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 《马说》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1 《马说》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说三年中考真题 (解析版)【2023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C策之不以其道 不得志,独行其道D执策而临之
2、 把酒临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那?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4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链接材料)辛未闰
3、四月即事(节选)张九成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注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士:指人才。鲜:读作xin。 【答案】1D2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3A4相同点:爱惜人才(或:重视人才)。不同点:韩愈认为人才多,但识才者少,呼吁要善于识别人才;张九成认为人才难得。【分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名贵/出名;B.食:吃/通“饲”,饲养;C.道:正确的方法/道路;D.临:都是面对的意思;故选D。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
4、词: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2)重点字词:第一个“其”,难道,表反问语气;第二个“其”,大概,表推测语气;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知,懂得,了解,认识。3B.有误。根据“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分析,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C.“鄙视与反抗”有误,文中没有此意思;D.“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有误。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故选A。4本题考查对比分析。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马说通过论述世上存在着千里马,而伯乐却很少有的情况,来表达出作者自己面对怀才不遇的境遇的愤懑与无奈之情,
5、希望统治者,善于识别人才,重视人才。也侧面揭露除了封建社会之下,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张诗中根据“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大意“如果听说失去一个人才,会难过的吃不下去饭。人才很稀有,求得一个人才要从百千人中去找”分析,张诗认为人才稀有,要重视人才。据此写出异同点即可。【参考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
6、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链接材料】:如果听说失去一个人才,会难过的吃不下去饭。人才很稀有,求得一个人才要从百千人中去找。这不是当今社会独有。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2023辽宁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7、,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景公问晏子曰:“莅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公曰:“虽有贤能,吾庸知乎?”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乎是,故不知也。”公曰:“请问求贤?”对曰“观之以其游,说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
8、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释】莅:治理,下文的“临”“敕”与此同义。官能: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职。庸:怎么,哪里。务:致力,专从事。游:交游,交结的朋友。说:评说,评论。靡曼:指言辞华丽。声:名声,声誉。荣:通“营”,迷惑。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策之不以其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善为国家者何如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D夫上土难进而易退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
9、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8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甲)文中“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乙)文中,晏子向景公建议的治国方法是“”(用原文回答)。 (2)在对待“贤能”的问题上,景公与“食马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5D6(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凭着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7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8(1)人才 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
10、(2)景公:有求贤的主观愿望,虚心求教。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解析】5A.足:足够、充足/值得;B.之:指代马/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善:善于/好;D.进:在朝堂作官/在朝堂作官;故选D。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1)且:尚且。欲:想要。等:等同。安:怎么。(2)以:凭着。数:几。取人:选拔人才。其:大概。7本题考查句子断句。依据句意“所以,通达时看他都做些什么事,困顿时看他不做什么事,富有时看他向外分放什么,贫穷时看他不要什么”,可断句为: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1) 甲文以
11、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故“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乙文中,从“景公问晏子曰:莅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可知晏子向景公建议的治国方法。(2)在对待“贤能”的问题上,景公:“虽有贤能,吾庸知乎?”“请问求贤?”表明他有求贤的主观愿望,虚心向晏子求教。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可见,他们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有眼无珠。【译
12、文】:甲: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乙:齐景
13、公问晏子说:“统治国家治理民众,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怎样行事?”晏子回答说:“任用贤人治理国家,任用有才能之人治理百姓,就是他的办法。”景公说:“即使有贤能之人,我怎么能发现呢?”晏子回答说:“有贤能而隐居,怎么能算做贤人呢?您也没有努力做这个,所以没有发现。”景公说:“请教求贤的方法。”回答说:“从他交游的人观察他,从他的行为来品评他。君王不要以美妙动人的夸饰之词判定他的品行,也不要以毁谤非议判定他的品性。像这样,就不会故意做出某种举动来扬名,也不会掩盖自己的目的来迷惑君王了。所以,通达时看他都做些什么事,困顿时看他不做什么事,富有时看他向外分放什么,贫穷时看他不要什么。最贤能的人,不轻易进身为
14、官而容易引退;次一等的人,能轻易为官也轻易引退;再次的人,能轻易为官而不容易引退。凭着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2023湖北荆门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
15、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注释)斫:zhu,砍削,鬻:y,卖。1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
16、梅也(约束)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 遏其生气(抑制)1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C其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17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17、。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答案】15D16C17A18(1)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2)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解析】15D.通:通晓。故选D。16C.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故选C。17A.马说这篇议论文托物寓意,以马为喻,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病梅馆记这篇散文作者迫于当时反动统治的严酷,采用含蓄隐晦的笔法,托物喻人,
18、通过植梅这样的生活琐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们思想、扼杀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可见,两篇文章都是含蓄地(不是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故选A。18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骈,本意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马槽;称,著称。(2)重点词语:蠢蠢,愚昧无知;以,凭借;为,做到。【译文】甲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虽然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
19、而出名。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出来。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乙文:江宁的龙蟠里, 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
20、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些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削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无知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削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20
21、23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22、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B志怪者也 志:志向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2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2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
23、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22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D两
24、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答案】19B20A21C22B【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志怪者也: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故B错误,选B。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到/到; B凭借/因为;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D副词,难道/代词;故选A。2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苍苍:深蓝色;正色:真正的颜色;邪:通“耶”,疑问词;极,尽头;两个其表示一种选择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选择疑问句式,意思是“是还是”。故选C。2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
25、自由的追求,要摆脱精神束缚,结合“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这里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力大无穷、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的形象,是作者所赞扬的一个形象,这一形象激发了人的豪情壮志,故“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的表述是错误的,故B错误,选B。【译文】:(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
26、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乙)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27、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2023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回答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8、,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世说新语)(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官署。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23解释加点的词。才美不外见_策之不以其道_登车揽辔_吾之礼贤_24翻译下面的句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5同
29、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案】23同“现”,表现 正确方法(规律) 嚼子和缰绳 贤士 24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25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甲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解析】2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见:同“现”,表现;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道:正确方法(规律);句意为: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辔:嚼子和缰
30、绳;句意为: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贤:贤士。24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鸣,马嘶;而,连词,表转折;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句意为: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分析能力。甲文通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语句可知,写出千里马怀才不遇,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处境,表达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彰显了愤愤不平之意;乙文写徐孺子幸遇
31、“伯乐”(太守),从“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等语句中可知,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译文】甲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
32、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文,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簿报告:“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署,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2023四川资阳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33、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坎!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
34、。”既曰龙,云从之矣。(选自龙说)【注】:景:通“影”。感:撼动。汩:淹没。信:确实、的确。26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而或长烟一空B策之不以其道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C然龙乘是气 屋舍俨然D龙,云从之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骈死于槽枥之间(_)(2)执策而临之(_)(3)薄日月(_)(4)汩陵谷(_)2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29(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事物间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各有什么不同? 【答案】26A27 两马并
35、驾 马鞭 靠近 山丘 28(1)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29甲文体现的是马对伯乐的依赖;乙文体现的是云与龙相互依存。【分析】2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副词,有时副词,有时;B.介词,按照动词,认为;C.连词,表转折,然而形容词后缀,的样子;D.代词,指龙动词,去;故选A。2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骈,本义,两马并驾。92)策,名词,马鞭。(3)薄,动词,靠近。(4)陵,本义,山岳。2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欲,想要。尚,尚
36、且。等,一样。安,怎么。其,它,指千里马。(2)第一个“之”,的。非,不是。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为,成为。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知千里也依赖伯乐而存在,如果没有伯乐,也就不会有千里马了。根据乙文中的“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可知龙与云相互依存。云因龙而产生,因龙而灵异。龙乘云遨游,因云而显示出自己的灵异。【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
37、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
38、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2023辽宁鞍山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9、!(节选自马说)(乙)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侠马也。今东野毕之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回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颜渊论御马)(注)佚(y):
40、通“逸”,逃跑。谮(zn):说人坏话,诬陷别人。厩(ji)人:马棚的差役。揭席:离席,散席。趣:同“促”。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3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乡寡人日 是以舜无佚民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 32甲文运用了_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被埋没的现象,表达了作者_的愤懑以及对封建统治阶级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运用_方法进行推理推断出东野毕驾驭的马会逃跑的结论。 【答案】30尚且 怎么 同“向“先前,从前 因此31喂养它
41、,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已经这样了,却还不停地驱赶它,因此,我知道它一定会逃跑。32 托物寓意; 怀才不遇 类比 【分析】3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且:尚且。句意为: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安:怎么。句意为:先前我说。乡:先前。句意为:因此,舜没有逃跑的百姓。是以:因此。3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句中重点的词有:食,通“饲”,喂养;通,知道,明白。句意为: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句中重点的词
42、有:犹,还;已,停止。句意为:已经这样了,却还不停地驱赶它,因此,我知道它一定会逃跑。3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第一空,马说一文是作者借千里马来抒发情感,写作手法为“托物寓意”。第二空,可根据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鲁定公问颜渊如何预知东野毕的马会逃跑,颜渊问答“臣以政知之”,之后将东野毕的做法与舜和造父的做法进行比较,即以同类事物相比,指出“马力殚”时,东野毕“犹策之不已”,进而得出结论。【参考译文】:(一)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
43、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二)颜渊陪鲁定公坐在高台之,上,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啦!”颜渊日:“好是好啊,不过他的马快要跑了。”定公很不高兴,就对左右侍奉的人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中伤他人。道德高尚的人也中伤他人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稟报了鲁定公。定公跨过坐席站起来,说:
44、“赶快驾车叫回颜渊。”颜渊到后,定公说:“先前我说:“东野毕马车驾取得太好啦!您却说:“好是好啊,虽然这样他的马却快要跑了。”不知道您是怎么知道这种结果的。”颜渊说:“臣是根据治理国家的方法知道的。过去,舜善于用人做事,造父善于驾取马匹。舜从来不让他的百姓用尽全力,造父从来不让他的马耗尽体力。因此,舜没有逃跑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速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时拉着马缰绳,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了;又让马盘旋转动,慢行快跑,调服车马要求太苛刻了;让马历经险阻到达远方,马已经精疲力尽了。已经这样了,却还不停地驱赶它,因此,我知道它一定会远跑。” 【2023辽宁营口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
45、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韩愈龙说) (注释)(乙)文题为龙说,是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嘘气:吐气,呼气。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感:通“撼”,摇动,震动。汩(g):淹没。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云固弗灵于龙也 乃其所自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