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蜀道难》教案详解蜀道难教案教案七篇(汇总).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9360538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蜀道难》教案详解蜀道难教案教案七篇(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3年《蜀道难》教案详解蜀道难教案教案七篇(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蜀道难》教案详解蜀道难教案教案七篇(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蜀道难》教案详解蜀道难教案教案七篇(汇总).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蜀道难教案详解蜀道难教案教案七篇(汇总)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蜀道难教案详解 蜀道难教案教案篇一 蜀道难乐府古题,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行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妙、丰富,气魄的雄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酷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这首诗,要细致品尝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颖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专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1、 听录音 2、请学生注音 3、学生齐读蜀道难 1、提

2、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觉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提问:这句话在文章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洁的重复?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分的。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行测。 3.赏析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蜀道的来历。 其次层:写蜀道的高峻。 第一层: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这几句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其中有高山阻隔,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写法; “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

3、。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两句叙述蜀道来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典故。 问:引用五丁开山的传闻有什么作用? 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剧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点染了文章奇妙的色调,吸引了读者。 其次层: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曲折回旋,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在山上摸到星辰。 4、学习其次段: 其次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蜀

4、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作者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有千里孤身之感。 其次层: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响彻云霄的“飞湍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终用“其险也如此”劝阻人们慎入蜀地。 学生熟读,背诵。 5、学习第三段: 第三次出现在第3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叛乱,景象残酷,惨不忍睹。 学生熟读,背诵。 6、小结:我们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洁地重复,那么连续出现三

5、次,用意不一样: 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7.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创新p29)(表现手法) 神话传闻: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行逾越之险阻。 虚写衬托: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衬托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惊慌、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芜、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听见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小结:李白正是以变化莫

6、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呈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坎坷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调绚丽的山水画卷。作者表面写蜀道之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遭挫折的生活经验和明珠暗投的愤懑。 6.艺术特色: (1)擅长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闻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3)反复咏叹,一唱三吧。 蜀道难教案详解 蜀道难教案教案篇二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秀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

7、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忧。全诗以剧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闻和高危急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动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剧烈震撼。全诗气概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化莫测,到处险中见奇,呈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状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建出了一个奇妙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昂扬、澎

8、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探究学习:神话传闻: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行逾越之险阻。 虚写衬托: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衬托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惊慌、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芜、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听见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呈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坎坷的

9、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调绚丽的山水画卷。 2.连峰去天不盈尺aa冰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探究学习: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似乎一串电影镜头:起先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协作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速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移山倒海的剧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假如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10、探究学习: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欣赏,而是热忱地赞美,借以抒发自己的志向、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给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擅长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闻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建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溢了浪漫主义色调,让我们透过秀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唐

11、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改变,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改变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妙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在表现手法上你最观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找寻美点。老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实力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所以,老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同时要多确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决地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

12、从何说起时,老师可抛砖引玉。 5.全诗最终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探究学习:在风云变化,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终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屹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自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13、1.太白风采与盛唐气象之间有何联系? 探讨方法: (1)查阅相关的书籍,收集有关资料。 (2)整理李白诗词中最能表现其风采的诗句和盛唐历史文化方面的史料。 (3)在上面打算的基础上,分组探究,细致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参读书目: (1)唐诗鉴赏辞典。 (2)王运熙李白探讨,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 (3)茆家培中国李白探讨,人民文学出版社。 (4)林庾诗人李白,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5)马鞍山市李白探讨会编中日李白探讨论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 (6)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 (7)汪静之李白探讨。 (8)王瑶李白,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9)古代文学家传记(上),中华

14、书局出版。 2.蜀道难主题思想探源。 探讨方法: (1)分小组探究,然后综合。 (2)查阅资料,整理不同说法。 (3)小组探讨,确定比较合适的观点。 (4)上网查询,多方求证。 参读书目: (1)唐诗别裁。 (2)唐宋诗醇,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3)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1998年第24期。 (4)顾炎武日知录。 3.我心中的诗仙李白。 探讨方法: (1)广泛阅读李白的作品,不仅仅限于诗歌。 (2)查阅李白的传记。 (3)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梳理对李白的独特感悟。 参读书目: (1)古代文学家传记(上),中华书局出版。 (2)汪静之李白探讨。 (3)河岳英灵集。 (4)唐诗鉴赏辞典

15、。 (5)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 蜀道难教案详解 蜀道难教案教案篇三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达。 诵读 诵读要求 指导示范 3课时 以杜甫评价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谈到唐诗的地位及李白的成就。 朗读课文老师疏通文意范读课文。 1个别朗读。 2集体朗读 师生探讨朗读 师生探讨朗读 1“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视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剧烈。“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

16、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终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犹如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震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

17、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终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行攀。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18、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行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行攀”三字上,当用劝告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缓缓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行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

19、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当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终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行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

20、。稍作停顿后,改用恳切劝告语气读最终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厚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秀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忧。全诗以剧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闻和高危急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动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

21、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剧烈震撼。全诗气概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化莫测,到处险中见奇,呈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状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建出了一个奇妙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昂扬、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背诵蜀道难 提问背诵而导入新课。 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时,提请留意诗歌的章法、气象、基调。请朗读好的学生进行朗读。 诗人创建性地继

22、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洁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化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概,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闻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活灵活现地

23、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多数英勇的人在高山上开拓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美神力和人工的宏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视眼前的最高峰时,他望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拦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多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奇妙而奇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好玩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新奇

24、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妙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

25、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雄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改变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鉴赏诗歌基调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详细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

26、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详细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1找出诗歌中的典故。 2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 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才气挥霍,顿宕不休,如南海明珠,随地倾出万斛也。(李诗纬卷一) 1集体背诵。 2个别背诵。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闻: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行逾越之险阻。 虚写衬托: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衬托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惊慌、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芜、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

27、,子规啼夜月)使人听见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呈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坎坷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调绚丽的山水画卷。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似乎一串电影镜头:起先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协作着万壑雷鸣的音

28、响,飞速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移山倒海的剧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假如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欣赏,而是热忱地赞美,借以抒发自己的志向、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给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擅长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闻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

29、:“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建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溢了浪漫主义色调,让我们透过秀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4全诗最终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改变,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改变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妙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

30、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在风云变化,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终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屹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自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课堂小结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

31、,绽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坎坷等秀丽惊险和不行凌越的磅礴气概,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宏伟壮美。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肯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纳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潇洒。全诗感情剧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课后完成黄皮书 附1:板书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高蜀道来历 难行蜀道高峻 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申戒杀人惨景

32、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蜀道难教案详解 蜀道难教案教案篇四 蜀道难教案及本站全部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供应的学习资料,如需运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1、理解李诗表现的思想情感,学会“知人论世”。 2、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诵读、研读、赏析。 二课时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我们在高二时学习过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同学说说其特点。 明确:该诗主要记述梦境中的山水,表达诗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品质。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象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象原野上的奔马。在诗里,诗人一抖世俗的尘埃,完全复原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今日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同神游“蜀

33、道”吧。 1、简介文体学问; 2、简析内容:本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华,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1、自由诵读;2、提名朗读;3、齐读。 留意“其险也/如此”等句的句读及一些字音。 导入:泉有泉眼,文有文眼,题也有题眼。本诗题目中的题眼是什么? 明确:难。 思索:题目即讲攀登蜀道之艰难,即是说蜀道险峻雄奇,那么哪些诗句是写这方面内容? 明确: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思索:那么此前此后又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前写开拓之难,后写安居之难。 小结: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依次,先写历史上开拓蜀道的艰难(时间久,

34、代价大),继而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攀越蜀道之难,最终从将来人事之险的角度,写蜀地是是非之地,难以安居。 附:板书 开拓之难 难攀越之难 (nn)安居之难 思索:那么本诗是不是就是写蜀道之难呢?请思索完成练习三第4小题。 教学要点:分析主旨,赏析特色 教学过程: 1、作者字、号;2、本诗是近体诗吗?3、齐读课文。 1、回顾上节课内容,将上节课板书内容接着板书下来。 2、分析主旨 思索:练习三(4)。 提示:分析诗歌的方法是多样的。重创诗歌的艺术天地就告知我们一些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本诗写于什么背景呢?看注释1。其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向衰败的过渡时期。 明确:诗

35、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是在告戒李唐王朝要防止一些野心家作难(板书“难”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应当说,诗人的预言后来是得到印证的。755年有安史之乱,761-766年又有段子章反叛等。 可见,本诗虽说是浪漫主义之作,但还是反映了诗人关照现实的情结。 诗人少年时期即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举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人特别兴奋,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藁人。”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了。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

36、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于是从今漫游四方。但是诗人虽有道家出世的思想,但他仍旧关注着现实社会。在安史之乱时期,他参与了打着 思索: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险峻高大? 明确:主要有:1、神话传闻:五丁开山、六龙回日;2、侧面衬托:黄鹤;3、夸张:扪参历井连峰去天4、烘托:鸟声悲凄。 小结:诗人正是这样以变换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蜀道的险峻高大,描绘了一幅色调绚丽的山水画卷。 附板书: 开拓之难 难攀越之难难 (nn)安居之难(nn) 浪漫主义的现实情结 蜀道难教案详解 蜀道难教案教案篇五 蜀道难是人教版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

37、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呈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探讨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

38、有别于学生常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经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中学的学生在思想上慢慢从无趣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须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现了冲突。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肯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爱好,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旧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

39、畏缩心情,我确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驾驭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其次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实行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肯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1基础学问目标:深

40、化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实力培育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育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悟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概。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1、鉴赏李白激扬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1、 朗读法。 2、 点拨法。 3、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 多媒体影音。 展示画面,引入本文教学(展示)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

41、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依据。 探讨者认为李白十六岁创作蜀道难 东方网03年9月3日消息:四川平武县学者曾维益经过十多年探讨发觉,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成名作蜀道难的时间是在其20岁之前,而且该诗作于古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剧烈的浪漫主义色调,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爽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情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

42、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美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诗歌中剧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始终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宝中的珍宝。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千古一诗人-杜荀鹤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1、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 学生集体朗读,老师留意其读音及停顿。 2、释题: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

43、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3、听读全诗 留意读音(展示,播放录音) 噫吁戏(y x x) 鱼凫(y f) 猿猱(no) (mn)参(shn)历井膺(yng) 巉(chn)岩 飞湍(tun) 喧豗(hu) 砯(png)崖 万壑(h) 峥嵘(zhngrng) 崔嵬(cuwi)吮(shn)血 咨嗟(zji) 1: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其次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险要,想杀人惨景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可畏。 2: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之要。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3: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高峻?(展示) 4:诗作是如何表现蜀道的险?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听见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