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共3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143565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共3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共3篇)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和美实验学校李海侠学习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侧面烘托)。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课间出示各国的著名建筑,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它的出名不仅仅因为建筑本身,还得益于一位伟大

2、的科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补充:同学们介绍的很不错。1590年,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适时补充:布鲁诺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如果时间允许,

3、可以课上发纸条听写生字)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小组内初步交流。自主读书,诱导感悟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学生自主读书)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思考: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为下节课做铺垫。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认读本课的新词。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新朋友,看看同学们是否还认识他们(大屏幕出示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学生领读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让我们一起带着

4、这些字词朋友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伽利略的形象吧(大屏幕出示下列填空题)伽利略是一个(_)的科学家。(二)小组交流。老师根据同学们的交流指导学生汇报,请同学们分组研究一下伽利略的性格特点吧!(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1)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

5、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如果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充分,可以省略这一段的课件展示)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6、。(教师引导理解“信奉”)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理解“反复”这个词语。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的对话。(可采用自读、比读、男女生混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理解当时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理解伽利略的性格特点)c.口语训练:让学生置身情景之中去进行口语交际。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升华情感,体会写法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示多媒体课

7、件,教师泛读最后一句话)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小结: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交流。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教学反思: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猜疑与嘲讽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

8、独立人格和勇敢、善于思考、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从课文本身来讲,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如果设计不好,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易出亮点。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学设计,因为在我看来,本文的重点就是通过重要句子甚至是一些关键词语理解伽利略的性格特点,因此这节课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即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去理解“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让这个问题带领学生去阅读,自主攻克教学目标。对于“侧面烘托”的教学目标只需要在学生理解伽利略性格特点的时候稍加调拨即可呼之欲出。从整体效果来看,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还较为成功。一、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其

9、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通过有效阅读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理解了,这就体现了学生独立阅读的重要性。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找到便于自己理解的句子,通过反复阅读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本节课的说理性很强,主要赞美了伽利略勇敢、执着、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学生可能找不全这些性格特点,但通过自己的阅读,他们会至少找到一点,这正是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伽利略呢?这就需要让学生交流。什么叫独特的体验呢?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独特促进了交流,交流促进了融合,这就是阅读的力量。由于这节课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因此大部

10、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读、在汇报,我认为读的还可以。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我看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基本前提。这节课说理性很强,对于学生来说,缺乏生活的基本感受,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高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时效性有着这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融入到学生之中,进而帮助学生融入到文本之中。学生通过立场的转换,把自己当做信奉亚里士多德得的人,如何去品论“胆大妄为”和“疯狂”的伽利略,当伽利略登上斜塔时,又是如何的讥笑、嘲讽甚至是恐吓(这是学生给我的启示),当伽利略成功后又是如何的一种不可思议和慌张等,学生通过身临其境一般,把积极性调动了

11、起来,有了兴趣就乐于表现,在课堂中就表现为学生踊跃表现自己的想法,也就达到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融入学生中,教学相长,课堂气氛活跃孔子有云:教学相长也。这节课学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巧妙的利用了这种启发,在不知不觉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学生在进行“伽利略走上斜塔准备实验时”的口语训练时,为了指导学生的朗读,我进行了身临其境的评价,我说了句:“真是有一种恐吓的语气,吓得我有点退缩了”,其实这并不在我设计的教学语言之列,而学生看到我身临其境,居然来了兴致,都踊跃尝试朗读,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有个学生居然对另一名学生的朗读提出了想“美化“一下的要求,让我觉得学生真的投入到了朗读和倾听的氛

12、围之中,这种乐于参加、勇于参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下活跃了起来,也使我一下活跃了起来。起初还担心学生会不会不会说,或者不敢说呢,原来只要老师根据学生的活动巧妙融合其中,学生的表现会出乎我们的意料的。以上三点我觉得自己做的还可以,但教育是门有缺憾的艺术,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一、对自己的学生不过充分信任,放手还不够本节课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即让学生通过阅读去理解“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力图用这一个问题去贯穿课堂,事实上也是这样,但我干预的还是有些多,怕学生没能说出自己教学设计中的点,其实学生的理解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只是有可能不全,其实这又有什么问题呢,一百个

13、人读汉姆雷特就会出现100个汉姆雷特,学生只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就好,他可以从“辩论家“看出伽利略能说会道,这又有什么不对呢?教师的作用是灯塔,不是传送带,我们只需要为他指明方向即可,至于他怎么到达那是他的事情。语文不是数学,我们不仅需要最优路线,更需要到达目标的沿途风光。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二、课堂的掌控能力不太好,应及时根据课堂氛围调控课堂流程虽然在这节课结束后,有个学生说“都忘了后面有听课的老师了”,这说明学生课堂上表现的是真实的自己,但这节课在学生朗读和口语交际上浪费了一些时间,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调控一下流程不至于拖堂就好了。例如: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将多媒体中的

14、表格省略填空的环节,其实通过不断的朗读学生都已领悟了人们不同的心理变化,我只需做一下课堂小结就好,这样就不至于拖堂了。教师只有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才会把课上的时间全身心的交给老师。总之,这次“岗位大练兵”的活动让我在听课、评课、讲课、议课、反思课上有了很大的收获,我是语文组最后一名,在吸取了诸位老师优点的基础之上,我觉得课堂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日后继续努力。我相信,教师也有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心就一定会在点滴之中进步!第2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

15、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成功范例。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描写伽利略大胆怀疑、反复试验、验证真理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二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等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三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些都是学生习作中必须掌握的写作方法,应该通过本课渗透给学生。【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

16、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2教学课件。【课前活动】游戏:反义词训练【教学过程】一、反义词导入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请大家齐读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反义词随处可见,这篇课文中就包含了几对反义词。

17、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反义词,看谁能找到隐藏最深的那组!2、生:自由读文章,找反义词。【设计意图】反义词练习是本课的课后题,将课后题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在课文中,即让学生复习了反义词,又能从中找到切入点,直奔主题。二、扣“信奉”,确定亚里士多德的权威。1、板书(信奉怀疑快慢轻重对错左右)2、你眼光够犀利的,隐藏最深的一组反义词”信奉怀疑”被你拎出来了,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到的?请你读出来。(课件出示: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做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3、“信奉

18、”是什么意思?(信仰敬奉,尊敬、相信与崇拜)4、人们信奉谁呀?(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简介及图像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的思想在一段时间内竟统治了整个欧洲。)你觉得亚里士多德是个怎样的人?5、人们相信与崇拜亚里士多德到什么程度?预设A:不容更改预设B: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批评、斥责)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6、在那年代,这样的权威人物可不是随便可以怀疑的,请看老师带来的例子。出示:布鲁诺,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因为反对亚里士多德支持的“地心说”,坚持真理“日心说”,触怒了罗马教廷,被捕入狱,

19、最后被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7、亚里士多德这位哲学家的话就是不容更改的真理。如果亚里士多德的怀疑者就在眼前,人们会如何责备他?(指导朗读,体会“责备”)8、从你们的责备声中我感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感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把他尊为神灵,他的想法都是正确的。这就是“信奉”。9、亚里士多德说过(课件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重的物体落的快,轻的则慢。)贴图演示10、这话是亚里士多德说的,当时的人们会怎样?人们都会认为是正确的。这就是信奉。【设计意图】从“信奉”“

20、怀疑”这组反义词入手,先突破“信奉”,确立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才能更好地凸现出后文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三、扣“怀疑”,挖掘伽利略的品质1、当时的人们都绝对相信亚里士多德吗?有没有例外?(伽利略)2、他第一个公然怀疑亚里士多德,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敢于向权威挑战)3、伽利略对这个观点的怀疑是否有依据呢?(课件出示: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21、?)A、引导:这是伽利略的(引:心理活动)。从一个事实中得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我们来看结论。一个是比10磅重的慢,一个是比10磅重的快。B、为什么慢?演示,再读。C、快又是为什么?演示,再读。D、那就是说,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正确的,由一个事实就得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自相矛盾,的确值得怀疑。可见伽利略的怀疑来源于深入的思考。(板书:深入思考)E、你认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过渡:伽利略得出的结论对吗?你能找到什么依据?(课件出示:伽利略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

22、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板书:反复试验)A、提出问题:伽利略的试验有什么特点?(反复、许多次)B、换词比较:反复的近义词是什么?“重复”和“反复”哪一个更恰当?(重复只是再次做,和上一次一样;而反复就不同,反复不但是做的次数多,而且每做一次都会在上次的基础上改变试验因素)、设境想象:伽利略反复做试验,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伽利略通过改变高度、球的材料、大小,试验的地点、天气、风力等试验条件不同)通过自己严谨的试验来求证,最终验证了真理(课件出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齐读,哪个词应强调?“总是”强调

23、了结果都一样。D、你认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执着追求真理)过渡:你还能找到什么依据证明伽利略的是对的?课件出示:“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A、当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的时候,前来看热闹的人们有什么反应,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不自量力、自以为是、下不了台;不屑一顾、讥讽嘲笑、嗤之以鼻)“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B、指名汇报C、从刚才的议论声中,你听出了什么?(猜疑、指责、唾骂、怀疑、)D、本文的主人公是伽利略,为什么要费这么多的笔墨写其他人的反应呢?引导:通过

24、人们对伽利略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伽利略在双方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冒着很大的风险,执着的追求真理。这是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品质的写法。过渡:他是怎么公开试验的?(课件出示: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中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和伽利略说的一个样。)A、引导:这里写了伽利略做试验的动作(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B、读写结合(课件出现插图):伽利略的试验成功了,当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回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请大家仔细观看课本插图,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汇报2个

25、)、(课件出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板书:验证真理D、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懂,才能将其中所含的道理读出来呢?亚里士多德:我读时强调亚里士多德,是因为他是当时最有名的科学家,而伽利略却用事实证明了他的结论是错误的。大、全都:我读时突出大和全都,是为了说明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权威,但也有时也会犯错误,伽利略敢于怀疑大哲学家的结论很了不起。也:我还加了一个也字,是为了表示大哲学家也有犯错的时候,其他人更是如此,我们不能盲目崇拜某一个人。E、那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呢?一个人无论知识多么渊博,我们也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以前我很信奉参考书,一

26、次今天学了这一课,我更加认识到做任何事都要敢于提出疑问,有主见。F、是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勤于思考,不盲从,要有执着求真的精神。【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对和错”这一对反义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出示,并向学生渗透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课文的教学,为了后面的“写”而服务。四、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预设:人物的品质、写人的方法2、总结: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伽利略的心理和动作,讲述伽利略深入思考、大胆质疑,并反复试验最后验证真理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他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学到了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等表现人

27、物品质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习伽利略的品质,并能在日记和习作中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人的方法,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佳作。【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总结全文,二则是为了向学生渗透“以事表人”的写作方法,为后面的习作做铺垫。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验证真理反复试验执着追求真理深入思考第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襄汾县第三小学校:梁丽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3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等词语,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过程与方法方面: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

28、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不同的地位,以及伽利略的思考过程2、在对比品读和想象写话中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趣读文1、导语:大家首先来看大屏幕,现在你所看到的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它因斜而不塌闻名于世,更因1590年伽利略在此塔做了自由落体实验更加出名,今天一起来学习: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板书课题)2、强调多音字:着zho

29、3、齐读课文题目,质疑:本文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读文思考:本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用原文回答)2、自由读文,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即课文最后一句话)3、大家共同质疑:围绕课文最后一句话你可以提出哪些疑问?质疑结果:(1)、亚里士多德是谁?在当时的学术界他有着怎样的地位?(2)、他说的话也不全是对的?他把那一句话说错了呢?为什么错?(3)、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如何进行试验的?周围的人有何反应呢?(4)、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伽利略具有怎样的品质?(5)、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

30、深刻含义呢?4、小组合作解惑(1)出示亚里士多德资料,了解其巨大的贡献,体会他在当时科学界无法撼动的地位。引出“信奉”一词。(2)自读第三自然段:分析伽利略的思考过程。(3)课堂小练笔:放飞思维: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想象周围人在实验之前与之后的不同反应,包括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情等)三、展示资料、拓展延伸4、体会伽利略的品质(1)出示名言: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伽利略(特殊的勇敢是何意?)(2)出示伽利略生平资料,了解他伟大贡献以及为坚持真理而遭受的非人折磨,体会其坚定,执着、勇敢的品质。四、体会句意,深化总结1、出示最后一句话,思考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