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篇).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5572442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篇) 学习目标: 1.能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并会运用欧姆定律进展简洁的计算。 2.能说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洁的电路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洁问题的力量 导学内容和步骤: 一、前置学习: 欧姆定律的内容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式中各物理量及单位: I-电流-安培;U-电压-伏特;R-电阻-欧姆 3.欧姆定律中的“导体”指的是 。 4.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5. 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2、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二、展现沟通: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13题,上黑板展现。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三要”和“三不”。 三要:要写解、答;要有公式;要带单位。 三不:最终结果不准用分数;不准用约等号;不准用除号。 三、合作探究: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4题,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上黑板展现。 教师归纳:解题步骤:1。依据题意画电路图; 2.在图中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3.综合运用电学规律列式求解。三种方法(单一法、整体法、比例法)。 四、达标拓展:略 五、教学评价:略 六、教学反思:略。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A、 学问与技能 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洁

3、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A、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构造,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育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力量。 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姿多彩的简洁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物理学原理。 通过争论沟通、试验探究,增加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通过了解简洁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状况。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学习

4、过程: 一、复习稳固 1、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劲杠杆的特点,等臂杠杆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熟悉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忙。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现汇报 一、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分? 2.结合实际生活,思索一下,在你四周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图

5、。 2.根据上图图示进展试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缺点是_.实质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缺点是_.实质_ 三、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学问,然后解决以下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 2.认真看课本图,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当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列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试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又能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 四、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洁机械”,完成以下任务。 1.指出图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

6、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劲机械? 四、拓展提升 1.假如忽视滑轮重和摩擦,则以下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N; F2=_N; F3=_N; F4=_N. 2.(选作)如下图,物体重20N,忽视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五、课后记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展简洁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索和

7、争论,推断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讨论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洁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加观看、试验、探究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力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推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预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答复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8、。思索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试验:在水平长木板用一样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试验根底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展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试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确实切含义: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看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争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四周你发觉有哪

9、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看得最认真?学生可能举许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确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教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状况存在? (1)举重运发动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依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状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行,又知道有三

10、种状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测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出例如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试验。 3.分析试验数据,启发学生争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注:这里强调使用机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与后面的机械效率对应,指的是使用机械会做额外功。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学问,还想知道哪

11、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展情感谢励。 (五)小结 (六)作业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 篇四 学问力量 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3、培育学生应用物理学问解决简洁问题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讨论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想验证结论检验、应用、推理、解释制造发觉,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出现象的乐趣,猎取物体沉浮的阅历熟悉,增长探究物体沉浮的本质的力量,培育观看试验,思索等科学力量,为后续乃至终生学习力量及到达高级的思维水平预备熟悉根底。让学生初步了解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参加制作密度计

12、的实践活动和成果的展现活动,感受到科学技术社会的进展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培育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深厚兴趣,对试验现象仔细观看和对试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敬重事实、擅长质疑的科学态度。 2、通过浮力学问应用实例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3、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试验,激发学习欲望。进展积极探究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施教策略: 1、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以打捞沿船引入新课,并利用FLASH模拟潜水艇下潜、上浮;巨轮在海上航行;飞艇在空中飞行等现象引入到浮沉条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边学

13、边试验,在试验、争论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用FLASH制作动态的受力分析,帮忙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3、用多媒体制作潜水艇、孔明灯等浮沉原理并结合演示试验,让学生把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及其克制策略】 难点: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 克制策略:通过学生自己试验探究,争论、沟通、总结得出,加深熟悉 【教学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采纳主体参加教学策略。详细应用:1、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形成相互敬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2、创设问题的情境;3、要从多方面培育学生参加的意识和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加的力量。4、要擅长发觉每位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是萌芽)

14、,并准时给以确定和鼓舞; 学生掌握策略: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与自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使学生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表达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时机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学问(将学问“外化”);能依据自身行动的反应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熟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应)。 教学设计谋略:本课的设计采纳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模式,通过各种学习媒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教与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从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得信息到使用信息,将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践中去,发挥学生的主

15、观能动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展指导,并供应必要的学习环境(如学生试验,课件展现等),学生通过自己制作密度计等试验不仅仅提高了综合素养,而且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能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2、运用演示试验和学生分组试验,使学生在试验中学会观看、在试验中学会讨论,初步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 【课前预备】 1、预备学生分组试验(2人一组):400ml烧杯,200 ml烧杯,50 ml烧杯,盐,水,酒精,鸡蛋,量筒,铅笔,铅丝 2、密度计,潜水艇模型,自制热气球(教师演示用) 3、制作POWERPOINT,利用shockwave flash

16、object插件插入flash.exe。 【教学过程】 引入:你知道俄罗斯和“泰坦尼克号”沉船大事吗?假设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实行什么措施?(翻开POWERPOINTRT,学生扫瞄有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有关图片,学生沟通、争论) (设计理念:开头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这个情景围绕学科教学内容绽开,是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肯定的关联,而且稍高于学生现有的根底,能够引起学生的奇怪心,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没有一个明显的正确答案或固定的答案,学生或许不行能一开头便获得对提出问题的全面熟悉,学生依据自身的阅历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想法或许很稚嫩,作为教师,要确定学生想法中

17、合理的一面,进而进一步提出问题) 新授 一、讨论影响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因素 打捞沉船与物体的沉浮有关,今日我们就亲自来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探究过程一:将试验桌上的石蜡块、小瓶、牙膏皮分别投入水中,观看它们在水中的浮沉状况。 提问:你观看到什么现象? 探究过程二:请同学们想方法转变它们的沉浮,并尝试思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转变它们原来的浮沉状况的?(学生试验,绽开进一步的探究、发觉过程) 结论:掌握物体浮沉的途径: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通过探究试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学问进展有关的计算。 (二)

18、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试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 2.通过试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讨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掌握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熟悉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育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学问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试验 提出问题 两个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观看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和这个试验类似的状况生活中还有

19、许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一样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带着学生分析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引导学生设计试验 首先让我们用试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依据刚刚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 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讨论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呢? 我们把压力作用面积叫做受力面积。 供应的器材有:小桌、海绵、砝码。 板书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引导: 从刚刚的分析可知,假如要比拟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办? 那要是压力和受力

20、面积都不一样,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能借鉴的方法。 特别好。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1 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试验探究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而形成压强的概念,并争论了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 篇六 一、学问与技能 1、通过观看和回忆再现初步熟悉机械运动的现象。 2、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

21、置的变化。 3、知道参照物。 4、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依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5、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和回忆再现的方法熟悉什么是机械运动。 2、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熟悉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一样。 3、通过学习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想象力量和分析力量,把握讨论问题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看、想象、争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学问。 2、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熟悉,培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熟悉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22、 一、机械运动 探究: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摇摆;2,夏天,蚊虫在灯下飘舞;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5.昨天,“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 6.今日,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 7.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运动(如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淌),认真体会与比拟上面列举的物体运动的例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想想议议 宇宙及自然界中关于机械运动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学们通过思索、争论可以多找一些例子,提出来发表让大家共享:流星划过夜空 小鸟在空中飞

23、行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稻穗在随风起伏房屋、树木随地球一起运动。这些都是机械运动吗? 二、参照物 1.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恰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猜测和假说:(1)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对比要讨论的物体和选择的标准物体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后再做出推断。 (2)很简洁,用眼睛看看动不动就行了。 进展试验: (1)两名同学乘坐公交车,一名同学盯着另一辆车上的某乘客,另一名同学盯着站牌,此时另一辆车开动,两同学乘坐的汽车未开动,请两同学说出自己乘坐的汽车的运动状态。 (2)乘坐观光电梯时,眼睛看地板和看外面的景物对自己运动状态的描述分别是怎样的? 2.参照物该怎样选择? 想想议议 每个同学都来描述同一物体

24、的运动状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如:夜间趁着月光走路时,要描述影子的运动状况,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影子在动;若以人为参照物, 影子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肯定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寻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假如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对于同一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标准来讨论它的运动状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大

25、路上,以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李明和王红晚餐后并肩漫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他们两位都是运动的,若以李明为参照物,王红是静止的;树木、房子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若以行驶的车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四、相对静止 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运动的方向一样,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天气预报与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有亲密联系。阅历丰富的气象预报员会依据卫星云图结合其运动速度精确推断冷空气在什么时候到达什么地区造成大风降温或冷暖空气,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上空交汇形成雨雪

26、天气等等,提示人们做好预防预备工作。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受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育乐于和他人合作进展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把握测量,计算,表达力量及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展简洁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 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压力的概念。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 试验探究式 教学预备 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

27、程 一 课题引入 不知道大家留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简单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闲得意,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洁,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预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 讲授新课 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假如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学生板演) 多媒体展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现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

28、触面相垂直。(学生观看并答复) 垂直作用在物体外表上的力叫压力。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试验来探寻答案。 试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拟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看) 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学生答复) 试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拟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看) 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学生答复) 为了更直接便利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这一个概念就包含了压力作用的两个效果。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29、p=F/S 受力面积是指作用的两个物体接触的那一局部面积。 单位: 牛/米2=帕斯卡 符号Pa 物理意义: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实际应用: 为什么坐沙发比凳子舒适?(学生答复) 在压力肯定的状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例如拖拉机和坦克的履带;雪橇等)。反之可以增大压强(例如菜刀的刃;钉尖等)。 在受力面积肯定的状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力可以转变压强(学生自己举例子)。 三 小结:建立起正确的压强概念;理解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展简洁估算;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压强。 四 相关学生练习: 1关于压力和压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总

30、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肯定越大 D压力大,压强肯定大 2质量一样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拟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 A压力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3以下事例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 )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D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30 N的压力作用在1 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是假如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5105Pa的压强,受力面积应是质量为48kg的人受到的重

31、力是多少?假如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那么,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 篇八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本章教材围绕“机械能”的概念绽开,重视学生生活阅历的作用,而把“功”的概念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因此,要仔细分析其特点,留意培育学生的概括归纳力量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第一节 功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展简洁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32、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索和争论,推断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讨论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洁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加观看、试验、探究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力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推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预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33、 提问学生答复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索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试验:在水平长木板用一样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试验根底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展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试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确实切含义: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看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争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

34、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四周你发觉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看得最认真?学生可能举许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确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教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状况存在? (1)举重运发动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依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状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

35、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行,又知道有三种状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测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出例如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试验。 3.分析试验数据,启发学生争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注:这里强调使用机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与后面的机械效率对应,指的是使用机械会做额外功。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学问,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展情感谢励。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