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学ppt课件中国古典文献学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勘学ppt课件中国古典文献学 .ppt(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课 校勘学电子课件中国古典文献学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序:“欲读书必先精校书,校之未精而遽读,恐读亦多误矣。”陈垣通鉴胡注表微校勘篇:“校勘为读史先务,日读误书而不知,未为善学也。”壹壹贰贰叁叁肆肆校勘及其简史校勘及其简史古书致误的原因和类型古书致误的原因和类型校勘的流程与方法校勘的流程与方法数字时代古籍校勘的拓展数字时代古籍校勘的拓展v胡适校勘学方法论v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v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2004。v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序。v王念孙读书杂志读淮南子杂志书后。v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下。v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2005。v 推荐书目第一节 校勘及其简
2、史一、校勘概说二、校勘简史述略(一)(一)“校勘校勘”名义名义说文解字:“校,木囚也。”说文新附:“勘,校也。”勘亦作刊。清钮树玉说文新附考:“古书用竹简,故校勘字作刊。广雅刊训定。玉篇:刊,削也,定也,除也。义并与勘合。”应劭风俗通义 古制佚文:“刘向为孝成皇帝典校书籍二十余年,皆先书竹,为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也。”一、校勘概说文选左思魏都赋:“雠校篆籀,篇章毕觌。”李善注引风俗通曰:“案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宋吴缜新唐书纠谬序:“执卷唱读,案文雠对。”注:湖南长沙晋永宁二年墓中注:湖南长沙晋永宁二年墓中出土的校雠俑,两人相向跪
3、坐,出土的校雠俑,两人相向跪坐,一人读书,一人执笔校正讹字,一人读书,一人执笔校正讹字,十分形象地展现出当时人们校十分形象地展现出当时人们校勘书籍的活动。勘书籍的活动。“校勘”一语,出六朝时期,乃稽核审定,评定是否与事实或制度相符之意。沈约上言宜校勘谱籍:“宜选史传博士谙究流品者为左民郎、左民尚书,专供校勘。”封氏闻见记定謚:“太常博士掌谥,职事三品已上薨者,故吏录行状,申尚书省,考功校勘,下太常博士拟议讫,申省,省司议定,然后闻奏。”宋代以后,“校勘”开始逐渐专指校正书籍文字错误。南宋馆阁录卷三:“校雠式绍兴六年六月史馆修撰范冲、秘书少监吴表臣参定:诸字有误者,以雌黄涂讫别书;或多字以雌黄圏
4、之,少者于字侧添入;或字侧不容注者,即用朱圏,仍于本行上下空纸上标写;倒置,于两字间书乙字。诸点语断处,以侧为正。其有人名、地名、物名等合细分者,即于中间细点。”(一)起源(一)起源1.国语鲁语:“闵马父谓正父考校对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郑玄商颂谱同,孔颖达正义:“言校者,宋之礼乐虽则亡散,犹有此诗之本,考父恐其舛谬,故就太史校之也。”可知现在商颂各篇的次序,是经正父考从周太史的本子校定的。正父考是校勘的发端者,他是孔子的七世祖。2.孔子勘定六艺说二、校勘简史述略(二)奠基(二)奠基校勘真正成为校勘学,需要具备系统的理论和知识,通常认为校勘学奠基于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的文献整理
5、。背景:秦始皇焚书加之秦汉之际的战乱,使先秦典籍损毁严重。汉兴,惠帝时除挟书律,武帝时建立藏书目录,成帝时命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任宏校兵书,尹咸校数术,李柱国校方技,并由刘向总其成。这是校勘学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古籍整理工作。作品:别录七略(三)历代著名校书家(三)历代著名校书家1 1、两汉、两汉刘氏父子:刘向别录,刘歆七略许慎五经异义郑玄遍注群经: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等高诱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战国策注 2 2、南北朝、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3 3、唐代、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颜师古 汉书注、匡谬正俗、急就章注(三)历代著名校书家(三)历代著名校书家4 4、宋代
6、、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郑樵通志之校雠略篇朱熹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5 5、元代、元代吴师道战国策校注6 6、清代、清代卢文弨chao55群书拾补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氏父子: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释闻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7 7、现代:、现代:陈垣的元典章校补释例v 校勘得以成立的文本事实校勘得以成立的文本事实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察传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
7、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宣献(绶)博学,喜藏异书,皆手自校雠。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谬。梦溪笔谈杂志二v 文本事实:古书流传构成的层次文本事实:古书流传构成的层次传世古籍文本的重叠构成 “经典化”;注疏层次。简单重叠的构成 例如墨子、文心雕龙复杂重叠的构成 例如诗经第二节 古书致误的原因和类型一、古书致误之由二、古书讹误类型n手民之误;错乱;增删;臆改。一、一、古书致误之由u 世变人移,音讹字替,
8、如徐仙民反易为神石,郭景纯反锬为羽盐,刘昌宗用承音乘,许叔重读皿为猛。郑康成云:“其始书之也,会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兹遂生矣。战国交争,儒术用息;秦皇灭学,加以坑焚,先圣之风,埽地尽矣。汉兴,改秦之弊,广收篇籍,孝武之后,经术大隆。然承秦焚书,口相传授,一经之学,数家竞爽。章句既异,踡馼非一。班固云:“后世经传既已乖离,传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词巧说,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弊,此学者之大患也。尔雅本释坟典,字读须逐五经,而近代学徒,好生异见,改音易字,皆采杂书,唯止信其所闻,不复考其本末。陆德明
9、经典释文序录 南宋时,建阳各坊刻书最多。惟每刻一书,必倩雇不知谁何之人,任意增删换易,标立新奇名目,冀以衔傧,而古书多失其真。顾广圻思适斋集卷十重刻古今说海序 妄改之病,唐宋以前,谨守师法,未闻有此。其端肇自明人,而盛于启、祯之代,凡汉魏丛书以及稗海、说海、祕笈中诸书,皆割裂分并,句删字易,无一完善,古书面目全失,此载籍之一大厄也。清黄廷鉴第六弦溪文钞卷一校书说二 古书致误之由:臆改古书致误之由:臆改n万历间人,多好改窜古书,人心之邪,风气之变,自此而始。且如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本出旧唐书。其曰伪临朝武氏者,敬业起兵在光宅元年九月,武氏但临朝而未革命也。近刻古文改作伪周武氏,不察檄中所云包
10、藏祸心,睥睨神器,乃是未篡之时,故有是言。(越六年,天授元年九月,始改国号曰周。)其时,废中宗为庐陵王,而立相王为皇帝,故曰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也。不知其人,不论其世,而辄改其文,缪种流传,至今未已。又近日盛行诗归一书,尤为妄诞。魏文帝短歌行:长吟永叹,思我圣老。圣考,谓其父武帝也,改曰“圣老”,评之曰:“圣老字奇。”旧唐书李泌对肃宗言:天后有四子,长曰太子宏,监国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图称制,乃鸩杀之,以雍王贤为太子。贤自知不免,与二弟日侍于父母之侧,不敢明言,乃作黄台瓜辞,令乐工歌之,冀天后悟而哀愍。其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而太子贤终为天
11、后所逐,死于黔中。其言四摘者,以况四子也。以为非四之所能尽,改为摘绝。此皆不考古而肆臆之说,岂非小人而无忌惮者哉?顾炎武日知录改书 古书致误之由:臆改古书致误之由:臆改 四种类型:四种类型:1、讹:原有文字写错了;形讹;音讹。2、脱:原有文字弄丢了;3、衍:增加了原来没有的文字;4、倒:原有文字变换了位置。乙文;错简。简单的错误构成;多重的错误构成。二、古书讹误类型 异文(异文(VariantsVariants):):意思是不同的文字从校勘的角度来看,异文的实质是“原稿文字和各种错误文字的关系”。有字体演变而造成的古今字、异体字、错别字,有传抄刻印中产生的俗字、简字、错别字,有抄写的脱漏,有无
12、意的增添,也有臆断的擅改,还有无知的妄改,总之,凡误、漏、增添、颠倒、次序错乱者,统称异文。古代校勘学中形成的概念名称,分别叫作:误字、脱文、衍文、倒文或乙文、错简。v 周益公以苏魏公集付太平州镂版,亦先为勘校。其所作朿山长老语录序云:“侧定政宗,无用所以为用;因蹄得兔,忘言而后可言。”以上一句不明白,又与下不对,折简来问。予忆庄子曰:“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尔。然而厕足而垫之致黄泉,知无用而后可以言用矣。”始验“侧定政宗”当是“厕足致泉”,正与下文相应,四字皆误也。1、古书讹误类型:讹v庄子 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王叔岷:古书无言“道,覆载万物”者,鹖冠子学问篇注引“覆载”下有
13、“天地”二字。大宗师篇言至道“覆载天地”,(又见天道篇。)淮南子原道篇亦云:“夫道,覆天载地,化生万物者也。”疏:“虚通之道,包罗无外,二仪待之以覆载,万物待之以化生。”是其明证。今本脱“天地化生”四字,则文不成义矣。校雠通例四六传写误脱,史语所集刊第二十三本下册。2、古书讹误类型:脱v 淮南子氾论:“诵先王之诗书,不若闻得其言;闻得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王念孙曰:“诵先王之诗书”,诗字因上文诗、春秋而衍。先王之书,泛指六艺而言,非诗、书之书也。“不若闻得其言,闻得其言”,两“得”字皆因下句“得”字而衍。高注云:“闻圣人之言,不如得其未言时之本意。”则闻下无得字明矣。文子 上义篇正作“诵先王
14、之书,不若闻其言;闻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十三“诗书闻得其言”条。3、古书讹误类型:衍v淮南子人间:“家富良马。”王念孙:“良马本作马良,与家富相对为文。汉书、后汉书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此并作家富马良。”v庄子秋水:“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王叔岷认为“海”字当在“曰夫”二字之下。“艺文类聚八、御览六十、九三二、事类赋六地部一、天中记九,引海字并在曰夫二字之下,今本误错在曰夫二字上,不词。”4、古书讹误类型:倒(乙文)v汉书李广利传: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宛贵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
15、不,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持其头,遣人使贰师。王念孙订正: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持其头,遣人使贰师。4、古书讹误类型:倒(错简)第三节 校勘的流程与方法一、校勘的前期准备二、校勘的方法三、校勘异文的分类与处理方式(一)考察版本(二)古籍的流传与文本特征的考察(三)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基础(四)明确校勘的目的一、校勘的前
16、期准备v考异同 存古 校异v定是非 底本之是非 立说之是非 清许增校刻唐文粹缀言:校雠之学二涂:一曰求古,一曰求是。求古者,取宋元旧本,一一覆写,期于毫发无遗,并旧本显然谬误及俗书如“国”、“圣”之类,亦必沿袭以存其真。求是者,寻求原本,搜采群籍,舍短从长,拾遗补阙,以正未刻以前写官之误、既刻以后椠工之失,求心所安,以公同好。v厘篇章 校勘内容知版本源流;知目录之学;识文字变作之迹;明训诂声韵;通语法修辞;晓古书体例。从事校勘的条件(一)叶德辉的“死校”、“活校”叶德辉在藏书十约校勘中把校勘的方法分为“死校”和“活校”两种,其云:“书不校勘,不如不读。今试言其法:曰死校,曰活校。今试言其法:曰
17、死校,曰活校。死校者,据此本以校彼本,一行几字,钩乙如其书,一点一画,照录而不改。虽有误字,必存原文。顾千里广圻,黄荛圃丕烈所刻之书是也。活校者,以群书所引,改其误字,补其阙文。又或错举他书,择善而从;择善而从,版归一式。卢抱经文弨,孙渊如星衍所刻之书是也。”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篇中说:“死校现在一般称对校,在清代众多的校勘家中,偏重这种方法的,可以顾广圻为代表;活校现在一般称理校,偏重这种方法的,可以段玉裁为代表。”二、校勘的方法(二)陈垣的“校法四例”陈垣校勘学释例卷六校法四例1.“对校法”:比较异同2.“本校法”:分析和考证3.“他校法”:考证4.“理校法”:分析和考证1、对校法“
18、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此法最简便,最稳当,纯属机械法;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式录之。而其长处则在不参己见;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之本来面目。故凡校一书,均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他校法。”胡适校勘学方法论:“用善本对校是校勘学的灵魂,是校勘学的唯一途径。”2、本校法“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吴缜之新唐书纠谬、汪辉祖之元史本证,即用此法。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予于元典章,曾以纲目校目录,以目录校书,以书校表,以正集校新集,得其节目讹误者若干条。至于字句之间,则循览上下文义
19、,近而数叶,远而数卷,属词比事,牴牾自见。不必尽据异本也。”3、他校法“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幷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4、理校法“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此法须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4、理校法v庄子山木:“庄子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子杀雁而烹之。”陆德明释文:“亨,普彭反,煮也
20、。”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上:亨,读为享。享之,谓享庄子。故人喜庄子之来,故杀雁以享之,享与飨通。吕氏春秋必己篇作“命竖子为杀雁飨子”,是其证也。古书享字作亨,故释文误读为烹,而今本遂改亨为烹矣。(原文作亨,故释文音普彭反,若作烹,则无须音释)。(一)校勘异文的分类1.“求同异文”要定是非 真异文(正确的异文)假异文(错误的异文)2.“存异异文”罗列存疑(二)校勘异文的处理方式1.校勘的方式2.校勘记的写法三、校勘异文的分类与处理方式1 1、校勘的方式v 钱玄校勘学 定本式:根据校勘的结果,把底本的误字、衍文、脱文、倒置以及篇章等错误,改正过来,成为一本定本,在注中作校记。底本式:不改动底本,在注
21、中作校记,或书后附校勘记。札记式:不录原书全文,只录校记。2 2、校勘记的写法 序跋 凡例 校记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文苑英华辨证”:“叔夏此书,考核精密,大抵分承讹当改、别有依据不可妄改、义可两存不必遽改三例。”校勘记的写法:序跋 所校之书著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和考订;所校之书内容的介绍;所校之书版本的介绍;校勘情况的介绍(包括前人校勘成果的综述和评价)。校勘记的写法:凡例n明确提出校勘中所遵循的具体细则,保证全书体例的统一。出校的原则;字体的使用和规范;校勘符号的使用;引书和版本简称的说明。校勘记的写法:承讹当改 古书中明显的错误,可以改订底本文字,在校记中说明校改的理由。“某字本作某,
22、今据某本或某书改。”“某字本作某,某本或某书作某,今据改。”“某字某本或某书作某,当据改。”“某字当作某。”校勘记的写法:别有依据不可妄改n各本文字歧异,而各有所据,一时难以判断其是非;或者虽有所疑而证据不足,则不可轻改底本原文,但可在校记中记录文字异同,提出倾向性意见。“某字某本作某,疑此本误。”“某字疑当作某。”校勘记的写法:义可两存不必遽改 各本文字歧异,义可两存,而又无法推知何者为原书原貌,无法改定。二义并通;同义通用;通假;异体;古今字。第四节 数字时代古籍校勘的拓展一、对校条件的改变网站:国学数典论坛 http:/ http:/ http:/ (二)利用他校资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23、,必须熟练掌握古典文献学的基础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对他校资料的获取与判断之中。第二,必须注意数据库选取的古籍文本问题。第三,必须谨慎使用他校资料,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三、校勘本质的新认识 颜之推云:“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古人亦云:“校书之难,如扫落叶,旋扫旋生。”v 校勘活动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校勘的本质正是在这种历时性的反复“求同存异”的变化中不断追求相对稳定的文本,非一次性完成的工作,但每一次严谨有效的校勘工作完成,都将形成一个新的稳定文本,为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讨论平台。一、查找并阅读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二、尝试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日本学者磯部彰编的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藏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一书,利用该书中影印的庄子写本残卷校勘传世本的庄子,传世本庄子可以选用郭庆藩庄子集解本。三、查找银雀山汉墓竹简壹(文物出版社,1985),利用其中的竹简本孙子兵法校勘十一家注孙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四、利用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征引史记的材料,进行校勘实践。v 练习题谢谢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