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专项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兼爱》专项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7课兼爱 专项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墨子兼爱(上)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爱人若爱其身/其未兆易谋B视人之室若其室/魏王贻我大瓠之种C
2、若使天下兼相爱/彼与彼年相若D若此则天下治/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使用设问句,明确指出,天下的纷乱之事,都是起于不相爱。B作者正面立意,号召各方都要互相爱护,以此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C作者运用反复手法,追求百姓自由的相爱主张,不断重复,深入人心。D作者在这里描绘的天下兼相爱一旦得以实施的理想社会,颇具感染力。阅读下面兼爱中的选段,回答问题。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3、?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天下兼相爱兼:兼顾,无差等B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恶:何,怎么C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贼:残害,伤害D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之:的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使天下兼相爱若入前为寿B犹有盗贼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4、乎C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某所,而母立于兹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6第一段文字在句式上构成了排比,请找出构成排比的共同语,并简要说明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寡,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
5、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赈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鳌,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列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古之民未知为
6、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取材于墨子辞过)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民费而不病病:困苦B强体适腹而已矣适:使安适C故民归之归:归附D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恶:罪恶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7、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B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C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D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
8、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
9、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是故子墨子曰:“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
10、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共抎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曰: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1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不渝而民不易易:改变B不而矫其耳目之欲矫:假借C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顾:顾念D吾命固将穷穷:贫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内湛于酒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吾命固将失之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C怠乎听狱
11、治政壮士,能复饮乎D倾覆其社稷者盗爱其室,不爱异室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B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C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D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
12、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厉,在这里指周幽王与周厉王,而“幽”“厉”是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B宗庙,古时人们为亡灵建造的寄居所。宗庙制度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C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其要服从君命,辅助国君进行统治。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拔孝子、尊重贤良、教人向善基本上是三代圣王在刚主持天下政事时的通用主张。B商汤
13、治理夏桀的乱世现象,周武王治理商纣王的混乱局面,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风俗。C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自身不改变、不努力的统治者和百姓拿“命运”来说事的批判。D墨子认为,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虚心采纳谏议。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2)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17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为政的启示?请简要概括三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墨子辞过(节选)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
14、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赈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
15、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列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塞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
16、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有删改)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民费而不病病:困苦B强体适腹而已矣 适:使安适C故民归之 归:归附D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恶:罪恶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B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C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
17、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D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
18、用。二、选择类2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B故亏父而自利亏:伤害C具此而已矣具:全部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劝解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恶得不禁恶而劝爱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C子自爱,不爱父D视弟子与臣若其身2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虽父之不慈子B故亏父而自利C盗爱其室,不爱异室D君臣父子皆能孝慈2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当察乱何自起B故不孝不慈亡有C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
19、者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7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如“三十辐,共一毂”。辐辏,是指人或物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也作“辐凑”。B敬称用来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五石之瓠中“今子有五石之瓠”中的“子”和“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的“夫子”都是敬称,译为“您”。C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
20、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28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察此何自起A其斯之谓与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小子何莫学夫诗29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用法的一项是()A不知疾之所自起B焉能治之C国与国不相攻D兄之不慈弟3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B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墨家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C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主
21、张“爱”没有等级差别。D周礼中曾记录“邦”和“国”的区别,“大曰邦,小曰国”;而“家”指卿大夫的封地。31下列有关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亏父而自利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B故亏臣而自利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C虽父之不慈子慈:形容词用作动词,疼爱D故乱异家以利其家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乱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治:治理B兄之不慈弟慈:慈爱盗爱其室,不爱异室盗:偷窃C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视:看见故不孝不慈亡有亡:同“无”,没有D犹有大夫之相乱家乱:扰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劝说3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
22、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B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C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D乃入见。问:“何以战?”察乱何自起34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号称显学。B家、国,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这么由来。C室,是堂内的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引申泛指居室。D子,
23、“子墨子”的称谓中第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墨子)的尊称。三、名著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墨子兼爱)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35这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孝”,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那句话强调了申明孝道及其作用?36根据这两段文字,谈谈儒家和墨家论述“孝”的角度有何区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
24、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大略)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防子之身乱之矣!”(墨子公孟)37上述两段文字都强调了_(填成语)的重要性。38荀子与墨子的观点各有侧重,请简要谈谈两者的不同。四、微写作39北岛有一首一字诗,生活:网。这首特殊的短诗,蕴含了许多人生的哲理与玄机。请你以“网”为中心论题,至少运用三种论证方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段。五、小阅读-课内40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不相爱”,是社会混乱动
25、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兼爱41下列对课文兼爱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墨子的主张舍弃了儒家宗法等级制内容,是对儒家“仁”的发展。B第2段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的观点。即: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盗贼之横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相攻。C本文语言质朴,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臂,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D本文逻辑严密,首先提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
26、,再通过对比指出“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得出结论。42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国若其国,谁攻?请简单概括兼爱这段话中的十个反问句的内容是什么。六、非选择类43焉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连词,_或师焉,或不焉语气助词,_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_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_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_44翻译下列句子。(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2
27、)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3)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4)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45事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名词,_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名词,_今日之事何如名词,_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名词,_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动词,_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动词,_46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句式:译文:(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句式:译文:(3)察此何自起?句式:译文:(4)当察乱何自起?句式:译文:47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察此何自起?(2)当察乱何自起?48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
28、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49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故亏父而自利(2)故亏兄而自利50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1)当察乱何自起(2)故不孝不慈亡有参考答案1B2C 3D4C5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安定了。6共同语是“故亡有”。这样写形成层层递进,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表达效果,逻辑性强,有说服力。7D8A9C10(1)因此,(圣王)自身节俭,教导百姓,天下的民众就得以治理,财用就可以充足。(2)法令无须催逼就能施行,民众不必劳苦而君主财用充足,所以民心自然归附于这样的君王。11B12D1
29、3B14A15D16(1)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朝,听理讼狱治理政事,整日分配职事而不敢倦怠,是为什么呢?(2)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17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8D19B20C21(1)制作衣服带履,是为了便于身体(穿着),并非要做出奇怪(的装束)。(2)法令无需催逼就能施行,民众不必劳苦而君主财用充足。22C 23D 24B 25D 26C 27D 28D 29D30B 31B 32A 33D 34B
30、35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6儒家: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儒家认为,一个人做到了孝悌,就很少犯上作乱,做到了孝悌,就是抓住了根本,孝悌是仁的根本。墨家:从兼爱开始论述“孝”,兼爱是根本。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如同爱自己,就不会出现“不孝”。37言行一致38荀子对治国者的建议:一定要摒弃言善行恶的伪善者。(或“荀子是从用人的角度给治国者提出建议的”)墨子对治国者的建议:一个人言而不行,是不能治身的,而不能治身也就不能治国。(或“墨子是从修身的角度给治国者提出建议的”)39参考示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缰利绳织就一张巨大的网,能激励人奋进,也会诱使人坠
31、落。诸葛亮生逢乱世,感怀知遇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最终功成名就。如能正确把握,名利场不失为人生的一张好网,只有坚定信念,站稳立场,才能做合格的撒网者,主宰命运,建功立业。可是,古往今来,也有不少人,心中只有自我、只有名利、只有怨恨。被邪恶网住了灵魂,于是利令智昏,不择手段。官场上见风使舵,落井下石;商场上见利忘义,坑蒙拐骗。这些人何曾逃脱道德之网的谴责?何曾逃脱法律之网的严惩?而另有一些人,即使是在举世污浊时,也能看破浊尘,跳出尘网,依然于心灵自在。在“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后,复返自然。陶渊明不愿做别
32、人网里的鱼,遵从自己心灵的召唤,心明眼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0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狭隘境界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追求。在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人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41C42十个反问句分别从孝、慈、盗、攻等角度,分析“不相爱”的种种现象。43相当于“乃”“则”,可译为“于是” 不译 相当于“之”,可译为“他” 哪里,怎么 相当于“于之”44(1)(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2)儿子爱自
33、己而不爱父亲,所以使父亲受损失而自己获益。(3)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4)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鼓励相爱呢?45事务 职业 事情 事故,变故 从事 侍奉46(1)句式:判断句。译文:这也是天下人所说的混乱。(2)句式:宾语前置句。译文: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因而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3)句式:宾语前置句。译文:细察这些是从哪里产生的呢?(4)句式:宾语前置句。译文:尝试考察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呢?47(1)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察此自何起”。译文:细察这些是从哪里产生的呢?(2)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当察乱自何起”。译文:尝试考察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呢?48(1)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也是天下人所说的混乱。(2)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爱自,不爱父,故亏父而利自”。译文: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因而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49(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2)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50(1)同“尝”,尝试。(2)同“无”,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