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45203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一、课内阅读(一)阅读阿房宫赋,(原文略)完成14题。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本义与“室”同,在上古时代,就是指一般住宅,无贵贱之分。但“宫”与“室”所指范围有广狭之分:“宫”指整所房子,包括院墙;“室”指房屋内部。B.四海,古人曾认为九州大地的周围全是海,因此“四海”指天下,即世界各地。C.辇,君王及后妃所乘的车,如“辇来于秦”。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开篇

2、先用四个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第2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间接写美女之多,宫女命运之惨,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C.第3段中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D.第4段中作者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统治者不要重蹈秦国灭族的覆辙,意味深长。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杜牧写这篇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却为何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3、? (二)阅读六国论,完成58题。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表示已死的,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帝”“先考”“先父”“先祖父”等。B.卿,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如“至丹以荆卿为计”中的“卿”。C.嬴,姓,特指秦国,因秦君主姓嬴。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嬴”。D.故事,先例;典故。如“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即此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作者先用双重否定句,继而自行设问,更加突出这一论断。B.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

4、的损失与战争的损失差不多。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以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D.作者在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中心论点。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8.阿房宫赋和六国论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请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完成913题。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今王师

5、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季安遂用忠之谋。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必

6、大备我,攻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刘济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召忠曰:“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不必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燕厚怨赵,今赵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

7、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于天下耳。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注】燕:和下文中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则分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10.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管理人民。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B.天子,古时臣民对帝王的称呼。历代帝王鼓吹“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C.河,我国北方的河流多被称为“河”,而南方的河流则多被称为“江”。D.执事,掌管某项工作的人,也是对对方的敬称。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B.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发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

9、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虽然没有做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 (2)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 13.谭忠对形势有着较为准确的判断,请用原文加以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六国论中苏洵用“ , ”两句,在比较中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要步其后尘。(2)杜牧在阿房宫赋

10、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 ”。(3)阿房宫赋中的“ , ”两句是杜牧对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秦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4)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的句子是“ , ”。四、语言文字运用15.请任选一个篇目,运用对偶的形式,拟写两句话,不超过30个字。要求所写句子能概括课文内容。示例:逍遥游:凭风凭水凭云,岂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实乃逍遥。备选篇目:荷塘月色雷雨六国论鸿门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6.下面材料从两个方面对阿房宫做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再看司马迁笔下关于阿房宫的记载。他所渲染的是秦

11、始皇建造朝宫的豪华设施和宏大气概,从而衬托出秦始皇不恤民力的屠夫形象,来证明正是因为秦始皇的过度役民,才导致国家解体这一结论。阿房宫的规模如此,汉书楚元王列传中所说秦始皇陵高度的尺寸也是如此。但从另一方面讲,司马迁和刘向的史学品格为人们敬重,他们的记载应当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根据国家档案中秦始皇的相关设计文献而不是实际状况记述的。 17.下面文段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这给写“阿房宫”形成了困难,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

12、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泼墨挥洒的长桥复道,都是出自想象。不但这些奇特的想象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大胆的比喻、生动的夸张有直接关系。 参考答案1.B(“世界各地”理解有误,应该是“全国各地”)2.B(第2段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3.(1)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百姓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2)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十分可惜。4.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王朝

13、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爱民的结果。从哪里可以看出六国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来自六国,而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靡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使百姓锱铢不留。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涵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5.D(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的意思)6.B(“赂的损失与战

14、争的损失差不多”理解有误。应为“因赂损失的土地远远超过因战争损失的土地”)7.(1)想想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土地。(2)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六国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犯六国就越厉害。8.在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敬宗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民不聊生。作者预感到唐王朝已成风雨飘摇之势,遂作阿房宫赋,借秦国劳民伤财终致亡国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警告唐朝统治者,要以古为鉴,不应重蹈历史的覆辙。在苏洵生活的时代,北宋的边患主要是辽和西夏。他们既觊觎中原的富庶,又看出北宋军事上的软弱,不断袭扰边境。在强敌环伺的形势下,北宋统治者一忍再忍,

15、步步退让,赂敌求和以求苟安一时。苏洵看清了当时国家的政治危机,痛心疾首,寝食难安,怀着拳拳爱国热情和对天下黎民的责任感,讨论“六国破灭”的战略战术问题,以为统治者鉴戒。9.B10.C(“河”专指黄河)11.B(“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理解有误。原文说“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12.(1)你如果能送给魏镇一座城池,魏镇能够拿此城向皇上报捷,把这座城池作为报捷的凭据。(2)燕镇一定要替我小心谨慎地守护北部边境,不要让我再有胡人方面的忧患,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对付赵镇。12.(1)你如果能送给魏镇一座城池,魏镇能够拿此城向皇上报捷,把这座城池作为报捷的凭据。(2)燕镇一定要替我小心谨慎地守护北部边境,不

16、要让我再有胡人方面的忧患,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对付赵镇。13.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信如子断矣。【参考译文】谭忠是绛地(今山西绛县)人。他为人豪迈雄健,爱好谈兵,燕镇节度使刘济给他两千士兵,让他驻守白狼口。谭忠当时代表燕镇节度使刘济出使魏镇,得知田季安(中途截击朝廷军队)的图谋,便前去对田季安说:“现在朝廷的军队越过魏镇去讨伐赵镇,不任用老臣宿将却把兵权专门交给宦官,不征调全国的军队却主要派出朝廷直属的禁卫部队,你知道这是谁出的计策吗?这是皇上自己做出的计谋,想在臣子面前夸耀自己英明,让臣子佩服自己。现在如果朝廷禁军还没有攻打赵镇,却先在魏镇境内被消灭,这就表明皇上的谋略反而不及臣

17、子,并且能不被天下人羞辱吗!皇上既感到羞耻又感到恼怒,在这时就会任用勇猛善战的将领,训练精锐的部队,全力发兵再次渡过黄河。朝廷汲取以往失败的教训,一定不会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比较赵镇和魏镇罪责的大小,一定不会先攻打赵镇然后攻击魏镇。这就叫既不上也不下,正好对着魏镇而来。”田季安说:“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谭忠说:“当朝廷军队进入魏镇境内时,你要好好犒劳他们。在这时你要将魏镇全部兵马调往边境,号称攻打赵镇,可以暗中给赵镇人送信说:你如果能送给魏镇一座城池,魏镇能够拿此城向皇上报捷,把这座城池作为报捷的凭据。这样就可以使魏镇在北面能够继续侍奉赵镇,在西面能够继续做朝廷之臣。对赵镇来说只是一点点

18、损失,对魏镇来说却能获得世间少有的利益。你难道能够对赵镇的安危毫不在意吗?”田季安于是采用了谭忠的计谋。谭忠回到燕镇后,谋划打算鼓动燕镇攻打赵镇,正赶上刘济集合各位将领说:“皇上知道我怨恨赵镇,如果命令我讨伐赵镇,赵镇也必然全力防备我。出兵讨伐与不出兵讨伐,哪面能够继续侍奉赵镇,在西面能够继续做朝廷之臣。对赵镇来说只是一点点损失,对魏镇来说却能获得世间少有的利益。你难道能够对赵镇的安危毫不在意吗?”田季安于是采用了谭忠的计谋。谭忠回到燕镇后,谋划打算鼓动燕镇攻打赵镇,正赶上刘济集合各位将领说:“皇上知道我怨恨赵镇,如果命令我讨伐赵镇,赵镇也必然全力防备我。出兵讨伐与不出兵讨伐,哪种做法更有利呢

19、?”谭忠赶忙回答说:“皇上最终是不会让我们去攻打赵镇的,赵镇也不会防备燕镇。”刘济于是派人到赵镇侦察,赵镇果然不防备燕镇。过了一天,皇上的诏书果然送来了,说:“燕镇南面有赵镇,北面有胡人。燕镇一定要替我小心谨慎地守护北部边境,不要让我再有胡人方面的忧患,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对付赵镇。”刘济于是召见谭忠说:“事情确实像你判断的那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谭忠说:“潞镇节度使卢从史在表面上与燕镇亲近,在内心忌恨燕镇;在表面上与赵镇断绝往来,在内心帮助赵镇。我们在这里替赵镇考虑,燕镇把赵镇作为屏障,虽然怨恨赵镇,但肯定不会伤害赵镇,因此赵镇没有必要防备燕镇。这样一来可以表明赵镇不敢抗拒燕镇,二来可使燕镇被

20、皇上怀疑。赵镇人既然不防备燕镇,潞镇人便会跑去报告皇上。燕镇非常怨恨赵镇,现在赵镇遭受攻击却不防备燕镇,这说明燕镇相反是帮助赵镇的。这就是我知道皇上最终不会让你攻打赵镇,赵镇也不会防备燕镇的原因。”刘济说:“现在应当怎么办呢?”谭忠说:“燕镇与赵镇结下仇怨,天下无人不知。现在皇上出兵攻打赵镇,你却使整个燕镇的兵马,一个人也没有渡过易水(去攻打赵镇)。这是燕镇怀着对朝廷的忠心,最终却招来偏袒赵镇的口实,既不被赵镇人感激,坏名声却徒然喧闹在天下人的耳畔。请你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刘济于是亲自率领七万人向南边讨伐赵镇。14.(1)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

21、哀后人也(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5.示例一:雷雨:庭院深,锁住几代悲欢离合;雷雨响,了却两家恩怨情仇。示例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恶计不成再生毒计,终丧人手;林教头,大难刚过又遭劫难,逼上梁山。示例三:六国论:六国互丧因赂秦失力;秦得天下以变法图强。16.司马迁极力渲染阿房宫的豪华奢侈是为了得出秦始皇不恤民力导致亡国的结论。他与刘向可能都是根据相关文献而非实际状况记述的。17.应把“形成”改为“造成”。应把“还是泼墨挥洒的长桥复道”改为“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应把“不但”移至“这些奇特的想象”后面。应把“大胆的比喻、生动的夸张”改为“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第 5 页 共 5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