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三篇]-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三篇]-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三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教案网免费发布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三篇,更多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大范文网准备了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杠杆(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
2、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 1、认识杠杆 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
3、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 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1)找准支点;(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4)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
4、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O点是不动的,所以O点就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A点起沿F1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O向动力F1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1,从支点O向阻力F2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2了。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OA
5、和OB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三、课堂小结 认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四、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五、板书: 第一节杠杆(一) 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2、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
6、: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杆秤 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杠杆的原理 出示杆秤,对杆秤进行分析,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使用杆秤称水果,要求称不等量的水果,请一位学生上来演
7、示。 置疑: 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画力臂的步骤为:第一:在杠杆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第二: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第三:要用虚线画力臂,支点到垂足用字母表示出来。 二、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确定的关系。 每2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步骤如下: (1)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静止);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
8、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五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五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可能有学生得到其他关系式,但不适合所有数据,因此它不是杠杆平衡条件。 【课堂练习】 1画出下图中F和F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F 与F的大小 2下图所示杠杆,OA长20cm,AB长60cm,现在A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B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三、杠杆的分类 由杠杆的平衡关系,可以得到当力不等时,对应的力臂也不等。可将杠杆分为三
9、类: 杠杆类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力臂的大小关系LLLs 费距离s12,因此使用撬棒撬石头省力而费距离。 要求学生举例,并进行分类。 四、课堂小结 杠杆的平衡条件F11F22;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五、实践活动 1.通过探究,你能理解阿基米德的名言吗?请就此写一篇短文。 2.用杠杆知识分析、理解天平的原理和调整过程。 六、板书 第一节杠杆(一)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1F22 滑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知道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实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
11、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新课引入 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1、定滑轮 观察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实验: 称量钩码的重力; 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
12、体上升,拉力的方向改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GF。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提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 按照下图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2、动滑轮 (1)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此时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刚才演示实验使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13、 (2)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情况怎样?(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实验探究,参照下图进行实验。 由于研究定滑轮时教师已演示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实验步骤。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4)总结: 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 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四、实践活动建议:“发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 五、板书 第二节滑轮 一、定滑轮 1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2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使用定滑轮不省功。 二、动滑轮 1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2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工作,不省功。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