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返实验设计教学案例中学实验_论文-会议文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返实验设计教学案例中学实验_论文-会议文章.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残疾儿童行为矫正 倒返实验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 1:图 1-16中的 A-B-A-B 图表显示出老师的要求对一位名叫鲍勃的智障青年的侵犯行为的 影响。卡尔(Carr)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老师的要求对鲍勃的侵犯行为的影响,在一个阶段中,他们让老师频繁地下要求,而在另一个阶段中,则让老师不下要求,他们通过转换这两个阶 段来研究鲍勃的反应。在图 1-13中你可以看到目标行为改变了三次。在基线期(“要求”),侵犯行为频繁出现。当处理期(“无要求”)第一次开始时,行为减少了。当第二个“要求”阶段开始时,行为又回到了第一个基线期的水平。最后,当“无要求”阶段第二次开始时,行为又一次减少了。行为改变了三次,而
2、且只有当阶段改变行为才改变的事实证明了要求的 改变(而不是某些外来无关因素)引起了行为的改变。当要求每次出现和消失的时候,行为也 相应地改变了。鲍勃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ea 40 ZQ Q 0 5 10 19 20 Z5 治疗次巍 无要求 图 1-16 A-B-A-B 实验设计(来自卡尔、纽森和宾可夫在 1980年的研究)显示了一位智力障碍的青年在有要求的基线期(A)和没有要求的处理 期(B)的侵犯行为的行为频率。上述例子反映了如下事实:A,二是处理期 B,反复测 量目标行为的改变情况,借以探索实验处理条件是否对目标行为发挥了有效的控制作用。JBL TL V
3、ir,I 倒返设计程序操作的基本思路是,个体在未经控制的环境中,某一目标行为的存在可由 训练者通过观察和记录,用量化的方式显示出来,这个在实施行为处理之前客观显示出来的 行为表现,就是目标行为的基线期 A。如果经处理条件 B介入后,受训练者的行为状况与基 倒返设计最基本的法则是,在至少两种条件下,一是基线期 线期 A相比发生了变化,则可认为此种处理条件有可能影响受训练者的行为改变。为了证明上述假设是否成立,训练者可以撤回所介入的处理条件 B,还原到基线期 A的 条件,即回复到不给予任何处理的状态。如果经过这一步骤的安排,受训练者的目标行为又 恢复到基线期 A的水平,我们就有根据说,所介入的处理
4、条件 B确实影响了目标行为的变化。接着,再度介入处理条件 B,此时受训练者的目标行为若再次随之发生改变,则将有力 地证明,处理条件 B对目标行为的改变确实具有绝对的影响力。简言之,通过这种简单的两种条件(A和 B)的反复安排,以便观察目标行为的改变情况,然后借此资料来验证自变量(处理策略)与因变量(目标行为的改变)的因果关系,即为倒返设 计的要义和特点。案例 2:霍尔(Hall)等研究人员,于 1968年利用正强化原理来处理一位一年级学生 Levi 的分心 动作,培养其专心听课行为。实验是这样进行的:1.基线期。为期 7天。每天在择定的时间内观察和记录 Levi 的用功行为。先观察 Levi
5、每天上课时专心于注意教师与功课的时间有多久,每 10秒钟记录一次,以计算其用功行为 的百分率。结果是 65%左右。教室环境是:Levi 每当专心用功,教师不予理睬;每当分心 捣乱时,如吵闹、干扰同学、不用功等,教师则加以注意。2.处理期。为期 12天。行为矫正策略是:对用功行为加以注意,对分心动作则不予理 睬,即运用正强化原理。结果是增强了 Levi 的用功行为,用功时间提高到 90%。3.还原期。共 3天。让 Levi 恢复到基线期环境,结果用功行为降至 60%。4.再处理期。维持了 4天。再次使用正强化原理,注意其用功行为,忽视其分心动作。结果是用功行为的百分率再度提高。图 1-17表明
6、Levi 在接受行为改变方案过程中用功行为 的变化情况。实验处理的结果显示,用正强化原理来处理学生 Levi 的分心动作、培养其用功行为是 成功的。同时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学生中的分心行为、扰乱动作是教室里常见的不适应行 为;教师如果能够自觉地巧妙地运用具有区别性的社会强化手段来处理,对截然不同的用功 行为与分心动作采取泾渭分明的态度,那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功行为将会取得明显效果。这里最重要的原则是:教师应多注意与关心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而对学生的不好行为可以 故意不加理睬。为的影响卡尔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老师的要求对鲍勃的侵犯行为的影响在一个阶段中他们让老师频繁地下要求而在另一个阶段中则让老师
7、不下要求他们通过转换这两个阶段来研究鲍勃的反应在图中你可以看到目标行为改变了三次在一个基线期的水平最后当无要求阶段第二次开始时行为又一次减少了行为改变了三次而且只有当阶段改变行为才改变的事实证明了要求的改变而不是某些外来无关因素引起了行为的改变当要求次出现和消失的时候行为也相应地改变期和没有要求的处理期的侵犯行为的行为频率上述例子反映了如下事实二是处理期反复测量目标行为的改变情况借以探索实验处理条件是否对目标行为发挥了有效的控制倒返设计最基本的法则是在至少两种条件下一是基线期作用倒 图 1-17 倒返实验设计(用功行为的改变)20 0 S 10 15 星贱期 处理輛 20 as(n iw)违廟
8、期 轉蚯理w W肿6040.1 用功厅魁日甘車 为的影响卡尔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老师的要求对鲍勃的侵犯行为的影响在一个阶段中他们让老师频繁地下要求而在另一个阶段中则让老师不下要求他们通过转换这两个阶段来研究鲍勃的反应在图中你可以看到目标行为改变了三次在一个基线期的水平最后当无要求阶段第二次开始时行为又一次减少了行为改变了三次而且只有当阶段改变行为才改变的事实证明了要求的改变而不是某些外来无关因素引起了行为的改变当要求次出现和消失的时候行为也相应地改变期和没有要求的处理期的侵犯行为的行为频率上述例子反映了如下事实二是处理期反复测量目标行为的改变情况借以探索实验处理条件是否对目标行为发挥了有效的控制倒返设计最基本的法则是在至少两种条件下一是基线期作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