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教学设计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穷人的教学设计4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穷人的教学设计4篇穷人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二)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
2、)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谁为大家读一下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老师可以把小资料中的内容,再介绍给学生听,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作者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3.解题: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先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本课自然段较多,共有27个自然段,要求学生细心地标正确序号。 (
3、五)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六)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下列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溅怨填唉 “溅”字的右边是“戋”,不要写成“戈”;“怨”字的左上方是“夕”不要写成“歹”或,右上方是不要写成“巳”;“填”右边是“真”,不要少写一横;“唉”的右下方是“矢”,不要写成“失”。 2.给下面加粗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勉强仍旧模样自作自受魁梧 勉强的“强”应读“qi3ng”,而不是“qi2ng”;仍旧的“仍”应读“r6ng”,不是“r5ng”;模样的“模”应读“m*”,不是“m$”;自作自受的“作”应读“zu#”,而不是“zu”;魁梧的“梧”应读“w*”,不读“w(”。
4、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舒适顾惜勉强抱怨黧黑 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老师要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比如前4个词,可以找出它们的近义词来理解词义:“舒适”的意思就是舒服;“顾惜”的意思是爱惜;“勉强”的意思是将就、凑合;“抱怨”的意思是埋怨。有的词可以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字,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义:比如“黧黑”这个词,可以先查“黧”的意思,即黑里带黄的颜色,进而理解“黧黑”的意思就是又黑又黄。“忐忑不安”和“自作自受”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七)学生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
5、、流利。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里只要能把课文的主要情节说出来即可。 (八)整理文章的层次。 快速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段(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九)练习读课文,在最让你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完后让
6、学生说说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十)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她的美好心灵。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穷人。 (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你是
7、从哪儿知道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反映桑娜一家生活状况的语句,体会她们一家的生活处境。从第2自然段桑娜沉思想的心事中,可以看出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这种贫苦的生活还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这时老师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通过读第1自然段,就可以找到桑娜的家里是“
8、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2.自己读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读完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概括第一段的段意。这段主要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四)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她为丈夫的安危担忧,不但无心睡觉,甚至连屋里都呆不住了,于是她出去向海上张望,可是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她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
9、病的女邻居西蒙。 2.找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一直读到第6自然段完。 3.学生读完后,老师接着说:当桑娜焦急地推开门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4.再找一个同学读第7自然段。 5.学生读完后,老师提问: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什么? 西蒙的家里更贫苦,“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对着门口放着一张稻草铺。可怜的西蒙早已死去,临死前她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两个孩子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脚,给他们最后的母爱。 6.过渡:这触目惊心、使人落泪的情景,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动心,何况是善良的桑娜呢? 7.默读811自然段,画出桑娜面对此情此景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8
10、.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在学生谈桑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时候,老师适时出示两个重点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提问:“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所以没有多加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在学生体会了这句话的意思后,老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提问:桑娜觉得非抱回孩子不可,为什么回到家里又忐忑不安呢?她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些想法说明她当时是怎样的心清? 作为母亲,
11、桑娜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作为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又为今后的生活担忧,所以忐忑不安。这里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出她的真情实感。“他会说什么呢?够他受的了”表现出她对丈夫生活负担重的理解,因此担忧。“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表现出桑娜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别人解除困难的美好品质。但生活是现实的,她似乎对丈夫有一种负疚之情,所以一次又一次责问自己,“怎么对他说呢?”这一层深刻地反映了桑娜矛盾的心理状态,真实地反映出一个穷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学生体会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时,老师适时出示第二个重点句: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提问
12、:桑娜为什么宁愿让丈夫揍一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揍我一顿也好”是说只要丈夫同意收养两个孩子,甘愿自己挨打。桑娜考虑到收养孩子会给丈夫增加负担,所以担心会挨揍,但愿意承担责任。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大。 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学习第三段。 1.过渡:桑娜在不安中终于等回了出海归来的丈夫。 2.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找出文章里“沉默”这个词出现了几次?想想桑娜为什么沉默? “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
13、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3.她丈夫对此有何反应呢?指导读第24自然段,谈体会。 4.出示重点句,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提问:把“熬过去”改成“过下去”好不好?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家里虽然穷,生活困难,现在又增添了新的负担,但是总有办法熬过去。“熬”是忍受的
14、意思,反映渔夫明知困难大,可宁愿自己多受苦。这深刻反映收养孤儿的不易和渔夫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敢于面对困难,具有坚强的精神和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说说这段讲什么? 第三段主要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抚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六)总结全文。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他的两个孩子的事。 2.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5、 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 2.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二)出示本节课目标。 指读思考练习第5题。 (三)明确续写要求。 1.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要前后一致。 2.掌握故事情节的主线,要前后连贯。 3.想象要合情合理。 (四)展开想象。 1.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2.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 3.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 4.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 5.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 6.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老师要引导孩子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
16、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为文章续写结尾,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五)小组互相说自己的想象、构思,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老师按续写的要求进行评议,拓宽同学的思路。 (六)在稿纸上完成续写。 例文: 穷人(续编) 帐子拉开了,七个熟睡的孩子恬静的小脸在摇曳的烛光照耀下,显得十分清楚。桑娜看着看着突然无力地瘫坐在了一张椅子上,两手掩着脸,“我们我们怎么办呀?你看,他们睡的多甜多香,脸上还露着微笑,可我们拿什么给他们吃?要知道”她再也说不下去了。渔夫走了过来,拍了拍桑娜的肩膀,“喂,别急,我来顶着。你我少吃一口饭,就能把他俩给喂饱了,好了,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第二天的
17、拂晓,渔夫迎着海雾出海了。桑娜望着渔夫远去的背影,把两手放在胸前,念道:“上帝啊!为了西蒙的两个孤儿,保佑他一帆风顺吧!” 【板书设计】 (板书a) (板书b) 【小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在离莫斯科不远的土拉省雅斯那亚波良纳的一个地主庄园里,父母是有名的大贵族。早年父母双亡,他从小跟随姑母长大,接受的是典型的贵族教育。1844年,他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一年后转法律系学习。在大学期间,他接触到一些进步思想,开始对沙皇专制制度不满。1852年到高加索的沙皇军队当下级军官,参加过对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亲眼
18、看到沙皇军事机构的腐败。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开始文学创作。最初,他写成了自传体的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走向生活、探索人生的过程。1863年至 1899年,他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在这些作品里,他深刻地揭露了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统治的黑暗,反映了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痛楚;同时,他又反对用暴力推翻当时的统治。 晚年,托尔斯泰的平民化思想与贵族家庭生活经常发生冲突。他为摆脱家庭桎梏,实现平民生活的理想,终于于1910年冬离家出走,在途中不幸病逝,时年82岁。 托尔斯泰继承和发扬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传统,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善于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9、,艺术形象生动逼真,语言优美,用词准确鲜明。他的创作标志着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在俄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的作品穷人、跳水,曾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 穷人 教学设计 篇二 设计理念: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本设计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潜心涵泳,通过对文本的揣摩,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诵读体味,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理解下列重点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
20、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揍我一顿也好!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能力训练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品质,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是难点。将采用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
21、境,触发探究 出示肖像,问: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认识他吗?他就是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写出许多传世之作,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被誉为“世界文豪”,这足以说明他文字功夫了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它表达上的高明之处吗?生自读思索。 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列夫。 托尔斯泰产生敬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强烈兴趣。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有助于学生再次感知课文的“语表层”,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基础。 (二)、呈现专题,潜心探究。 过渡:你们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处了吗?抽生回答,
22、师导: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作者笔下穷人苦难的生活和高尚的品德吧! 专题探究一:感受穷人生活的艰难 1、出示第一个探究专题及学习建议 学习建议:自由小声地读课文1-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疑问,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了,建议这样汇报:我从 体会到(想到了) 。 探究前,教师给出建议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潜心探究,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与表达习惯。 2、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师随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桑那沉思的内容,追问:“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其他同学针对这一处还有补充吗?”教
23、师引导学生从“不顾惜”“冒着寒冷和风暴”“从早到晚”等词中体会到夫妻俩的辛劳缺少穿的食物单一,从而感受到穷人生活的艰难。 小结:这段话,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桑那家的穷,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生练读再齐读,读出桑那家的穷。 这个环节主要采用个别朗读指导,辅以重点语句的齐读指导,其间穿插朗读方法的介绍,如抓重点词体会后再细读,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4、细读中体会穷人的“勤劳”。 引导语:学习完1-7自然段,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吗?引出问题:“桑那家如此穷困,为什么文中写道:这间渔家的小屋里为什么温暖而舒适?”引生讨论,并能透过字里行间,对比室内外的环境、桑娜家与西蒙
24、家的区别中再次感受穷人生活的困苦及穷人的勤劳。板书:勤劳 5、总结并过渡到第二个专题探究: 看到桑纳家艰辛的生活,我想到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看看桑娜一家是怎样的仁慈。下面进入第二个专题的探究。 专题探究二: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1、出示专题探究二及学习建议 学习建议:、自由小声地继续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写出让自己感动的原因;、试着用你的心,你的情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学生自学,再汇报交流 重点指导学习第九自然段与第二十四自然段 (1)体会桑娜的善良 课件出示九自然段内容,生读后说感受,其他学生补充,师引读各句,让生逐
25、步理解桑娜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并相机板书担忧,后悔,下决心。指导学生个别读后,提醒学生:通过刚才的读,你在标点符号上有什么发现?这些省略号可能省略哪些内容?感情朗读,读出桑那情感变化的过程。师再引生体会此处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处。 过渡语:桑娜此时既担心又后悔,但是,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出示重点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追问:“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段话作者把桑娜的内心活动刻画得非常细腻和真实,使我们感受到桑那善良的心,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2)体会渔夫的善良。 过渡语:桑那这么善良,渔夫呢?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渔夫的善良? 出示二十四自然段,说说这段话是从哪些地方来描
26、写渔夫的?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渔夫的善良?“熬”什么意思?透过” “熬”字你想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熬、忧虑、思考、下决定,然后指导学生精读入情。 此环节的微观探究主要是以点代面,把这两处的心理活动与人物语言揣摩透了,文中其它自然段的心理活动与语言描写学生领悟起来就容易多了,同时,这样的指导也会真正起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作用。 3、 角色演读入境。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文中还有多处对话描写非常朴实和感人,下面我们来练习朗读渔夫回家后与桑娜的对话这一部分。 同桌互练。 推选男女一名选手演读对话,表演前,同学们为选手提建议、加油 。 在探究中,教师指导学生心入其境地读书,更能让学生与文中人物
27、产生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三)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教师总结:通篇课文,除了课题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与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通篇文章却赞美了穷人美好的品质。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同学们可以试着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多读多体会),去自学本组剩下的两篇课文,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找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它名著,去感受他文笔的精妙。 此环节可以延续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课余自己读,自觉地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穷 人 教学难点: 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
28、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穷人 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以故事的发展为顺序,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29、。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虽然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人的高尚品质。列夫托尔斯泰运用了朴实、准确的语言,借助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了真情实感。最突出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因此,理解课文的关键在于分析掌握桑娜和渔夫内心的矛盾,这也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学习情况。 2、课文讲述的内容及分段情况。 (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的习惯也已逐步完成。因此,课前预习的工作可以放
30、手让学生独立去做。) 二、抓题眼,体会穷。 1、读课题,提问:穷人关键字在哪?你能根据题目的意思给穷组词 吧? (通过组词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题意。) 2、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穷苦? 学生反馈: 补一张破帆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
31、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 (对于来说,学生容易看出,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理解温暖只是相对于炉火未熄而言,舒适也只是相对于地干净食具发亮孩子睡得安稳而言,尽管桑娜和渔夫十分勤劳,但日子仍然过得十分艰难。通过对不知道 什么时候 大概是这些模糊语言的理解,要让学生感悟:由于西蒙生活在沙俄统治的黑暗社会,她的死,无人知晓。从中感受沙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abraq4 三、体会细节描写,感受穷人高尚品德 1、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你认 为这是为什么? 生反馈。 2、你认为课文的哪些地方最能说明桑娜和渔夫心地
32、善良、情操高尚?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可以通过重点词语非这样做不可忐忑不安熬的理解,让学生反复品读,并针对文章这样描写桑娜和渔夫的表现,对表现他们的高贵品质是否是一种失败?这一问题的讨论,体
33、会文章的中心,使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 四、学习写作特点: 1、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2、讨论: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魅力表现在哪儿?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他之所以能成为文学巨匠,就在于他笔下有一个真实的世界。他用自己的笔来描述社会底层的人们,描写他们的生活,并且借助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生活状态,并借助这些描写来引发我们的思考。 3、学生再次反复诵读感兴趣部分,与同学交流,体会列夫。托尔斯泰运用了朴实、准确的语言,借助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了真情实感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课外延伸 学习课文写法,写一段关于心理活动的描写。 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淳朴 生活艰难品德高尚忠厚善良 乐于助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