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化学备课教学导案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九年级化学备课教学导案上.pdf(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备课教案上 2 作者:日期:3 学 校:简阳市城南九义校 班 级:九年级一班 科 目:化 学 姓 名:王 勋 文 时间:2016 年 8 月 28 日 4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有大致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化学在工业、农业、生活和科学技术诸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趣味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对性质决定用途的关系有所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
2、情、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学及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化学研究的是什么?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趣味实验: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想知道为什么魔棒能点火而手帕却烧不坏吗?请跟我走进化学世界。想做个魔术师吗?请学习化学。化学老师个个都能当魔术师。讨论:你喜欢吃什么?喜欢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做成的?(见课件)【学生】畅所欲言。【教师】1、讲解:冰淇淋为什么好吃呢?衣服为什么穿的舒服?色彩为什么那么鲜艳?2、举例:(1)化学与生活关系的事例(见课件)如:夏季用的防紫外线的遮阳伞、保鲜用的塑料薄膜以及合成塑料制品、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等。(2)现在许多人都戴上眼镜。有些眼镜是玻璃镜片,
3、有些是树脂镜片。镜架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还是记忆合金的呢。这都是经过化学方法探索生产出来再根据性质用在不同的地方。(3)新的药品的发明使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入手感悟化学研究的是什么,树立化学就在 我 身 边 的 观点。5 类更加健康的生存,享受美好的生活。青霉素的发明生产使用在二次大战期间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被公认为同原子弹、雷达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发明人由此获得诺贝尔奖。()图片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冒着生命危险做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硝化甘油的引爆装置-雷管。炸药,火器技术发明迅速用于开矿,筑路,开凿隧道,为人们等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捷径。诺贝尔
4、奖就是他拿出财产的一部分设立的,为褒奖“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3、从以上事例你能感悟到化学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吗?【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你能说出家中厨房里与化学有关的物质吗?小组竞赛看谁说的多。用不同的事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索的情感。试一试学生对化学的理解 二、化学推进了人类的进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1、化学的英文是 chemistry,这个英文单词的起源于 alchemy 即炼金术。为什么呢?公元前 1500 年到公元 1650 年,炼丹术师和炼金术师们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了可以带来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也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经过了漫长的过程。2、讨论火能干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教师】1、还能增加节日气氛,用于工业生产,如炼钢炼铁,还可用于治病,如中国的中医术用拔火罐的方法给人治病,在黑暗里驱赶野兽。化学就是源于对火的发现和利用,自然界森林着火后,人类偶然知道被火烧熟的兽肉味道很好。经过无数次试验,人类渐渐学会烧东西吃。火赶走了阴冷,送来了光明,导致了熟食,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加快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利用了物质的变化。知道“化学”英文单词的由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化学的发展史。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敢于表达的学习态度。6 2、图片介绍:我
6、国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唐代的唐三彩陶器、元代的瓷器、商代的青铜器、东汉的酿酒、越王勾践的青铜剑、唐代的蜡染。【教师】介绍:近代-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建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率的发现使人们研究化学有规律可循。现代-纳米技术、绿色化学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化学让世界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但是有些化学药品的发明和生产也会给人类造成不好的后果。前不久央视暴光的水发产品事件就是福尔马林超标,富尔马林在医学上用于存储动植物标本是很好的药品,但是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就不好了,又如煤气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也会给空
7、气造成污染或使人中毒。【学生】小组讨论:举出化学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隐患的事例?【教师】介绍:所以现代人们又提出了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产品向着友好环境的方向发展。感知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进行爱国教育。提供课外学习资源。感知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三、化学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你知道什么叫绿色化学吗?介绍:绿色化学,现代化学科技产品现代化学材料;“神舟五号”宇航员服装;化学与生活、科技的事例。进入二十世纪化学更是飞速发展【学生】举例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与化学有关的事物?感悟化学的今天和未来。检验
8、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本课总结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对化学的认识.板书设计课题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7 2、化学推进人类的进程 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建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现代:纳米技术、绿色化学(原料、过程、产品以及原子的利用率)3、化学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8 第一单元 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a 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b 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
9、 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难点突破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
10、变化的区别。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
11、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关注: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9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 实验 1 水的沸腾 实验 2 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12、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 3 镁带的燃烧 实验 4 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颗粒状石灰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 实验 1、2 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 3、4 有什么共同特征?1、2 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3、4 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
13、化的依据。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反应)讨论 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讨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
14、点: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如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如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10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讲
15、述 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课课练 堂堂清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
16、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木棒受力折断。小结 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11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2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3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
17、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难点 1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突破 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
18、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 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3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 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19、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12(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3 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1)燃烧着的蜡
20、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3)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
21、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4)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4 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
22、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5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 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6 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 9 页 7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8 板书设计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 熄灭后 课课练 堂堂清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
23、列空格 13(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 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元素。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2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结
24、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板书: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见第 10 页)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
25、,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
26、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4 结合上述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5 总结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14 6 总结本课时的内容。板书设计: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吸入的空
27、气 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 课课练 堂堂清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 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 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5 在本课题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使用了排水收集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6 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7 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
28、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_;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_。15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3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4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
29、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2 药品的取用。3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难点 1 药品的取用。2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教学突破 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可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讨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药品的性质、仪器的作用等,然后让学生
30、进行观察、分析,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最后教师进行正确的演示,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记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仪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 16 器 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
31、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 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
32、试管夹(1)用途:夹持试管(2)注意事项: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 1/3 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3 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2)注意事项: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 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 3/4,也不应少于 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禁止用燃着
33、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演示第 17 页实验 14 5 胶头滴管、滴瓶(1)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2)注意事项:先排空再吸液 17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
34、剂或腐蚀胶头;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6 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1)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2)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7 烧杯(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 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8 量筒(1
35、)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1)用途: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10蒸发皿(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2)注意事项:盛液量不能超过 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熟悉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见第 14 页)1 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
36、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2 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 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 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 也不能随意丢弃 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 实验中要要注意保护眼睛。(三)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0.1 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37、+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游码读数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 药品要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 18 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四)连接仪器装置(见第 151152 页)1 玻璃导管插入塞子 2 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 3 塞子塞进容器口 第二课时 二、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1)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仪器:镊子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
38、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演示第 14 页实验 11(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仪器:药匙或纸槽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演示第 14 页实验 12 2 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法。(一倒二向三紧挨)步骤: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
39、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2)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演示第 16 页实验 13 三、物质的溶解 1 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动、手腕甩动 2 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四、物质的加热 1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演示并讲解第 17 页的活动与探究)19 仪器
40、: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注意事顶:(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因为一冷一热,试管容易爆裂。(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2 给试管中固体加热 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注意点:装置的固定 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 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 1/3 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
41、,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3 蒸发 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 注意点:仪器的装配 停止加热:接近蒸干或有大量晶体析出 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发、防止液滴溅出 4 过滤和滤渣的洗涤 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五、仪器的洗涤 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课课练 堂堂清 1 在坩埚烧杯烧瓶蒸发皿量筒试管集气瓶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2 下列试剂中氧化铜粉末石灰石块锌粒试剂瓶中的盐酸。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可以用镊子取用
42、的是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 3 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 4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5下列实验操作: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20 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 C、只有正确 D、全部错误 6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
43、热;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其中 与之相关的是()。A、B、C、D 7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8现有下列仪器:量筒;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量取 25 ml 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A、B、C、D、9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方法是()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 D、用泡沫灭器扑灭 10如图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44、里,可观察的现象是_ 21 第二单元 课题 1 空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空气组成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归纳为探究主体,教师进行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大胆的探究、讨论、猜想、尝试、交流使学生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仪器、药品:仪器:广口瓶、燃烧匙、双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45、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2【导入】出示空杯子,问:杯内有没有物质,如果有,里面的是什么?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成分。【板书课题】【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吗?2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呢 【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强调烟和雾的区别)【注】1实验前,将广口瓶容积 5 等分 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 【分析讨论】你观察到哪些实验
46、现象?红磷燃烧是哪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 1观察、思考、填写观察记录: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广口瓶内水面上升了约 体积,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积的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气瓶内,火焰 。2了解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用语言进行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行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通过演示,指导学生观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及实验原理。23 另一种物质具体来自于哪里?为什么红磷要过量,剩余的红磷为什么不燃烧?广口瓶内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水面上升
47、只 1/5 而不是全部?猜想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学生分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思考】实验中,如果进水量非常少时实验失败,原因你能找出来吗?介绍给大家。【拓展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实验中应遵照什么原则选择药品?能否选择硫、铁丝、蜡烛?如果选用蜡烛做此实验应做如何改进?有哪些优缺点?2 为什么进水量接近 15 却总小于 15?原因有哪些?3瓶内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说明了氮气的什么性质?【讲述】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想一想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 分
48、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做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认真的分析,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问题,拓展思维,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体验化学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由现象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维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分析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24 做的呢?(具体研究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投影】拉瓦锡及其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简介。【动画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及汞在氧气中加热合成氧化汞的过程。【了解空气发现史】18 世纪 70 年代,瑞典化学
49、家舍勒、德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通过实验制得了氧气,但他们受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没有继续实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摆脱了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尊重事实,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出示:文字评价题,对本节课进行评估。竞争性抢答文字评价题。1口头小结:本节课认识了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有哪些性质?2了解实验室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及选择药品的依据。3通过本节探究课,得到了哪些收获?4完成课堂作业,记录准备阅读的课外书籍,查找有关网站。学生谈论自己的启发 一同学答题,其余同学进行评估 通过介绍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史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自我评价
50、的能力 培养归纳小结及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视野,迁移思维。25 小结:听取学生的小结汇报;了解本节课的宏观效应。【板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1 空 气 一、空气的组成 二、空气的发现史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设计、动手操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学间合作的互助精神,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实验、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效果好。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26 课题 2 氧气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