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虚词“而”的考察--毕业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虚词“而”的考察--毕业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doc(7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中虚词“而”的考察 毕业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论语中虚词“而”的考察 内容摘要 “而”是古代汉语中最为重要的虚词之一,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文献中, 文言虚词“而”总共出现了341次,集中地反映了先秦时期“而”字的用法和特点。本文将对论语中的“而”进行归类分析,探讨虚词“而”的用法。关键词 而; 论语; 用法在古代汉语中,“而”是一个应用频率高、用法多样、语义灵活的虚词。“而”的本义是指人两颊下垂的胡须。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其本以在先秦时期已经不常用了,到秦汉以后完全消失。随着汉语的发展,“而”逐渐被假借为代词、连词
2、、语气词等。论语作为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它不仅记载了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录了孔子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宋史有“半部论语平天下”之说。可见,论语之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从文言虚词的角度来看,一部论语又将文言虚词“而”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加深对“而”字的功能的全面认识,本文以论语为例,对“而”的用法进行探讨。一 、连词“而”用作连词是虚词“而”最主要的用法。在论语中,“而”用作连词出现次数达300多次,其用法极为灵活,语义也非常丰富,通常读作“r”。从连接的语义上来看,连词“而”可以分为顺接和逆接两种形式;从连接的成分来看,连词“而”能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连接句子的很少见;从连接的词
3、性来看,连词“而”可连接形容词、动词、动词性词组,一般不连接名词和名词性词组。以下将从“而”字所连接的不同的语义关系入手分析连词“而”的用法。(一)顺接所谓顺接,是说相连接的两项在意思上有某种相似,或者有密切的关系,中间没有转折。【1】在这种情况下连词“而”可以用于并列结构,承接结构,偏正结构以及主谓结构。 1并列结构 并列关系表示“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是并列对等,地位相同的语法关系,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位置互换后而又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可译为“和”,“而且”,“又,又”等,也可不译。例如:(1)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学而(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3) 食饣壹而饣曷。乡党(4)
4、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宪问(5)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季氏在以上三个例句中,“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都是形容词。如例(1)中的“谨”和“信”,全句可译为“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例(2)中的“周”和“比”,全句可译为“君子讲团结而不搞勾结”;例(3)中的“饣壹”和“饣曷”,全句可译为“食物陈旧变质”。例(4)中的“谲”和“正”,全句可译为“晋文公诡诈好耍手段,作风不正派;齐桓公作风正派,不用诡诈,不耍手段”;例(5)中的“固”和“近”,全句可译为“颛臾这个地方,城墙既然牢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由此可见,连接形容词的“而”一般表示人或事物的两种性质,但这并不是“而”的常见
5、用法,“而”表示并列关系更常见的用法是连接动词性词组。例如:(1)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2)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3)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4)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5)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以上几例中,例(1)和例(2)中的“而”连接的是动宾词组,如例(1)中的“节用”和“爱人”,全句可译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老百姓按时耕作”;例(2)中的“察言”和“观色”,全句可译为“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例(3)和例(4)连接两个状中词组,如例(3)中的“博学”,“
6、笃志”和“切问”,全句可译为“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志趣;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例(4)中的“忠告”和“善道”,全句可译为“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他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找侮辱;例(5)和例(6)连接的是两个中补词组。如例(5)中的“敏于事”和“慎于言”全句可译为“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例(6)中的“讷于言”和“敏于行”,全句可译为“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动宾、状中、中补这三种类型的动词词组基本上涵盖了论语中表示并列关系的“而”所连接的谓词性成分,除这三种关系外,论语中表示并列关系的“而”连接其他成分
7、的例子也有。例如:(7) 鱼馁而肉败,不食。乡党(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9)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学而(10) 质直而好义。颜渊 以上几例中,例(7)和例(8)连接的是主谓词组,如例(7)中的“鱼馁”和“肉败”,全句可译为“鱼和肉腐烂,都不吃”,例(8)中的“任重”和“道远”,全句可译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例(9)连接的是动词词组和形容词,如“敬事”和“信”,全句可译为“治理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信实无欺”;例(10)连接的是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如“直”和“好义”。全句可译为“品质正直,善于分析别人言论”。 2
8、承接结构 作为连词表承接关系的“而”的前后两项按时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表达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两项之间在语义上是前后顺承,顺序不能变换。这种用法的“而”连接的经常是动词性成分,可译为“就”,“便”,“从而”等,也可不译。论语皇疏云“而者,因仍也”。【2】例如:(1)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微子(2)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先进(3)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4)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阳货(5) 鲤退而学诗。季氏 以上几例均是按时间顺序说出的连续的动作。例(1)“杀鸡做饭给子路吃”;例(2)“放下琴瑟站起来”;例(3)“在路上听到什么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
9、例(4)“孔子打听到阳货外出了便往阳货家拜谢”;例(5)“鲤退回便学诗”。在这几例中,前后两个动作只是随时间的流动而发生,除此之外“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也可以按照逻辑事理的顺序说出相关情况。例如:(1) 子欲善而民善也。颜渊(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3)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5)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例(1)“你想把国家治理好,百姓就会好起来”;例(2)“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例(3)“选择可以让老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老百姓去做”;例(4)“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我
10、反省”;例(5)“我选择那些优点便学习,看出那些缺点就改正”。这几个句子中,“而”连接的前后两项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前后相因的关系。 3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间的“而”用作假设意义表顺接,可译为“如果”,“假如”等。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若用一“而”字,便可以加重语气。【3】例如:(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2)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3)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4)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5)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子路(6)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 以上几例中“而”均表示假设,例(1)“人如果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例(2)“假如说
11、管氏他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例(3)“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便不配做多数人了”;例(4)“人假如不研究周南和召南,那会像面正对着墙壁而站着罢”;例(5)“人如果没有恒心,连巫医都做不了”;例(6)“孔子同别人一道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 4 偏正结构 “而”用于偏正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而”的前一半部分表示条件或原因,后一部分表示结果或情况,一般情况下可译为“就”,“才”,“因而”等,也可不译。例如: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悔圣人之言。季氏 多见而识之。述而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微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12、虽令难从。子路 丧致乎哀而止。子张以上几例中,“而”前半部分表示条件,原因,后半部分表示结果,如例“不知天命”表原因,“不畏”表示结果,全句可译为“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不怕它,轻视王公大人,轻侮圣人的言语”;例“多见”表示条件,“识之”表示结果,全句可译为“多多地看,就会全记在心里”;例“谏”表原因,“死”表结果,全句可译为“微子便离开了他,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劝谏而被杀”;例“不会”表条件,“行”表结果,全句可译为“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例“丧致”为条件,“止”为结果,全句可译为“居丧,充分表现他的悲哀就够了”。(2)
13、“而”用在状语和谓语之间,“而”连接的前后两项有主次之分,“而”后项的动作为主,“而”前项的词语是从方式,状态,条件,时间等方面对谓语进行修饰,在句中充当状语。在状语和谓语之间加以“而”字,可以起句读缓和作用,但这“而”字现代汉语难以译出,以不译为好。【4】 例如: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雍也 夫子莞尔而笑。阳货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子张 以上几例中,例和例为时间作状语。论语中的这种时间状语大部分为表年龄的数词,如例中的“四十”,“五十”等数词,全句可译为“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指望,也就不值得惧怕了”;
14、例中的“没世”,即“死了的时候”, 全句可译为“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也有其他成分作时间状语的,例中地点作状语,全句可译为“能力不够的人中途就停下来了”;例中,“莞尔”为副词作状语,表示“笑”的状态,全句可译为“孔子微微笑着说”;例中为名词用如动词作状语,“阶”表示升的方式,全句可译为“他老人家的不可以赶得上,好比青天不能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可以译为“地”。(二)逆接所谓逆接,是说相连接的两项在意思上相反或者不相协调,不是事理相因,语义连贯,而是有个转折。【5】这种“而”可用于连接谓词性成分的转折关系和连接主语和谓语的转折关系。1连接谓词性成分。这种转折关系根据“而”连接的
15、前后两项意思相反,相对的程度,可以分为“重转”和“轻转”两类。(1) 重转即“而”的前后两项有明显的转折意味,转折语气较强,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焉。季氏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泰伯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君子贞而不谅。卫灵公 以上两例中,“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有明显的转折意味,例“关雎这篇诗,快乐但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例 “有了危险却不去扶助,跌到了但却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例 “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却不动要屈服”;例 “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16、”;例 “君子讲大信,却不讲小信”。(2)轻转轻转的意味相对不那么明显,转折语气较弱。古代汉语中,“而”作连词表示轻转的很多,可译为“却”,“不过”等。例如: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宪问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室者。阳货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季氏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微子 以上几例中,“而”表示轻微的转折。例“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自己吃粗粮穿破些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了”;例“就是哪位知道做不到却要去做的人吗?”;例“憎恨在下位却毁谤上级的人,憎恨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憎恨勇于贯彻自己的主张,却顽固不通,执
17、拗到底的人”;例4 “没轮到他说话却先说,叫做急躁;该说话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例 “你原想不玷污自身,却不知这样隐居便是忽视了君臣间的必要关系”。在以上连接谓词性成分表转折的“而”的例句中,“而”连接着正反相对的形容词,描述性的动词或动词性谓语。此外,“而”还可以连接彼此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分句,但这种用法并不常见,在论语中仅有一例。例如:“人不知而不愠”学而2 连接主语和谓语。“而”连接着意义不相协调的主语和谓语,细玩文意,实际上也是一种逆接,可译为“竟”,“却”等,也可不译。例如:(1)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2)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3)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
18、问(4)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 以上几例中,“而”连接了意义不相协调的主谓,例(1)“一言本无足轻重,但却可以兴邦”;例(2)“不近于一句话却可以丧失一个国家么?”;例(3)“君子本应德高望重却不仁,小人之中却不会有仁人”;例(4)“斯人(这里指孔子的弟子冉耕)本不会有斯疾,但却有了斯疾”。 “而”在论语中的连词用法大体如上,但必须要说明两点。第一,所谓顺接逆接,只是从具体的上下文意思看的,并不是说“而”字有这两种性质; 第二,“而”用在偏正关系中常会被译作“.地”,但不能认为“而”作“地”。二、代词“而”用作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而”相当于“此”,可译为“这”,“这个”,这
19、种用法很少见。人称代词“而”通“尔”,多用于第二人称,可以用作单数,也可以用作复数,通常做主语,定语,有时也可作宾语,可译为“你”,“你们”等。“对称用,汝也。读上声”。【6】“而”在论语中只有人称代词的用法,且只出现过一次。(1)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 士哉?微子 本例中“而”用在句中作主语,表单数,译为“你”,联系上下文可知,“而”在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全句可译为“天下到处像洪水一样泛滥,你同谁去改变呢?与其跟着逃避坏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三、语气词语气词“而”在句中一般表示感叹,陈述,疑问,祈使等不同的语气,根据其在句
20、中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句首、句中和句尾三种。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在论语中仅出现过一次。(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全句可译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难道还凭别人吗?”2 用于句末,一般表示终结语气,感叹语气和祈使语气,相当于汉语中的“了”,“啊”,“吧”之类,在论语中共出现过5次.汉书卫贤传注云“而者,句绝之辞。”【7】例如:(2)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罕(3)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微子(4)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子罕 以上几例中,“而”均被用作语气词。例(1) “实践仁德全凭自己,难道还凭别人吗?”;例(2)“唐棣树的花,翩翩的摇摆啊”;例(3)“难道我
21、不想念你?只是因为家住得太远啊”;例(4)“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从政者危险啊”。 “而”用作语气词,在古代汉语中不多见,两汉之后一般不用了。四、特殊用法(一)用法同小品词“之” “而”的用法同小品词“之”,在论语中仅出现过1次。例如:(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这句话可译为“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为耻”。(二)同“为” “而”的用法同“为”,在论语中仅见1例。例如:(1) 夫如是,奚而不丧。宪问“奚而,俞樾群经评议云奚而犹奚为也”【8】而”字等同于“为”,全句可译为“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敢亡?”(三) 小品词 “而”字有时候也被用作小品词。例如: (1)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宪问 例(1)
22、“而”用在时间副词“既”的后面,以舒缓语气,表示时间相隔不长,可译为“一会儿”,“不久”等。七 “而”字组成的复音词 (一)“而已”论语中“而已”总共出现了13次。“而已”连用,作为语气助词,生命力顽强,一直沿用至今。“而已”和语气词“乎”连用,组成“而已乎”,“而已”表限制语气,“乎”表疑问语气或反诘语气;“而已”和语气词“矣”连用,组成“而已矣”,“而已”表限制语气,“矣”表肯定语气,可译为“罢了”,“就行了”等。例如:(1)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2) 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泰伯(3)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为文?颜渊(4)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5) 苟
23、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子路(6) 不占而已矣。子路(7)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宪问(8)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宪问(9)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宪问(10) 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11) 辞达而已矣。卫灵公(12) 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阳货(13) 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微子以上就是“而已”在论语中所出现的情况。例(8)和例(9)中“而已”和“乎”连用,组成“而已乎”表示疑问语气或反诘语气。例(8)全句可译为“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而使上层人物安乐”。其余的11例中,“而已”有时单独使用,有时“而已”和“矣”连用,但都表示肯定语气,译
24、为“罢了”等。例(1)“颜回呀,他的心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别的学生么,只是短时间偶然想起一下罢了”;例(2)“然而武王十位人才之中还有一位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位罢了”;例(3)“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便罢了,要那些文采来干什么”;例(4)“君子对于措辞说话要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罢了”;例(10)“他干了什么呢?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罢了”;例(11)“言辞,足以达意便罢了”;例(13)“言语合乎法度,行为经过思虑,那些不过如此罢了”。 (二)“而后” “而后”连用,侧重于两件事情上的承接,表示后一件事情发生在前一件事情之后,可译为“然后才”等,“而后”在论语中共出现过12次。例如:(1)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5、。为政(2)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3)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4)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5)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泰伯(6)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7)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乡党(8)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路(9)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10) 子路从而后。微子(11)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子张(12) 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以上就是“而后”在论语中所出现的情况,例(1)“对于你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例(3)“仁德的人付出一定的力量,然后才收获果实,可以说是仁德了”;例(4)“孔子同别人一道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
26、后自己又和他”;例(7)“孔子的脸色一动,野鸡便飞向天空,盘旋一阵,然后又停在一起”;例(8)“假如有王者兴起,一定需要三十年后才能使仁政大行”;例(9)“对待君上认真工作,把拿俸禄的事放在后面”;例(11)“君子必须得到信仰以后才去动员百姓”;例(12)“必须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否则君上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论语是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儒家思想著作,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论语中“而”字总共出现了341次,绝大多数被用作连词,中古以后“而”字的其他用法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只有连词的用法沿用至今,且用法变化不大。因而讨论“而”字用法,应把重点放在连词上。“而”字词组中,“而后”,“而已”的用
27、法已经固定下来了,并且沿用至今。总之,错误观点在所难免,诚望导师能批评指正。注释【1】 王 力: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48页【2】 杨树达:词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卷十四0八【3】 杨伯峻:古代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8页【4】 杨伯峻:古代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8页【5】 王 力: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48页【6】 杨树达:词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卷十四0七【7】 杨树达:词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卷十四一一【8】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第153页参考文献1 王力:古代汉
28、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2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3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4 杨伯峻:古代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年版5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 徐志刚: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7 杨树达:词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英文摘要But be to be one of important function word most in the ancient times in Chinese, in this the Confucian School classics Analects of
29、Confucius, classical Chinese function word but have appeared in total 341 time, have reported all together first Qin period but character usage and characteristic. The grouping will hit the target face to face Analects of Confucius but being in progress analyses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 discuss a f
30、unction word but usage.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企业IT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二级学院 管理学院 专 业 工商管理 班 级 110040101 学生姓名 学号1100401018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时 间 2021年12月-2021年6月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于IT服务外包进行分析,其中包括IT服务外包的概念,IT服务外包的作用与优势,IT服务外包的特点与发展现状,IT服务外包的风险和现有防范对策。同时分析将来IT服务外包的发展前景和其在将来所处的市场环境。对于IT服务外包的发展和未来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做出自己的预测和分析。关键词:企业;IT服务;风险;防范对策
31、AbstractIn the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globalization, internet and IT progress, the outsourcing of IT services has seen an exponential growth. As a result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decide to outsource, partially or totally, their IT services. Nevertheless, the outsourcing process expos-es both cl
32、ients and service providers to a series of risks that can seriously affect their activi-ties. Managing these risks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internal control has made the ITO audit a necessary component for all the companie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ide
33、ntify analyze and map the influence areas of ITO risks in order to suggest a series of objectives for ITO audit.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Audit, Risks, Service Provider 目 录第1章 绪论41.1企业IT服务外包发展现状51.2研究目的和意义71.3研究内容和方法7第2章 企业IT服务外包的相关基本理论72.1企业IT服务外包的内涵7782.2企业IT服务外包的特点:82.3企业IT服务
34、外包的作用82.4企业IT服务外包的优势99101010112.5 影响IT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112.6 影响IT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政策因素分析132.7 阻碍中国服务外包内需市场潜力释放的主要因素分析142.8 IT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15第3章 企业IT服务外包的风险分析163.1企业IT服务外包的风险1616降低161617171818193.2企业IT服务外包的风险分析1919191920202020第4章 IT服务外包的风险防范对策204.1企业对自己的信息安全防护204.2合理选择外包服务商2224244.3风险控制23232323244.4针对IT 外包商的
35、风险管理策略24242425254.5 IT服务外包风险的间接防范策略25第五章 结论25致谢参 考 文 献26第1章 绪论1.1企业IT服务外包发展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新兴的企业管理经营模式自上世纪出现以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服务外包的进程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目前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之一。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和学习期,仍应对其发展模式和规律进行不断探索。我们的产业规模和交付能力,与服务外包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分工仍处于全球服务产业供应链的相对低端,整合全球
36、资源的能力不足,“中国服务”品牌尚未被全球服务买家广泛认知,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弱;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力资源供给仍存在缺口,地区之间存在产业同质化现象;制约我国在岸服务市场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产业综合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规模效应。虽然行业整体依然相对分散,但单个企业的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大:在接受调查的58%的企业,2021年收入超过了5000万人民币,而2005年此比例为46%。2021年,38%的企业有1000名以上的全职员工,而在2005年这样的企业仅占
37、8%随着规模的提高,企业的实力和定价能力也同步增长:2004-2007年间,通过CMM/CMMI3级别4或级别5认证的企业数量每年都增加39%;同时,企业的收费水平也在提高。图1.1 中国IT服务外包企业数目图1.2 中国IT外包企业收入图1.3 中国IT外包企业收费率就当前我国外包产业的整体协作发展来看,这种1:1:1的比例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分工,经验丰富实力强大的企业主要从事大型项目,从事总包业务;经验不足实力较弱的企业主要从事小型项目,从事分包业务。这样形成产业竞争的有序结构,有利于外包产业的长远发展。并且,随着我国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整体经验的提升,在承接的外包业务也将随之向高
38、端业务逐步延伸,实现价值链的提升。 图1.4 2021年中国IT服务外包企业从事外包业务的年限中国有近3000家服务外包企业,近年发生了众多的兼并和收购,仅09上半年我国IT服务行业有24起较大规模的并购案例,并购案例数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5%和160%。行业正在迅速整合。并购是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快速增长的一个可预见结果。1.2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IT服务外包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将来,IT服务外包将会成为企业的一个必要组成。但是,IT服务外包也会带来巨大的和不可预知的风险。IT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一方面会极大的减少和避免企业
39、在IT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IT服务外包行业随着规模的增大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IT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会使得IT服务外包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同和使用,极大的促进IT外包服务企业的发展。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IT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主要是研究IT服务外包有何种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这些风险的措施、如何减少风险的影响等等。第2章 企业IT服务外包的相关基本理论2.1企业IT服务外包的内涵2.1.1企业IT服务外包的含义张园林(2021)提出IT 外包是指组织聘用外部专业服务商来为组织提供信息系统或信息技
40、术服务的一种实践或管理策略, 它也引申为雇佣外部组织或个人来发展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的行为; 严格意义上的IT 外包, 还意味着将企业信息技术部门( 包括设备和人员) 整体交由外部服务商来管理, 直至成为后者的一个部门3。2.1.2企业IT服务外包的内容企业IT 服务外包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信息化规划(咨询)、设备和软件选型、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整个系统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升级等1。2.2企业IT服务外包的特点:(1) 互补性。IT服务商在IT外包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整合了企业的业务领域专业知识、流程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成果。 (2) 复杂性。企业所拥有的业务领域专业知识, 对于
41、IT服务商而言, 是不容易理解和学习的知识, IT服务商所拥有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对于企业而言, 也是不容易学习和掌握的。(3) 过程循环性。企业IT外包的过程中, 企业的IT需求可能会随业务活动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IT服务商需要进行不断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创新。 (4) 专属性。IT外包中, IT服务商为企业所提供的是满足企业特定需求并结合了企业专业领域知识和业务流程知识的产品和服务, 具有知识的专属特性, 这些知识资产适用于特定的企业, 为企业的特殊需求服务。(5) 风险性。IT服务商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可能在最开始的时候能够满足企业需求, 随着业务活动的开展和
42、信息技术的发展, IT服务商可能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在IT外包的知识转移过程中, 还会产生一系列相关风险, 例如知识受损风险、知识泄密风险等。(6) 人员流动性。与IT外包有关的企业员工和IT服务商员工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企业员工的流动会影响到企业业务知识的发送、信息技术知识的接收, IT服务商员工的流动会影响到对企业业务知识的吸收, 对IT需求的理解, 开发和服务的连续性等4。2.3企业IT服务外包的作用是企业集中更多精力专注其核心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IT技术虽然是很重要的,企业的核心技术离不开IT环境,但是IT技术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巨大负担,所以IT服务外
43、包使得企业可以安心集中更多精力专注其核心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6 5。提高市场地位和产品的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IT技术和IT环境会对会极大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和产品的竞争力,但是企业同时也要为此付出大量的成本,企业IT服务外包可以使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专业外包企业比企业自己IT服务的风险小许多,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7。节约成本对于不以IT服务为核心产业的企业而言,相比于自己雇佣专业的IT技术人员,企业IT服务外包給专业的外包公司可以极大地节约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2.4企业IT服务外包的优势外包服务的优势从管理角度分析,信息技术资源外包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创新方案。对许多企业来讲,技 术复杂性
44、的增加、对高可用性系统及分布式系统支持的需求,使得企业越来越难以实现既满足 商业目标,又控制信息技术费用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外包开始发挥其固有的优势。纵观企业选择外包策略的内外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业务方面 外包推动企业注重核心业务,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最根本 原因。从理论上讲,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外包。有一个很典型 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据调查,美国有 68的信用卡业务都是通过非商业银行机构来实现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金融,没有必要雇用大批的网络高手来维护自己的网络,交给网络公司去做会更有利。财务方面 财务方面的考虑是选择
45、外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外包可以削减开支,控制成本,重构信息 系统预算,从而解放一部分资源用于其他目的,避免 IT 黑洞的现象发生。另外,对于那些没有 能力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从硬件基础开始构建企业信息框架的企业而言,外包正可以弥补企业 自身的欠缺。 根据美国 Forrest 调查公司估计, 美国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建立并维护一个 Web 网站, 第一年的费用将是 22 万美元,而将此工作外包给专门的公司,开销仅为 42 万美元。技术方面 能获得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工作者的技能,改善技术服务,提供接触新技术的机会,使内部 信息技术人员能够注重核心技术活动。通过外包,企业可以将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由最适合 企业情况的专业公司完成。例如,澳洲的 Trust 银行在 1997 年与 HP 签订了一份期限为 5 年、 金额 1600 万美元的外包合同,由 HP 负责管理维护 Trust 银行的 IT 系统,并帮助银行开拓新型 业务-网络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