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学ppt课件中国古典文献学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纂学ppt课件中国古典文献学 .ppt(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课 编纂学电子课件中国古典文献学 壹壹贰贰概述概述分论分论v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北京:中华书局,2005v徐有富.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v郭伯恭.四库全书纂修考.长沙:岳麓书社,2010vGeorge Thomas Tanselle.Textual Criticism and Scholarly Editing.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1990v 参考书目第一节 概述一、编纂的界定二、编纂的功能三、编纂的工序四、编纂学的用途(一)(一)“编编”“”“纂纂”说文解字:“编,次简也,从糸,扁声。”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丝次第竹简而排列之曰编。”说文解字:“纂,似组而赤,从糸,算声。”“编”、“纂”二字都包含“糸”的义项,在书籍的简牍时代里,编纂是用丝带编连、纂集若干竹简而成卷轴。因此,编纂是书籍形成过程中的范畴编纂是书籍形成过程中的范畴。一、编纂的界定(二)编纂(二)编纂 编纂 编次/辑/集/修、纂集/述/钞等 在文献学范畴中这些词语这些词语的核心义项是文献资料的排列、组合。在书籍形成过程中,编纂的行为不是提供新的文献资料,而只是已有文献资料的排列、组合。u 作、述、论 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礼记乐记)人未知而己先知,人未觉而己先觉,因以所先知先觉者教人,俾人皆知之觉之,而天下之
3、知觉自我始,是为作。已有知之觉之者,自我而损益之;或其意久而不明,有明之者用以教人,而作者之意复明,是之谓述。(清焦循雕菰集述难二)孔子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从文献形成方式看u 作、述、论 非作也,亦非述也,论也。论者,述之次也。五经之兴,可谓作矣。大史公书、刘子政序、班叔皮传,可谓述矣。桓君山新论、邹伯奇检论,可谓论矣。今观论衡政务,桓、邹之二论也,非所谓作也。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书,奚仲作车,是也。易言伏羲作八卦,前是未有八卦,伏羲造之,故曰作也。(论衡对作)u 作、述、论 作,强调先知先觉的创
4、造性;述,是传承和损益前人;论,比述的层次更低,只是一种资料的组织。文献学范畴中的“编纂”一词,应该归到论论的层次,并需要明确地区别于历史编纂学所讲的编纂。从书籍生产过程看 编纂是文本从作者流通到读者过程中的一个程序,是文本生产过程的一环,这是编纂有别于作和述的基本方面。文献学范畴中的的编纂现代出版业中的编辑 从古代的书籍体例看 典型的编纂形式:别集、总集、类书、丛书、杂纂、杂编等。方志、谱录、政书等类型?史书、子书等类型?综上,中国古典文献学范畴内的编纂,可以作出如下的界定:编纂是书籍形成过程中的一道加工程序加工程序,是已有文献的选择、分类和整合,编者处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编纂工作可以生产新的
5、书籍,但不生产新的文献。(一)保存文献宋人郑樵在通志校雠略编次失书论中指出:“书之易亡,亦由校雠之人失职故也。盖编次之时,失其名帙,名帙既失,书安得不亡也!”编纂有助于文献保存,典型地体现于总集、类书和丛书。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二、编纂的功能(二)整理文献文献整理工作的内容史实:汉成帝河平年间的校书活动意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书籍编纂都是基于某种意图并遵循某种原则而展开的文献整理,因此对于文献的有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如,清代成书的古今图书集成。(一)确定选题第一步第一步:旨在论证编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命名原则:“明简确切,然后可传。若意尚新奇,字谋替代,一有谬误,遂生訾议,不可不慎也。”清人
6、纽琇觚剩续编卷一命名规律:“集”“稿”文集;“某某子”子书;“记”“笔”“谈”笔记三、编纂的工序(二)拟定凡例编纂工作的预备预备:旨在体现编纂工作的目标和原则&书籍的内容和体例。凡例须一以贯之!凡例须一以贯之!又称发凡、例言发凡、例言等,常在卷首,用作书籍的阅读指南。如:永乐大典有凡例21则。不是所有书籍都有形诸文字的凡例,这就有待于后学的总结。吕思勉:“惟古人著书,虽有例,而恒不自言其例。欲评其得失,必先通贯全书,发明其例而后可。”(史通评序例第十)(三)选择资料编纂工作的基础基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选择一般原则:古、精、足古代书籍编纂与当今论文写作严谨的编纂工作,应标明每一条资料的文献来
7、源应标明每一条资料的文献来源,包括书名、卷次和版本。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宋江少虞事实类苑(四)裁择编排编纂工作的核心核心:依照拟定的凡例,对选择的原始资料,剪裁校订,删除重复,分类编排,最终编次成书。决定书籍的基本体例和主要面貌。一般原则:符合选题要求,便于阅读查验,各部分内容大致匀称并层次清楚。举例:带经堂诗话的编次(五)编写目录以下均为编纂的后期工作后期工作。功能:体现书籍的主要结构和内容,是读者翻检的导引,还有防止篇章错乱的作用。注意:目录的繁简和层次位置:多种,有全书卷首、各卷之前或各册之首。举例:带经堂诗话卷首目录(六)撰写序跋是书籍的阅读指南、补充说明,兼具广告的性质。位置:首序末跋
8、首序末跋序言的使用频率高于跋文,跋文相当于现在的后记,重要性不及序言,具有补充说明或记录心得的意思。功能:“书之有序,所以明作书之旨明作书之旨也。”所谓作书之旨,对于书籍编纂而言,包括编纂的用意、资料的来源、编纂的过程等情况。(七)编制附录附录地位须明确:A.内容使用书籍的辅助资料或补充文献必须有用;B.定位依附于书籍,不应喧宾夺主,占用过多篇幅.C.附录的资料类型:传记、序跋、索引、引用书目等.D.举例:带经堂诗话的附录中国古典文献学范畴内的编纂学,既指向理论研究,更指向实践工作。(一)研究古代古代的书籍编纂的历史与特点历史与特点为历史研究确定坚实的文献基础。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余嘉锡古书通例为
9、代表。(二)确立现代现代的古籍编纂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和方法为古籍编纂实践提供一种入门指南。四、编纂学的用途l 著者 名称 叙目 编纂v 余嘉锡古书通例 夫一书有一书之条例,治之者必首知其书之例而分讨之;次综群书之例而比类旁通之,夫而后言专则精,言博则通矣。盖不分不足以致其精;不合不足以观其通。黄焯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古人之言,所以为公也,未尝矜于文辞,而私据为己有也。志期于道,言以明志,文以足言。其道果明于天下,而所志无不申,不必其言之果为我有也。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 周秦古书,皆不题撰人。俗本有题者,盖后人所妄增。凡古书之题撰人者,皆所谓意必之辞也。古书通例古书不题撰人,P18管子非仲所着。仲当时
10、任齐国之政,事甚多。稍闲时,又有三归之溺,决不是闲功夫著书底人。著书者是见用之人也。其书老庄说话亦有之。想只是战国时人收拾仲当时行言语之类着之,并附以它书。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l 著者古书不提撰人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l 著者古书不提撰人 三百篇之诗人,大率诗成取其中一字二字三四字以名篇,故十五国并无一题,雅、颂中间一有之
11、。若常武美宣王也;若勺,若赉,若般,皆庙之乐也。其后人取以名之者一篇曰巷伯,自此而外无有也。五言之兴始自汉魏,而十九首并无题,郊祀歌、铙歌曲各以篇首字为题。(日知录集释卷二十一“诗题”条)诗、书及周秦诸子,大抵以二字名篇,此古代书名之通例,字书亦然。苍颉篇首句虽不可考,然流沙坠简卷二第十八简,上有汉人学书字,中有“苍颉作”三字,疑是苍颉篇首句中语,故学者书之。其全句当云“苍颉作书”,句法正仿“太史籀书”。爰历、博学、凡将诸篇,亦以首二字名篇,今急就篇尚存,可证也。(观堂集林史籀篇证序卷六)l 名称古书之命名 “古人著书,其初仅有小题(谓篇名),并无大题也(谓书名)”,史记“叙诸子著书,只云若干
12、篇若干言,初不云所着为何书,盖其书本无大题,后人始以人名名之也”。古书通例古书书名之研究,P30-31 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脩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刘向战国策书录l 名称古书之命名“叙目”包括两个部份:叙录和目录。叙录概述全书内容、体例、成书过程等等,或者介绍作者生平、学术观点、撰写情况之类。目录包括全书的总目和篇章的题目。古书“叙目”在书尾或篇末。-如诗“关关雎鸠”末:“关雎五章,章四句。故言三章,一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史记太史公自序l 叙目 附益 古书传世久远,展转传钞;在传钞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后人附录的文
13、字。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P195 伪托 故意托名以传其书内篇和外篇l 编纂 一曰:编书之人记其平生行事附入本书,如后人文集附列传、行状、碑志之类也。二曰:古书既多后人所编定,故于其最有关系之议论,并载同时之辩驳,以着其学之废兴,说之行否,亦使读者互相印证,因以考见其生平,即后世文集中附录往还书札赠答诗文之例也。三曰:古书中所载之文词对答,或由记者附着其始末,使读者知事之究竟,犹之后人奏议中之录批答,而校书者之附案说也。四曰:古书之中有记载古事、古言者,此或其人平日所诵说,弟子熟闻而笔记之,或是读书时之札记,后人录之以为书也。五曰:诸子之中,有门人附记之语,即后人之题跋也。古书通例古书不皆
14、手着,P119l 编纂:附益 著作之伪托:“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淮南子修务训 传注家之伪托:“有些古书,原来是找不到作者主名的。到了某一时期,有人替它作注解了。顾虑到自己的注解,不足取重于当世。于是把原书假托为远古最有大名的人所作,来提高自己作注的地位,这也是古代著述界常有的事。”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l 编纂:伪托出于附益和伪托:如赵岐孟子题辞称孟子“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正,其文不能弘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
15、之者也”。夫周秦子书之有内外篇,犹后世诗文之有内外集也。古人著书不自收拾,往往甫得一二篇,即由学者传录,故无定本。自淮南王安、司马迁,始自定篇目。汉魏以后人著作,多效法之,故出于后人编定者盖少。惟诗文持以应世,时时增益,日出而不已,必至身后始能收拾编为全集,与古之诸情事颇肖。故其体例往往相同。凡人之作诗文,有不及存稿者,有自以为不满,随时删去者。其编集之时,若出于其子弟门人及朋友之手,则去取谨严,此类皆所不收。传之既久,后人偶得遗稿,惜其放失,则又搜辑成帙,或遂重为编定,杂入原书卷第之中。其较为矜慎者,乃不敢以乱原次,别编之为外集。古书通例古书之分内外篇,P115l 编纂:内篇、外篇 余嘉锡古
16、书通例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了解古人写作中的一般现象”“认识古人著述体要”l 参考书目第二节 分论一、别集编纂二、总集编纂三、类书编纂四、丛书编纂(一)别集与作者之意1 1、别集、别集别集是个人诗文集,与总集、诗文评等一起构成四部中的集部,与经、史、子三部相区别。别集的收录范围在宋以后日益混杂,甚至出现涵括个人全部著述的大全集、四部稿。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八集部总叙:“四部之书,别集最杂。”然而,别集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仍然是一位作者的诗文作品的结集。一、别集编纂2 2、作者之意、作者之意从编纂的角度看,作者之意的问题就是编者与作者手稿之间的距离问题距离问题。情况有三:其一,编者就是作
17、者。其二,编者与作者存在直接联系。其三,编者与作者没有联系。2 2、作者之意、作者之意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与担关注与担忧忧:明人叶盛:“古人制作,名集编次,多出于己,各有深意存焉。”清人郑板桥自定板桥集,自行手书上版刊行,并附有题识:“板桥诗刻止于此,死后如有托翻板,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滥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1.1.真伪问题真伪问题文献来源是最重要的依据多闻阙疑1.1.2.2.去取问题去取问题2.2.3.3.异文问题异文问题两存原则1.1.4.4.编次问题编次问题先唐旧集流传久远,难寻作者之意;宋人别集略依时地先后,多具编年之意;明人别集分体纂列,多见辨体意识。1.1.5.5.文本附属
18、的问题文本附属的问题文本的附属包括作者自己完成的题目、序言和注释。(二)别集编纂的注意事项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总集类小序,在综览历代总集的基础上总结说:“文籍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二、总集编纂总集的体例体例是关键问题总集可分全集和选本二类:编纂宗旨上:全集全集的编纂注重文献的完备,选本选本的编纂则注重选录的标准。文献学角度:总集的编纂主要讲的就是全集的编纂,而选本的编纂在很多时候应该归入文学批评史的范畴。二、总集编纂(一)全集编纂的主要成果总集的编纂始于先秦诗经其后影响最大的是南朝萧梁萧统的文选。最早的全集是
19、明代冯惟讷编纂的古诗纪156卷。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作,无不兼收。溯诗家之渊源者,不能外是书而他适。固亦采珠之沧海,伐木之邓林矣。”(一)全集编纂的主要成果晚明全集晚明全集吴琯唐诗纪(初盛唐部分)170卷;胡震亨唐音统签1033卷;茅元仪有全唐诗1200卷清代全集清代全集郭元编全金诗增补中州集72卷;李调元编全五代诗100卷、嘉庆间徐松等编全唐文1 000卷、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746卷(一)全集编纂的主要成果2020世纪以来,全集的编纂工作情况世纪以来,全集的编纂工作情况先唐诗赵宋一代的文学全集辽金元的文学全集明清两代的文学全集(二)全集编纂的主要原
20、则(参见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回顾与展望一文)其一,搜辑全备其二,注明出处其三,讲求用书及版本其四,录文准确,备校异文其五,甄别真伪互见之作其六,限定收录范围其七,作者小传其八,编次有序(一)类书概览1 1、类书的缘起、类书的缘起 汉魏以下文士撰述,必本旧言,始则资于训诂,继则引录成言,终则综辑故事。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其或强记不足,诵览未周者,则乞灵抄撮,效用謏闻,期以平时搜辑之勤,借祛临文翻检之剧。故网罗欲富,组织欲工,类书之体,循流遂作。张涤华类书流别三、类书编纂2 2、最早的类书、最早的类书 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十四:“类事之书,始于皇览。”类事类事,是早期对类书的称呼,旧唐书经籍志有“类
21、事类”,著录类书二十二部。新唐书艺文志改为“类书类”,相沿至今。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隋书经籍志“皇览一百二十卷,缪卜袭等撰”注:“梁六百八十卷。梁又有皇览一百二十三卷,何承天合。皇览五十卷,徐爰合。皇览目四卷。又有皇览抄二十卷,梁特进萧琛抄。亡。”3 3、类书的编纂要素、类书的编纂要素其一,资料抄撮的主题。综合/专科;资治/学文;事类/诗文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之部,分类书为十门其二,资料的分类形式。义系类书三才类,其下再分小类音系类书依韵字形系类书依字形其三,资料的处理方式。区别于丛书、辞书或百科全书
22、4 4、类书的功用、类书的功用 临事检索,熟习典故;诗文写作,应对科举。查找辞藻;考稽事类;校核古籍;辑录遗文。常用类书常用类书 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唐虞世南撰。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等编。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编。白孔六帖三十卷,唐白居易撰。太平广记五百卷,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一千卷,宋李昉等编。册府元龟一千卷,宋王钦若等编。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清陈梦雷等编。佩文韵府四百四十四卷,韵府拾遗一百十二卷,清张玉书等奉康熙帝之命编纂。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清张廷玉等奉敕编。(二)类书举例 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命欧阳询、令狐德棻等十余人编集,历三年完成。一百卷,46部727小类。宋叶大庆考古质疑称是书
23、引及苏味道、李峤、沈佺期、宋之问诗,皆在欧阳询后,知传写中又有增加(详四库提要)。艺文类聚对类书进行了改造。前代类书专门类事,即只列故事,不列文章,艺文类聚则于类事之后又列诗文。四库提要云:“隋以前遗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得此一书,尚略资考证。宋周必大校文苑英华多引是集。而近代冯惟讷诗纪、梅鼎祚文纪、张溥百三家集从此采出者尤多。亦所谓残膏剩馥,沾溉百代者矣。”v艺文类聚 四十六部: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治政、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
24、、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七百二十七子目。按目编次,“事居其前,文列于后。”v艺文类聚 玄宗谓张说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说与徐坚、韦述等编此进上,以初学记为名。(大唐新语卷九)以知识为重点的类书。四库总目提要:“其所采摭皆隋以前古书,而去取谨严,多可应用,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若北堂书钞及六帖,则出此书下远矣。”v初学记 凡廿三部,天部、岁时部、地理、州郡部、帝王部、中宫部、储宫部、帝戚部、职官部、礼部、乐部、人、政理部、文部、武部、道释部、居处部、器物
25、部、宝器部(花草附)、果木部、木部、兽部、鸟部、鳞介部、虫部 三百十三子目,每子目分叙事、叙对、诗文三目。v初学记 凡92类150余目。宋太宗命李昉等编,太平兴国三年成书。四库提要:“所采书三百四十五种,古来轶闻琐事、僻笈遗文,咸在焉。卷帙轻者,往往全部收入,盖小说家之渊海也。”此书于每细目下罗列故事,各条故事都有小标题,末尾注出处。所采系汉晋至北宋初的小说、笔记、野史等书的故事,所以四库全书入“小说家”。提供古小说史料和用于古小说辑佚。据邓嗣禹统计,所引之书475种,存者235,佚者240(太平广记引得序)。鲁迅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都大量取资太平广记。v太平广记 通俗类书是相对于官修类书及
26、文人学者私撰类书而言的、由书坊编刊的类书。盛行于明清,主要供下层民众日常实用及娱乐之需要。由选材范围及性质来看,既有百科全书式的事林广记、三台万用正宗等,也有各种专门性的医书、农书、尺牍、律历、商书、善书、消遣娱乐书等。v 通俗类书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初步归纳为三种类型:日用类书,如万用正宗、万事不求人、五车拔锦等;道德故事类书,如书言故事、日记故事等;娱乐性通俗类书,如国色天香、绣谷春荣等。v 通俗类书(一)丛书的概念与编纂方式1 1、概念、概念l 丛是丛聚之义,“丛书”指把多种不同的书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名。“丛书”之名起于唐陆龟蒙笠泽丛书,但是文集,不是丛书。丛书是一般名称,既非固定,
27、也不专用。A.名为丛书,而实非丛书,如上陆龟蒙的文集称笠泽丛书;B.名非丛书,而实是丛书,如清咸丰元年(1851)海昌蒋氏宜年堂所刻涉闻梓旧。四、丛书编纂2 2、缘起、缘起 丛书起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成于南宋嘉泰二年。收入六部宋人著作:汪应辰石林燕语辨十卷、程大昌演繁露六卷、马永卿懒真子录五卷、程大昌考古编十卷、陈善扪虱新话八卷、俞成萤雪丛说二卷。南宋左圭百川学海。这部丛书收入唐宋人著作100种179卷。3 3、相关内容、相关内容 丛书的选题范围 丛书编纂的动机和用途l丛书的文献价值l丛书的编纂方式影印影印重刊重刊整理整理v四库全书1 1、征书、征书底本来源:内府本(中央朝廷的藏书)、
28、赞撰本(清前期官修书籍和皇帝著述)、各省采进本、私人进呈本各省采进本、私人进呈本、通行本、永乐大典本。底本来源最终体现于各书提要中书名之下的小注,如昭明太子集六卷注:“江苏巡抚采进本。”谢宣城集五卷注:“内府藏本。”庾子山集注十六卷注:“通行本。”(二)丛书举例2 2、择书、择书应抄应刻应存3 3、抄书、抄书4 4、校订、校订四库全书馆功过处分条例分校、复校5 5、抄副、抄副v四库全书v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编纂的副产品四库全书编纂的副产品四库全书编纂的功与过四库全书编纂的功与过 别集、总集、类书和丛书之外,其他类型的书籍如资料汇编、档案、佛藏、道藏等,具体的编纂事项或有不同,而主要的编纂原则大体不出以上所述。(二)丛书举例一、请概述逯钦立一、请概述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编纂情况。的编纂情况。二、请构想一部地方文学总集的编纂计划。二、请构想一部地方文学总集的编纂计划。v 练习题谢谢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