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 【课题】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洁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分,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熟悉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洁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依据供应的地理信息,通过比拟、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爱护大气
2、的重要性分析,增加环境爱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怀爱惜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预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预备】 收看中心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局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局部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洁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3、。 依据皮亚杰认知进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进展详细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肯定依靠于详细事物或形象的规律思维力量,是智力进展和力量培育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纳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熟悉有关概念和根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根本的技能和力量。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
4、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忙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纳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学问,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及合作沟通力量。 【板书设计】 简洁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分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 学问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把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
5、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力量目标 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根本构造。 2.观看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娴熟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 人类对地球的外形和大小的熟悉过程,表达着人类熟悉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进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进展的眼光熟悉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化和进展。培育学生仔细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神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外形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外表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6、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学问,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教学方法 观看、比拟、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预备 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熟悉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其次课时纬线和经线 第三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头呢?(学生谈论)对,从熟悉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头。 多媒体画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绚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
7、球仪 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光明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外形呢? 学生答复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外表,是无法看到地球整风光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熟悉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2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 读图思索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学生答复学生答复后,教师评价点拨。 设问引导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许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 多媒体画面3图略(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请同学们
8、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组织活动1.学生描述、举例。教师评价。 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展以下几项活动: 列举事例: 模拟观船模拟“海边看船”。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沟通印证。 试验行船试验“桌上行船”。让学生做一个比照小试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观看照片观看“月食照片”。让学生观看课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局部?(古铜色的局部)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外形?(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不能,假如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
9、是弧形) 引导思索思索“高站远瞩”。教师引导学生熟悉站在宽阔平坦的田野上,眺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例,证明白大地的确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想和推理,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4图略(课本P2图1.1“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展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评价过渡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指出:1519年9
10、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白过去人们的猜想和推理,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多媒体画面5图略(课本P2图1.1“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看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结过渡教师边小结,边点击在多媒体画面6上依次消失的图片和问题。 多媒体画面6 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外形的熟悉经受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头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想推理(点击“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终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
11、卫星照片”),从这一熟悉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争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争论沟通。 争论沟通教师组织学生争论沟通。 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当学习前人熟悉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究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抗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神秘的志趣;用动态的、进展的眼光熟悉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化和进展。 提出问题人们在熟悉地球外形的过程中,还准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外表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转过渡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
12、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熟悉它,讨论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讨论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协作学生学习) 多媒体画面8 地球仪略图 同学们请看课本P4中间自然段,观看地球仪,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各题: 1.什么是地球仪? 2.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 3.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 4.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5.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争论、沟通,总结
13、地球仪的特点。 教师点拨依据学生争论、沟通的状况,利用地球仪,边演示,边补充点拨,并渗透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学问: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在确定南北方向的根底上,定出东、西方向,提示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演示地球仪转动也应自西向东转,并指导学生演示。 教师要对第5个问题作必要的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地球仪上的能使之围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是我们“熟悉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
14、,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熟悉。在此根底上,同学们还熟悉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忙我们更好地熟悉地球,学习地理。 依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学问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一轴二极”。 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活动与探究 1.随着人类科技手段的进步,目前人类对地球的外形又有什么新的熟悉。 2.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学问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 3.美国的孟席斯经过14年悉心考证,得出一个惊世结论:发觉美洲大陆的人不是哥伦布,最早环球航行的也不是麦哲伦,而是早在1421年至1423年间,中国明朝的郑和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
15、举,将世界环球航行的历史又往前推动100多年。请收集这一新观点的有关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比方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学问。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方法2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然后设问:地球仪外表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熟悉熟悉它们。 投影展现投影展现自学或研讨表格(见板书设计)。能保证每45名学生有
16、一个地球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力量的学校,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争论,完成新学问的学习。 对于多数学生没有地球仪做保证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纳问题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经纬仪,结合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看,边争论填表,完成这局部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11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纬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1.9“基多赤道纪念碑”) 低、中、高纬的划分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看地球仪争论以下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启发研讨 1.什么叫纬线?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说明基多赤道
17、纪念碑)纬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4.地球仪上能画多少条纬线? 5.什么叫纬度? 6.零度纬线是哪一条? 7.纬度从赤道开头,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 8.纬度一样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 9.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消失在哪个地区?(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点和纬度值) 10.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并依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多媒体画面12图略(课本P7
18、图1.12“南北半球的划分”) 读图分析读图分析,并结合观看地球仪思索以下问题: 1.赤道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学生观看答复后,并指导学生描画此纬线,填写南北半球的名称) 2.指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局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3.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看看这几条纬线所经之处,有没有自己听说过的地名。(强调这是几条重要纬线,让学生记住) 承转过渡通过研讨大家知道纬线和纬度的学问,但要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学问。 多媒体画面13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经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
19、,课本P6图1.10“地球仪上的经线”,课本P6图1.8“格林尼治0经线”) 读图思索,并结合观看地球仪,自学完成以下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1.什么叫经线? 2.经线的外形、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3.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此题较难,以教师答复为主,并引导学生看图,说明本初子午线及其标志) 4.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头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经线? 6.在地球仪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拟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需是
20、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 学生自学教师准时巡察,引导学生与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进展比拟学习,组织学生边自学,边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多媒体画面14图略(课本P7图1.13“东西半球的划分”) 读图思索以下问题: 1.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2.全部和大局部位于东半球的有哪几个大洲?位于西半球的呢?(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争论评价学生以学习小组争论沟通,教师评价点拨后强调东西半球的分界限,然后转入下面的课堂练习。 多媒体画面15想一想: 1.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始终前进,最终能回到动身地吗?为什么?(能,纬线成圆)沿经线呢?(不能,经线是半圆)
21、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极) 3.依据图甲和图乙所示,说说经纬度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评价点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相互问答沟通,教师评价后重点点拨第3题,在学生对图理解的根底上,为便于学生记住其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北大北纬,南大南纬,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 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外形、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重点)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确实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
22、、东西半球的划分。(重点) 教学方法: 观看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 约分钟。 教具: 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章地球(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唯恐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日,我们就先来熟识一下地球的一些状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外形和大小(
23、板书) 1、地球是什么外形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答复) 地球外形是:球体。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周长在哪里? 答:结合经纬仪答复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外表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地球的周长叫赤道。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解释的详细数字答复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章的球体。(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假如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
24、异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外表积分别是多少?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 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 1、什么是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并按肯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局部组成?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体、地轴组成的 3、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
25、极。 4、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四周,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并指示给旁边的同学,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确。) (1)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地球仪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作逆时针转动。告知学生面对地球仪如何识别东、西、南、北4个方向。 (2)(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3)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精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需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
26、线构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没有,是假想的) 6、课堂练习: (1)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三、纬线和纬度(板书) 引入地球仪上有很多纵横交错的线,你知道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吗?现在我们来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什么是纬线?(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纬线的定义,并读出来。)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经线垂直相交,并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纬线指示给同学,请对方推断正确与否。) 2、纬线是什么外形?是半圆,还是圆圈?圆圈。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4、全部纬线的
27、长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义)是什么?(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答复) 赤道在两极的中间,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限,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答复)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 7、纬线有哪些特点?(展现经纬仪,学生观看答复) 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8、在地球仪上大家可以画出多少条纬线?人们是怎样区分每一条纬线的? 边指示边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很多条纬线。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这就似乎给每条纬线都起了名字,我们
28、就能区分它们了。) 多媒体展现图片“纬线与纬度示意图”。 9、哪条纬线是零度纬线?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人们把赤道定为零度纬线,它把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10、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是90。位于南、北极点。 11、赤道南北两侧的纬线在名称上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来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字母“S”来表示。 板书 北纬N,南纬S 12、假如用字母表示,北纬20度和南纬20度可分别表示为:20N,20S 。 1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的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
29、(多媒体图示变化规律) 14、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中纬和高纬三局部。其中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板书:低纬、中纬和高纬 多媒体展现 “低、中、高纬度示意图”。 课堂练习:让学生将课本、练习册或教师给出的练习纸(多媒体课件更好)中的纬线纬度指读或标注出来。 例如题请问北京(40N)处于什么纬度带?中纬度。 例如题 中国和南极洲分别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中国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育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力量,使学生领悟把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把握地图学问和技能,也是今后建立祖国所应
30、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学问和力量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根底学问。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识别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推断地势凹凸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推断地势起伏凹凸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力量。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
31、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区分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区分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根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猎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需熟悉和熟识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根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
32、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方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沟通记忆的好方法。教师赐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现各种图例,让学生识别,也可用课前预备的“图例卡片”,进展“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嬉戏。 4、组织学生进展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竞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现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
33、图例当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把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标准精确,特殊是注记,应当字体清楚匀正,大小适宜,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根本要素,只有娴熟把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猎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猎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
34、,能够更加快速和精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争论沟通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争论沟通,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依据学生发言状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大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依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一般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一般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依据特地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特殊是计算机在地图
35、绘制中的广泛应用,消失了很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奇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精确地传输和猎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依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殊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争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争论沟通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看和指在图上找
36、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猎取的信息,要擅长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展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应练习 1、电脑展现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安排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
37、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依据以下电脑展现,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根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将来的学校建立方案;或以“我铺张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精确、最美观。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巴西经济进展的历程,分析现在工农业特征,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的进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2
38、、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患病破坏的缘由,找到爱护森林的相应措施,帮忙学生树立爱护意识。 3、通过巴西迁都事例的学习,熟悉到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巴西经济进展的历程,分析现在工农业特征 难点:熟悉热带雨林的生态作用,找到爱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过程 巴西面积85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国,人口2亿,也是世界第五大国。同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还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巴西的经济进展如何呢? 今日我们连续学习: 其次节巴西 二、新课讲解: (一)、进展中的工农业 1、农业: (1)、地形气候: 出示PPT,总结巴西的地形气候特点
39、: 两大地形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相对应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出示PPT,介绍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大局部在海拔150米以下。 总结: 地形和气候都有利于农业的进展。 (2)农业进展 出示含动画的PPT,学生了解巴西农业的进展。 出示PPT,总结巴西农业的进展: 耕地面积广阔,约有可耕地3、7亿公顷;丰富的水资源。 盛产咖啡、甘蔗、柑橘、木材、自然橡胶 巴西农作物大量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其次位) (3)、咖啡王国 出示咖啡生产的PPT,总结: 咖啡王国”巴西是世界上最大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
40、十五以上,从而赢得了“咖啡王国”的美称。咖啡是巴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2、工矿业: 出示PPT,学生了解巴西自然资源的丰富。矿产口出口量很大。 学生从书中找出描述工业进展的语句,总结: 自巴西独立来,工业进展快速,现已建立了部门齐全、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体系,其中钢铁、汽车、飞机制造业等工业都居南美洲首位。 指出,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兴旺的国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快速的国家之一。但是,仍旧是进展中国家。和俄罗斯、中国、印度、南非,合称“金砖国家”。(特点是经济增长快)。 3、巴西利亚 出示PPT,熟悉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位于巴西高原海拔1158米处。该城市以
41、飞机状的大胆设计及快速增长的人口而闻名。巴西利亚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人均绿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 虽然是首都,但不是最大城市。最大城市是里约热内卢。指出,2023年奥运会,在里约热内卢进行。 活动: P86页活动。 (二)、热带雨林的开发和爱护: 1、亚马孙河: 出示PPT,学生熟悉亚马孙河 世界其次长河,流向大西洋。流量是尼罗河的100倍,是世界第一大河。 争论: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缘由是什么? 结论: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是全年多雨区,流域内全年降水丰富,大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在2023毫米以上,干流水量极大。亚马孙河的河面相当宽广,流域以内平原宽阔,流域面积大,洪水季节流量极大,河口地区一片汪洋,有“河海”之称。 2、热带雨林: 亚马孙河是世界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在亚马孙流域也分布着地球上最广的热带雨林。 亚马孙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为什么呢? 出示PPT,学生理解: 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汲取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据估量,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应量的20%以上。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热带雨林,除了供应氧气,还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看书总结: 3、热带雨林患病破坏: 巴西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阔的热带雨林,它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储量占森林总储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