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19016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一、选择题(每题4分)1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墨子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认为“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A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B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C都有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体现 D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2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

2、的学派”。下列对应描述正确的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3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是历史学科的素养要求之一。下列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B C D4商鞅变法提出: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即强制大家庭分家独立生活,这一主张()A促进了人口的发展 B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促进了社会局面的稳定 D阻碍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5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A君主专制 B实行仁政 C以德治国 D国家统一6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

3、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7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社会诉求C得益于儒道两家的融合 D集中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内在要求8战国时期,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其代表人物是()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邹衍9洪武三年,明太祖读(孟子),大发脾气,下令国子监撤去孔庙中的孟子牌位,之后又组织人手将所谓

4、“大逆不道”的话语悉行删除,并规定“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孟子的主张中最可能让明太祖“大发脾气”的是()A“仁政” B“民贵君轻” C“性本善” D“君舟民水”10“急剧的社会变动,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文化创造力的发挥”,对应的时代是()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宋朝11如图是某学者描绘的部分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A儒墨是百家思想源头 B韩非集百家思想之大成C儒家居各家中心地位 D诸子思想有传承与联系12俸禄是指官员的报酬。春秋晚期,诸侯逐渐实行谷禄制,孔子为鲁司寇,有“奉(俸)粟六万”。至战国,各诸侯国更是普遍实行谷禄制。秦国的官俸以“石”为级别计算官禄,而楚国用“担

5、”来计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宗法制受到冲击 B官僚制度遭到破坏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D官职制度发生变化13商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请问商周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奴隶主土地私有制 B均田制C井田制 D封建地主土地国有制14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上之所非必皆非之”,逐级逐层统一思想,最后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该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15韩非子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法家引用这则寓言意在()A强调趋时更新 B否定等级秩序 C讽刺不劳而获 D阐释农本思想16下图为战国时期的长城图,这些长城修筑成功的主要因素是()A匈奴侵扰造成的边患 B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C民族关系的重要变化 D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17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材料二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要。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1)请指出材料一图中诸侯国的名称。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的

7、兼并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6分)结合所学指出商鞅为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要在富国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西浑源李峪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有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有鼻环。材料二春秋时期“共主衰微,王命不行”,战国时期“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据许倬云先生统计,春秋259年间,就左传记载,共计大小战役1200余次,和平时间为78年;战国的242年中,共计战役460余次,和平时间89年。材料三就百亩之田而言,周礼小司徒云,“上地家七人”,但至战国之初,却成为“上农夫食九人

8、”(孟子万章下),土地生产力增加2857%,而人口则更大幅度地增加。(1)根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推测当时哪些社会生产情况?(4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3)还有哪些史实既是以上材料所述社会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也是构成这个时代特征的重要内容?(6分)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孔子意在尊天子,建立等级尊卑的“天下有道”的社会,墨子主张尚同百姓“上同于天子”,韩非子主张尊君、“一”,都指向“统一”“尊君”,故选C项;孔子为春秋后期人,排除A项;孔子为没落贵族,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排除B项;韩非子提倡君主专制,控制臣民,排除D项。2【答案】D【

9、解析】“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指的是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学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指的是提倡法制的法家学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指的是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墨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指的是提倡仁爱追求道德修养的儒家学派,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3【答案】D【解析】“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这一说法是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对商鞅变法这一概念的历史解释,故选D项;商鞅由魏入秦是对事件背景的叙述,说法不是历史解释,排除A项;是对事件时间和人物关系的叙述,说法

10、属于历史叙述,排除B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军功等属于历史叙述,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材料商鞅变法时期实行“分异令”,此举目的是分家立户,鼓励发展小农经济,其中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的土地性质属于农民土地所有制,这种做法也间接的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选B项;分户独立经营与人口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的目的是发展小农经济,促进社会局面的稳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是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不是阻碍其发展,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孟子主张天下统一,墨子认为天下百姓与天子相同,只有在统一后才会处于相同的国家内,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也是维

11、护国家统一,故选D项;君主专制是法家主张,排除A项;仁政是儒家思想主张题干未体现,排除B项;以德治国是孔子主张,排除C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结合所学可知,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符合“隆礼尊贤而王”,又吸收法家思想,主张重法爱民,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荀子思想,故选C项;孔子是儒学家代表人物,不主张重法,排除A项;孟子也是儒学家代表人物,没有吸收法家思想主张,排除B项;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不主张“隆礼尊贤而王”,排除D项。7【答案】A【解析】由材料“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

12、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结合社会变革的大背景,治理国家的主张更进一步现实化、具体化,满足了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过程中社会转型的需要,故选A项;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张更进一步现实化,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出儒道思想的融合,且儒道思想融合发生在汉代,排除C项;儒家和道家都是从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需求出发,旨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不是反映平民的要求,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故选D项;根据所学,孟子是战国时

13、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题干中的“阴阳家”不符,排除A项;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题干中的“阴阳家”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9【答案】B【解析】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民贵君轻”与此背道而驰,与材料中“所谓大逆不道的话语”相符,故选B项;“仁政”不妨碍君主专制,与材料中“大逆不道”不符,排除A项;“性本善”不妨碍君主专制,排除C项;“君舟民水”不妨碍君主专制,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急剧的社会变动,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文

14、化创造力的发挥”既有社会的变革,又有思想文化的活跃,可以推测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项;西周社会稳定,不存在“思想家的活跃”,排除A项;西汉建立后,国家统一完成,社会稳定,没有急剧的“社会变动”,排除C项;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理学的出现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思想的活跃度进一步下降,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显示了儒、墨、法、道之间的联系,可见诸子之间的思想可能是有联系和传承的,故选D项;“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中虽然都从儒墨思想开始画起,但法家中是完全从儒墨家里传承过来的,排除A项;图中的可以看出韩非师从荀子,无法体现它集百家之思想,排除B项;在上图中

15、,儒家被放在画中间,也可以被放在边缘,画中的位置不能说明它就是学术中心的位置,排除C项。12【答案】D【解析】由材料“春秋晚期,诸侯逐渐实行谷禄制”、“至战国,各诸侯国更是普遍实行谷禄制”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不再授予贵族封邑和土地,而是按照官职地位授予其相应数量的谷物作为俸禄,说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发生变化,故选D项;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排除A项;官僚制度是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俸禄制说明官僚制度逐渐形成,排除B项;“开始”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13【答案】C【解析】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

16、私百亩,同养公田”可知,一里见方的土地定为一方井田,每一井田分九百亩地,中间为公田,其余为私田,由此可知,该土地制度为井田制,故选C项;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是一种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排除A项;均田制是魏晋到唐朝时期推行的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排除B项;封建土地国有制即封建政府或皇帝都掌握了一部分土地,为封建土地国有制,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说明的是“尚同”思想,这是墨家的思想,故选D项;儒家主张仁、礼,排除A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B项;法家主张法治,排除C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内容中所述及的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

17、,其寓意是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据此可知,法家之所以引用这则寓言,其用意在于要趋时更新,而不能墨守成规,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并没有涉及“等级秩序”观念,排除B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可以用来讽刺不劳而获的行为,但是题干之意的着重点在于强调其“反思”之意,这才与法家主张相一致,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法、术、势”的结合,主张“变法革新”,并没有涉及“农本”思想,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纷纷修筑长城,修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立了中央集权,因而具有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去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

18、,保证修筑成功,故选B项;匈奴侵扰造成边患是导致修建长城的必要性原因,但是修筑成功的原因需要考虑可能性原因,而不是必要性原因,排除A项;民族关系的重要变化是修建长城的原因,而不是能修筑成功的原因,排除C项;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国力强大,是修筑长城的物质基础,但是修筑成功更需要国家具备强大的组织能力,去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可以,排除D项。17【答案】(1)名称:齐 楚 秦 燕(4分)积极影响:戎夷蛮狄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稳定,分布更广泛;为了富国强兵,各个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改革,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2分)(2)原因: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的发展;西周社会制度落后时代潮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变现状,建立新的社会。(3分)经济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3分)18【答案】(1)情况:手工业水平,农业生产使用牛耕。(2)特征:社会大变革(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大发展)。(3)史实:“百家争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仁”“礼”;法家提倡法治、激进的功利主义、实行君主集权制度;道家主张“无为而治”。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