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黄鹤楼说课稿人教版黄鹤楼讲解稿(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黄鹤楼说课稿人教版黄鹤楼讲解稿(4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黄鹤楼说课稿人教版黄鹤楼讲解稿(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实力。写范文的时候须要留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须要留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黄鹤楼说课稿人教版 黄鹤楼讲解稿篇一 1、说对教材的解读 本课的文体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挚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呈现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情境和过程。 依据送别的过程和内在的情感改变,可把文章理解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两人借赏景藏别情,这里流淌的是缠绵的含蓄之美;其次部分是举
2、杯话别,这里勃发的是奔放的炙热之美;第三部分是写李白触景吟诗,这里呈现的是不尽的思念之美。 2、说教学目标的设定 (1)首先说“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挚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2)其次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文包诗的特别文体,教学重、难点主要确定为两个: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挚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3)最终说教学打算: 打算简洁课件,主要用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处以及拓展延长处。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
3、别” 1、接着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通过上节课反复读课文,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3、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两个好挚友的送别经过来表现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会。 设计意图: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 (二)学习1、2小节,品尝“赏景藏情” 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简单,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挚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打开书,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留意体会好挚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
4、写出了好挚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两位好挚友藏的是什么? (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欣赏景色藏惜别之情)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来。 *我们要擅长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 “烟雾迷漫、繁花似锦”,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 *李白把这“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副板书:烟花三月 (4)惋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挚友却无心观赏。我们再回到“藏”字上面来。现在思索:两位好挚友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
5、来呢?3、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藏”,引导学生先读到文字的里面,再读到文字的背后,同时还辐射出对“烟花三月”的理解,为后面理解古诗埋下了伏笔。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 2、假如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是在“对话叙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深化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专心品尝,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情,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6、 (3)把友情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情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为什么“仰慕”呢? *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读,说大意。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 *怎样仰慕: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起先要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缘由) 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
7、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 5、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男女分读。 设计意图: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李白与孟浩然话中的情和意,都是通过学生抓住“依依惜别”的中心情感自读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时,还渗透了对话描写的表达方法指导。 (四)学习4、5小节,体会“吟诗抒情” 1、两位好挚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挚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终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依依别情了吗?特殊通过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 相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伫立”
8、、“注视”等词语的内涵。 3、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 4、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同学们请看媒体5:播放动画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绽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 媒体6:想象说话岸边杨柳依依,似乎 ;江上沙鸥点点,似乎 。虽然白帆已经消逝在蓝天终点,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涯,但是李白依旧伫立在江边,注视着远方,似乎在想。 再指名说。(第2、第3位同学配乐) 5、同学们,作者原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特别值得我
9、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配乐朗读渲染情感;运用电脑动画再现情境;运用想象说话体会深情。三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楚,目的显明。同时又渗透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指导。 7、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烈的心情,随即吟出了喜闻乐见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 8、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媒体7 指名读,齐读。 9、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喜闻乐见”呢?一首喜闻乐见的名诗,它应当也像一位兄长和老师,饱含深情地为你描绘一幅幅动人的漂亮画面,使你感受一段段真诚的人
10、间真情。你能联系前面的所学所悟,说说这首诗喜闻乐见的缘由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指名说。 (1)“烟花三月”写出了春天的长江边“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美妙景象; (2)使人似乎看到了诗人伫立江边,注视远方,看着白帆慢慢远去,一江春水流向天涯的画面; (3)表达了诗人对挚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文中第4小节说随着江风慢慢远去的是“白帆”,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长江是一条交通要道,船确定不止一只,为什么说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我”的眼里只有“你”!“孤”字用得特殊好,表面写“船孤”,实质写“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
11、世界。这种孤独并不是狭隘消沉的,君不见“滚滚长江天际流”,这是何等的奔放大气啊!) 10、品出了这首诗喜闻乐见的缘由,再来读它,确定会更有味道。配乐,指名读,齐读。 11、让我们把这首喜闻乐见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背。 设计意图:借助“喜闻乐见”一词,引导学生回味鉴赏,从而使诗、文不再割裂,达到了“诗文交融”的境界。并抓住“孤”字这个诗眼,把整首诗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内涵,品出了档次!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板书)今日,我们通过对黄鹤楼送别一课的学习,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从起先的“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别”的过程,从中层层深化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这
12、就是“依依惜别”之情。不仅如此,我们还从中了解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由来。 2、布置作业:古往今来,许多大诗人创作了闻名的送别诗。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几首,然后选择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由来,下节习作课,我们尝试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特殊留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写作方法,好吗?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达到融会贯穿的整体把握;课后作业既引导学生指向课后的阅读积累,培育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实力,又充分利用了本课的教学资源,奇妙地做到了“以读促写、读写迁移”。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理念: 1、试图对
13、“文包诗”这一特别文体的教法作出大胆尝试。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文体,对于这一文体的教材该怎么教,曾经引起过争议:有人认为“诗重于文”,有人认为“文重于诗”,也有人认为“诗文并重”。本课教学避开如天平秤一般精确称量诗文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力求做到“诗文交融”,即通过对文的感悟,达到对诗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试图体现“简简洁单教语文”的“简约语文”教学理念。 主要追求3点:目标简明,过程简洁,方法简便。 (1)目标简明 本课教学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绽开教学过程,目标简明,体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2)过程简洁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14、,文中有许多词、句可以细细观赏、品尝,假如样样都抓,简单犯语文教学的“浮肿病”。本课教学力争内容集中、精要,依据教学目标作大胆取舍,做到“过程简洁”。 (3)方法简便 本课教学运用的大多是家常传统手段,一些媒体的运用主要用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处以及拓展延长处,方法简洁,但追求高效。 3、试图体现“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这一理念。 (1)首先,注意关键词语的解读 如奇妙引导学生咀嚼、玩味“藏、烟花三月、伫立、注视、喜闻乐见、孤帆”等词语,给予这些词语以详细、丰富的内涵,使这些词语不再静止地“躺”在书上,而是“立”了起来;甚至,立起来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有鲜活的人物和真挚的情感,正所
15、谓“字立而情立”。 (2)其次,渗透表达方法的指导 本课教学不仅引导学生探究写了什么,还注意引导学生领悟是怎么写的,即进行了对话描写和借景抒情写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学写文包诗,进行读写迁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是真正促进语文实力成长的根系,也是把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到位的纽带与桥梁,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 综观整堂课的教学,做到了教学设计的“简约而不简洁”;教学过程的“字立而情立”;教学方法的敏捷而细腻。 黄鹤楼说课稿人教版 黄鹤楼讲解稿篇二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
16、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育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依据2023年版全日制义务教化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17、: 学生在品尝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挚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 “最有价值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本课采纳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主动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建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驾驭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行之下,本课教学目标需三教时达成,但由于本课凭借电脑课件协助教学,加之,本课件制作采纳网页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网页式多媒体
18、课件支持下,本课可采纳两课时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 其次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尝朗读的基础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 这里,我着重说一说其次课时的教学思路: (一)干脆揭题,自主定位 课始,说说你对李白和孟浩然的了解,背一背他们的诗。 (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诗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书(依依惜别) 2、课件出示诗句,配乐范读,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诗句,分4小步进行: 第一步: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 其次步:读:读出所找的句子,课件依据学
19、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和语句。 第三步:说: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课件依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 第四步:议:相互探讨,试着把全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4、师生共同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 2、感悟课文一、二两句。 依据学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仰慕,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拔“你已经知道这里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依依惜别”。 依据学生回答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
20、会,相机板书友情永不绝,再次体会“依依惜别”。 在学生细读两人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练读,找好挚友对读,并分角色表演,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品读谈体会。 3、感悟三、四两句,请同学们接着找出文中体现“依依惜别”的诗句,并分读、看、悟、品四步来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一读,读文中句子。 二看,看课件演示。 三悟: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依依惜别?”“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的阅历吗?”并配乐朗读。 四品: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点拨学生品读。 4、师生共同小结: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古诗的其次步。 (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 这一部分教学先以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
21、画场景,引导学生相互挑战朗读,并依据自愿配上音乐激励,在稍作打算后让学生尝试背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长。 1搜集送别的诗。 2搜集和挚友有关的名言。 黄鹤楼说课稿人教版 黄鹤楼讲解稿篇三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情势,即以一个活泼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育学生接洽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心情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
22、景生情,吟诗抒情。 依据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色,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我拟订如下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能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挚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挚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最有价值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本课采纳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据本课教材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特色,遵守“主动领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动学习、独创学习、前后接洽、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学习此类文章的根本学法。 预习反馈: 1、小组内沟通课外搜集有关李白和
23、孟浩然的资料。 2、小组探讨思索题,感受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3、指名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试着探讨诗句的意思。合作探究: 1、了解古诗创作的时间、地点等时代背景。 (1)“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从哪里知道的? (2)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在漂亮的春景中,老挚友要分别了,或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李白心想: 孟浩然心想: (4)指导朗读(可以结合人物的动作)。 (5)理解几个关于“看”的词语的意思的差别:仰视 远眺 注视我还能再说几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2、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24、 (1)练习朗读。 (2)图文比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学习,我理解了下列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故人: 西辞: 碧空尽: 唯见: 烟花三月下扬州: (4)比较句子,体会李白对挚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a、李白站立在长江边,远眺着远方。 b、李白依旧伫立在长江边,注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涯 你喜爱哪一句话?为什么? (5)练习朗读,读出挚友间的情深意重。 当堂检测: 1、默写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2、这是一篇“文包诗”,前三段写李白在黄鹤楼( )的情景,后两个自然段写李白在江边( ),触景生情,吟诗抒情,抒发了挚友们( )之情。学问积累: 关于送别的古诗句:
25、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说课稿人教版 黄鹤楼讲解稿篇四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育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
26、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挚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学习本文文包诗的写作方法,改写古诗。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挚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学习用文包诗的方法改写古诗。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图片、部分送别的诗句 说教法与学法 “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是教材中较特
27、别的一篇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纳以下教学方法: 文章为了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因而采纳诗文比照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意。 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入情入景,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能达到情感的共鸣。 对于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采纳朗读的方法:个别读、小组读、齐读、悟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特性得到发展。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1、让学生背诵李白和孟浩然写的古诗,采纳指名抽背或领背的方法背诵古诗,并即时
28、赐予表扬,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拉近了教者与学生的距离,融为一体。 2、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他们动人的友情。齐读课题。采纳将课题补完整的方法达到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实力培育。 3、点出送别的时间:暮春三月。听到“春”字,请学生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长江边烟雾迷漫,繁花似锦”我们把暮春三月,又可以成为“烟花三月”。注意培育学生想象实力和概括实力。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述:在这美妙的季节,两个好挚友要分别了,心情有点 ?板书(伤感)理解“饯行”(设酒送别,借酒作诗,符合诗人的身份)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其次自然段 让学生读课文思索,李白、孟浩然在干什么?(仰视
29、、远眺)活动的主题是送别,为什么一会儿仰视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连贯说一说当时的情景。相机板书:依依惜别。他们无心观赏景物,此时此刻,心里可能想些什么?(该走的还是要走,该说的还是要说。)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在话别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孟夫子的人品令人仰慕,诗篇誉满天下;感受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到他们情深似海。板书“仰慕” 帮助学生理解“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的意思。相机板书:永世不绝。在学生细读两人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练读,找好挚友对读,并分角色表演。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30、. 师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慢慢远去,消逝在蓝天的终点。李白(学生读) 探讨“注视”的意思,能不能换成看?注视的背后还包涵着什么?(注视远方,目送友人,感情的见证。)探讨还有什么流向天?(李白的心、思念、一片深情)此时此景,李白按捺不住激烈的心情,随即吟出了喜闻乐见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古诗。 指名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注意理解“广陵”、“故人”、“烟花”、“西辞”等词。简要介绍黄鹤楼。到文中有关诗句意思。了解“文包诗”的特点。让学生体会李白当时的惆怅心情。 1、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背一背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因此我让学生感情背诵,完全抒发诗人的情感,并刚好予以确定与表扬,让学生体会胜利的喜悦。 2、学生沟通其它的送别诗,旨在让课堂学问得到延长。 3、作业中让学生仿照本课文包诗的写作特点,改写一首古诗(以叙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