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工作总结实用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前急救工作总结实用文档.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院前急救工作总结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铜川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总结三年来在上级部门领导下、市120指挥中心的指导下及各兄弟急救站的的协助支持下,我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刻牢记“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的急救原则,较好地完成了院前急救任务及上级交付的临时指令性紧急救援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完善基础建设,加快发展院前急救事业加强院前急救队伍,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急救服务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急救医疗工作,建立适合社会需求比较完善
2、的急救服务体系,更好地应对日常急救任务和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实行业务院长亲自主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及时更新救护车车辆及车载设备,2021年医院投资170万元购置两辆救护车及相关设备,急救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首诊医师负责制,每班保持足够的人员和救护车值班,每车单元保证一医一护一司一担架工四名人员,做到急救药品及装备齐全,时刻处于应急状态。急救队伍的加强,对加快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提高危急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注重制度建设,规范急救行为,狠抓安全管理。科室积极制定并完善
3、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及特重大突发事故流程,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急救的各项工作制度:如急救管理制度、出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重大事件现场救护报告制度、病人家属签字制度、驾驶员工作制度等,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监督力度,进行专项检查,逐步规范急救工作流程。院前急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阵地,所面对的人群社会背景复杂,患者病情来势凶险,进展快,是高风险的地方,故此,要求我们时刻绷紧安全医疗这根弦,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好全体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急救水平。为不断提高急救医生的业务水平,结合本地区疾病谱,制定了详
4、细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让大家熟练掌握急救理论与技术,通过这些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及国内各项急救会议,了解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对急救人员的技术操练,科室要求急救人员经常就心肺复苏术等十项院前急救常用技术进行演练操作。并进行逐个考核,做到“技能操作人人练,人人操作规范化,规范操作熟练化”,力争为急救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畅通、专业的生命绿色通道。在医院进行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医疗和护理分别取得了第一名。四、加强宣传工作,普及急救知识,提升我院整体形象科室积极组织义诊,深入到基层医院、厂矿、企业单位、学
5、校、社区等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同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工作,比如我院在铜川电视台对心肺复苏、溺水、气管异物、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进行了现场宣教,为我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五、存在问题1、院前急救可控性小,随机性强,人员不够充足。2、科室新进人员及年轻人较多,业务能力、临床急救水平和应对突发事故处置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个别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责任心不强。3、人才梯队配制不合理,缺少拔尖优秀技术骨干;加之患者在病人停留时间较短,新技术、新业务及科研开展较困难。4、人才梯队配制不合理,尤其是医生人数短缺,既承担院前急救,还承担院内急诊病人处置与危重病人抢救,不能保证值班的正常运转,出车较多时
6、,科室留有空挡,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大部分人员未经过专门的急诊专业培训且从业时间短,不能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5、工作人员安全缺乏保证.由于急诊急救工作强度大、风险高、随机性强等性质决定,加之无理取闹、酒后滋事与日俱增,工作人员经常受到围攻、辱骂、甚至殴打,导致身体、心理及精神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近年来由于恶意欠费、无主病人、三无等患者较多,导致科室工作量增大.六、2021年工作计划1、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加强院前急救建设,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力争做到铜川最好.2、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各种相关文件及政策。3、继续狠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就医流程;强化细节与环节
7、管理,定期考核,不断整改,持续改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4、加强急救设备的管理,及时维护及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应急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5、加强培训,以岗位大练兵为契机,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急救技能考核,定期进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练,积极开展新业务.加强继续再教育,待人员充足后陆续派人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和学习。院前急救工作流程一、各急救单元(车组)所有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进行交接班。二、各急救单元(车组)必须服从120通讯调度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三、值班调度必须做到“铃响三声 立即接警,并在1分30秒内受理完毕,及时向相关分中心下达出诊指令,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坚持报告制度。四、各急救单元
8、(车组)接到出诊指令后,应在3分钟内出车。五、抵达现场后,急救医师应严格按照急救医疗院前急救 受理工作流程1、调度员要提前15分钟上班,做好上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2、铃响三声有应答.3、“您好,东屏镇卫生院”起始语。4、症状询问并迅速判断病情,询问详细地址并确定接车地址(有三字段信息的 需要重新核对地址)。5、受理时间控制在1分30秒。6、登录信息并调度派车。7、确认出车车辆状态。8、接到医院周边的求救 ,在派出急救车辆出诊的同时,立即打 通知医院急诊室或医务科派人外出参与急救,并做好院内抢救准备.9、接到一线人员要求进行急、危重病人病情转报时立即告知相关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并做好转报登记。10
9、、凡接到涉及被打伤、交通事故的求救 ,应告知求救者需拨打110求救,同时通知最近的120分中心出诊到现场抢救。11、准确判读骚扰 ,对于辨别不清楚的 不要随意锁定,以免错过真实的求救信息。12、凡接到市卫生局下达的重大突发灾害事故救护任务,调动人员应立即按要求调度车辆、人员,并立即向卫生院领导报告。13、如遇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事故,要及时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并详细询问现场情况及伤亡人数,合理调配,以便随时增减车辆,通知接受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同时,上报卫生院领导和卫生局值班室,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按照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出响应级别,做好指挥调度工作.14、急救呼救区域内无车派出时,应
10、尽快通知临近区域的车辆前往,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15、接受一线车辆反馈的病人信息及时与送达医院急诊科通报. 16、任务完成后记录相关数据信息存入电脑并完成每日报表工作。院前急救医生工作流程参照医院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流程和院前急救医生岗位职责的要求,在熟练掌握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突出掌握如下工作流程:1、提前15分钟上班,穿工作服,佩戴工作牌,做好一切出诊前的准备工作。2、上班后上车插卡,由调度室度对值班人员予以确认,待命出诊。3、值班时间内,应保持高度待命状态,接到出诊指令后,3分钟之内出车.4、到达接车地点后,医生要再次询问接车人患者病情及有关情况,以确定携带相关抢救物品
11、.5、到达伤病员现场后,应根据伤病员的病史、病情等,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及时做出初步判断,按照急救操作规程,实施现场救治.6、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病情,按照就近、就急、尊重病人家属意愿的原则,确定病人转送医院进行救治,及时书写病历并填写相关文书.7、初步救治后,根据伤病员病情指导担架员采取正确的搬运方式和体位,安全搬运伤病员。8、如遇病人死亡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由病人家属签字确认。病情危重需提前告知医院进行抢救准备的,要告知调度室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9、转送病人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处理。10、送达医院后,负责将病人送入急诊科(室)后,应主动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及
12、处理情况,移交相关医疗文书,并由接诊医生签收,妥善安排病人后,立即返回分中心待诊。11、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急救物品、药品、器械,为下一次出诊做好准备。院前急救护士工作流程参照医院院前急救急救人员工作规范和院前急救护士岗位职责的要求,在熟悉掌握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突出掌握如下工作流程:1、提前15分钟上班,穿工作服,佩戴工作牌,做好一切出诊前的准备工作。2、上班后上车打卡,由调度室当班人员予以确认,做好待命出诊。3、接到出诊令后,3分钟之内出车。4、到达现场后,按照医嘱,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救治。5、接诊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6、抵达医院后,协助司机收费并填写核价单。
13、7、应及时检查补充急救物品、药品、器械,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并为下一次出诊做好准备。院前急救驾驶员工作流程参照医院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和驾驶员岗位职责的要求,在熟悉掌握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工作流程:1、驾驶员要提前15分钟上班,并做好一切出诊前的准备工作。2、驾驶员上班后首先上车插卡,由调度室予以确认待命出诊.3、接到出诊指令后,驾驶员应在3分钟内出车。同时要向调度室发送出车信息,以最近的行车路线到达调度员指定的接诊地点。4、到达接诊现场后,应立即向调度室发送车辆到达信息,根据现场情况将车辆摆放在最佳行车位置,打开急救车辆后门,方便病人上车。5、病人上车后,应向调度室发送病
14、人上车信息,并根据急救医师意见要向所要送达的医院告知调度室,安全快速地将病人送达医院。6、救护车辆到达医院,急诊医护人员接诊时,驾驶员应向调度室发送到达医院信息。负责根据护士开具的收费单据收取相关费用。7、急救医护人员与医院的医护人员交接完病号后,驾驶员应向调度室反馈任务完成信息和返回分中心信息.在完成任务和返回分中心途中,如接到再次出诊指令,应按照急救工作流程“再次循环”。8、如遇到三无病人和车祸等不能收费时,应向调度室汇报,进行记录。属联合出警(110)的要由民警签字证明。9、在出车出诊途中,如遇堵车及意外情况发生不能及时到达急救现场的,要及时向调度室报告,并随时保持联系。10、到达接诊地
15、点后未发现病人或病人家属等候接诊时,应立即告知调度人员,由调度人员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进行接诊。院前急救担架员工作流程参照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流程和担架员岗位职责的要求,在熟悉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突出掌握如下工作流程:1、担架员应提前15分钟上班,做好一切出诊前的准备工作。2、接到出诊指令,要在3分钟内上车出诊。3、到达现场后,担架员应协助医护人员携带抢救器械,送至病人家中或现场。4、现场急救时担架员应做好搬运伤病员的准备工作。5、搬运病人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特点做好搬运工作。6、运送途中,担架员坐在副驾驶位置。7、完成任务离开医院后,担架员坐在后车厢;返回分中心后协助相关人员做好车
16、厢内的整理工作;若下一班人员未到,本班人员不得下班.急诊科院前急救演练方案模拟病例:患者,男性,60岁,活动时出现胸闷1小时伴晕厥.急救人员到场后心电图检查提示:广泛前壁心梗伴频发室早。转运前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人员立即给予现场心肺复苏、现场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通知急诊科急诊科做好接诊病人准备,麻醉科医师行气管插管,内科及心电图医师到急诊科会诊,检验科抽血急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相关检查。一、现场急救人员配备:医生、护士、司机各1名。(1分) 二、急救设备准备:救护车、急救箱、心电图机、便携式电除颤仪、简易呼吸器。(1分)三、技术要求: 1、急救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
17、衣帽整洁.(1分) 2、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2021版心肺复苏技术)。(4分) 3、熟练掌握心电图、电除颤及静脉穿刺技术.(0。5分) 4、车辆安全运输。(0。5分) 5、相关科室人员接到 通知后五分钟到达急诊科。(1分)四、随机提问(1分)儿科院前急救演练方案模拟病例:三岁幼儿发生惊厥120如何进行院前急救?急救过程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如何正确处理?一、急救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衣帽整洁。(1分) 二现场急救、包括物品准备(4分)控制惊厥:要快速而有效地控制即刻发作. 1。地西泮静滴是现场急救的首选药,每次0。30.5mg/kg.1mg/分的速度静注,必要时20分钟后重复一次,每次总量不超过
18、10mg。如无静脉通路,可按0.5-0.75mg/kg/次加2mL盐水入肛门5处。2。苯巴比妥是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应在安定止惊后立即负荷量15-25mg/kg维持,分2次肌注,12-24小时后给5mg/kg维持。3.去除口鼻异物,给予氧气吸入,有发热者给与退热处理.三、如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2021版心肺复苏:(4分)C-A-B流程。严重心动过缓,年长儿30次/分,婴幼儿60次/分,新生儿8kpa(60mmHg);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散大的瞳孔缩小;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高; (2)停止指征:心肺复苏半小时以上,患者无
19、生命迹象者;或患者家属要求停止抢救者。6、心肺复苏目的及并发症:目的:恢复心肺功能。并发症:肋骨骨折、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脂肪栓塞。7、心肺复苏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心脏压塞.妇产科院前急救演练方案模拟病例:初产妇,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如何抢救?一、急救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衣帽整洁。(1分)二、现场急救、包括物品准备(4分)1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先盐后糖),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2按摩子宫:胎盘娩出后,应立即按摩子宫(方法:操作者的一手的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在下腹部按摩并压迫宫底,挤出宫腔内积血,按摩子宫应均匀而有节律
20、,直至宫缩恢复正常为止)。如胎盘未娩出,应立即手取胎盘(注意无菌原则)。3应用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缩宫素10U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必要时缩宫素10U直接行宫体注射;米索前列醇200ug舌下含服。三心肺复苏操作(2021版心肺复苏技术).(4分)C-B-A流程。1.胸外按压(C):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方式:双手掌跟重叠,十指紧扣,双臂绷直,垂直按压胸骨;按压深度:下陷5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2。打开气道(A):仰头举颏法。3人工呼吸(B):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每次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吹气是否有效与胸廓起伏为标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4.电击除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四、随机提问(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