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七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6033433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七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七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熟悉到通过化学学问的学习进一步熟悉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爱护自然,熟悉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进展的关系特别亲密。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争论沟通、实践活动等详细探究行为,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喜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奇怪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喜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 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

2、关素材及供应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 2、试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预备: 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试验展现、争论沟通、拓展探究 2、教学步骤: 3、活动与作业: 请你参考以下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寻(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共性、特色

3、)进展沟通: 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 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 探究学好化学学问的方法 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学问 你在日常生活中发觉的化学学问 其它(自拟) 【点评】 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留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育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力量,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展现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到达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现

4、等环节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表达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珍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根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 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精选篇2) 【学习目标】 (1)空气成分的探究试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洁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学习重点】学生自主设计试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原理。 【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熟悉?(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

5、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布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表达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堂探究】 【自主学习1】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肯定的熟悉,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讨论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绽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神秘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渐渐被人们所熟悉。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脚印,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本第26页的内容,思索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讨论空气成分的试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消失了哪些现象? 2.拉

6、瓦锡讨论空气成分的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试验探究】观看教师的演示试验,完成下面表格 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快速放入集气瓶中 反响停顿,冷却到室温后翻开止水夹 【沟通争论】请同学们结合本内容和小组争论,共同完成以下内容: 1.写出该反响的字表达式 2.总牢固验结论 3.总牢固验中的留意事项,并争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削减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剩余的氧气? 【自主学习2】阅读第27页内容,思索并争论以下问题: 1.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所

7、占的体积分数。 2.找出混合物和纯洁物的概念。 3.推断以下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洁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海水氧气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自主学习3】阅读本第283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空气中相对稳定的三种气体是?它们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2.什么可以造成空气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和能,采纳的原料; (2)在的条下进展反响,以削减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全部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

8、要利用化学原理从头消退污染。 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学问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看、分析试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试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熟悉冲突双方在肯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

9、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工具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肯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 【沟通答复】 转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力量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力量也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讨论物质的溶解力量。 【归纳总结】 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力量(即溶解度)的要素:在肯定温度下;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溶液为饱和状态;单位为g。 固体的溶解度:在肯定温度下,某

10、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肯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溶液为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提出问题】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常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资料。 【课件展现】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 【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 【课件展现】 教材P36表9-1 【分析小结】 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观,不能表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查找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按教材P3

11、6P37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并争论答复相关问题。 【归纳总结】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推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状况,可以比拟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状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如KN0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如Ca(0H),。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提出问题】 我们讨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

12、何表示呢? 【课件展现】 1.展现教材P38争论,并答复有关问题。 2.烧开水时,锅底有许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白什么? 【沟通答复】 1.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练习争论】 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学生活动】 利用所学学问和阅读教材P38P39资料争论答复。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了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们还可利用已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13、】 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并提示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精选篇4) 学问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试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根底上,研讨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 通过争论,把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响原理; 通过试验探究,学会设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力量目标: 通过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力量; 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学生合作力量、表达力量; 通过探究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育学生试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进展观看力量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

14、发觉的乐趣; 在设计试验装置过程中,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力量,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把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试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着下学会选择,学会推断,从中真正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试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试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晰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索究竟试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试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索,试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比照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试验室制气的原则。 学问讲解指导 留意讲解时的条理性,

15、使学生明白试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局部学生清晰选择该方法的缘由和试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留意理论与试验的结合,避开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培育学生在试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试验的方法等思路的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学问、化学根本试验及试验探究力量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学问的学习比拟简单,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根底上经过争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

16、的重点是力量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的试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阅历,各项试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表达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索;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沟通、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关于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的教学建议 为了完成对学生探究力量的培育,设计2课时完成此节教学;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其中有两个探究:制备药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装置的探究(重点、慢)。 讲授过程指导 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可结合试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展边讲边试验。 留意运用争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

17、适当与氧气、氮气的试验室制法进展比照;结合装置讲解制二氧化碳装置与制氢装置的区分与联系(均是固液反响不需加热制气);结合二氧化碳气的性质,讲解二氧化碳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课程完毕指导 复习试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 布置学生进展家庭试验,用醋酸和鸡蛋壳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业,留意计算和装置图两方面的内容。 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精选篇5) 教学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构造和元素概念的根底上,连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拟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构造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学问:元

18、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留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讨论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神秘翻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奇怪和憧憬,是培育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熟悉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构造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测探究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育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看l18号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9、。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熟悉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育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奇怪与憧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稳固原子构造的学问。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围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摆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摆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

20、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测: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沟通: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力量,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究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受了假设、猜测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展试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其次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示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讨论,有兴

21、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6.学习原子构造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稳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以下原子构造示意图的意义: 8.展现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学生观看、相互争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 2) 比拟稳定 金属元素 少于4个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多于4个 不稳定 9.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到达稳定构造,故化学性质比拟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到达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 6.引导提问:离子是

22、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分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练习,诱发思索 1.小结:在本课题,我们学了什么? 2.练习:课本习题。 教学设计说明 过去由于过分追求学问和力量目标,忽视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往往注意学问的灌输和解题力量的培育,对学生进展科学探究的需要比拟无视。于是根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承受,教师把一个个的学问点教给学生,学生记住结果并会应用解题就行了。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显得苍白乏味,学生学习方法不敏捷,死记硬背,学问把握不坚固。 在新的教学理念驱动下,本课题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进展,

23、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活动:(1)观赏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语言稳固了原子构造学问,同时提出“校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电子能否摆脱原子核的吸引”等问题,自然入了本课题的学习;(2)让学生猜测质疑核外电子运动,再借助挂图(课本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帮忙学生树立空间概念,探究、理解电子的分层排布;(3)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活化氯化钠形成的过程,强化学生的探究欲;(4)利用图示把钠原子和氛原子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氯化钠的过程简明呈现,帮忙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这局部内容的教学,应针对学生的详细状况,若学生难以承

24、受,可按教材要求简化过程);(5)借助观看挂图“l18号元素原子构造示意图”,以表格形式进展学问类比,归纳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样处理能化难为易,变枯燥为乐趣,变结论性学问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饶好玩味地、自主地进展科学探究,使生硬的化学概念变得栩栩如生,易于理解。学生渐渐对学习化学产生渴望之情,能主动参加探究,建构新知,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形成科学态度和把握肯定的科学方法。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楚,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动身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加度高,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学问与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点

25、评 选取核心概念离子为研讨课,内容比拟抽象,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本设计表达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意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育。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学问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的表达。课堂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尤其重视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 1.探究活动设计:(1)观赏科普小论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题学习欲望。(2)猜测、沟通、探究校外电子如何运动,表达对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培育。(3)角色扮演离子形成的过程,生动活泼,到达校抱负的学习效果。 2.扩展学习设计: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讨论采纳表格

26、设计,表达了推理、归纳、分析力量的培育。 探究离子的形成 1、供应信息:钠与氯气反响生成氯化钠。钠和氯的原子构造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看原子构造示意图,分别扮演销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奇妙地考察了学生对原子构造示意图的理解,学生热忱高涨地参加,课堂活泼起来) 3.学生争论;要趋向稳定构造的钠原子和氢原子该如何变化来到达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4。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

27、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到达稳定构造。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到达稳定构造。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展点拨引导,对于方案,教师要让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分;对于方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分析发生这两种状况的难易程度) 4.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各方案,选择最正确方案:把“钠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NaCl。(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好

28、玩,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笔) 5.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精选篇6) 教学目标 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了解的物理性质,初步把握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响的概念,初步学会推断化合反响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响的概念及其反响的推断和的用途。 力量目标: 通过对化学性质的试验,培育学生观看和描述试验现象的力量;及通过试验来讨论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推断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方法,培育学生分析、归纳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描述及对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的制法教学目标 学

29、问目标: 初步把握试验室制取的方法和反响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的根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响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响的区分。 力量目标: 初步培育学生的试验操作力量、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 初步培育学生分析、比照和迁移学问的力量。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实事求是,严厉仔细的科学态度,及试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局部。 这三局部应以的性质为中心,由于物质的用途主要打算于该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熟悉物理性质的挨次,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

30、看的全面,又起到了对比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看和描述的挨次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承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外形,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挨次。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根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响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忙理解。如很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或者让学生想想方法,做个家庭试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比照。 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

31、氮做为改良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留意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匀称而不分层? 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造的理性熟悉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 3、初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讨论化学的工具,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

32、个局部。前面课程学生已经知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根本成分,需要结合原子构造学问,从微观构造的角度对元素进展比拟确定的概念定义,将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与微观粒子构成的熟悉有机统一起来。 1、元素概念是化学概念的教学难点,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详细教学,可以通过生活物品中元素组成的大量实例,促进学生熟悉到元素是具有一样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需了解打算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根本依据,因而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以课本列举27种元素为重点,包括每种元素的符号、名称,做到会写、会读、会用。 3、简介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初步熟悉这

33、个化学工具,依据学生有限的学问根底,可以安排学生组织探究活动,从原子序数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定元素分类等信息,为今后的化学学习供应便利,建立良好的使用学习工具习惯。 教学预备: 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学生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展现课题: 【生活启发】充分利用学生熟识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现实物】供应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 【教师导语】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当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 【学

34、生答复】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课题】第2课题:元素 (评析):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要注意化学联系生活,积极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严密联系,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运用化学的观点熟悉。 二、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 【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学生演板】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一样,从上次所学的“原子构造学问”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学生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全部的氢原子统

35、称为氢元素。 【学生2】把核电荷数为6的全部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分是( B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相对分子质量 D、核外电子数 【师生分析】在原子构造中,打算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 【引导争论】下述化学反响:2H2O=2H2+O2,S+O2=SO2中反响物跟生成物相比拟,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答复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学生答复2】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生活应用】 1、生物细胞无论来源于动物还是植物

36、,微生物,其中元素种类及其质量分数都相近。 2、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阅读图表】了解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质量分数。 【发觉规律】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从多到少次序:氧硅铝铁 【师生争论】为了加强记忆,可以实行谐音记忆技巧:养闺女贴(心)。 【学问拓展】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引导归纳】进一步熟悉我们四周的物质世界,发觉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千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觉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评析):现阶段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关联,熟悉到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讨论物质微观构造时

37、则用“原子”,运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加强学问阅历的不断积存,突破两个概念简单混淆的熟悉误区。 三、熟记常见元素符号,领悟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 【趣味话题】外国友人不会熟悉试验桌上的三瓶金属材料,他问都是些什么物质?他说我不熟悉。 【教师提问】科学上使用什么来表示元素呢? 【学生争论】为了书写和学术沟通的便利,需要采纳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各种元素。 【阅读资料】常见元素符号的历史演化过程,了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又一奉献。 (评析):以学生简单承受的动漫形式介绍,有利学生从乐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这样就便于不同国度的化学界进展学术沟通。 【学生1】书写元素符号应当留意法

38、则:一大二小。 【提出问题】氧元素符号为O表示什么? 【学生2】O表示氧元素 【学生3】O表示一个氧原子 【共同归纳】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阅读资料】从中文元素造字规律来看,将元素分成哪三种? 【学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银铜铁锡Au、Ag、Cu、Fe、Sn。 【学生2】有“气”字头一般是气态非金属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温下的固态非金属元素,C、S、P等。 【学生3】记住三种常见稀有气体元素:氦He、氖Ne、氩Ar等。 (评析):元素符号作为学习化学的第一种化学用语,加强书写化学用语的标准性和严谨性,让学生体悟运

39、用元素符号的重要作用,为立刻学习的化学式做好预备。 四、开展课外探究,简洁熟悉元素周期表: 【类比引入】超级市场为了便于顾客选购采纳分门别类、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万种商品。而化学上为了便于讨论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规律探究】依据元素的原子构造和性质,有序排列构成元素周期表。 【学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学生2】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教师提问】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挨次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

40、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2】通过计算还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等。 【学生3】确定该元素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 【拓展视野】通过科普书刊或互联网查询: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评析):由于熟悉元素种类不多,临时无法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规律,因而需要适当降低运用学问的难度系数,重要的让学生积极拓宽学问视野,体验门捷列夫和道尔顿等科学家讨论化学的乐趣。 【教学反思】 一、组织科学探究要重视学习过程和探究经受 化学新课程组织化学原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参加体验学习的欢乐,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熟悉和理解学习过程,重视科学探究的全程经受,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是学习方面的巨大收获,知

41、道学习上的临时失败,还是今后人生的偶然失败都是难得的人生经受,是人生中一笔精神财宝,遭受失败的味道或许是刻骨铭心的永久记忆,自我渐渐体会,但是要在不胜利的记录中查找失败的阅历教训,这就是我们积极参加科学探究的收益。 强调元素符号记忆的学习任务,可以实行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前三单元教学中有规划的逐步供应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步熟识常见元素符号和物质化学式,着实减轻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表达出化学用语的启蒙性和工具性。也可以安排学生个人自制学习卡片或学习包,将化学用语记忆分解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加强书写化学用语的标准性和严谨性,让学生体悟运用元素符号的重要根底性,表达认知进展规律的渐进

42、性。 二、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将抽象的学问原理详细化 本单元组织“元素”化学概念和“元素周期律”原理的教学,都可以运用类比方法,有利将“元素”、“元素周期表”内容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将抽象的学问体系详细化,增加学生对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感性熟悉。 前三个单元学问学习,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接触和熟悉常见物质有空气、氧气和水,但是学到的元素化合物学问不多,这样势必要求组织教学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化学新课程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师生对话和学生积极思索,通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明确强调要求进一步淡化化学概念的教学,对于概念的学问要求只需学会应用,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正确运用,因而理解“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问题,领悟元素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异同,可以通过类比的事例进展讲解:0-9九个数字就是组成很多个数字的元素,26个字母就是英文的根本元素等,让学生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根本成分,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引入“元素周期表”这个化学学习工具,不直接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规律,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为了取用存放的便利考虑,例如超市的商品需要分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