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NO.27命制:杨倩 时间:2013/12/8 班级:姓名:【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I)2.种群数量的变化(II)。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梳理基础回扣考点】探究一、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确定调查对象调查程序选取五点取样法样方等距取样法计算种群密度计数(取平均值)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注意事项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宜选用双子叶植物想一想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未标志个体和被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调查期间没有新
2、的出生和死亡。(2)直 接 影 响 种 群 密 度 的 是及O年龄组成:金 生老年个体数/口成年个体数0幼年个体数A B C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A:,B:C:O曲线图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柱形图。A年 龄0 B年 龄0 C年龄口 幼 年 超 成 年 老年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 C 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根据上图分析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以及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各年龄分幼年个体多、型各年龄个体艮幼年个体少、老提醒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
3、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4)性 别 比 例:种 群 中数目的比例。例1.(2010海南高考)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年龄组成:预测一出生率迁入率种群数量(种 群 密 度)死亡
4、率迁出率;影响性别由例分别表示增加、减少”分 别 表 示“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友情提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拓展延伸:(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 迁出率造成的。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 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
5、)性别比例中,含多于聿的如蚂蚁等;聿 多 于6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例2、下列关于右侧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 的 含义,说法错 误 的 是()。A.序号1 代表种群密度B.迁入率由序号4 或序号5 代表C.序号2 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D.序号6、7 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空间特征(1)含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 活 中的或布局。(2)常见类型: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O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例 3.(20 0 9 广东高考)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 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
6、棉树在路旁每隔5 米种植探究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1、“J”型 曲 线 和 型 曲 线 两 种曲线模型比较例4、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J”型曲线,型H押 时间种1“牛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间有限、受其4 无无K值有K值力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增多、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却.j”型曲线,境阳力量 环境容纳由 S”量曲线 时而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 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
7、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2、K 值与与在实践中的应用灭 鼠捕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与附使鱼的种群数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 捞后,鱼的种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 回呦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证鱼生存的量提33、K值变动的示意图同一种生物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种群数成A 原来的环境容纳员1-7;、-访丽遗容纳垃a n c环境遭受破坏,4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
8、,值会上升。提 醒(1)最大捕捞量W最大日捕获量,如:时捕捞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乙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应处于种群密度最大时。增长率W增长速率。例5、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几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oA.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探究三、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探究(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变动为例)1.探究原理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 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
9、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作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2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以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3 .探究步骤(1)将 1 0 m 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中。将试管放在2 5 条件下培养。(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分析数据,画出曲线。4.表达和交流(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右图所示曲线。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
10、数量下降。数出个。时间/天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分、温度、pH及有害代谢废物等。例 6、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 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IIIIIIIV培养液体积/mL105105至始酵母菌数/10,个105510A.4 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 “J”型增长B.4 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III内种群的K 值与试管H不同D.试管I V 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I I开始下降【效果自评组合式设计】1 .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2
11、.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因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o3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o4 .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5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o6 .性别比例失调,不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7 .不同种生物4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 值固定不变()。8 .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o9 .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o1 0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o【构建知识网络】【课后巩固
12、案】考 向“种群的概念、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1.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涧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2.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o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 置 1 个 1 n?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z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耐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3.下列
13、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 1:L 5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D.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4.进行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下列措 施 不 可 取 的 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地块C.计算各样方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5.(2 0 1 3 深圳模拟)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鹏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 2 2只
14、,黄鹏大约有1 7 2只捕获总鸟数麻雀黄鹏(捕捉1 0 04 6 (标记后放生)4 3 (标记后(捕捉1 0 24 2(其中6只标记)3 6(其中9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鹏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小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A.雄性个体数量减小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7,棉财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蜥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
15、某年6月1 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蜥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1)棉 蜥 与 棉 花 的 种 间 关 系 是06 156-206-256-307 57-10r24.7941.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 调 查 棉 妫 种 群 数 量 可 采 用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蛎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日期)左右棉财种群增长量最大。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蛎,会导致 棉 蜥 种 群 的 抗 药 基 因 频 率(增大、不变、减小)。考 向 因 种 群 数量变化规律8.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o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
16、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厂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 值不同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4 值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片值1 0.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 呈“S”型B.达 到 4 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 值也可能不同1 1.下表是调查
17、野山羊种群生存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I I I)年龄年01234567891011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12.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
18、,错误的是()。A.若/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6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6。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13.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3 0 0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2 3.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绘制如下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05050532211、岷与翘曲泄液养线养培绿)f f i培的曲a20 40 6080100120140甲时间/ha表示种群呈“”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等。曲线d表 示 的 增 长 为“”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O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 长 速 率 达 到。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上图乙,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