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上传人:xz****d 文档编号:897391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34.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课件】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逻辑学逻辑的不同用法广义逻辑学狭义逻辑学与“规律”同义逻辑规律与规则某种思维方法所有科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课前回顾(形式逻辑)课堂导入辩手的表层能力的辩论能力,底层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统编版 统编版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1.同一律的必要性、内容和要求;同一律与认识对象的变化发展;矛盾律的必要性、内容和要求;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2.正确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3.排中律的必要性、内容和要求;矛盾律与排中律相结合政治认同:认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自觉学习科学思维知识。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的

2、基本规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知识。公共参与:自觉莲循形武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日常说话或写文章时如何避免这类错误?判断下列说法中,有无逻辑错误?1.“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为万人瞩目。”2.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3.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4.老师喜欢这个学生,也不喜欢这个学生遵守逻辑思维规律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不能游移不定、必须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不能骑墙居中)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

3、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到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9页讲过)一议题一: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2.常用公式;3.基本内容;4.要求;5.逻辑错误;6.条件性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探究活动: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学生思考: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你们”是谁,三个“别人”意思一样吗?指“除打牌者之外的人”指“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人”指“打牌的人”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P10-1合乎逻辑的

4、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常用公式:“A是A”(必须前后一致;A是思想,既可指代概念,也可指代判断)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3.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真同假)4.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三同 三同”就是同一 就是同一思维过程,是使用同 思维过程,是使用同一律的前提条件 一律的前提条件 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5、”的逻辑错误。(混淆概念强调无意;偷换概念强调故意)两个简单的例子中,动词“送”的概念和名词“一”的概念分别被做了手脚,这就是偷换概念的方法。偷换概念也是一种常见的诡辩手法,它通过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使之变成另一个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5.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指思维主体无意(或故意)地违反同一律关于概念的逻辑要求,将内涵或外延不同的概念视为相同(或故意混淆),互相混淆。即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指思维主体无意或故意用另外一

6、个与原论题无关的论题来替代原本需要论证的论题。)【示例评析1】顾客:“你看,我的茶杯里漂着一只死苍蝇。”服务员:“茶是用开水泡的,它当然要被烫死了。”顾客表达的一种“茶里有苍蝇”的不满情绪,而服务员所答是“苍蝇为什么死了”,这显然是文不对题,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示例评析2】有人写了一篇题为“人贵有志”的文章,在开头说“人必须有志,有理想”之后,就笔锋一转,正文中大谈特谈“有了志向必须奋斗才行。没有奋斗,理想就成了空想”。这篇文章究竟要写“人贵有志还是人贵奋斗”?笔锋一转,就转移论题了。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老师:你是 怎样认识 孙中山的?学生:老师,我 不认识 孙中山。爸爸:你整天游手好闲,好

7、吃懒做,以后打算怎么办?儿子:您经常说,中国人民非常勤劳,我也是中国人,我怎么会懒呢?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某单位召开的一次安全生产会议上,该单位的某领导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时间不多了,简单讲几句吧。今天是 安全生产会议,我想讲几个与之有关的问题:一、关于 绿化问题;二、关于 计划生育”违背同一律的逻辑谬误偷换概念:评价和理解日常生活的交往偷换概念:集体概念个体概念转移论题:安全生产绿化问题、计划生育对点训练:请判断下面的例子犯了什么逻辑错误1.我想静静,别找我,找静静2.人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3.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偷换

8、概念偷换概念偷换论题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判断:以下的话是否违反同一律的要求?P10-31.小李之前是农业户口,现在转成非农户口了。2.小张去年还是小学生,现在已是中学生了。3.张颖去年还是大学生,现在已经是律师了。未违反同一律6.同一律的条件性我国逻辑学家金岳霖曾有以下通俗说明:“西红柿是由苹果绿变红的,当它是由绿变红的时候,它就是由绿变红的。当它是绿的时候,它就是绿的。而当它成为红的时候,它就是红的了。当然,它会

9、有不绿不红的时候,不错,可是当它是不绿不红的时候,它就是不绿不红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同一律所反映的不是形色状态或它们的变化,而是形色状态和它们的变化的确实性的同一。”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逻辑问题?说明: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小时候的你天天尿床,长大后竟然如此乖巧听话努力曾经民不聊生的中国,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繁荣昌盛归纳:同一律的要求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同一条件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同一律所

10、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不同条件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有人说,“历史剧作为文艺作品,应该允许有艺术虚构”。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我们怎能把历史剧看成“主要是艺术虚构”呢?上述议论违反了形式逻辑的什么要求?请说明理由。提示:“允许有”和“主要是”含义不同。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某顾客与小吃店的服务员对话如下: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上述对话中服务

11、员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并没有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A.B.C.D.B举一反三:下列表述是否违反同一律?1、顾客:你这里有好茶吗?店员: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茶?2、有人写一篇题为“人贵有志”的文章,在开头说“人必须有志向,有理想”之后,就笔锋一转,大谈特谈“有了志向必须奋斗才行。没有奋斗,理想就成了空想”。3、“小张去年还是团员,现在已是党员了”偷换论题偷换概念未违反,不同条件下二议题二: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2.常用公式;3.基本内容;4.要求;5.逻辑错误;6.条件性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

12、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探究与分享问话者的问题揭露了卖兵器者的论断中包含的逻辑矛盾,他同时肯定了“此矛可以戳穿此盾”和“此矛不能戳穿此盾”。其思维逻辑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论断1:论断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存在逻辑矛盾。即同时肯定了“此矛可戳穿此盾”和“此矛不可戳穿此盾”议学提示:这位楚人“弗能应”的原因是:问话者的问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揭露了楚人论断中的逻辑矛盾。楚人的论断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1.遵循矛盾律的

13、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常用公式:“A不是非A”(不能自相矛盾)3.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也就是说,一个判断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即两个互相否定的论断不能同时为真。(以真推假)4.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不能作出相互否定的判断,即不能既断定某对象是什么,又断定某对象不是什么。(如:张三是好人(A),和张三不是好人(

14、非A),这两个论断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某电站外高挂告示牌,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严禁触碰电线!千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该告示牌上的话是否成立,为什么?提示:不成立。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该告示牌一边说“一触即死”,一边又说“违者法办”,很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合作探究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1)“概念”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对象

15、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来反映。(如:我想画一个方的圆。根据矛盾律,对这两个概念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2)“判断”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如:“我是一名高中生”与“我不是一名高中生”,根据矛盾律,对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5.逻辑错误:自相矛盾(不能都肯定,必有一假)6.矛盾律的条件性(1)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不能做出两个相反的判断。(2)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如:“雷锋是平凡的,

16、又是伟大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不是自相矛盾,没有逻辑错误。而是辨证矛盾,即对立统一。知识拓展:逻辑矛盾VS辩证矛盾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区别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允许逻辑矛盾是诡辩论的特征承认辩证矛盾是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断,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并不违反矛盾律。联系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

17、要条件。比较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课堂练习想一想:以下判断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吗?1.“运动物体既在这一点,又不在这一点”2.“雷锋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物体运动“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对立统一”。是从不同方面谈论同一对象,不违背矛盾律,而且体现了人们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其中的“平凡”指他的工作岗位和事迹;而“伟大”是指他的精神和价值。是从不同角度谈论同一对象,不违背矛盾律。其中“死了”是指自然生命的结束;“活着”是指精神永存。这样的矛盾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认识,因而属于辩证矛盾,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下列违反了矛盾律的有()不等速的等速运动 到新中

18、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人则不是学生 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 A.B.C.D.B课堂练习 一起凶杀案,经过侦查得知,作案人是赵、钱、孙、李四人中的一个。四人都否认是自己作案:赵:不是我杀的。钱:李就是杀人犯。孙:钱就是杀人犯。李:不是我杀的如果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请问凶手是谁?为什么?钱的话与李的话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从题意得知,只有一人说真话,那么说假话的非钱即李。因此,赵和孙的话是真话,按照孙的话,钱是凶手。随堂检测三议题三: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2.常用公式;3.基本内容;4.要求;5.逻辑错误;6.条件

19、性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P12探究与分享3“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肯定判断是一个否定判断结论: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因为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主持人对这

20、两个判断同时加以否认。点评: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2.常用公式:“A或者非A”(不能骑墙居中)3.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如:小李是大学生(A)和小李不是大学生(非A)。)4.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5.逻辑错误:“两不可”(不能都否定)(1)“概念”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一定领域的某一个对象

21、,或者用概念“A”来反映,或者用概念“非A”来反映,二者必居其一。(反映的对象得是矛盾关系,不反映上反对关系。)我不赞同他是红色的,也不赞同他是绿色的。不违反排中律(2)“判断”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断定,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不能同时否定。示例评析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背了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否定了“不去”否定了“去”关系 矛盾律 排中

22、律区别含义不同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不同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错误不同“自相矛盾”(“两可”)“两不可”作用不同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

23、,常用于反驳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常用于证明【知识整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6.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规律名称 基本内容 公式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概念和判断确定性(自身同一)

24、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自相矛盾(两可)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矛盾判断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两不可知识整合: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请你破案】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五天前找人卖盗车丁:盗车的不是我(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罪犯是谁?(1)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是真,根据排中律 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在乙和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甲说他不是罪犯为假,因此甲是罪犯。(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罪犯又是谁?(2)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 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和丁中必有一假,则甲、丙为真话。甲说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因此乙是罪犯。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