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20648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22山东一轮复习联考)考古学者在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些大墓中发掘出了棺椁,还有大批的随葬品,最多的有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和白陶及石质、骨质的工具、装饰品,甚至还有刻花的骨梳和象牙雕筒等工艺品;而葬在同一墓地的其他墓葬几乎一无所有。这反映出()A贫富悬殊的现象B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C阶级压迫的现实D奴隶社会王位世袭制的形成解析: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些大墓中出土的不仅有棺椁,甚至还有“大批的随葬品”,且数量较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葬在同一墓地的其他墓葬几乎一无所有”,这反映出在该时期已经

2、出现了贫富悬殊的现象,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述及中原文明的发源地、阶级压迫问题和王位世袭制,B、C、D三项错误。答案:A2(2022广东广州调研)在殷墟出土的蚌壳、贝和鲟鱼甲,都是海洋里的物产;铜矿石、玉料、金子和绿松石等也不是郑州和安阳本地的物产;冶铸青铜器所需要的锡,产于华南。这反映了当时()A中原文化的传播B长途贩运的发达C区域经济的联系 D铸铁技术的发展解析:题干提及殷墟(河南安阳)、郑州出土的物产来自外地,不是本地的,可知各地区间经济有所往来,故选C项;题干提及的是地区间物产的交流,且是外地影响中原(陕西、河南、山东等地),A项错误;长途贩运的发达出现在明清时期, B项错误;铁器出现

3、于西周晚期, D项错误。答案:C3(2022届广东新高考12月联测)商朝时期,“贞人”通过占卜,发布命辞宣示神谕,对征伐、任免等信息进行预测,还可以借助诸神的名义直接指令王室大臣代行王事,或对商王的大政方针提出自己的建议。这表明当时()A商王统而不治 B决策全靠占卜C王权受到限制 D盛行占卜政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朝“贞人”力图借助神权左右商王朝政治生活,即商王权力受到限制,故选C项;“对商王的大政方针提出自己的建议”说明商王拥有实权,A项错误;B项中“全靠”表述过于绝对, 错误;材料仅体现“贞人”职责,无法反映商朝政治生活的全貌,D项错误。答案:C4(2022广东佛山顺德区质检)周幽王废嫡

4、立庶后,政局动荡,幽王被弑。春秋初年,郑国共叔段与其兄郑庄公争夺王位,失败后逃往共地。据此可知,当时()A共叔段认识到宗法制弊端B宗法制顺应时代潮流C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D旧制度面临着新挑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废嫡立庶、弟与兄争夺王位等现象频出,说明嫡长子继承制遭到新的挑战,宗法制遭到破坏,故选D项,A项错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宗法分封制不适应时代潮流,B项错误;弟与兄争夺王位指的是王位继承的变化,而不是社会变革, C项错误。答案:D5(2022江苏海安期中考试)公元前546年,晋楚会盟,达成停战协议。根据协议,南方楚国不仅与中原华夏族的霸主晋国平起平坐,而且赢得众多华夏

5、贵胄诸侯如鲁、宋、郑、卫等国的隶属、朝贡与膜拜关系。据此可推断当时()A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B国家统一初具雏形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民族认同渐成主流解析:根据材料可看出当时华夏族的民族认同感在强化,没有明显的界限和疏离,呈现友好交流的态势,表明当时民族认同渐成主流,故选D项;A、B两项所述史实(现象)分别是秦朝统一全国后、秦灭六国后,错误;材料述及的诸侯国不是同一宗族,C项错误。答案:D6(2022山东聊城一中月考)西周青铜礼器中属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属诸侯国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时期,王室、王臣的礼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礼

6、乐制度已经崩溃B政治格局的变动C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D官僚政治的形成解析:材料中的礼器是权力的象征,材料中列国诸侯、卿大夫铸造礼器体现了天子衰微、诸侯坐大的现实,这属于政治方面的变动,故选B项;材料说明礼的形式在诸侯中依然存在,A项错误;材料没有述及器物铸造工艺,C项错误;郡县制的确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答案:B7(2022重庆南开中学第五次质检)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A构造小国寡民社会 B适应争霸战争需要C重建社会有序体制 D维护下层平民利益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

7、知,“仁政”强调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而隆礼也是强化社会秩序,说明两者均主张规范社会的秩序,故选C项;小国寡民的思想是道家的思想,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不能适应争霸战争需要,B项错误;孟子、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D项错误。答案:C8(2021广西5月模拟)下表是先秦文献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史料出处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A政治行为具有神秘色彩B民本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C儒家仁政思想渐入人心D当政者利用神权强化王权解析:尚书中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永保

8、民”体现出爱惜民力、重民、安民、保民思想,有早期民本思想的内涵,故选B项; A、D两项与材料主题无关,错误;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 C项错误。答案:B9(2022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权分于太守、郡尉和郡丞。东汉时,郡太守都由中央委派,“并省诸郡都尉,并职于太守”,只有在有军务的郡才设置郡尉。这一变化可能导致()A地方行政效率下降 B郡县制度遭到破坏C地方割据因素增强 D地方军务完全废弛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郡太守职权由秦朝掌管行政变为兼领军事,导致太守权力过大,为地方割据埋下隐患,故选C项;材料强调东汉郡太守权力的变化,与行政效率无关, A项错误;材

9、料只是强调郡太守权力增大,郡县制度没有遭到破坏,B项错误;“在有军务的郡才设置郡尉”表明地方还有军务,“完全”说法绝对化,D项错误。答案:C10(2022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的移民措施开发了岭南、河套地区,有利于巩固边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即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选D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跟“与越人杂居”“垦

10、田生产”不符,A项错误;“南海、桂林、象”位于南方,匈奴的侵扰在北方, B项错误;此时中原地区还没有出现人口压力, C项错误。答案:D11(2022山东一轮复习联考)关于秦亡原因,传统观点多认为是“酷刑”“暴政”。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据此可知,上述观点()A有且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C是从某一特定视角进行阐释D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前观点被抛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关于秦亡原因的观点都是从秦统治的某个方面出发的,是从一个特定角度进行的阐释,故选C项;对历史的认识由于掌握

11、史料的不同,可以有多种相互区别且合理的角度,A项错误;后期的研究观点改变了研究的视角,不一定比传统观点更具说服力, B项错误;传统的观点也有合理性,不可能被抛弃, D项错误。答案:C12(2021湖北武汉武昌区质检)西汉文景时期,在恢复经济的同时,实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诽谤妖言法、妻奴连坐法、段残肢体的肉刑等,并减轻笞刑。这反映出汉朝()A摒弃依法治国方针 B践行兼爱尚同精神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强化大一统的思想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施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故选C项;汉初废除严刑苛法,不代表废除法律,排除A项;兼爱尚同思想是

12、墨家思想,汉初施行的是黄老思想,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大一统,D项错误。答案:C13(2022江苏新高考期中联考)西汉景帝时期改王国丞相为相,减省吏员。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官僚与诸王的交流。这些调整旨在()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王国丞相”“王国官”可知,这些调整针对的是诸侯王国,意在削弱诸侯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故选B项,A、C两项错误;材料述及的调整依然承认王国的存在,并没有废除郡国并行体制,D项错误。答案:B14(2022广东

13、佛山顺德区质检)元狩五年,汉武帝下诏,由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并严格规定形制和重量。元鼎四年, 汉武帝下诏禁止郡国铸钱,非上林三官钱不得流通,违者严惩。这反映了()A汉朝商品经济繁荣B武帝时郡国经济实力强大C中央铸币技术先进D大一统思想深入金融领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统一货币,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大一统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故选D项,A项错误;郡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原因,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郡国铸币技术的对比,C项错误。答案:D15(2021河北唐山三模)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边疆少数民族“寻根问祖”:闽越、瓯越是越王勾践的子孙;匈奴先祖是夏

14、后氏之苗裔;西南滇国是战国传说人物庄蹻(楚庄王的后代)建立的。这样,西汉帝国版图内的所有族群彼此都血脉相连。这些记载()A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历史的原貌B旨在为汉武帝歌功颂德C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观念D有强烈的尊华攘夷观念解析:司马迁认为西汉帝国版图内的所有族群彼此都血脉相连,都是炎黄子孙,即民族一统思想,故选C项,D项错误;史记的记载只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还需要具体考证, A项错误;材料没有述及西汉帝国版图与汉武帝的关系,B项错误。答案:C16(2022届河南高考联盟12月联考)汉代人对汉朝的称谓如下表所示。“大汉”“皇汉”和“强汉”的称谓体现出()作者书名内容摘录司马相如封禅文大汉之德,逢涌

15、原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班固汉书陈汤传建强汉之节,承明圣之诏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大汉之广土,士民之繁庶,朝廷之清明,上下之惰正A军民拓展疆土的雄心壮志B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C汉朝对国力和军力的自信D华夷之辨观念较浓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物资富庶,军事力量强大,体现出强烈的自信心,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汉代疆域的开拓、尊崇儒术、华夏与蛮夷的区别,A、B、D三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17题20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2分,共52分)17(2022黑龙江大庆检测)(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稷下学宫的出现不但是

16、先秦士阶层发展的最高点,而且是养贤之风的制度化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到前三世纪中叶这一百年之内,知识界的领导人物受到战国王侯的特殊礼遇。他们既不用向王侯臣服,也毋需为生活担忧。不但如此,他们的议政自由还受到制度化的保障。事实上,他们的主要职责便是“议政事”。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士的功能实已发挥到最大可能的限度。稷下学宫虽仅昙花一现,但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则是永恒的,因为议论的自由同时也刺激了思想学术的成长。先秦所谓“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是和稷下时代相重叠的。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知识分子“议政自由”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议政自由

17、”的历史影响。(8分)解析:第(1)问,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可知,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社会动荡,诸侯争霸;依据材料信息可从阶层变动、诸侯国政策以及教育学术等角度概括。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国政治局势;根据材料信息可从“议政自由”出发对思想解放、阶层流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加以分析。答案:(1)背景: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士阶层的崛起;诸侯礼贤下士,提供制度化保障;稷下学宫的推动。(12分,每点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国政治局势;推动百家争鸣;促进知识分子地位提升;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18、神。(8分,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18(2022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及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所在的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县的建制,根据县的区域大小

19、、事务繁简、户口及财赋多寡等方面,将县划分为一、二、三等。“县设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于不抵触中央及省之法令范围内得发布县令,并得制定县单行规则”。县政府设县长一人,负责综理全县行政事务,有权任免县政府职员及县属区长、乡长等。摘编自张皓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制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县作为基层的行政机构在历史上长期沿用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分层提取信息并加以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逐层概括

20、信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郡县的集权特征”可知,郡县制的设立便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根据材料一信息“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可知,郡县制能有效加强对不同地区的治理,具有多重地方治理功能,具有地方文化的适应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便于政令的上传下达,调动一切资源,有利于稳定地方秩序。 答案:(1)优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能够调动一切资源;防范犬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侵扰;保障秦文化对全国的影响力;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8分,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2)特点:根据县的实际情况划分等级;实行省县两级制(或接受中央与省的领导);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21、;掌握本区域的人事任免权。(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原因:便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便于政令的上传下达;有利于稳定地方秩序;具有多重地方治理功能;具有地方文化的适应性。(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19(2022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大”指重视、尊重,“一统”是指一体、统一、治理,大一统的含义就是重视和尊重一体、一统的治理制度体系。时期内容出处战国时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秦汉及以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史记秦始皇本纪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22、,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汉书王吉传秦汉以后逐渐形成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四个特点:国家统一;“要在中央”;郡县体制;“因俗而治”白寿彝中国通史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根据材料提炼论题并加以阐释,首先分析材料可知,无论是战国时期还是秦汉以后,每个时期都在强调“大一统”的观念,由此可得出论题,即“大一统”的观念贯穿并影响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或儒家提倡的“大一统”观念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然后再进行论述。答案:示例:论题:儒家提倡的“大一统”观念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论述:“大一统”是儒家提倡的政治观念,尤其是在汉代,董仲舒系统地提出了“大一统”理论,提倡国家统一,加强中央权威。自秦汉以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迅速发展。秦汉以来,郡县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8分)由此可知,儒家提倡的“大一统”观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