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12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12篇)(含答案与翻译).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甲】炳烛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炳烛:点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1)已暮矣_ 盲臣安敢戏君乎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 及鲁肃过寻阳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
3、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2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参考答案】19、C(3分)20、迟、晚 怎么 再次、重新 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21、(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22、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2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参考译文】【甲】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
4、:“为什么不点上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烛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2004年福建宁德中考试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5、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永安即白帝城。曹丕曹操之子。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自取自己取而代之。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股肱比喻辅佐之臣。效献出,呈献。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事侍奉。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由是感激(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 ) 若嗣子可辅( )1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18.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2分)属。连接。委托,交付。隶属,归属。亲属。类。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4分) (1)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1分)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3分)【参考答案】16.解释加点词:(4分)卑鄙(
7、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或: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由是(因此,由于这样) 顾(探望,拜访) 辅(辅助,协助)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个解释1分) 17.翻译句子:(4分) 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 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句2分)。 18.()(2分)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分) (2)开放题。答案略。 答题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观点,且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
8、了解的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答题能自圆其说。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3分) 自己的观点1分;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1分;说理由较清楚,能自圆其说1分。【参考译文】【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高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道:“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说:“你和丞相一起做事,侍奉他就如同侍奉我一样。”(2004福建厦门)【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9、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迭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共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2解释下列短语。(3分)(1)援疑质理: (2)临池学书: (3)晚乃善: 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10、)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看这种学习精神?(4分) 答: 15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3分) 答:【参考答案】12(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2)临近水池处练习写字。(3)到了晚年才特别好。13(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靠自己花费精力所取得,而不是天生的。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分别表现在:“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对苦学精神赞成与否,只要言之
11、成理即可。15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乙】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2004甘肃)【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12、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
13、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予观夫巴陵胜状9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_通 意义: 10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11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万事莫贵于义也。 译文:1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
14、莫贵于义”,甲文则用 论证 的观点。1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 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了。(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2004广西桂
15、林)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20、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
16、(答题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21、阅读下面不食嗟来之食,完成文后问题。(6分)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i)辑屦(j)(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分) (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
17、义。(4分)【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参考答案】18、(1)好处、益处、裨益等 (2)感谢、感激、感恩等 (3)从前、以前、昔日等 (4)停止、抛弃、丢弃等(2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通假字如只答出本字不得分。)19、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2分。意思对即可。)20、人不能为获取高官
18、厚禄而舍弃礼义。(2分。意思对即可,从正面阐述亦可。如只是套用课文中的原句作简单翻译,最多只能得1分。)21、(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分。多答少答扣1分。) (2)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参考译文】【乙】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
19、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2004江苏常州)【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
20、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共同特点:【参考答案】5、 同“弼”,辅佐 边境6、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参考译文】【乙】郑国的一个乡下人学做雨具,三年学会了但碰上大旱,他做的雨具没有用处。他就放弃雨具改学桔槔(打水的用具),学做
21、了三年却碰上大雨,又没有用处了。于是他就回头又重做雨具。不久盗贼蜂起,人们都穿军装,(军装能挡雨)很少有使用雨具的人。他又想学制作兵器,可他老了,不行了。越国有一个善于搞农业的人,垦荒造田种水稻,但是三年都遇上水灾。人们说应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从,而按原来的干,又干旱连续两年。他算了一下收获,已补偿了以前的欠收还有赢余呢。因此说:“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缝制裘皮衣。真是世间的名言埃”(2004山东泰安)【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
22、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_。(1分)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_;“身”的意思是_。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_。(3分)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_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
23、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_,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2分)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参考译文】【甲】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
24、,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2004山西)【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注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朕():皇帝自称。12、宋濂
25、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2分)1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帮帮你】请联系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弗之怠”两句的翻译来做(2)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1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12、艰难(谦恭)求学诚实待君(大意对即可得分,每空1分,共2分)1
26、3、(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14、(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大意正确1分,译出加点词1分。每小题2分,共4分)15、示例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示例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紧扣文意谈出启示2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参考译文】宋濂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暗中侦探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用实话相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
27、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2004山西太原)【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选自出师表【乙】墨者有钜子腹黄享 ,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
28、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释:墨者:指墨家。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腹黄享 (tn):人名。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刑:罚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道理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赐:恩赐(2)结合语境解释【
29、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1分)引喻失义义:天下之大义也义: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分) 译文: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2分) 译文: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2分) 答: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
30、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3分) 答:你的建议 【参考答案】1(3分)(1)C(应为“治”) (2)适宜,恰当;正义。(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2(4分)(1)(2分)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2)(2分)(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3(2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3分)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阐述清
31、楚言之成理即可记3分。【参考译文】【乙】墨家有个有名的人叫腹,住在秦国,他儿子杀人,秦惠王说:“先生年纪大了,没有其他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要杀他,先生这件事你就听我的吧。”腹回答说:“墨家的准则说:杀人的人死,伤人的人被判刑。这正是禁止杀人伤人的。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大王即使赐我儿子活命,命令官吏不要杀他,我不能不坚持墨家的准则。”没答应惠王,于是杀了他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了;忍心割去自已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2004四川)【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口头
32、禅贡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吏二缚一人
33、诣王 诣:报告B齐人也,坐盗 坐:偷C肉食者鄙 鄙:卑鄙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虚夸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此何遽不为福乎C王视晏子曰 D齐人固善盗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其实味不同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可以一战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国君虽都才能平平,但都有自知之明,能礼贤下士
34、,接受臣子的意见。B甲乙两文所赞扬的人物都智勇双全,晏子能言善辩,曹刿深谋远虑。C晏子从容自如,绵里藏针,坚决地维护国家的尊严,真可谓不辱使命。曹刿从容不迫,远见桌识,引导鲁庄公一步步由“鄙”而“悟”,从而奠定了战争取胜的基础。D甲乙两文都为对话体形式,语言十分精练,但又各有特点:甲文生动严密,乙文朴实无华。【参考译文】【甲】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
35、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2004四川绵阳)【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
36、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接,增其旧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丙】既登峰头(指黄山的山峰),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徐宏祖重游黄山日记节选)注释庵:寺院。文殊院:黄山寺院名。天都:黄山天都峰,下文“莲花”“玉屏风”都是黄山的山峰名。 2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至于负者歌于途 (2)杂然而前陈者(3)临溪而渔 (4)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乃重修岳阳楼 (6)属予作文以记之 (7)俱可手揽 (8)四顾奇峰错列22下面句中的“焉”与“焉知
37、其奇若此”中的“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 D寡人反取病焉23下面句中的“胜”与“真黄山绝胜处”中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高处不胜寒 B射者中弈者胜 C予观夫巴陵胜状 D臣不胜受恩感激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25甲文中生动刻画太守外貌特征、醉酒神态的句子是 。 丙文中把静态建筑物写活了的一个文言短语(两个字)是 。【参考答案】21背 的样子 到、在 到 于是、就 嘱咐 都 看22A 23C24(1)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2)不是这次重来,哪里会了解它奇妙到这样!25甲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 丙文:翼然 【参考译文】【丙】登上山头后,就望见有座佛寺的屋檐犹如飞鸟展翅一般,即是文殊院。这也是我上一次来想登览而又未登上的地方。文殊院左面是天都峰,右面是莲花峰,背面靠着玉屏峰,天都、莲花两峰的秀丽景色,简直伸手可摘。环顾四周只见奇峰错杂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确是黄山景色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次重游,怎晓得黄山竟是如此之神奇?(2004浙江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