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方程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及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洁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视察、分析、抽象、概括和沟通的过程中,经验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及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阅历,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开展抽象思维实力和符号感。3、使学生在主动参及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索、主动及别人合作沟通、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胜利的阅历,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产生对数学的爱好。教学重难点:找寻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课时支配:等式及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
2、程(1)(课本P16) 3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列方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课本P711)3课时 整理及复习(课本P1214) 2课时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相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验用数对描绘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绘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驾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相识,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及学习活动,获得胜利的阅历,感受数对及生活实际的联络,拓宽学问视野,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及难点:1.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
3、会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驾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课时支配:3课时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详细的操作和沟通活动,相识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验探究和发觉数学学问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阅历,进一步培育自主探究及合作沟通的实力,感受一些简洁的数学思想方法,开展数学思索。 3使学生在参及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育主动及别人合作沟通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究活动的乐趣,增加对数学学习的信念。 4.通过调查、视察、沟通活动,理解数字信息的广泛应用,体会实际价值,感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开展理论实力。教学重点及难点:相识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及最
4、大公因数课时支配:6课时第四单元 相识分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究并理解分数及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相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展分数及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验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及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及小数互化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开展数感,培育视察、比拟、抽象、概括等实力。 3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自主探究及合作沟通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1.会
5、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2.会进展分数及小数的互化 。3.理解分数的意义。课时支配:11课时第五单元 找规律教学目的: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究并发觉简洁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洁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验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索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育发觉和概括规律的实力,初步形成回忆及反思探究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别人的鼓励及扶植下,努力克制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平移的方法探究并发觉简洁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
6、律。 2.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 3.体会有序列举和思索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之一。课时支配:2课时第六单元 分数的根本性质教学目的:1使学生探究并理解分数的根本性质,驾驭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展约分和通分,会进展分数的大小比拟。 2使学生经验分数根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拟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开展数感,培育视察、比拟、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实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体验胜利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开展对数学的主动情感,培育主动学习和独立思索的习惯。 4.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学问的理解。教学重点及
7、难点:1.约分和通分的方法。2.正确进展约分和通分。 3.经验分数根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拟方法的探究过程。课时支配:9课时第七单元 统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验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好。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展相应的分析、比拟和简洁的推断、推理,开展统计观念,培育统计实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加参及统计活动的爱好,以及及别人合作沟通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8、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好。 3.经验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课时支配:2课时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联络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问,探究并驾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洁的分母分数加、减法。2使学生联络详细的问题情境,理解并驾驭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展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开展数学应用意识。
9、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学问和阅历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络,体会数学学问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开展分析、比拟和简洁的推理实力。 5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究性,获得胜利的乐趣和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6.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展视察、操作、思索和简洁设计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培育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体会数学学问及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1.探究并驾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简洁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3.理解并驾驭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0、的运算依次。课时支配:5课时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详细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开展分析、综合和简洁推理的实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进步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2.能根据详细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
11、题的价值课时支配:3课时第十单元 圆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视察、画图、测量和试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觉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学问说明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验操作、猜测、测量、计算、验证、探讨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驾驭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相识图形的学习阅历,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加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开展数学思索。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及生活的联络,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步数学学习的爱好和
12、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5.通过对图案图形的视察,使学生感受到由圆组成的图形美,进步学习爱好。教学重点及难点:1.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 2.会应用圆的学问说明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经验操作、猜测、测量、计算、验证、探讨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课时支配:10课时第十一单元 整理及复习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洁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及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
13、展分数及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在详细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圆的特征,能解决一些及圆有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6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简洁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7学生在整理及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和方法的内在联络,开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进步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 8学生在整理及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状况,体验及同学沟通和学习胜利的乐趣,开展对数学的
14、主动情感。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整理和复习,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系统的相识。课时支配:5课时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培育学生概括、归纳的实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教学流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答复,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
15、关系。2小组同学沟通四道算式,最终达成统一相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索后再小组内沟通,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沟通。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
16、比拟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沟通。 方程确定是等式,但等式不确定是方程。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1页。板书: X50=100 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旧是等式。2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
17、。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教学流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拟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沟通,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旧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沟通,能解决的就小组内沟通。 全班沟通: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
18、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扶植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刚好分析错误缘由,扶植他们弄懂。 三、稳固练习1. 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集体沟通2. 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沟通3完成练习一第6题。学生细致看图弄清题图的意思后填空再集体沟通。 四、全课小结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2页。板书: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
19、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旧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第三课时 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重点及难点: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流程:一、根底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2017=3712Y=4 a12=35 21b14 x=142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20、。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答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9题 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缘由造成的?怎样改正,我们在做题时要留意一些什么?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第11题 出示题图,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沟通。全班沟通,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确定。 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沟通结果并统计正确率。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3页。第四课时 等式的性质(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21、,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的性质。2使学生驾驭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驾驭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学流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测一下,假如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测,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二、教学
22、例51出示例5题图后引导学生细致视察题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觉?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随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视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刚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觉?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8练一练第1题三、教学例61出示例6教学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细致视察例6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
23、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终将例6填写完好。7小结:在刚刚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8试一试出示X0.2=0.8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察并扶植有困难的学生。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9练一练第2题四、稳固练习1练习二第1题2练习二第2题 指名读题 生独立填写,师巡察。3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沟通。五、全课总结 你今日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共享一
24、下怎么样?六、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5页。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47题教学目的:使学生驾驭列方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驾驭列方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教学例71出示例7,指导学生细致视察题目,明确题意。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果小刚的成果=0.06米3小军的成果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计算结束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7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小组内沟通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
25、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8小结:刚刚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留意些什么?9试一试10练一练二、稳固练习1练习二第4题。出示题图,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2练习二第5题。学生看题图独立完成。3练习二第6题。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4练习二第7题。学生列方程解答。三、全课总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觉得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7页。第六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练习二8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娴熟驾驭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及难点:驾驭列方程解决简洁的实际
26、问题。教学流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二、练习二第8题1指名读题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小组内沟通)4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三、练习二第9题1指名读题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3已知量及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4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师巡察(留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四、练习二第10、11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沟通,重点请学生说说数量间的关系。五、练习二第12题1指名学生读题后学生独立思索:大瓶和小瓶容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大瓶和小瓶饮料的价格之间有什么关系?2列出数量
27、关系式。3提出问题并用方程解答。4集体沟通六、课堂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七、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8、9页。第七课时 整理及练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忆及整理”“练习及应用”的14题。教学目的: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学问进展系统的梳理,形成学问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练习,进步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3进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力。教学流程:一、回忆及反思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
28、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旧是等式。解方程: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学生独立思索问题: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络和区分。2等式有哪些性质?你是怎样解方程的?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内逐一沟通这3个问题,有组长组织。二、练习及应用第1题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完成后集体沟通结果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帮有错的学生订正。 第3题 学生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沟通结果。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10页。第八课时 整理及练习(2)教学内容:练习及应用的第57题,“探究及理论”
29、的题目。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进步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力。2让学生通过理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驾驭列方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做练习及应用第5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数量间的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集体订正2做练习及应用第6题: 学生列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3做练习及应用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沟通二、探究及理论出示第8题题目。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学生独立思索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小组内沟通,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1)abc的和等于3b。(2
30、)3X=99 X=33(3)5n=55 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拟困难,要让有实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状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n=999 n=11第9题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索,解决问题。和同座位同学沟通自己的思索过程。全班沟通:(1)从第一个天平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 (2)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 (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三、评价及反思组织学生先进展自我评价,小
31、组沟通后全班沟通。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11、12页。确定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1,练一练,练习三1-3题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2在详细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及难点:在详细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流程:一、教学例1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1)课代表坐在哪里?你能用数介绍他的位置吗? 生可能出现:A 第3排第4个 B 第4组第3个(2)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课代表的位置呢?(3)课代表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中队长坐在哪里?(板书)2抽象座位表,相识数对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
32、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二、稳固练习1生活中应用数对(1)根据位置写数对(练习三第2题)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吗?独立书写,全班沟通。(2)根据数对找位置(练习三第3题)学校会议室地面铺地砖,九块花色地砖分别铺在以下位置:(7,2)、(5,3)、(9,3)、(3,4)、(7,4)、(11,4)、(5,5)、(9,5)、(7,6),请你用彩笔给花色地砖涂上色。你发觉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学生操作后沟通。得出:表示同一行中花砖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一样;表示同一列中花砖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一样。
33、过渡:用数对可以很便利的表示一个人的座位,一块砖的位置,假如是一张平面图,数对能表示一个详细的地点吗?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学问?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13页。确定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练一练,练习三4题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2进一步学惯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重点及难点:进一步学惯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流程:一、教学例21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的点下面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 出示方格图,浸透坐标思想876543210 北 1 2 3 4 5 6 7 8 9 10 你能用数对表示
34、出大门的位置吗?请生汇报,说理。 嬉戏:猜景点 任选你想去的一个景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小组内同学看数对说地名,看看说得对吗? 全班沟通。 假如想去的景点是在( ,6),可能是哪里?得出:一个数能精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扶植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详细的地点。图上(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得出: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依次。 小强家的位置在(3,8),他要去的地方位置在(9,4),你能沿着方格线画出他的行走路途吗?过渡:数对能表示一个人的详细位置,平面图上一个地点,利用数对还能精确描绘一张图纸上一个图形的详细位置。二、稳固练习1.练一练
35、2.练习三第4题三、总结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补充习题第14页。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三教学目的:1经验用数对描绘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绘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2逐步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进步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实力。 3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相识,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及难点:旋转后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流程:一、完成书上的练习三: 1说说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2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横、竖比一比,说说你有什么发觉。 3说说学校会议室地面中花色地砖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说说你发觉花色地砖位置的
36、规律了吗? 4下面是试验小学所在街区的平面图 (1)请学生分别在图上用数对表示各场所的位置。指名沟通 (2)图上的(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说说通过比拟,你有什么体会? (3)小明从试验小学到图书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试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小强家的位置在(2,7),你能沿着方格线画出他家到试验小学的路途吗? 5下面是某校集合时各个班级在礼堂里的位置图 (1)说说各年级二班所在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留意要把各个班一个一个写清晰。 (2)表示某班位置的数对是(x,5),可能是哪个班? 说说x可以哪些数?为什么? (x,5)可能是哪几个班? (3)表示某
37、班位置的数对是(5,y),可能是哪个班? 小结:像这样的数对表示方法,只有一个数是确定的,另一个数没确定,它所表示的位置就是不确定的,可以某个整列也可以是某个整行。所以在用数对表示的时候确定要分别写清晰两个数据。 6在操场上设计摆放10盆鲜花和3盆绿色植物的位置。 说说:联络生活实际,你觉得摆放时要考虑哪些问题? 把摆放好的位置,用数对一一表示,你有什么发觉? 7(1)用数对分别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指名沟通 (2)把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后,画出该三角形,并用数对表示三个顶点的位置,你有什么发觉? (3)把三角形绕C点每次顺时针旋转90,一共画4次,看看最终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4)顺次
38、连接4个顶点,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8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 (2)假如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 (3)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 (4)假如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
39、么位置上吗? 二、课堂练习补充习题第15页。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相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简捷的方法,进展有条理的思索。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展及同伴进展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实力,获得胜利的体验。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找公倍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流程:
40、一、经验操作活动,相识公倍数1操作活动。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提问:通过刚刚的活动,你们发觉了什么?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像延长。提问:根据刚刚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沟通。4提醒概念。讲解并描绘: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41、。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二、自主探究,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自主探究。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沟通。可能的方法有: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引导:和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2
4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4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沟通: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三、稳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识1练习四第1题。2练习四第2题。引导:4及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及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3练习四第3题。四、全课小结五、嬉戏活动练习四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及3和4有什么关系?六、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16页。第二课时: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觉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