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寒假补习试题-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109784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寒假补习试题-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寒假补习试题-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寒假补习试题-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寒假补习试题-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试范围:第一单元;考试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2022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期末)“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这段关于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的描述A体现了唯物史观B还原了历史真实C论述了国家出现D决定了历史走向2(2021云南广南县第二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

2、从下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是()A多元一体,多个中心B分布广泛,特征各异C多元一体,中原核心D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3(2022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一期末)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4(2021浙江衢州高一期中)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

3、了A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不补充B因诸侯立家,所以诸侯永远是小宗C分封制和宗法制都以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D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制度5(2022吉林农安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商鞅两次颁布分户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是为了革除残余的戎狄风俗,代之以中原的文明风尚和习俗,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实行分户令A有助于提高秦人文明水平B加快秦国戎狄的汉化进程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促进了农耕文明在秦国传播6(2022湖南岳阳高一期末)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A私学取代官方教

4、育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7(2022河北邯郸高一期末)表1为秦国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客卿”统计表(部分)时期客卿客卿的家乡客卿的贡献秦孝公商鞅卫国推动秦国富国强兵秦昭公范雎魏国提出“远交近攻”策略秦王嬴政李斯楚国上书谏止了秦“逐客”之举秦王嬴政王翦魏国领兵消灭楚国据此可知,秦统治者A合纵连横B广纳贤才C为政以德D重文轻武8(2022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期末)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国家变法内容主持者变法内容秦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废分封,行县制;“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魏国李悝废除奴

5、隶主官爵世袭制,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按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提出“尽地利之教”,挖掘土地潜力,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平籴法”,稳定物价,巩固小农经济;制定保护封建制度的法典法经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由此可知,战国时期A世袭制度彻底瓦解B社会变革趋势明显C奴隶主贵族通过变法维护统治D小农经济呈现出精耕细作特点9(2022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末)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背景包括“士”阶层崛起分封制开始实施私学出现争霸兼并战争频繁ABCD10(2021江苏海门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

6、;朱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11(2021湖南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秦兼并六国过程中,每征服一地,辄置郡县。如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鄂为南郡”;“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上述做法A完善了官僚政治B稳定了当地统治秩序C维护了国家统一D推动了政治重心转移12(2022河北唐山高一期末)秦朝建立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有咸阳至九原的直道,有向东北直达燕齐、

7、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这些道路的修建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消除了分裂所造成的地区差异13(2021河北隆尧县唐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B“隶变”方便书写交流有助于国家的统一C隶书的出现是书法艺术成熟的主要标志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14(2021湖南衡阳市八中高一期中)清初学者王夫之说:

8、“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 “平其政者”体现在( )A郡县制更利于中央集权B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C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D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15(2021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

9、缚16(2021湖南益阳市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刘邦建立西汉之初,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一、社会秩序混乱;二、社会经济凋敝;三、政治形势动荡。面临以上三个问题,刘邦虽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他也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其中在政治上的权宜政策是A改革三省六部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颁布推恩令削藩D打击豪强势力17(2021湖南衡阳市八中高一期中)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旨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B极大地受到古代民本思想影响C摆脱了传统“家国同构”观念束缚D

10、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时代需求18(2021广东罗定实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A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B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D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19(2022山西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山东地区A盐铁官营的实施情形B铁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C铁业作坊的劳作方式D制铁工艺水准领先全国20(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下表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班固评定人物等级的主要

11、依据是A伦理道德和品行B思想主张和成就C爱国情怀和壮举D聪明才智和影响二、材料分析题(2题共40分)21(2021广东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们的出现带来了什么影响?22(2021辽宁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问题。材料

12、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其中许多杰出人物的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的追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熔铸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位汉代历史人物(不限以上提及),说明两汉历史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挥的作用。(要求:标题明确,史论结合,书写工整)试卷第7页,共7页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原始社会时期私有

13、财产的产生情况。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故选A项;材料未与原始史料进行比对,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私有财产的出现过程,与国家出现无关,排除C项;“决定”二字过于武断,且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2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地图中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中华文明分布范围广,呈现多元态势,但又以中原为核心展开,都同属于中华文明,体现出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特征,C项正确;中国文明并没有多个中心,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特征各异,排除B项;黄河中上游,长江流域也有分布,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3B【解析】【分析】【详解

14、】材料“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体现的是当时的民族认同观念的加强,反映的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B项正确;材料与实现国家统一的共识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融合,非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认同,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4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体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森严,D项正确;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补充,排除A项;大小宗关系是相对性的,并非是绝对性的,排除B项;以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5A【解析】【详解】材料观点认为分户令

15、是为了革除残余的戎狄风俗,代之以中原的文明风尚和习俗,即有助于推动秦国文明水平的提升,A项正确;B项错在“加快”,排除B项;题干内容属于移风易俗,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C项;D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贵族阶级垄断知识到逐渐变为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也能掌握知识,这体现了教育权利的下移,C项正确;当时出现了私学,但没有取代官学,排除A项;儒学到汉代才确立统治地位,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统治尚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7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秦国很多重要的文臣武将都是来自其他国家,体现秦国统治者能广纳人才,B项正

16、确;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为政以德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既有对文官的任用,也有对武将的任用,不能体现重文轻武,排除D项。故选B项。8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需要纷纷进行改革,表明社会出现变革趋势,B项正确;当时世袭制度遭到严重的冲击,但并非彻底瓦解,排除A项;商鞅、李悝等皆为法家代表人物,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严重冲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变法的主体不是奴隶主贵族,排除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9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包括“士”阶层的崛

17、起,私学的出现和兼并战争的频繁,符合题意,C项正确;分封制开始实施是在西周时期,春秋战国之前,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0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出春秋以后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为荒地开垦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与荒地的开垦无关,排除A项;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导致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排除B项;铁犁牛耕出现是个体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1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鄂为南郡”“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可知,秦国通过设置郡县加强对新

18、占领地区的控制,有利于当地统治秩序的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官僚政治的完善,排除A项;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国家统一,排除C项;秦国的政治重心没有转移,都城一直在咸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2C【解析】【详解】根据“有咸阳至九原的直道,有向东北直达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可知这些道路的修建为各地之间的往来提供了便利,从而有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这些道路是在国家统一实现后修建的,排除A项;秦朝的建立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B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13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体现的是

19、秦朝统一文字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与汉字发展的转折点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隶书是字体,非书体,排除C项;材料与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4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是“公天下”的开端,主要依据是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打破贵族世袭的局面,B项正确;材料与加强中央集权、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及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的说法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5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可知,董

20、仲舒的这一观点符合当时汉武帝要求实行大一统在文化领域的政治要求,B项正确;古代民本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与时间不符,排除A项;宗法伦理思想反映中国宗法等级制度,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一种道德理论,而材料中董仲舒只是想跳出其局限,并没有削弱宗法伦理思想,排除C项;家国一体是指家族和国家都以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而材料中只是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并没有跳出家国一体的框架,排除D项。故选B项。16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刘邦虽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他也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和所学知识可知,刘邦错误的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在隋朝时

21、期确立,排除A项;推恩令是汉武帝为解决郡国并行制出现的问题,排除C项;汉武帝打击豪强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7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迎合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利用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D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强化了宗法伦理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与民本思想无关,排除B项;董仲舒的新儒学并未摆脱“家国同构”观念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8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关键信息是“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结合秦朝统一和丝绸之路开通进

22、行分析即可。材料中两种途径:“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即修建长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即对外交往,关键是“隔”和“通”,即指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D项正确;“用制险塞”指的是长城修建,与联络西域、修建驿道无关,排除AC项;导途凿空”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与开凿灵渠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点睛】19C【解析】【分析】【详解】通过观察汉代冶铁画像石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画像中人们冶铁时,有人鼓风,有人锻打,有人淬火,形象地反映出了当时山东地区冶铁作坊的生产流程和劳作方式,C项正确;图像反映的是冶铁的生产场景,没有涉及盐铁买卖的情形,排除A项;图像反映的是冶铁场景,铁矿资源得到充

23、分开发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图像反映的是冶铁场景,没有将山东地区制铁工业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0A【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尧舜、周文王、屈原、孔孟等人被评为上等人,说明评比的标准是伦理道德和品行,A项正确;思想主张、爱国情怀及聪明才智并非是评比依据,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21(1)制度:分封制。现象:诸侯争霸。特征: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2)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小农经济)的确立;加速了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为百家争

24、鸣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详解】(1)制度:根据图一周初形势图可知,图一主要体现了分封制。现象:根据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可知,图二主要体现了诸侯争霸。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包括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2)新现象:根据图三“铁制农具”和图四“穿有鼻环的牛尊”可知,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小农经济)的确立;加速了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22示例:张骞西汉汉武

25、帝时期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途中被匈奴扣押,但是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后张骞跑出匈奴人控制的地区,最终返回汉朝,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但是了解了西域的相关情况。此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 。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所体现出的开拓冒险、百折不挠、忠于国家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可以选取一位熟悉的汉代历史人物,如张骞,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概况以及影响,分析张謇所体现出来的开拓冒险、百折不挠、忠于国家的精神,说明两汉历史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挥的作用。再如司马迁,结合司马迁编写史记的概况、意义分析,分析司马迁所体现出来的严谨实录、忍辱负重、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精神,说明两汉历史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挥的作用。试卷第13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巩固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巩固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评--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评--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评卷--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评卷--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总结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总结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