韩国,实在太难了啊!魏文侯派乐羊为将,进攻中山,三年就灭掉了中山。乐羊返回魏国,称道自己的功劳,文侯拿出一箱群臣批评乐羊进攻中山的意见书给他看。乐羊跪拜两次后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完全是主君的功劳啊!”我现在只不过是寄居在秦国的人,樗里疾、公孙衍他们都是韩国的近亲,倚仗和韩国的关系来进行非议,从中作梗,大王必会听从。如果这样,大王岂不落个欺魏之名,而我又要受
21、韩相国公仲侈的怨恨吗?从前曾参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镇定自若地织着布。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的母亲仍然神态镇定地织布。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害怕,扔掉梭子翻墙跑了。曾参这样贤德的人,以及曾参的母亲又对他那样信任,可是三个人猜疑他,就使曾参的母亲产生了疑惑,也不能信任他。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亲相信曾参那样,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会像曾参的母亲那样扔掉梭子逃跑的。”武王说:“我不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约吧。”
22、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立盟约。后来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还不能攻下,秦兵死伤甚众,甘茂准备停战。左成对甘茂说:“您在国内受到樗里疾、公孙衍二人的攻击,在国外又与韩相公仲侈结怨,如果宜阳攻不下,不能建立战功,您就会走投无路了。攻下了宜阳,那就建立了大功。樗里疾、公孙二人即使是攻击您,也无济于事,并且秦国民众就会对樗里疾、公孙衍二人深恶痛绝。”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就在武王面前大进甘茂的谗言,武王几乎就要听信了,因而特别召回甘茂进行警告,甘茂对武王说:“息壤就在那里!”武王也说:“是啊!”这时武王才又坚定信心,动用了全部兵力,继续让甘茂指挥作战。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但士兵不前进。秦国右
23、将军的属官军尉说:“您如果不严明赏罚,论功行赏,以鼓舞士气,就会陷入绝大的困境。甘茂说:“我是一个寄居在秦国而现在当上了秦国左丞相的人。我要以进攻宜阳为诱饵,来讨好武王。现在宜阳攻不下,在国内又有公孙衍、樗里疾百般阻挠,国外有韩相国公仲侈大力抵抗,陷我于困境。请允许我第二天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你们就把宜阳的城郊当作我的坟墓!”于是,甘茂拿出自己的钱来添补公家的偿金。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被攻下了。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
24、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微孙赎故第,居易言:“徽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赀竭矣。”诏听辞饷。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居易上言,使李光颜
25、将,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挥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封晋阳县男。太和初,二李党事兴,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后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东都所居履道里,疏诏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居易
26、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当时士人争传。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其笃於才章,盖天禀然。(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B. 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C. 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D. 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拔萃,唐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授官的叫“拔萃”。B. 县男,唐朝设立一种爵位的
27、名称,从五品。后文的中“县侯”也是爵位名称。C. 从祖弟,从,堂房亲属。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兄弟。D. 声律,既指诗赋的声韵格律,也是五声六律音乐的总称。本文中指后者。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才华横溢。他的诗歌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著名诗人顾况自恃才华,很少推崇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后,也对他赞许有加。B. 白居易直言不讳。李师道献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宅,白居易认为李师道是人臣,直言陛下“不宜掠美”,应成就李师道的美名。C. 白居易关心民生。在杭州刺史任内,他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疏浚当地的六口水井,帮助
28、解决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D. 白居易淡泊名利。他持节去向田布宣布谕旨时,田布送他五百匹细绢,他拒绝了。死时,他遗命薄葬,不必请谥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2)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14. 文中白居易做官入则直言进谏,出则造福一方,但最终却“无立功名意”。请结合文本简析其无意功名的原因。【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提出建议请求全免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的逃荒的饥民,并尽量放出宫人。(2)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们应当用物资帮助他。
29、现在却收取他的财资,按情谊是不能忍心收下的。 14. 不愿卷入党争之事;遭当道者所忌,受到排挤;再度受重用以后因为皇帝年少,直言谏诤不合时宜,任职后往往受贬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出讨”意思是征讨,词义紧密,不能断开,排除CD;“深州”是地名,不能断开,排除B。本句译为:这时,河朔再度叛乱,朝廷集合各路兵马去征讨,但却延迟无功。叛军占领弓高,断绝了粮道,深州被围局势更为紧急。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本文中指后者”错误。文中的声律指的是诗赋的声韵格律。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30、析能力。B.“直言陛下不宜掠美,应成就李师道的美名”错误。原文是“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应是李师道“不宜掠美”,应成就皇上的美名。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建言”,提议;“乞”,请求;“流瘠”,逃荒的饥民;(2)“雠”,通假字,通“仇”;“物”,物资;“谊”,名词用作状语,按情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由“太和初,二李党事兴,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分析可知,不愿卷入党争之事;由“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分析可知,遭当道者所
31、忌,受到排挤;由“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分析可知,再度受重用以后因为皇帝年少,直言谏诤不合时宜,任职后往往受贬抑。参考译文: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写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中。元和元年,任集贤校理,在这个月中,召白居易入翰林院任学士。升任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
32、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田布官拜魏博节度使,穆宗命白居易持节去宣布谕旨,田布送他五百匹缣。穆宗叫他收下来,居易婉辞谢绝,说:“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们应当以物资帮助他。现在却收取他的财资,按情谊是不能忍心收下的。现在前去宣谕慰问的官员很多,如果都要赠物,那么敌人未消灭,而田布的资财就都搞光了。”穆宗准许他推辞了礼物。这时,河朔再度叛乱,朝廷集合各路兵马去征讨,但却延迟无功。叛军占领弓高,断绝了粮道,深州被围局
33、势更为紧急。白居易上书说,可以派李光颜率领,可以直接进击敌人,打开弓高粮道,联合下博军,解深州的围困。白居易虽然多次忠谏,但没有引起注意,就恳求外放。任杭州刺史,最初筑堤围钱塘湖,聚泄湖水,可以灌溉千顷良田。又复浚疏李泌浚治过的六口大井,百姓靠这些井饮用。文宗即位,居易任秘书监,封晋阳县男。大和初年,二李党争开衅,居易不愿卷入党争,就称病还东都洛阳。后来起用为同州刺史,未受,改太子少傅,晋爵冯翊县侯。武宗会昌初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退休。会昌六年(846)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吊唁他。他遗嘱薄葬,不必请谥号。白居易受知遇于宪宗,遇事无不直言,论事详尽严格,许多意见被认可,但遭
34、当道者所忌,遭到排挤,以致抱负不能实现,乃纵情于诗文美酒。在再度受重用以后,又都是年少的皇帝,屈曲更不合宜,任职后往往受贬抑,因之就无意于功名了。居易和弟白行简及从祖弟敏中友爱。在洛阳所居的履道里,疏理塘沼种植树木,修筑石楼于香山,又凿通龙门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并写了传。白居易为文精切,然最善于写诗,当时即为士人争相传诵。他出生才七个月就能翻看书籍,九岁私下学声律。他深通文章,大概是天赋的。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文王观于臧,见一丈人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
35、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廖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节选自庄子田子方)文本二: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
36、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
37、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节选自庄子秋水)注泾流:无阻的水流。涘:河岸。河伯:河神。若:海神的名字。虚:同“墟”,指所居之处。尾闾:泄海水之所。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B.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C.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D. 此其
38、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丈夫,古代可以指成年男子。少年,古代指小孩。B. 列士,周代对上士、中士、下士的统称,职责为献诗讽喻君主。文中泛指各级官员。C. 北面,面向北。古代君主坐北面南,臣立在君对面,这里表示对臧丈人的尊重。D. 大方,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或有专长的人。与“贻笑大方”中的“大方”意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
39、,臧地老者不作回应,早上颁布实施法令,而到晚上就遁匿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B. 文王并非看准臧地老者的才华,而是看好他钓鱼的心态。说明文王虽未与之言,却已是心灵相通了。臧地老人治国的成功正合文王无为治国之意。C. 庄子秋水写了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事物认知的相对性,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D. 庄子秋水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的,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2)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
40、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14.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庄子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我还曾听说有人贬低孔子的见识、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相信。(2)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这是)因为受时节的局限;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这是)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 14. 庄子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秉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
41、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过”为动词,超过;“江河之流”作其宾语。“此其过江河之流”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比形于天地”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少年,古代指小孩”表述错误。“少年”在古代指青年男子。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错,依据文本二中河伯“始旋其面目”及其对海神发出的感叹“今我睹子之难穷也见笑于大方之家”可知,河神自满后能够自我反省。故选C。13题详解】本题
42、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尝”,曾经;“少”,轻视,贬低;“轻”,轻视;“弗”,不。(2)“语”,谈论;“笃”,局限;“笃于时也”,被动句;“曲士”, 孤陋寡闻的人;“束于教也”, 被动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有关“治理国家”的主张体现于文本一中。由文本一“典法无更,偏令无出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可知,臧地老人在治理期间实行“无为而治”,从而使地方势力集团全都纷纷离散,政令通达上下同心;各级长官不再树立夸耀个人的功德,政务相当劳绩统一。这个寓言故事说明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参考译文:文本一:文王在臧地游
43、览,看见一位老人在水边垂钓,可是他身在垂钓却不像是在钓鱼;不是手拿钓竿有心钓鱼,钓钩总是悬在水面上。文王想要起用他并把朝政委托给他,可是又担心大臣和宗族放心不下;打算就此作罢放弃这个念头,却又不忍心天下的百姓得不到天子的恩泽。于是大清早便召来诸大夫嘱咐说:“昨晚我梦见了一位非常贤良的人,他面是黑色的,有胡须,骑着一匹杂色马,马蹄半侧是红色的,他对我大声呼喊说:把你的朝政托付给那位臧地的老人,这祥百姓也就差不多解除了痛苦啦!”诸位大夫惊恐不安地说:“这个显梦的人就是君王的父亲。”文王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还是卜问这件事吧。”诸位大夫说:“这是先君的命令,君王还是不必多虑,又哪里用得着再行卜问呢
44、!”于是迎来了这位臧地老人并且把朝政委托给他。典章法规不更改,偏颇的政令不发布。三年以后,文王在国内遍访考察,见到各级官员不立朋党,各级长官不显功德。朋党纷纷离散,也就政令通达上下同心;各级长官不再显耀个人的功德,也就政务相当劳绩统一。文王于是把臧地老人拜作太师,以臣下的礼节恭敬地向他问道:“这样的政事可以推行到天下吗?”臧地老人默默地不作回应,漫不经心地推辞,早晨还行使政令而夜晚就遁匿了,从那以后就再也听不到他的消息。文本二:秋天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
45、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洋向海神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我还曾听说有人贬低孔子的见识、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浩渺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北海若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这是)因为受生活空间的局限;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这是)因为受时节的局限;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这是)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
46、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减少;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不见有变化,无论是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秉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满呢!”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湖南师大附属颐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
47、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巨等。正统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侍讲徐埕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诸地军亟赴京师,谦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列阵九门外,身自督战。战起,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死,知终弗可得志,遂拥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