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2.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战国策或 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通假字孰 视 之 孰 通 熟,仔细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 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 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 讽(贬义词)5.窥 镜 而 自 视 窥:古义:照 今 义:偷偷地看6.暮 寝 而 思 之 寝:古义:躺 而 不 睡 今 义:睡觉地方词类活用1.邹
2、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 服 衣 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 早 晨 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 我 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 之 蔽 甚 矣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5.闻 寡 人 之 耳 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 妻 之 美 我 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一词多义重点词语解释1.而 形 貌 映 丽 映 丽:光艳美丽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4.皆 以 美 于 徐 公 以:以为,认为5.能 谤 讥 于 市 朝 谤:指 责 别 人 过
3、错 讥:讽 刺 市 朝:公共场合特殊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2.忌 不 自 信 宾 语 前 置3.旦 日,客从外来,与 坐 谈 省 略 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I5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状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6 .有 求 于 我 也 状 语 后 置(于我有求也)7 .能谤讥讽于市朝状语后置(能于市朝谤讥)8.皆 以 美 于 徐 公 状 语 后 置(皆以于徐公美)9 .皆朝于齐 状语后置(皆于齐朝)朗读节奏1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3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理解性默写重点语句翻译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
4、人之过者,受上赏*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2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5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课文内容理解1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围 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2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
5、”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3 .“王 曰 善 请 你 结 合 文 意 品 析“善”字的表达作用。*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 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4.揣 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
6、思考的人。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 到 时时而渐进”,再 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开放性试题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3 分)*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
7、 时“门庭若市”,后 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 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 分)*“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3.俗 话 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 分)*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
8、点的正确性即可。示 例 1:喜欢邹忌一一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一一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 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 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3分)建议:开张圣听(“咨皿善道”或“察纳雅言”)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6.“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请写出其反义词。*门可罗雀7.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
9、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小石潭记文学常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散文八大家之一,本 文 是 永州人记中的一篇。一词多义1.蛇:永州之野产异蛇()斗折蛇行()2.伐:伐 竹 取 道()齐师伐我()3.明:明 灭 可 见()庭下如积水空明()重点词语解释1.清洌:清凉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33.怡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怡然,愣住的样子。4.俶尔远逝:忽然。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7.邃:深8.寂寥:寂静寥落。9.为氓,为屿,为崎,为
10、 岩 诋:水 中 高 地 屿:小 岛 崎:不平的岩石10.明 灭 可 见 明 灭:或现或隐11.以 其 境 过 清 清:凄清,冷清清理解性默写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 然 不 动;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重点语句翻译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5.
1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诋,为屿,为堪为岩。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诋.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6.其 岸 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琳I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2.文中对
12、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3.段落归纳(-)发现小石潭(二)描写潭水和游鱼(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4.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4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
13、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开放性试题L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 联 系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 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小石潭凄寒幽静,上句:*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 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 分)例(1)琅 珊(王 牙)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2 .文章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句子:分析:*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
14、即可。3 .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或苏轼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 0 字以内)*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 分,能 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 1 分。陋室铭文学常识1 .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古今异义词L谈 笑 有 鸿 儒 鸿:古义:
15、大今义:渡雁六.词类活用1 .有 仙 则 名 名:有 名(出名.闻名)2 .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 扰(扰乱.使乱)一词多义重点词语解释51.谈 笑 有 鸿 儒 鸿:大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3.斯是陋室,惟 吾 德 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可以调素琴,阅 金 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5.水不在深,有 龙 则 灵 灵:灵验,神奇6.斯 是 陋 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8.阅 金 经 金 经:佛经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 指 弦 乐 器 竹:本指管乐器特殊句式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有何陋理解
16、性默写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主月O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用比喻赞美 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7、。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重点语句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 是 我(住屋的人)品 德 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 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课文内容理解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o(2 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8、。”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6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开放性试题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L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
19、州出猎 浣溪沙。重点词语解释1.念 无 与 为 乐 者 念:考虑,想到2.怀 民 未 寝 寝:睡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 是 闲 人:清闲的人4.相 与步中庭相与:共同,一 起 步:散 步(或:漫 步 走 行 走)。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6.月 色 入 户 户:窗户7.欣 然 起 行 欣 然:高兴的样子。行:走。8.解 衣 欲 睡 解:脱.脱 下9.水(月光)中藻.存(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 横。理解性默写L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20、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记承天寺夜游中 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重点语句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存(水草)。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存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7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
21、这样的“闲人”罢了!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课文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记 叙 描 写 议 论。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 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22、)第三层:(最后3 句)月夜间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 达(豁达)乐观的胸怀.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
23、的美妙境界。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遂至承天寺。怀 民 亦 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理由:关系亲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 同 道 合 志 趣 相 投 命 运 相 同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
24、游即写于此时。*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9.体 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花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8开放性试题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曹刿论战文学常识1 .本文选自 左传2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
25、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 2 2 年以后2 0 0 多年间的许多史料。通假字小惠未褊,民 弗 从 也 褊:同“遍”,遍及.普遍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狱2 .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3 .齐师伐我4 .又何间焉5 .肉食者鄙6 .弗敢加也7 .虽不能察伐:间:鄙:加:虽:古义:古义:古义:古义:古义:讨伐,参与鄙陋,虚夸1即使8.再 而 衰 再:古义:第二次攻 打 今 义:砍伐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以少 报 多 今 义:增加今义
26、:虽然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必 以 信 信:古义:信 实.诚 实 今 义:书信10 .忠 之 属 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词类活用1.神 弗 福 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 鼓(进军)一词多义L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挑拨离间()亲密无间()2.师:遂逐齐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属:忠 之 属 也()属予作文以记之()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5.故:故 克 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8.以:何
27、以 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9词,他)重点词语解释12345678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忠之属也。肉食者鄙望其旗靡公将驰之弗敢专也小信未孚可 以 一 战 可 以:可凭借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靡:倒下驰:(驱车)追赶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孚:为人所信服,信服特殊句式L 夫战,勇气也判断句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省略句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5.何 以 战 倒
28、装 句:以何战朗读节奏1.可/以一战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29、。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9.文 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 4 个字)12.曹 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重点语句翻译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102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 只 是 小 信 用,不 能 为 神 所 信 服(信 任),神 灵 是 不 会 赐 福(保 佑)你的。3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
30、着去。4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6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7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8 .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9 .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1 0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 经 消 失 了。1 1 .肉食者鄙,未能远
31、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1 2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1 3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1 4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 凭 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课文内容理解1 .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
32、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2 .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战前:鲁 浅 陋;曹 有 远 谋战时:鲁 不 作 调 查,急躁冒进;曹 实 地 调 查,抓准时机战后: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举 出 1 例,即可得2分)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1 分)3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分)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4.谈 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衬托曹
33、刿的远见卓识115 .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6 .文章第3 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7 .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8 .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B.曹刿与同乡人的对话,表明从“请见”的原因。C.“齐师伐我”中
34、 的“伐”是攻打的意思。D.鲁庄公和曹刿都认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是作战的先决条件。11.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 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1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否定了“公”前两次的回答,这是因为“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
35、臣的拥护,第二次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开放性试题L 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文回答。)2 .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不设统一答案。(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3 .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4分)*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
36、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3.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 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12(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信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4.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
37、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5.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3分)示例 遂逐齐师随波逐流(1)既克一一(2)夫大国,难测也一一(3)望其旗靡一一*(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2)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3)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6.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本题是开放题,可 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
38、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7.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敬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 8 4 0 1 9 4 9)上,你最敬佩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爱国将领:评价:8.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
39、并采纳群众的意见(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9.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10.学习这篇文章后,你能从曹刿.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以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假字1.衡 于 虑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读b i,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13古今异义词L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这)2.饿 其 体 肤 饿:古
40、义;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今义: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2 .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3 .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饥饿4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5 .行拂乱其所为舌L: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重点词语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 .行 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 .而 后 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 .征 于 色 征:征验5 .而 后 喻 喻:明白,了解6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7 .
4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8 .国 恒 亡 恒:常9 .生 于 忧 患 生:生存发展。朗读节奏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理解性默写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2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
42、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 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14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
43、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2.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4.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 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5.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
44、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6.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7.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9.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举的6个事例中的人物最终被举荐或任用的原因。*都
45、经受过苦难的磨炼开放性试题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艰难困苦,玉汝玉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 0个字)*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15 醉翁亭记文学常识本文出自 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重
46、点词语解释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4.临于泉上者:靠近。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6.山肴野藏:野味野菜。薪,菜蔬。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11.醉 翁 之 意 意:情趣。12.深秀者:秀丽。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15.低偻提携:老年人
47、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彳 区偻,驼背,这里指老人。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17.辄:就18.弈:下棋特殊句式朗读节奏1.佳木/秀而繁阴,2.山行/六七里理解性默写L“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也。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16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11.文中作者描绘琅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3.文中
49、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5.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重点语句翻译L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
50、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10.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