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7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136410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7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7篇)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篇1一、教学目标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二、重点、难点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难点的突破方法:三、课堂引入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四、例习题分析例1(P83例2)分析: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依题意画出图形;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QR=30;因为242+182=302,PQ2+PR2=QR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QPR

2、=90;PRS=QPRQPS=45.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例2(补充)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分析: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13;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解略.本题帮助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简单图形的移动规律,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

3、图形,能够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2、能力目标:,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对组合图形要找到一个或者几个“基本图案”,并能通过对“基本图案”的平移,复制所求的图形;3、情感目标: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图形连续变化的特点;难点:图形的划分。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四、教具准备:多媒体、磁性板,若干小正六边形,“工”字的砖,组合图形。五、教学设计: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演示课件):教材上小狗的图案。提问:(1)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2)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

4、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答案可以多种)让学生充分讨论,归纳总结,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对每种答案都要肯定。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页图3-9,提问:左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它经过怎样的平移能得到右图?谁到黑板做做看?小组讨论,派代表到台上给大家讲解。气氛要热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想象力。畅所欲言,互相补充。课堂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启发学生在我们周围寻找平移的例子。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完成。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触紧密、典型。答案不惟一,对于每种答案,教师都要给

5、予充分的肯定。六、教学反思:本节的内容并不是很复杂,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兴致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意识较强,学生一般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美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篇3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二次根式的性质。2.内容解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二次根式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二次根式的概念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观察、归纳和思考得到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对于二次根式的性质,教材没有直接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得到,而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先通过“探究”栏目中给出四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学生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就具体数字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6、再分析这些结果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地归纳出结论.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的过程,并理解其意义;(2)会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3)了解代数式的概念.2.目标解析(1)学生能根据具体数字分析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由特殊到一般地归纳出二次根式的性质,会用符号表述这一性质;(2)学生能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3)学生能从已学过的各种式子中,体会其共同特点,得出代数式的概念.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二次根式的性质是二次根式化简和运算的重要基础.学生根据二次根式的概念和算术平方根

7、的意义,由特殊到一般地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后,重在能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由于学生初次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对二次根式性质的灵活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突破这一难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道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培养其灵活运用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二次根式性质的灵活运用.四、教学过程设计1.探究性质1问题1你能解释下列式子的含义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每一个式子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式子都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问题2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并说出得到结论的依据.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让

8、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说出得到结论的依据.【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或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得出结论,为归纳二次根式的性质1作铺垫.问题3从以上的结论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0).【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概括出二次根式的性质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例2计算(1);(2).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设计意图】巩固二次根式的性质1,学会灵活运用.2.探究性质2问题4你能解释下列式子的含义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每一个式子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式子都表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问

9、题5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并说出得到结论的依据.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说出得到结论的依据.【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或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得出结论,为归纳二次根式的性质2作铺垫.问题6从以上的结论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0)【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概括出二次根式的性质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例3计算(1);(2).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设计意图】巩固二次根式的性质2,学会灵活运用.3.归纳代数式的概念问题7回顾我们学过的式子,如,(0),这些式子有哪些共同特征

10、?师生活动:学生概括式子的共同特征,得出代数式的概念.【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式子的共同特征,形成代数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4.综合运用(1)算一算:【设计意图】设计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的能力,第(2)、(3)、(4)小题要特别注意结果的符号.(2)想一想:中,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当0时,等于多少?当时,又等于多少?【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设计,加深学生对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3)谈一谈你对与的认识.【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二次根式性质的理解.5.总结反思(1)你知道了二次根式的哪些性质?(2)运用二次根式性质进行化简需要注意什么?(3)请谈谈发现二次

11、根式性质的思考过程?(4)想一想,到现在为止,你学习了哪几类字母表示数得到的式子?说说你对代数式的认识.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6.1第2,4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设计意图】考查对二次根式性质的理解.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C.D.【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的能力.3.若,则的取值范围是.【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一个数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理解.4.计算:.【设计意图】考查二次根式性质的灵活运用.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篇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能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过程与方

12、法】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3、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表达问题的,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取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证明。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什么叫等腰三角形?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自己做一个等腰三角形。要求学生独立思

13、考,动手作图后再互相交流评价。可按下列方法做出: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AC,CB,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问题2每位同学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方式折叠剪裁,再把它展开,观察并讨论: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导:上述过程中,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即ABC中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说你的猜想。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请你试着折一折。你的猜想仍然成立吗?教学说明:通过学生的动

14、手操作与观察发现,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师依据学生讨论发言的情况,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B=C两个底角相等。BD=CDAD为底边BC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BAC的平分线。ADB=ADC=90AD为底边BC上的高。指导学生用语言叙述上述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记为:“三线合一”)。教师指导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1、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角的性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猜想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路时强调:(1)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

15、两角相等。为证B=C,需证明以B,C为元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符合证明要求的两个三角形。(2)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方式:如作顶角平分线,或作底边上的中线,或作底边上的高等。2、证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教学说明】在证明中,设计辅助线是关键,引导学生用全等的方法去处理,在不同的辅助线作法中,由辅助线带来的条件是不同的,重视这一点,要求学生板书证明过程,以体会一题多解带来的体验。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解:AB=AC,BD=BC=AD,ABC=C=BDC,A=ABD(等边对等角)。设

16、A=x,则BDC=A+ABD=2x,从而ABC=C=BDC=2x。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于是在ABC中,有A=36,ABC=C=72。【教学说明】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性质,可以实现由边到角的转化,从而可求出相应角的度数。要在解题过程中,学会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等腰三角形,用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几何问题。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第1组练习:1、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标出B,C,BAD,DAC的度数,指出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

17、2、如图,在ABC,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第2组练习:1、如果ABC是轴对称图形,则它一定是()A、等边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A、80B、20C、80和20D、80或50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4、如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教学说明】等腰三角形解边方面的计算类型较多,引导学生见识不同类型,并适时概括归纳,帮学生形成解题能力,注意提醒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

18、应用。【答案】第1组练习答案:1、(1)72;(2)302、B=C=BAD=DAC=45;AB=AC,BD=DC=AD3、B=77,C=38、5第2组练习答案:1、C2、C3、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cm,则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cm,6cm和6cm。4、延长CD交AB的延长线于P,在ADP和ADC中,PAD=CAD,AD=AD,PDA=CDA,ADPADC。P=ACD。又DEAP,CDE=P。CDE=ACD,DE=EC。同理可证:AE=DE。AE=CE。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

19、的应用。请学生表述性质,提醒每个学生要灵活应用它们。学生间可交流体会与收获。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篇5【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2、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3、探索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的一些简单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添加辅助线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如图,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BC,在池塘一侧的平地上选一点A,再分别找出线段AB、AC的中点D、E,若测出DE的长,就可以求出池塘的宽BC,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动手操作:剪一刀,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一张三角形纸片和一张梯形纸片(1)如果要求剪得的两张

20、纸片能拼成平行的四边形,剪痕的位置有什么要求?(2)要把所剪得的两个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将其中的三角形做怎样的图形变换?3、引导学生概括出中位线的概念。问题:(1)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两端点都是三角形边的中点,而三角形中线只有一个端点是边中点,另一端点上三角形的一个顶点。4、猜想:DE与BC的关系?(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证明你的猜想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并启发分析。(已知: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DEBC,DE=1/2BC)启发1:证明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由角的相

21、等或互补得出平行,由平行四边形得出平行等)启发2:证明线段的倍分的方法有哪些?(截长或补短)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经过分析后,师生共同完成推理过程,板书证明过程,强调有其他证法。证明:如图,以点E为旋转中心,把ADE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CFE,则D,E,F同在一直线上,DE=EF,且ADECFE。ADE=F,AD=CF,ABCF。又BD=AD=CF,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FBC(根据什么?),DE1/2BC2、启发学生归纳定理,并用文字语言表达: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三)学以致用、落实新知1、练一

22、练:已知三角形边长分别为6、8、10,顺次连结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周长是多少?2、想一想: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B、BC、AC各边中点分别为D、E、F,则DEF的周长是多少?3、例题: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启发1:由E,F分别是AB,BC的中点,你会联想到什么图形?启发2:要使EF成为三角的中位线,应如何添加辅助线?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得到什么?你能得出EFGH吗?为什么?证明:如图,连接AC。EF是ABC的中位线,EF1/2AC(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

23、半)。同理,HG1/2AC。EFH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挑战:顺次连结上题中,所得到的四边形EFGH四边中点得到一个四边形,继续作下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四)学生练习,巩固新知1、请回答引例中的问题(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求证:PNM=PMN(五)小结回顾,反思提高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篇6一、教学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

24、中分析并做出决策。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3、难点的突破方法:首先应交待清楚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和作用: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基,一定要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求中位数

25、的步骤: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求众数的方法: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在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实际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课堂上教师应多举实例,使同学在分析不同实例中有所体会。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材P143的例4的意图(1)、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样本,主要是反映了统计学中常用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较多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然后由样本的研究结论去估计总体的情况。(2)、这个例题另一个

26、意图是交待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因为在前面有介绍中位数求法,这里不再重述)(3)、问题2显然反映学习中位数的意义:它可以估计一个数据占总体的相对位置,说明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据代表。(4)、这个例题再一次体现了统计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应鼓励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2、教材P145例5的意图(1)、通过例5应使学生明白通常对待销售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众数,它代表该型号的产品销售,以便给商家合理的建议。(2)、例5也交待了众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由于求法在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重述)(3)、例5也反映了众数是数据代表的一种。四、课堂引入严格的讲教材本节课没有

27、引入的问题,而是在复习和延伸中位数的定义过程中拉开序幕的,本人很同意这种处理方式,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五、例习题的分析教材P144例4,从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到并没有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因此,首先应将数据重新排列,通过观察会发现共有12个数据,偶数个可以取中间的两个数据146、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教材P145例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23.5号鞋的频数,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可以

28、得到,所提的建议应围绕利于商家获得较大利润提出。六、随堂练习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320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1匹1.2匹1.5匹2匹3月12台20台8台4台4月16台30台14台8台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29、: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答案:1.(1)210件、210件(2)不合理。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额达不到320件(320虽是原始数据的平均数,却不能反映营销人员的一般水平),销售额定为210件合适,因为它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部分人能达到的额定。(1)1.2匹(2)通过观察可知1.2匹的销售,所以要多进1.2匹,由于资金有限就要少进2匹空调。七、课后练习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2.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数

30、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97、96B.96、96.4C.96、97D.98、974.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4、25B.23、24C.25、25D.23、255.随机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计)中的30天平均气温状况如下表:温度()-8-1715212430天数3557622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答案:1.

31、9;2.22;3.B;4.C;5.(1)15.(2)约97天八年级数学教案完整篇7【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命题的组成.2.命题真假的判断。二、能力训练要求:1.使学生能够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判断命题的真假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反例说明假命题,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正反两方面对立统一2.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3.通过对原本介绍,使学生感受数学发展史和人类文明价值【教学重点】准确的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教学难点】理解判断一个真命题需要证明【教学方法】探讨、合作交流【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32、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师:如果这个星期不下雨,我们就去郊游,这是命题吗?分析这句话,这个周日,我们郊游一定能成行吗?为什么?新课:(1)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结构特征?与同伴交流。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师:由此可见,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33、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部分是结论。二、例题讲解:例1:师: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他们是对顶角;2.如果ab,bc,那么a=c;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例题教学建议:1:其中(1)、(2)请学生直接回答,(3)、(4)、(5)请学生分成小组交流然后回答。2:有的命题的描述没有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在分析时可以扩展成这种形式,以分清条件和结论。例2:上述命题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是怎么知道它是不正确的?与同伴交流。师:

34、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却不具备命题的结论,即反例。教学建议:对于反例的要求可以采取启发式层层递进方式给出,即:说明命题错误可以举例综合命题(1)、(2)的两例,两例条件具备例子结论不吻合给出如何举反例要求。三、思维拓展:拓展1.师: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教学建议:不急于解决学生怎么证实真命题的问题,可按以下程序设计教学过程(1)首先给学生介绍欧几里得的原本(2)引出概念:公理、定理,证明(3)启发学生,现在如何证实一个命题的正确性(4)给出本套教材所选用如下6个命题作为公理(5)等

35、式性质、不等式有关性质,等量代换也看作定理。拓展2.师:任何公理、定理是命题吗?是真命题吗?为什么?建议:在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公理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都承认的真命题。定理是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练习书p197习题6.31四、问题式总结师:经过本节课我们在一起共同探讨交流,你了解了有关命题的哪些知识?建议:可对学生进行提示性引导,如:命题的构成特点、命题是否都正确、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作业:书p197习题6.32、3板书设计:定义与命题课时2条件1.命题的结构特征结论1.假命题可以举反例2.命题真假的判别2.真命题需要证明学生活动一探索命题

36、的结构特征学生观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1)这五个命题都是用“如果那么”形式叙述的(2)这五个命题都是由已知得到结论(3)这五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学生活动二探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生:命题1、2如果部分是条件,那么部分是结论;命题3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角和其中一角对边对应相等是条件,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结论;命题4如果是菱形是条件,那么四条边相等是结论;命题5如果两三角形全等是条件,那么面积相等是结论。学生活动三探索命题的真假如何判断假命题生: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命题1是不正确的,如图:已知:AOB,1=2,1,2不是对顶角生:命题2,若a=10,b=8,c=5,此时ab,bc,但ac生:由此说明:命题1、2是不正确的生:命题3、4、5是正确的学生活动四探索命题的真假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学生交流: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观察、实验、验证特例等方法生:这些方法往往并不可靠生:能够根据已知道的真命题证实呢?生:那已经知道的真命题又是如何证实的?生:那可怎么办呢?生:可通过证明的方法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生:命题的结构特征:条件和结论生:命题有真假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