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领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领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题目第4课宋明理学1课时学习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思想,说明宋明时期儒目标学的发展。学习疑问学习建议一课前准*区【相关知识点回顾】【知识链接】【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一一儒学的危机1 .背景随着、,汉唐时的儒学已经无法控制人心。魏晋南北朝以来,、迅速传播,儒学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三教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 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 .儒家学者的对策:唐宋儒家学者弘扬、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二、宋明理学的内容1.程朱理学形成:在回应佛、道挑战时,新兴的儒学到宋代建立了一个以“”
2、或“”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代表人物是北宋的、和南宋成为集大成者的 O主张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从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把握“理。要通过“”的方法。其最终目的在于融会贯通而明“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 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17. 2013. 1.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 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
3、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8. 2014.1.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9. 2014.1.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思维导图】(学生自我绘制)影响适应 阶级需要,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朝曾将朱熹编著的作为科举
4、考试的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它还流传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陆王心学陆九渊提出“, ”的思想,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用“”以求理的方法。王守仁主张以 学来更新理学。思想核心是“”,只要克服、就能成为圣贤。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 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2、宋明理学强调 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压抑、扼杀人们的,产生了消极影响.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 和,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一课堂活动区I44X/464夫及之,但*-4*工【探究点一】K合作探究】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类型程朱理
5、学陆王心学相 同 点学派内容实质影响不 同 点对理的认识认识方法哲学范畴翻g:朝蚪巴III【层次一】1、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2、中国古代有“虎溪三笑”的典故,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土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 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 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景象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
6、,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 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4、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 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 的是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7、:“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7、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 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 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8、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9、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 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10、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 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B.C.D.11、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
9、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 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陆九渊塞内卡王守仁泰勒斯A.B.C.D.12、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 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 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 作非为J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 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
10、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 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2)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3分)13、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 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 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
11、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 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 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 文化上的连续性。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 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 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 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 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
12、学。马克森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 的原因。(4分)(2)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14、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 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 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戊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材料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6分)【层次二】15. 2010. 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木”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6. 2012.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