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文献学(二)ppt课件.ppt(1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目录论目录论 第一节第一节 目录概论目录概论 第二章 目录论 一一 、目录和目录学、目录和目录学 目录是目录是“目目”和和“录录”的合称。的合称。“目目”的本义是的本义是人的眼睛,这里是指一篇(或卷)、一部书的篇目。人的眼睛,这里是指一篇(或卷)、一部书的篇目。书之有名类似人之有目,故曰篇目或卷目。书之有名类似人之有目,故曰篇目或卷目。汉汉书书艺文志艺文志云:云:“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旨意,录而奏之。”“”“录录”的本义是指刻木。的本义是指刻木。说说文文:“录,刻木录录也,象形。录,刻木录录也,象形。”徐锴系传:徐锴系传:“录录
2、,犹历历也,一一可数之貌皃。录录,犹历历也,一一可数之貌皃。”玉篇玉篇作作“录,刻木也。录,刻木也。” 第二章 目录论 这里即记录之义。古代著文,或书写、或刻这里即记录之义。古代著文,或书写、或刻镂。将一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的评价或镂。将一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的评价或校勘的经过,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称之为校勘的经过,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称之为书录或叙录。将二者结合起来称之为目录,书录或叙录。将二者结合起来称之为目录,即书目。专载目录的书籍称之为目录书。即书目。专载目录的书籍称之为目录书。 “目录目录”连称,较早见于西汉刘歆的连称,较早见于西汉刘歆的七七略略。文选文选卷三八任彦升卷三八任彦升
3、为范始兴作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求立太宰碑表:“府之延阁,则青编落府之延阁,则青编落简。简。”李善注:李善注:“刘歆刘歆七略七略曰:曰:孝武孝武皇帝皇帝 第二章 目录论 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山,积如山,又曰:又曰:尚书尚书有青丝编目有青丝编目录。录。”班固班固汉书汉书叙传叙传中亦云:中亦云:“秦人是秦人是灭,汉修其缺,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灭,汉修其缺,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鸿烈。述目录,略序鸿烈。述艺文志艺文志第十。第十。”可可以知道,刘向以知道,刘向别录别录、刘歆、刘歆七略七略,开,开目录研究之先河。目录研究之先河。
4、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经经”部部载有载有“三礼目录三礼目录一卷。郑玄撰。梁有陶一卷。郑玄撰。梁有陶弘景注一卷。亡。弘景注一卷。亡。”新唐书新唐书艺文志艺文志“史史”部下列部下列“目录类十九家。二十二部,四百六目录类十九家。二十二部,四百六卷卷”。可知在。可知在 第二章 目录论 刘向、班固之后,刘向、班固之后,“目录目录”一词已为学术界一词已为学术界所接受。所接受。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任何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规律的科学。任何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目录学也是如此。它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目录学也是如此。它是对目录工作实
5、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随着对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随着目录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录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我国目录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我国目录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古典目录学最早是从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天古典目录学最早是从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天 第二章 目录论 禄阁藏书,编撰禄阁藏书,编撰别录别录和和七略七略开始的。开始的。这两部著作,为我国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这两部著作,为我国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代刘纪泽在坚实的基础。当代刘纪泽在目录学概论目录学概论里说:里说:“目录之学,启自西京。子政目录之学,启自西京。子政(刘向)(刘向)撰撰别录别录于前,子骏于前,子骏(
6、刘歆)(刘歆)成成七略七略于于后。后。”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加和目录事业的发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加和目录事业的发展,目录学也得到发展并渐至成熟。目录学展,目录学也得到发展并渐至成熟。目录学专名的出现是在北宋仁宗时代,苏象先记载专名的出现是在北宋仁宗时代,苏象先记载其祖父宰相苏颂言行遗事的其祖父宰相苏颂言行遗事的苏魏公谭训苏魏公谭训卷四云:卷四云:“祖父谒王原叔,因论政事。仲至祖父谒王原叔,因论政事。仲至侍侧,原叔令检书史,侍侧,原叔令检书史, 第二章 目录论 指之曰:指之曰:此儿有目录之学。此儿有目录之学。”可知目录可知目录作为专门学问,始于或早于北宋初年。宋代作为专门学问,始于或早于北宋初年。宋代是
7、文献学史上极为繁荣的朝代,目录学工作是文献学史上极为繁荣的朝代,目录学工作成绩十分显著,不仅出现著名官、私目录学成绩十分显著,不仅出现著名官、私目录学著作,而且还开展了目录学理论的研究,如著作,而且还开展了目录学理论的研究,如郑樵所撰的郑樵所撰的通志通志校雠略校雠略。元、明两代,。元、明两代,继续有所发展。而到了清代,目录学几乎成继续有所发展。而到了清代,目录学几乎成为一时的为一时的“显学显学”,并涌现了如安徽歙县人、,并涌现了如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七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年)状元金榜,江苏嘉定状元金榜,江苏嘉定人王鸣盛,浙江山阴人王鸣盛,浙江山阴(今绍兴)(今绍兴)人姚振宗,人姚振宗,
8、 第二章 目录论 浙江义乌人朱一新等著名学者,从事目录学浙江义乌人朱一新等著名学者,从事目录学研究。有关著作和群书目录大量刊行,若干研究。有关著作和群书目录大量刊行,若干与目录学有关的版本学、校勘学和其它学科与目录学有关的版本学、校勘学和其它学科也卓然兴起,使目录学研究呈现出空前的昌也卓然兴起,使目录学研究呈现出空前的昌盛景象。盛景象。 但自宋迄清,可视为目录理论性的著作,但自宋迄清,可视为目录理论性的著作,仅有宋代郑樵仅有宋代郑樵通志通志校雠略校雠略和清代章学诚和清代章学诚的的校雠通义校雠通义。从这两部理论著作也可以。从这两部理论著作也可以看出,从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认为目录看出,从宋代以来,
9、不少学者认为目录 第二章 目录论 只是记撰人、分篇帙、认书名、别版本而已,只是记撰人、分篇帙、认书名、别版本而已,不能单独成为一个学科,应并称不能单独成为一个学科,应并称“校雠学校雠学”,而将目录包括在其中。章学诚在而将目录包括在其中。章学诚在章氏遗书章氏遗书外篇卷一外篇卷一信摭信摭(zh)说:说:“校雠之学,校雠之学,自刘氏父子,渊源流别,最为推见古人大体。自刘氏父子,渊源流别,最为推见古人大体。而校订字句,则其小焉者也。绝学不传,千而校订字句,则其小焉者也。绝学不传,千载而后,郑樵始有窥见,特著载而后,郑樵始有窥见,特著校雠校雠之略,之略,而未尽其奥,人亦无由知之。世之论校雠者,而未尽其奥
10、,人亦无由知之。世之论校雠者,惟争辨于行墨字句之间,不复知有渊源流别惟争辨于行墨字句之间,不复知有渊源流别矣。近人不得其说,而于古书矣。近人不得其说,而于古书 第二章 目录论 有篇卷参差,叙例同异,当考辨者,乃谓古有篇卷参差,叙例同异,当考辨者,乃谓古人别有目录之学,真属诧闻。人别有目录之学,真属诧闻。”当代学者张当代学者张舜徽承郑、章诸说,变主张用校雠大名统目舜徽承郑、章诸说,变主张用校雠大名统目录小名,而不采用目录学之名。他说:录小名,而不采用目录学之名。他说:“不不要将要将目录目录从校雠学范围里分割出来,别从校雠学范围里分割出来,别成所谓成所谓目录学目录学。只有从校雠学的角度去。只有从校
11、雠学的角度去看看目录目录,才能体现出它在,才能体现出它在辨章学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考镜源流方面所起的作用。方面所起的作用。”近代目录学近代目录学家余嘉锡就从正名的角度表示了异议,指出家余嘉锡就从正名的角度表示了异议,指出了郑、章等人概念的内涵不够确切。余氏在了郑、章等人概念的内涵不够确切。余氏在目录学发微目录学发微中指中指 第二章 目录论 出:出:“据据风俗通风俗通引刘向引刘向别录别录,释校,释校雠之义,言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则校雠正雠之义,言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则校雠正是审订文字,演仲、实斋著书论目录之学,是审订文字,演仲、实斋著书论目录之学,而目为校雠,命名已误。而目为校雠,命名已误。”
12、到到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对于目录学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加强对于目录学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加强了对目录学的内容、性质、意义、作用,以了对目录学的内容、性质、意义、作用,以及与其它学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并及与其它学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并开始了对欧美目录学著作的介绍。抗日爱国开始了对欧美目录学著作的介绍。抗日爱国志士姚名达曾在志士姚名达曾在目录学目录学、中国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史中对中对“目录学目录学”加以界说,兹移录于此:加以界说,兹移录于此:“目录学者,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目录学者,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 第二章 目录论 推阐大义推阐大义,疏通伦类疏通伦类,将
13、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求书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之专门学术也因书究学之专门学术也.”汪国汪国恒恒目录学研究目录学研究中也说:中也说:“目录者,综合目录者,综合群籍,类居部次,取便稽考是也。目录学者,群籍,类居部次,取便稽考是也。目录学者,则非仅类居部次,又在确能辨别源流,详究则非仅类居部次,又在确能辨别源流,详究义例,本学术条贯之旨,启后世著录之规。义例,本学术条贯之旨,启后世著录之规。”两书都提出了目录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两书都提出了目录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目录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把它视目录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把它视为读治学的门径。清代目录学家王鸣盛说
14、:为读治学的门径。清代目录学家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 第二章 目录论 方能得其门而入。方能得其门而入。”又说:又说:“凡读书最切要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终是乱读。”时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也说:时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也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今为分别条流,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今为分别条流,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又于其中详分
15、子目,以便类求。又于其中详分子目,以便类求。”因此为那因此为那些诸生好学者编了一部目录学专著些诸生好学者编了一部目录学专著书目答书目答问问,根据亲身的读书体会,根据亲身的读书体会,“慎择约慎择约取取”2200种图书书目,分门别类,按时代先种图书书目,分门别类,按时代先后后 第二章 目录论 予以排列,方便后学得门而入,事半功倍。予以排列,方便后学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二、图书的分类二、图书的分类 中国目录学从刘向、刘歆父子编中国目录学从刘向、刘歆父子编别别录录、七略七略以来,素以以来,素以“辨章学术,考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镜源流”为宗旨,形成了编写图书目录的优为宗旨,形成了编写图书目录的优良传统。
16、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加和目录事业的良传统。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加和目录事业的发展,历代多有官、私目录编纂者,积有一发展,历代多有官、私目录编纂者,积有一定的数量目录图书,这为后人研究历代藏书定的数量目录图书,这为后人研究历代藏书及其流传、及其流传、 第二章 目录论 存佚情况提供了大量资料。存佚情况提供了大量资料。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将其著录于目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将其著录于目录之书,编排图书类例,提示图书的学科类录之书,编排图书类例,提示图书的学科类别及内在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别及内在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古代目录学家对官私目录书的编排分类,经古代目录学家对官私目录书的编排分类
17、,经历了历了“六分法六分法”、“四分法四分法”和和“七分法七分法”等的演变过程。兹简述如下:等的演变过程。兹简述如下: (1)六分法)六分法 六分法始自刘歆六分法始自刘歆七略七略。刘歆少时精。刘歆少时精 第二章 目录论 通诗书,汉成帝河平年间,曾与其父刘向同通诗书,汉成帝河平年间,曾与其父刘向同校秘阁所藏之书。刘向死后,哀帝即位时,校秘阁所藏之书。刘向死后,哀帝即位时,令其继承父业,继续进行校书事业。令其继承父业,继续进行校书事业。汉汉书书楚元王传楚元王传:“哀帝初即位,复领哀帝初即位,复领五五经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七略。”刘向、歆父子在校
18、勘整理典籍刘向、歆父子在校勘整理典籍的基础上创立了撰写叙录、总序、大序、小的基础上创立了撰写叙录、总序、大序、小序等方法,编辑综合性的分类目录,著录了序等方法,编辑综合性的分类目录,著录了数以万卷的图书。数以万卷的图书。七略七略7卷,是我国第一卷,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由刘歆编撰。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由刘歆编撰。“略略”, 第二章 目录论 说文说文:“经略土地也。经略土地也。”小尔雅小尔雅广诂广诂:“略,分界也。略,分界也。”知本为经营土地,划分疆界之义。知本为经营土地,划分疆界之义。引申有范围和界域的意思。又引申有范围和界域的意思。又广雅广雅释言释言:“略,略,要也。要也。”
19、即概要。即概要。七略七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辑略辑略”分别说明六略分别说明六略38种大小类目的意义与学术源流,阐种大小类目的意义与学术源流,阐述六略的相互关系和六略书籍的用途。成为述六略的相互关系和六略书籍的用途。成为“六略六略之总最之总最”、“诸书之总要诸书之总要”,故列于六略之前。,故列于六略之前。“六略六略”是:是: 六艺略,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论六艺略,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语、孝经、小学9种。种。 第二章 目录论 诸子略,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诸子略
20、,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纵横、杂、农、小说10种。种。 诗赋略,分为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诗赋略,分为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5种。种。 兵书略,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书略,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兵技巧4种。种。 术数略,分天文、历谱、五形、耆术数略,分天文、历谱、五形、耆(q)龟、龟、杂占、形法杂占、形法6种。种。 方技略,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方技略,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第二章 目录论 4种。种。 据姚名达据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史中对中对七略七略体例之分析,约有九端:依学术之性质
21、分体例之分析,约有九端:依学术之性质分类。同类之书约略依时代先后为次。书类。同类之书约略依时代先后为次。书少不能成一类者,附入性质相近之类。学少不能成一类者,附入性质相近之类。学术性质相同者,再依思想之派别,或体裁之术性质相同者,再依思想之派别,或体裁之歧异分类。一书可入二类者,互见于二类。歧异分类。一书可入二类者,互见于二类。一书中有一篇可入他类者得裁别出。摘一书中有一篇可入他类者得裁别出。摘录叙录之纲要。有书目而无篇目。录叙录之纲要。有书目而无篇目。 第二章 目录论 每种书目之后有小序,每略有总序。每种书目之后有小序,每略有总序。 七略七略的的“六略六略”分类法开创古籍目录分类法开创古籍目
22、录“六分法六分法”之先河。此后,尽管中国古代社之先河。此后,尽管中国古代社会各种书目及其图书分类法不断变化,但编会各种书目及其图书分类法不断变化,但编辑书目的原则、体例和方法,都是在此基础辑书目的原则、体例和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后,班固十分推崇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后,班固十分推崇七略七略,就,就“因七略之辞因七略之辞”,“删其要以删其要以备篇籍备篇籍”,编撰了,编撰了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他删除。他删除了了七略七略中的中的“辑略辑略”,保留其它六略的,保留其它六略的内内 第二章 目录论 容,在分类著录方面秉承了容,在分类著录方面秉承了“六分法六分法”。班。班固固 把把“辑略辑
23、略”中总序列于六略之前,大小序列中总序列于六略之前,大小序列于六略及于六略及38种之后。各类著录的书籍也基本种之后。各类著录的书籍也基本上保留原貌,并增加了上保留原貌,并增加了七略七略中尚未收录中尚未收录的留向、扬雄、杜林的留向、扬雄、杜林3家的著作。凡著录上的家的著作。凡著录上的删移、补充,分类上的合并、改移,班固均删移、补充,分类上的合并、改移,班固均在自注中注明在自注中注明“出出”、“省省”、“入入”若干若干家、若干篇,以示更改。家、若干篇,以示更改。 第二章 目录论 从从七略七略到到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奠定了,奠定了中国古籍分类法的基础,影响深远。清代学中国古籍分类法的基础,影响深远
24、。清代学者金榜说:者金榜说:“不通不通汉汉艺文志艺文志,不可以读,不可以读天下书。天下书。艺文志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之门户也。”但是,但是,“六略六略”的分类,显然的分类,显然有体系不严密的地方。有体系不严密的地方。六艺略六艺略是按当时是按当时的正统统治思想即尊儒读经来划分的,的正统统治思想即尊儒读经来划分的,诸诸子略子略是按不同思想体系划分的,是按不同思想体系划分的,诗赋略诗赋略是按文字体裁划分的,是按文字体裁划分的,兵书略兵书略是以社会是以社会 第二章 目录论 功用划分的,功用划分的,术数略术数略是以依照官府是以依照官府“明明堂羲和史卜堂羲和史卜”之职掌
25、划分的,之职掌划分的,方技略方技略是是根据技艺来区分的。可以知道,划分的标准根据技艺来区分的。可以知道,划分的标准不是统一的。不是统一的。 (2)四分法)四分法 “四分法四分法”始自荀勖(始自荀勖(x)的)的晋中经晋中经簿簿(又称(又称中经新薄中经新薄)。荀勖,颍川颍)。荀勖,颍川颍 第二章 目录论 阳阳(今河南许昌)(今河南许昌)人,外公为钟繇(人,外公为钟繇(yo),西),西晋文学家、音乐家、目录学家。晋武帝时任晋文学家、音乐家、目录学家。晋武帝时任尚书令,参与整理尚书令,参与整理汲冢书汲冢书。荀勖根据。荀勖根据魏中经簿魏中经簿编制编制晋中经簿晋中经簿。晋中经晋中经簿簿正文正文14卷,分为
26、甲、乙、丙、丁卷,分为甲、乙、丙、丁4部。部。甲部纪六艺及小学,即甲部纪六艺及小学,即七略七略的六艺略,的六艺略,收录经部书。乙部纪古诸子家、近世诸子家、收录经部书。乙部纪古诸子家、近世诸子家、兵书、兵家、术数,相当兵书、兵家、术数,相当七略七略诸子、兵诸子、兵书、术数、方技书、术数、方技4部,收录子部书。丙部系由部,收录子部书。丙部系由七略七略六艺略中之春秋类目所附的六艺略中之春秋类目所附的 第二章 目录论 历史书籍扩编而成,有史记、旧事、皇览簿、历史书籍扩编而成,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收录史部书。丁部纪诗赋、图赞、杂事,收录史部书。丁部纪诗赋、图赞、汲冢书汲冢书,即,即七略七略的诗赋
27、略,收录集的诗赋略,收录集部书。另附佛经两卷。共著录图书部书。另附佛经两卷。共著录图书1885部,部,29945卷。其书著录图书十分丰富,为东晋卷。其书著录图书十分丰富,为东晋到唐代学者考查当时图书残佚,提供了可靠到唐代学者考查当时图书残佚,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并较好地反映了的资料,并较好地反映了七略七略成书以后成书以后300年内,由于学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典年内,由于学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典籍范围扩展的情况,建立了四部分类法的新籍范围扩展的情况,建立了四部分类法的新体例。体例。 第二章 目录论 荀勖荀勖晋中经簿晋中经簿继承了继承了魏中经簿魏中经簿的的理论成果。理论成果。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中指
28、出:中指出:“魏氏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默,始制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中经。秘书监荀勖,。秘书监荀勖,又因又因中经中经,更著,更著新簿新簿,分为四部,分为四部,总括群书。总括群书。”郑默,开封人。于魏明帝青龙郑默,开封人。于魏明帝青龙三年(三年(235年)撰成年)撰成魏中经簿魏中经簿14卷。梁卷。梁代阮孝绪在代阮孝绪在七录七录序序中说:中说:“魏秘书郎郑魏秘书郎郑默删定旧文,时之论者,谓为朱紫有别。默删定旧文,时之论者,谓为朱紫有别。”其书虽已失传,但可知郑默对魏代典籍,进其书虽已失传,但可知郑默对魏代典籍,进行了行了 第二章 目
29、录论 搜集整理,开创了四分法的先声。搜集整理,开创了四分法的先声。 此后,直至东晋初才开始重新搜集图书,此后,直至东晋初才开始重新搜集图书,并由李充整理编目。李充,江夏(今湖北安并由李充整理编目。李充,江夏(今湖北安陆)人。他根据秘阁积聚到的陆)人。他根据秘阁积聚到的3014卷图书,卷图书,依依晋中经簿晋中经簿编成编成晋元帝四部书目晋元帝四部书目。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中说:中说:“东晋之初,渐更鸠东晋之初,渐更鸠聚。著作郎李充以勖旧簿,校之其见存者,聚。著作郎李充以勖旧簿,校之其见存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充遂总没众篇之名,但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充遂总没众篇之名,但以甲、乙为次。自尔因循,无所变革
30、。以甲、乙为次。自尔因循,无所变革。”李李充的四部,甲部纪经书,乙部经史书充的四部,甲部纪经书,乙部经史书, 第二章 目录论 丙部纪子书,丁部纪集部书。他的四部分类丙部纪子书,丁部纪集部书。他的四部分类法,依然沿用荀勖的法,依然沿用荀勖的”甲、乙、丙、丁甲、乙、丙、丁”名名称,但其四部内部次序,为后世四部分类法称,但其四部内部次序,为后世四部分类法所承袭。东晋以后南朝宋文帝秘书监谢灵运所承袭。东晋以后南朝宋文帝秘书监谢灵运撰撰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录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录,宋秘书丞王,宋秘书丞王俭撰俭撰宋元徽元年四部目录宋元徽元年四部目录,南齐永明中,南齐永明中秘书丞王亮与谢胐秘书丞王亮与谢胐(fi
31、)撰撰齐永明元年秘阁齐永明元年秘阁四部目录四部目录,梁武帝时殷均撰,梁武帝时殷均撰梁天监六年梁天监六年四部书目录四部书目录,陈文帝天嘉六年撰,陈文帝天嘉六年撰寿安殿寿安殿四部目录四部目录,以及北朝北魏秘书卢昶以及北朝北魏秘书卢昶甲乙新甲乙新录录等,均采取四分法。由于著述简单,在等,均采取四分法。由于著述简单,在 第二章 目录论 中国目录学史上影响不大。中国目录学史上影响不大。 四部分类法,真正以四部分类法,真正以“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四部四部命名的,发轫于命名的,发轫于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它是我国。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它按现存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它按“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计四部
32、分类,计40类,著录图书类,著录图书3127部,部,36708卷;佚书卷;佚书1064部,部,12759卷。有总序、卷。有总序、大序、小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流大序、小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流变。后附佛、道二录。变。后附佛、道二录。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继承继承并发展了荀勖的并发展了荀勖的晋中经簿晋中经簿和李充的和李充的晋晋元帝四部书目中元帝四部书目中甲、乙、丙、丁为序的四甲、乙、丙、丁为序的四 第二章 目录论 部分类法,在图书目录编撰史上,第一次以部分类法,在图书目录编撰史上,第一次以“经、史、子、集经、史、子、集”类目名称,概括各部所类目名称,概括各部所包罗书籍的内容的性质,成为
33、一千多年来公、包罗书籍的内容的性质,成为一千多年来公、私家书目分类编撰的准则之一。私家书目分类编撰的准则之一。 唐代由河南洛阳人、弘文殿学士元行冲,唐代由河南洛阳人、弘文殿学士元行冲,丽正殿学士殷践猷等人,于唐开元九年编的丽正殿学士殷践猷等人,于唐开元九年编的群书四部录群书四部录,就是依,就是依“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分类,著录图书分类,著录图书2566部,部,48169卷。唐天卷。唐天 第二章 目录论 宝年间由修书学士毋煚宝年间由修书学士毋煚(jing)私撰的私撰的古今古今书录书录,亦是四部分类。它是官修,亦是四部分类。它是官修群书四群书四部录部录的修订、补充和简化的新本。分的修订、
34、补充和简化的新本。分“经、经、史、子、集史、子、集”四部,共四部,共45类,著录图书类,著录图书3060部,部,51852卷。纠正误谬三百余条,增收书卷。纠正误谬三百余条,增收书目六千多卷。收书也只到唐天元年间。惜二目六千多卷。收书也只到唐天元年间。惜二书均已散佚。以后历代官私目录书的编写,书均已散佚。以后历代官私目录书的编写,基本上是四部分类法。影响最大的是清代乾基本上是四部分类法。影响最大的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隆年间官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时编写的时编写的四库提四库提要要,依,依“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汇例。凡经四部分类汇例。凡经部部 第二章 目录论 10类,史部类,史部15类,子部类,子部
35、14类,集部类,集部5类,计类,计四部四部44类。类。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是一部篇帙巨是一部篇帙巨大、体例完备、内容丰富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大、体例完备、内容丰富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目录学名著。值的目录学名著。 (3)七分法)七分法 七分法最早见于南朝齐王俭编撰的私家七分法最早见于南朝齐王俭编撰的私家目录目录七志七志。王俭,琅琊临沂人。出身世。王俭,琅琊临沂人。出身世家。曾编有家。曾编有宋元徽元年四部目录宋元徽元年四部目录。七七 第二章 目录论 志志的图书分类体系,基本上依照刘歆的图书分类体系,基本上依照刘歆七七略略。七志是:。七志是: 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经典志:纪六艺、小学、
36、史记、杂传。相当于相当于七略七略中的六艺略。中的六艺略。 诸子志:纪今古诸子。同于诸子志:纪今古诸子。同于七略七略中中的诸子略。的诸子略。 文翰志:纪诗赋等。相当于文翰志:纪诗赋等。相当于七略七略中中的诗赋略。的诗赋略。 军书志:纪阴阳图纬。相当于军书志:纪阴阳图纬。相当于七略七略 第二章 目录论 中的兵书略。中的兵书略。 阴阳志:纪阴阳图纬。相当于阴阳志:纪阴阳图纬。相当于七略七略中的术数略。中的术数略。 术艺志:纪方技。同于术艺志:纪方技。同于七略七略中的方中的方技略。技略。 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 其中的其中的“图谱志图谱志”是是七略七略里不设的,里不设的,为新增的
37、一志,突破了为新增的一志,突破了七略七略收书不收图收书不收图的旧例。最后附佛、道经录,实际为的旧例。最后附佛、道经录,实际为9类。类。 第二章 目录论隋志隋志作作今书七志今书七志70卷,卷,宋志宋志未载,未载,彼时已失传。彼时已失传。 七志七志完成以后,南朝梁代河南尉氏完成以后,南朝梁代河南尉氏人阮孝绪参考人阮孝绪参考七志七志和和梁文德殿四部目梁文德殿四部目录录编成编成七录七录。阮氏。阮氏七录七录序序云:云:“凡自宋齐以来,王公缙绅之馆,苟能蓄集凡自宋齐以来,王公缙绅之馆,苟能蓄集坟籍,必思致其名簿。凡在所遇,若见若闻,坟籍,必思致其名簿。凡在所遇,若见若闻,校之官目,多所遗漏,遂总集众家,更
38、为新校之官目,多所遗漏,遂总集众家,更为新录。其方内经史至于术技,合为五录,谓之录。其方内经史至于术技,合为五录,谓之 第二章 目录论 内篇内篇;方外佛道,各为一录,谓之;方外佛道,各为一录,谓之外外篇篇。凡为录有七,故名。凡为录有七,故名七录七录。”由此由此可知,可知,七录七录也是采用七分法编著的。全也是采用七分法编著的。全书共书共12卷,分内、外两篇。内篇五录:卷,分内、外两篇。内篇五录:经经典录典录,纪六艺;,纪六艺;记传录记传录经史传;经史传;子子兵录兵录纪子书、兵书;纪子书、兵书;文集录文集录纪诗赋;纪诗赋;技术录技术录纪数术。外篇二录:纪数术。外篇二录:佛法录佛法录、仙道录仙道录。
39、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云:云:“处士阮处士阮孝绪,沉默寡欲,笃好坟史。博采孝绪,沉默寡欲,笃好坟史。博采 第二章 目录论 宋、齐以来,王公之家凡有书记,参校官簿,宋、齐以来,王公之家凡有书记,参校官簿,更为更为七录七录。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割。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割析辞义,浅薄不经。析辞义,浅薄不经。”对其评价,有得有失。对其评价,有得有失。此书共著录图书此书共著录图书6288种,种,45260卷。此外,卷。此外,七录七录的七分法相较的七分法相较七志七志七分法而言,七分法而言,是有分有合,并不完全一致,它反映了阮氏是有分有合,并不完全一致,它反映了阮氏对分目的观点。对分目的观点。七录七录早佚
40、。其早佚。其序序见见于于广弘明集广弘明集卷三。清代王仁俊辑有卷三。清代王仁俊辑有七七录录佚文一卷。佚文一卷。第二章 目录论 (4)其他分类法其他分类法 我国古代目录分类法除了我国古代目录分类法除了“六分法六分法”、“四分法四分法”和和“七分法七分法”以外,有些目录学以外,有些目录学家根据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编著的实际需要,家根据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编著的实际需要,不以传统的分类编排其目录体系,时有创新,不以传统的分类编排其目录体系,时有创新,但优次互参,现摘要叙述如下:但优次互参,现摘要叙述如下: 南宋郑樵在其南宋郑樵在其通志通志艺文略艺文略中,打破传中,打破传统的六分法和四分法,创立了统的六分法和四
41、分法,创立了12类的新分类类的新分类第二章 目录论 法。即为:经、礼、乐、小学、史、诸子、法。即为:经、礼、乐、小学、史、诸子、天文、五行、艺术、医方、类书、文等。天文、五行、艺术、医方、类书、文等。“类类”下又分下又分“家家”,“家家”下设下设“种种”,共共100家,家,422种。按时代顺序著录图书种。按时代顺序著录图书10912部,部,110972卷,古今、存亡皆收。卷,古今、存亡皆收。“对于四部四十类成法,彻底破坏;对于小对于四部四十类成法,彻底破坏;对于小类节目之分析,不惮苛细。其胆量之巨,识类节目之分析,不惮苛细。其胆量之巨,识见之宏,实旷古一人见之宏,实旷古一人”。(姚名达。(姚名
42、达中国目中国目录学史录学史) 明正统六年明正统六年(1441年年),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等人编成的明代国家图书目录奇等人编成的明代国家图书目录文渊阁书文渊阁书第二章 目录论 目目,就是不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而是将,就是不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而是将国家藏书以国家藏书以千字文千字文排次为序,始排次为序,始“天天”终终“往往”,凡,凡20号,分装号,分装50橱,共贮书橱,共贮书7297(一作一作7256)种。其卷也按种。其卷也按千字文千字文分分号订为号订为20卷,共有卷,共有39类。类。文渊阁书目文渊阁书目打打破传统四部分类,对于明代的目录书产生极破传统四部分类,对于明代的目录书产生
43、极大的影响。大的影响。 明代焦弦编明代焦弦编国史经籍志国史经籍志,采用五部,采用五部分类法,五部包括制书、经、史、子、集。分类法,五部包括制书、经、史、子、集。五部置五部置“制书制书”于首,凡御制、中宫著作、于首,凡御制、中宫著作、记注、时政、敕修诸书,皆收入其中。记注、时政、敕修诸书,皆收入其中。四四库库 第二章 目录论 提要提要云:云:“古来目录,惟是书最不足凭。古来目录,惟是书最不足凭。”明嘉靖年间,晁瑮私家的明嘉靖年间,晁瑮私家的晁氏宝文堂书目晁氏宝文堂书目(三卷三卷)分为分为33类,亦列御制于前。陈第私家类,亦列御制于前。陈第私家世善堂藏书目录世善堂藏书目录分为经、四书、子、史、分为
44、经、四书、子、史、集各家集各家6部,部下设类,计部,部下设类,计63类。清代也有类。清代也有不少目录学家采用其它分类法,如江苏阳湖不少目录学家采用其它分类法,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今武进人)孙星衍的私藏孙星衍的私藏孙氏祠堂书目孙氏祠堂书目分分12部。虞山部。虞山(今江苏常州今江苏常州)人著名藏书家钱人著名藏书家钱曾的私家曾的私家也是园藏书目也是园藏书目,分为,分为 第二章 目录论 7部部120类;又编类;又编述古堂藏书目述古堂藏书目,分为,分为78部;又撰部;又撰读书敏求记读书敏求记分为分为46门,收宋门,收宋元古籍元古籍634种。此外还有清长洲种。此外还有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今江苏苏州)人、藏书
45、家王闻远的私家人、藏书家王闻远的私家孝慈堂书目孝慈堂书目分分为为85类,娄县类,娄县(今上海松江今上海松江)人、藏书家周厚人、藏书家周厚育育来雨楼书目来雨楼书目分为分为6类等。类等。 三三 目录的类别目录的类别 前面介绍了古代图书分类的几种主要方前面介绍了古代图书分类的几种主要方法以及分类法的演变。那么对历代积累下来法以及分类法的演变。那么对历代积累下来第二章 目录论 的目录书,我们究竟如何区分其类别呢的目录书,我们究竟如何区分其类别呢?明明其类别必先立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就有其类别必先立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区分。当代学者来新夏在其不同的区分。当代学者来新夏在其古典目古典目录学浅
46、说录学浅说里研究目录类别,认为有里研究目录类别,认为有3种区分种区分标准:标准: 1、根据目录纂集工作的体制和目录的收录、根据目录纂集工作的体制和目录的收录范围来分,有官修目录、私家目录和史志目范围来分,有官修目录、私家目录和史志目录录3种。种。 2、从目录与读者、编者间关系的角度,将、从目录与读者、编者间关系的角度,将古典目录分为:目录家目录、史家目录、古典目录分为:目录家目录、史家目录、第二章 目录论 藏书家目录、学者目录藏书家目录、学者目录4类。类。 3、从目录的结构及其发挥的作用的角、从目录的结构及其发挥的作用的角度出发,当代学者余嘉锡将古典目录分为:度出发,当代学者余嘉锡将古典目录分
47、为:小序和解题并有者;有小序无解题者;只著小序和解题并有者;有小序无解题者;只著书名,小序、解题并无者。书名,小序、解题并无者。 以上介绍的是来新夏根据自己研究总结以上介绍的是来新夏根据自己研究总结出来出来3个分类标准,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但个分类标准,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但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果说,这些标准能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果说,这些标准能适用于古代的书目分类,那么,对于近、当适用于古代的书目分类,那么,对于近、当代的书目已经不能适应了。代的书目已经不能适应了。第二章 目录论 武汉大学吕绍虞在武汉大学吕绍虞在普通目录学普通目录学中提中提出两条标准。一是就目录的性质,可以分为:出两条标
48、准。一是就目录的性质,可以分为:登记性目录、报导性目录、批评性目录和推登记性目录、报导性目录、批评性目录和推荐性目录。二是就目录的内容和范围来说,荐性目录。二是就目录的内容和范围来说,可以分为:可以分为:(1)普通目录,普通目录,(2)专科专科(题题)目录,目录,(3)个人著述目录,个人著述目录,(4)地方文献目录,地方文献目录,(5)国国家目录,家目录,(6)地方目录,地方目录,(7)参考书目录,参考书目录,(8)目录的目录,目录的目录,(9)丛书目录,丛书目录,(10)地方志目录,地方志目录,(11)译书目录,译书目录,(12)善本书目,善本书目,(13)版刻目录,版刻目录,(14)禁伪目
49、录,禁伪目录,(15)儿童图书目录,儿童图书目录, 第二章 目录论 (16)私藏目录,私藏目录,(17)图书馆目录,图书馆目录,(18)出版出版社和书店目录。吕氏提出的分类标准,也还社和书店目录。吕氏提出的分类标准,也还不完善,相互交叉的内容时见。随着图书目不完善,相互交叉的内容时见。随着图书目录事业的发展,都还有不能涵盖的地方。北录事业的发展,都还有不能涵盖的地方。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承担的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承担的“八五人文、社科八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规划项目”中国古籍分类法中国古籍分类法,提出了,提出了20类分目法:类分目法:A、语言,、语言,B、经部,、经部,c、子部,、子部,D、政部,、政
50、部,E、军事,、军事,F、史部,、史部,G、地志,、地志,H、集部,集部,I、说部、说部J、艺术,、艺术,K、宗教,、宗教,N、术、术数,数,P、历算,、历算,Q、格致,、格致,R、医药,、医药,s、农、农第二章 目录论 业,业,T、工艺,、工艺,x、金石,、金石,Y、目录,、目录,z、丛部。、丛部。安徽大学徐召勋从目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安徽大学徐召勋从目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要能容纳古今中外的所有目录的分类原则,要能容纳古今中外的所有目录的分类原则,其其学点目录学学点目录学中制定了四条原则:中制定了四条原则: 按目录的编制目的和用途分为:登记按目录的编制目的和用途分为:登记性目录、通报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