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节选) 郑晋鸣 孩子是夫妻俩的心肝儿,也是俩人的心头痛。 那次,台风大作,刮了个把月,尽管每天的粥里只有稀稀拉拉几粒米,但粮食还是很快吃完了。孩子们天天拉着王仕花的手喊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任泪水在眼眶打转!一声不吭的王继才卷起裤脚,顶着狂风,在落潮的海水里拾海螺。几个小时后,王继才回来,叫着孩子们的名字,却怎么喊也没人答应。原来,孩子太饿,晕过去了。那一次,王继才一夜无眠,在海边一直捞到天亮。 后来,夫妻俩决定
2、在岛上开荒,燕子衔泥般从岸上背回一袋袋泥土和肥料,在石头缝里种树种菜。第一年,种下一百多棵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棵槐树,无一存活。王继才说,他就是不信,人能在岛上活下来,树怎么就活不下来!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lin)树种子撒下去,长出一棵小苗,老王喜极而泣。他说:“有树,就会有生机,有生机,就会有希望。 再后来,儿子、小女儿陆续上学,夫妇俩把他们送出岛,到村里上学,跟着王继才的老母亲生活。可母亲年纪大了,自己也顾不了自己,三个孩子只能“青蛙带蝌蚪”,相依为命。有时候,姐弟仨甚至忘了,自己还有岛上的父母。夏天的一个夜晚,滑下床沿的蚊帐被蚊香点燃,火苗蹿了起来,惊醒的姐姐一跃而起,拽起
3、弟弟妹妹,然后一盆又一盆泼水,直到把火浇灭。看着湿漉漉的、被烧焦了的被子,三人抱着哭成一团。 有人问他:“看在三个可怜孩子的份上,为什么不申请回岸上生活? “我走了,岛怎么办?”王继才忽然掩面而泣,“对我来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怎么能离开呢?我要守到守不动为止。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稀稀拉拉”说明米非常少,写出了岛上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 B.“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写出了王仕花看到孩子们饿却束手无策的无奈。 C.“青蛙带蝌蚪”是指王仕花一家人都生活在水边。 D.“燕子衔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王继才夫妇在岛上种树的艰难。 (2)画“ ”的句子中,“全死
4、了和“无一存活”的意思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 (3)短文主要写了王继才夫妇的哪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 _ _ _ (4)在岛上,王继才的心情是复杂的,当孩子饿晕时,他“ ,在海边 ;当_时,他“喜极而泣”;当_时,他“掩面而泣。可以说,王继才的一颦一泣都离不开岛。由此,我感受到了王继才_的品质。 (5)结合王继才夫妇的事迹,谈谈你对“家就是岛,岛就是国”的理解。 _ 2.【语言实践与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练习。 圆明园十二生肖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央广网北京2019年11月13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13日)下午,圆明园十二
5、生肖中的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马首由港澳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于11月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据了解,捐赠后的马首将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从而回归原属地,为其百年回归之路画上圆满句号。 如今,在国家博物馆名为“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中,陪伴在马首铜像身边的,是此前以不同方式回归祖国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和兔首六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 (1)在马首亮相的位置,背景墙上写着一句话:“它的回归启示我们: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你认为马首铜像的回归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试着写一写。 它的回归告诉我们:_。 (2)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
6、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站在马首和其他六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前,你会说些什么呢? _ 3.课外阅读。 筑梦苍穹二十年(节选) 茫茫宇宙,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人类迈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险阻和牺牲。 2003年,面对世界航天领域接连失利的阴霾,中国航天员表现出的是义无反顾的决心和信心。2003年10月15日9时,长征二号F火箭搭载着神舟五号飞船直刺苍穹。作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航天员杨利伟的此次出征肩负着伟大而艰巨的使命。火箭在上升到三四十千米的高度时,突然与飞船产生了强烈共振,舱内的一切,包括杨利伟都开始急剧振动。他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五脏六腑似乎都要被震碎,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共振持
7、续了26秒。这26秒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很短暂的时间,但对于杨利伟来说几乎就是生死之间他挺过了这漫长且来势汹汹的26秒。对此,航天员中心主任邓一兵评价,26秒,浓缩了一名军人的忠诚与信仰,折射出一个英雄群体的坚定信念。 2008年9月27日16时30分许,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准备按计划打开飞船舱门,开始太空行走。突然,轨道舱响起火灾语音告警。关键时刻,两名航天员目光对视,彼此心领神会。翟志刚毫不犹豫地出舱,刘伯明则果断调整任务步骤,先把五星红旗递到战友手中。事后沟通,那一刻他们心中有着一个共同的想法:即使再也无法重返地球,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英雄航天员以义无反顾的奔赴,书写着中国载人航天
8、历史上的一次次突破与跨越。首次只身探天,杨利伟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漫漫征途中留下属于中国人的足迹;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翟志刚在343千米的太空轨道上,以豁达自信的一小步,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零距离接触;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刘旺以完美的“太空十环”创造了中国精度,赢得了世界喝彩;首次开展太空授课,王亚平站在世界最高讲台,持续40分钟的一课,在数以千万计青少年的心底播下了科学与梦想的种子;首次中期在轨驻留,景海鹏、陈冬在太空执行任务33天,为后续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与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如今,我国航天事业已全面迈进空间站阶段。透过航天员每一次义无反顾的
9、出征脚步,人们看到的是中国人以稳健而从容的步履一次又一次实现“中国追赶乃至“中国跨越”。 资料袋:2003年,世界航天领域事故频发。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地面过程中爆炸解体,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5月4日,俄罗斯“联盟一号”飞船返回落点偏离400多千米;8月22日,巴西在发射卫星时,星箭爆炸,21名航天同行当场遇难。 (1)带着问题读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阅读选文第自然段后,你是带着怎样的问题阅读后面的内容的?请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_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选文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 (3)结合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请结合“资料袋的内容,阅读第自然段
10、,说说作者通过叙述杨利伟遇险的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 (4)选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_ 4.课外阅读。 可爱的中国(节选)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华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华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
11、华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被赶走而离去中国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 ),康健将代替了( ),智慧将代替了( ),友爱将代替了( ),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资料袋:1934年,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同志不幸被俘入狱。1935年8月6日英勇就义。在狱中,方志敏同志利用敌人要他“写点东西”给的纸和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作品。 (1)文中“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可憎的赠品指的是什么?用“ ”画出来。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
12、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3)文章中加点的“朋友是指 _,“那时”是指 _。 (4)结合你知道的其他资料写一写:在今天,中华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表现在哪些地方? _ (5)结合资料袋,你体会到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5.居里夫人传片段赏析。 第七章 孤军奋斗(节选) 这个7月是1914年7月。玛丽的周围异常空虚。这时,战争爆发了,她的同事和实验室中所有的工作者都已经入伍了。她身边只剩下了她的机械师路易拉果,因为他有心脏病,动员不动他,还有一个身材太矮小的女仆。 这个波兰女子忘记了法国不过是她的第二祖国,这个做母亲的人不想去和她的孩子们住在一起,这个虚弱有病的人轻视她的疾病,而这个学者
13、准备把她自己的研究工作留到比较太平的时候再做。玛丽只有一个念头:为她的第二祖国服务。 她关上了实验室的门,像许多勇敢的法国女子一样,去当一个白衣护士,她立刻取得在卫生服务机关工作的证件。在这个机关里她发现了当局似乎不加注意的缺点,但是觉得这是很不幸的缺点:所有前线和后方的医院差不多都没有X光检查设备!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不用动手术就可以探查人体内部,可以“看见”人的骨骼(g)和器官,并且照出相片来。在1914年,法国只有有限的几套伦琴仪器,供放射科医生使用。军事卫生服务机关在几个大机构装上了这种设备,供战时应用,如此而已。 居里夫人想出来一个办法,她用法国妇女联合会的款项,创造
14、了第一辆“X光汽车。她在一辆普通汽车里放了一架伦琴仪器和一个发电机,就用汽车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供给所需电流。这个完全可以移动的设备从1914年8月起巡回各医院;马纳战役的伤兵被运送到巴黎后,都用这个设备检查。 德国军队的迅速推进,使玛丽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她是应该到布列塔尼去和她的女儿们在一起,还是应该留在巴黎?若是敌军有占领首都的威胁,她是否随卫生机关一起撤退? 她冷静地考虑这些可能发生的事,做了一个决定: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要留在巴黎。不只是她现在担任的救护工作要她留在这里,她还想到她的实验室,想到居维埃路的精密仪器,想到比埃尔居里路的新建筑。她想着:我在这里,德国军队或许不敢抢夺它
15、们,但是假如我离开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失踪。 她这样无不虚伪地推论着,给指导她的本能找出一些合理的解释。这个固执而有毅力的玛丽在本能上不喜欢逃避行动,她认为害怕就等于为敌人服务,她决不让得胜的敌人因走进无人照料的居里实验室而自鸣得意。 她准备离别她的女儿们,把她们托付给她丈夫的哥哥雅克照料。 虽然玛丽能够从容地考虑住在被包围、被轰炸甚至于被占领的巴黎生活,然而有一件宝物实验室所拥有的那一克镭(li)却要她加以保护,不让侵略者侵占。 她不敢把这一点儿珍贵的东西交给任何使者,决定亲自把它运到波尔多去。 (1)【解读信息】“这个7月是1914年7月。”下列对这句话中连用两个“7月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6、 )。 A.重复多余。 B.后一个“7月”是对前一个“7月的补充说明。 C.起强调作用。 D.表明这个“7月”的不寻常。 (2)【提取信息】玛丽出生于( )。 A.法国 B.巴黎 C.波兰 D.德国 (3)【提取信息】X射线的发现者是( )。 A.玛丽 B.路易 C.居里 D.伦琴 (4)【解读信息】法国是居里夫人的第二祖国,她热爱她的第二祖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 (5)【提取信息】居里夫人用法国妇女联合会的款项,创造了什么设备?有什么影响? _ (6)【作出评价】从这篇短文中,你体会到居里夫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_ 二、古诗词赏析 6.古诗群文阅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_
17、? 暖风熏得游人醉,_。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泊:停泊。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思:想着,想到。戍(sh)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代指边关。夜阑(ln):夜残;夜将尽
18、时。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对时局的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暖风一语双关,既指_,还指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风吹雨也是一语双关,既指_,还指_。 (3)根据三首诗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临安邸中的“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热闹,表现当时政局的稳定 B.泊秦淮整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的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了
19、作者为国家戍守边疆的志愿 D.这三首诗都是借景抒情 (4)仔细阅读上面的古诗,按照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题目 抓住景物体会诗歌意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临安邸 泊秦淮 烟、水、月、沙、酒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孤村、风吹雨、铁马、冰河 7.快乐阅读。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注释】草木深:指人烟稀少。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搔:用手指轻轻地抓。浑:简直。不胜:受不住,不能。 (1)理解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是指( )。 A
20、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B烟火 “浑欲不胜簪”中“欲的意思是 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中的“国指中国。“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碎,到处是断垣残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 B.“深表面上写草木茂盛,实际上是写百姓离散之后无人居住而导致的荒芜。作者寄情于物,一个“深”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和痛苦之情。 C.“连三月是说战乱发生在三月份。 D.“白头搔更短”是对诗人的外貌描写,写出了诗人白发苍苍年老的样子。 (3)理解诗句内容,并填空。 诗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两句诗:_,_。这两句诗寄情于景,以“ “ ”表达了诗人看到山河破败
21、时苦闷沉痛、不禁泪流的心情。 “家书抵万金的“抵”是 的意思,诗人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 (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春望是“诗仙”杜甫写的一首诗,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亲、爱国之情。 B.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描绘了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感人形象。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仗非常工整,“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进行对照,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限苦痛。 D.这首诗围绕一个“望”字展开,视角由远到近,感情由弱到强,情景相融。 8.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练习。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2、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注释】诉衷情:词牌名。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戍(sh):守边。关河:关塞、河流。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暗淡。这里作者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字蓿嚎拷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是指
23、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资料链接: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其间,他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标题中你得知了哪些信息。 _ (2)这首词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结合注释及资料链接可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现自己( )。 A.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B.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3)下阕中“泪空流”抒发了作者 之情。 (4)词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情感表达上与示儿中的“_,_相似。朗读时应该用(
24、)的语调。 A.愤怒 B.自豪 C.悲愤 D.豪迈 (5)从古至今,涌现了很多爱国人士,他们或是英勇无畏的将军士兵,或是默默无闻为国家作贡献的工作者结合生活及自己的了解,简要写出一位爱国人士的事迹。(12个事迹即可) _ 参考答案 1.【答案】(1)C (2)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起到强调的效果,却不显得重复。这两个词语都突出了岛上生存环境的恶劣、王继才在岛上种树的艰难,赞美了他无怨守岛、默默奉献的精神。 (3)孩子们饿晕,王继才捞海螺。王继才夫妇在岛上艰难种树。王继才夫妇不愿为孩子离开岛。 (4)一夜无眠;捞海螺;苦楝树种子长出一棵小苗;有人问他为何不为了孩子申请回岸上生活;以岛为家、
25、默默坚守 (5)王继才夫妇为了更好地替国家守岛,把家安到了岛上,因为他们认为岛虽小,却是国土,守岛就是爱国。这朴素的语言赞美了他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品质。 【解析】(1) 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青蛙带蝌蚪”是说三个孩子相依为命,并不是说王仕花一家人都生活在水边,因此选择C。 (4) 这道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当孩子饿晕时这是文章的第2自然段描写的内容。从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那一次,王继才一夜无眠,在海边一直捞到天亮”可知答案。他“喜极而泣是第3自然段描写的内容,“老王喜极而泣”前面的内容就是原因。他“掩面而泣出现在文章的第6自然段,前面的内容就是他“掩面而泣”的原因,是有人问他为何
26、不为了孩子申请回岸上生活。通过这些能感受到王继才以岛为家,默默坚守的品质。 2.【答案】(1)示例:中华民族已经告别了过去的屈辱,变得繁荣富强。 (2)示例:你们的遭遇让我们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会永远牢记这个教训,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让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解析】(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感悟能力。做题时,不仅要深入理解材料蕴藏的情感信息,还要紧密联系课文中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主题,进行感悟体会,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答案】(1)示例:人类经历了什么险阻
27、和牺牲? (2)第自然段:面对世界航天领域中接连失利的阴霾,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表现出义无反顾的决心和信心。 第自然段:面对出舱时的突然变故,两名航天员视死如归,宁可自己牺牲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第自然段:航天员们义无反顾的奔赴,书写了中国载人航天历史上的突破与跨越。 (3)当时世界航天领域中事故频发,面对这种局面,杨利伟没有害怕,毅然接受了任务。即使在最危急的生死关头,他也没有放弃,这是多么崇高的爱国情怀!因此,作者通过叙述杨利伟遇险的经历表达了热爱祖国、为祖国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感情。 (4)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了爱国主题。 4.【答案】(1)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
28、,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华民族的鸦片毒物 (2)贫穷;疾病;愚昧;仇杀 (3)被帝国主义压迫的人民群众;帝国主义被赶走时 (4)示例:表现在5G通信、铁路建设、互联网建设等方面。 (5)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必将胜利,国家终会走向美好明天的乐观主义信念,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答案】(1)A (2)C (3)D (4)居里夫人热爱她的第二祖国。战争爆发后,她关上了实验室的门,像许多勇敢的法国女子一样,当了一个白衣护士,去前线救死扶伤。 (5)居里夫人用法国妇女联合会的款项,创造了第一辆“X光汽车。这个完全可以移动的设备从1914年8月起巡回各医院;马纳战役的伤兵被运送到巴黎后
29、,都用这个设备检查。 (6)居里夫人勇敢无畏、热爱科学、热爱祖国,在战争面前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抛小家、顾大家。 6.【答案】(1)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 (2)自然界的春风;当时的淫靡之风;自然界的风和雨;当时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局(3)A (4)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暖风、游人;表达了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7.【答案】(1)A;就要(2)B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相当于;万金;思念家乡亲人(4)A 【解
30、析】(3) 这道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句将花儿说成会流泪,鸟儿会惊心,因此是将花、鸟赋予了人的情感。因此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道题考查的是诗句的理解。首先翻译一下诗句的意思: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因此“抵”的意思就是相当于。诗人将家书看得比黄金还要贵重,因此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4) 这道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有“诗仙称号的是李白。杜甫被称为“诗圣”。 8.【答案】(1)示例:这是一首词,“诉衷情”是词牌名。诗人希望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报效祖国。(2)B (3)报国无望的悲愤 (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C (5)示例: 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