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7.兼爱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类1下列对句子的句式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判断句)B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定语后置句)C皆起不相爱。(省略句)D当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句)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君子式人格,平和公正,循规蹈矩;杨朱的贵我人格,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的大丈夫人格,锋芒毕露,正义在胸;荀子的苦行侠人格,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B南宋时,朱熹把
2、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重要的取材依据。C儒家以“礼乐”治国,而墨家则反对“礼乐”,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有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在于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的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墨家的“兼爱”则是一种平等的爱,超越了地位、阶级等区别。D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B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说“三纲”“八目
3、”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老子庄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庄子善于从世俗经验中提炼哲理,老子则多用寓言,婉曲达意。D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则主张爱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二、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是世界和平学的鼻祖,据说世界和平组织的一个徽志用的就是墨子头像。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也就是绝对的普遍的平等之爱;墨子和平思想的原则是非攻,_;墨子在兼爱和非
4、攻的基础上提出以尚同为原则来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社会。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_。在墨子看来,仅仅一个国家内部的人相亲相爱,_,战争和冲突仍将不可避免。所以为了避免战争,必须提倡“兼爱”,否则任何团体或国家内部的“部分的爱”都将是徒劳无功的。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请用“除非”句式概括第二段中墨子的主要观点。再用一句话对该观点进行反驳,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每句话不超过20字。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
6、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
7、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了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
8、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摘编自郑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材料二: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不同阶层的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他们为后世播撒下智慧的种子。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
9、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
10、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
11、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相利墨家学派
12、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
13、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C材料二认为要想达到庄子追求的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逍遥自在。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
14、思想。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D核心是“空”的佛家思想,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终极追求是揭示生命奥秘,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8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
15、任。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练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9先秦儒家思想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兼爱墨子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
16、,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
17、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则天下治。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B故亏父而自利亏:使受损失C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家:家庭D恶得不禁恶而
18、劝爱劝:鼓励1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焉能治之焉用亡郑以陪邻B臣子之不孝君父人之有是四端也C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壹是皆以修身为本D若使天下兼相爱若属皆且为所虏1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作者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动乱的根源,否则就达不到目的。B墨子认为正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才造成伦理崩坏、抢劫偷盗、诸侯攻伐的现实。C墨子认为只要人们“兼相爱”,就能消除乱象,使“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天下大治。D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和例证法,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13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19、。(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14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
20、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
21、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选自兼爱(
22、中),有删改)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当察乱何自起?当:应该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交:结交虑而后
23、能得得:处事合宜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B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鼓励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虑:考虑埏埴以为器埴:黏土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爱护追亡逐北北:败逃的军队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恶:怎么D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强行者有志强行:勤勉而行天下之乱物乱物:纷乱之事秦人开关延敌延:迎击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等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B士君子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实行起来很不容易。C墨子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兼爱实行起来虽然困难,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
24、D楚灵王喜欢细腰,臣子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这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19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节选自荀子致士)材料二: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
25、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注】中行氏:春秋时晋国掌权的六大家族之一。(节选自说苑尊贤)材料三: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
26、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说,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27、的答案标号涂黑。口行A相反B而欲贤C者D之至E不肖者F之退G也H不亦I难乎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而不信”的“而”与十二章中的“人而不仁”的“而”用法含义相同。B“务在明其火”中的“明”与四章中的“自见者不明”的“明”含义不同。C“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的“家”与兼爱中“大夫各爱其家”的“家”含义不同。D“帝大说”中的“说”和五石之瓠中的“客得之,以说吴王”的“说”含义不同。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使用“耀蝉”打比方,形象地阐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的道理。B针对桓公的疑问,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这样做不好,但并不妨
28、害君主成就霸业。C孔子认为假如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他们就不会产生仇恨,中行氏也就不会灭亡。D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得失,常何上奏了马周给他讲述的二十多件事情,都合太宗心意。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2)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24材料二中,管仲对重视贤人有明确的态度。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管仲的哪些态度?参考答案:1B2B3C4也就是以德义服天下(或:也就是以友爱团结天下)也支持用武力来反对侵略若国与国之间不能相亲相爱 5除非提倡“全部的爱”,否则战争不能避免。因为利益各有不同,所以“兼爱”无法保证
29、。6A 7A 8D 9要有善良仁慈之心,善于学习,追求道德完善。要懂得孝悌之道,胸怀宽广,有忠恕之心。要意志坚强,追求高远,要以天下为己任。10C 11B 12D 13(1)劫夺财务者只爱自身,而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来使自身获利。(2)看待父亲、兄弟与君主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爱的现象都没有了。 14B15A 16D 17A 18(1)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相爱。(2)(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19第一段:什么是天下之害。第二段:天下之害是因为不相爱而产生的。(或者“天下之害产生的原因”)第三段:如何改变不相爱的现状。20BEH 21A 22C 23(1)贤能的人知道他不能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2)至于评论人物,能秉公直言,我近来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 24太宗知道马周有才能,于是授予他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官职,这体现了“知而用之”。对马周推荐的人才,太宗都很满意,这体现出“任而信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