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高一地理教案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高一地理教案七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生高一地理教案七篇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1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2)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及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条件教学难点:1.游览价值2.市场距离教学方法: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旅游交通工具,旅客随便丢废弃物提问:这幅图片反映出旅游活动会产生什么问题?产生什么影响?回答,总结:略板书1、环境污染点击课件展示材料1、材料2提问:上述两材料,反映旅游活动中
2、存在什么问题?后果如何?回答,总结:略板书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点击课件展示材料提问:这段材料反映出旅游活动中的什么问题?有何影响?回答,总结:略板书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提问:上述几幅图片反映旅游活动中的什么现象?会有何负面影响?回答,总结:略板书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承接除了以上问题,旅游活动还会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板书5、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提问谁能说一下,旅游活动会怎样冲击正常社会秩序?回答,总结:略过渡承转略板书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1、游览价值提问从游览价值角度考虑,旅游资源开发要考虑哪些条件?回答,总结:(1)资源的质量。举例万里长城,秦兵马俑(2)集群状况。举例北
3、京景区承转旅游地的资源价值越高,其经济价值也就越高吗?(不是)讲解:与其他产业一样,旅游业也必须考虑市场因素。板书2、市场距离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讨论:为什么到杭州的游客以上海、江苏最多?而安徽、北京很少?师总结:略。提出经济距离的概念。点击课件展示“经济距离”动画承转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见,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点击课件展示“吸引半径”动画举例:北京、杭州、西安、洛阳板书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讨论:两地中哪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快一些?为什么?板书4、地区接待能力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自学板书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提问请同学读一下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概念,且
4、说出它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呢?师讲解:旅游环境承载量包含着景区资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对游人数量的适应能力,有的景区大,有的景区小。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讨论:两地在旅游的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方面有什么差异?回答,总结:略板书“旅游环境的保护”(让同学课下自学)课堂小结课堂反馈课下作业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2【教材说明】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设计理念】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
5、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教学难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教学
6、过程】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1.聚落与环境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
7、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展示课件中东南-带雨林区的民居,西-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师:总结归纳:(1)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2)圈建保护。(3)异地迁建保护。转承:有些极其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某国某地为保护自身特色和历史的珍宝,而成了全世
8、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了,那就要把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生:根据课件中图片回答,了解37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中有6处属于传统聚落类的文化遗产。三、开阔视野,迁移拓展师:放眼世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还有很多,这里是?(课件演示)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师:真棒哦!我们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这里?(课件演示)生:中国的威尼斯苏州。师:我们来谈谈你们对苏州的印象。生:水乡,园林,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师:苏州是我们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小桥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园林,真可谓是移步易景啊!四、晒晒收成,展我风采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苏州的组图。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分组讨论。设计意图
9、: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适应,和对苏州发展的建议,让学生把本节所得的思想加以应用,实现内化。五、归纳总结,收获累累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强化重点难点。六、兴趣盎然,走进生活师:苏州在发展,我们家乡也在发展,请分析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它的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到网上查找详细资料,写成小论文,相互交流。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3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能力目标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10、过程导入新课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中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中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略)讲述:中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学生介绍。(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
11、解、认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板书:一、北京概况位置、面积、人口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板书: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板书)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
12、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板书:2.北京的气候(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讲述:北京属典型的
13、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mm。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板书:3.北京的河流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
14、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150千米。提问,学生回答:略。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中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学生回答:略。讲述:(板书)四、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15、和国际交往中心。提问,学生回答,略。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文艺团体等。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
16、方。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4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二、本讲重点、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2、气候(板书)【提问
17、】根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原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3、河流(板书)【提问】继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4、资源分布(板书)【提问】从日本的资源分布图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原因:水能-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森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二、农业(板书)【提问】通
18、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板书: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的北海道渔场。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主要农作物:水稻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三、工业【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日
19、本工业分布图,并思考一下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5、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重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四、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板书)【引导】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人口多,密度大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2、人口问
20、题老龄化严重原因:(1)随着生活环境、饮食和营养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断降低(2)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3、人口分布太平洋沿岸平原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5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从容说课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泰国湄南河平原和
21、澳大利亚东南部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区别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在本质上就是综大差异的原因了。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l.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
22、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6地球的圈层习者水平分析:1、地球内部圈层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理论化,无法让学生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所以通过实物比拟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是一种比较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2、关于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学生在初中只能是看到过,在高中物理中还没学到该部分的内容。所以,我们地理老师就应当充当一回物理老师,要全面的把纵波和横波的相关知识讲清讲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
23、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掌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是莫霍面一个是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面,我们可以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略点。当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
24、作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知识与技能A、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A、初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B、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C、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特点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
25、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主题探究地球内部圈层活动中国古代对大地有一种说法:我们活人生活的地表叫人间,而地表之下的部分,叫阴间。阴间又分18层,所谓18层地狱么?你认为我们住的地底之下真的有18层吗?那我们的地球内部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的猜想都很有意思,想听听我的猜想吗?我认为地球内部结构就像是一个熟鸡蛋的结构,你相信吗?不信是吧!我这里有一个熟鸡蛋(小刀切开,展示给学生看)同学们能把看到的情景描述一下吗?(可对学生的描述进行鼓励性评价)那么我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结构也像这个熟鸡蛋呢?(自问自答)是不是我也把地球当鸡蛋一样用这把小刀给切开呢?或者像封神榜中的土行孙一样,可以到地下去看看呢?或
26、者又像凡尔纳作品地心之旅中的主人公一样一个火山口进一个火山口出呢?(都不可能)(有感而言:上天不易,下地也挺难)那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物质呢?教师总结:那么,人来是如何利用地震波来实现对地球的“-”呢?仔细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并结合图1.25,完成下列问题:2、对比纵波和横波,完成下列表格6、地震波在通过不连续面时,波速会不会变化?如果会,是如何变化的?(深入探究:据此你能推测出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吗?)7、根据你的理解,地壳的厚度会均匀吗?请举出实例说明(最后,教师可对比验证地球内部圈层确实很像一i个鸡蛋的内部结构)1、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要求:只看
27、鸡蛋不看书)2、完成后,教师给出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可分为外核和内核的相关知识和数据,再次让学生在已完成的示意图中做出上述内容。3、然后,教师在给出软流层和岩石圈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与学生可相互纠错。续作出软流层和岩石圈在地球内部圈层的相对范围4、最后可根据完成的示意图提问:地壳等于岩石圈?请说出它们的差异?过度:通过上述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下世界很“精彩”,其实地表世界“更精彩”,接下来我们在探究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学生回答:不是!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想!学生思考某一学生:由外向里共分三层,即蛋壳蛋白和蛋黄;厚度有差异,蛋壳最薄,蛋白次之,蛋黄最后学生哄笑学生讨论,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28、:如钻探技术、火山、温泉、遥感、地震波等等。学生阅读,小范围内合作完成上述7个问题学生相互纠错学生回答问题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和求证-,激发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作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探究地球外部圈层请根据图1.27和资料1,回答下列问题2、举例说明为什么地球外部圈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探究:你认为岩石圈是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还是属于内部圈层?去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每位同学,可任选一题,完成下列探究:(字数:200300之间)选题一:如果将来
29、,人类真的发明了一种能到地球深处的“船“,你认为,这样的”船“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选题二:以“一颗小水滴的旅行“为题,写一篇地理小论文。学生阅读、讨论回答课后探讨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分析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精神。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7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流域1.几个基本概念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流域的特性特殊性整体性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系:优点:水系发达,支流
30、众多,水量丰富缺点: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三、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土地退化2.植被破坏3.环境污染第二课时1.流域的开发的核心百年一遇。1933年以后,全流域再未发生洪灾,平均每年防洪减灾效益约2亿美元。思考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点拨:由于河流水量很不稳定,导致径流量小的季节无法通航,而修建大坝以后可以调节水流,增加径流量小的季节的水量,利于通航。航运水坝修建后,河流水位保持平稳,诺克斯维尔以下均可通航。目前,田纳西河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通过水运可达美国22个州。每年田纳西河水运的通航效益比陆路节省
31、约4亿美元(图3.23)。发电建成了30座水电站,同时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的电力供应基地。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一条“工业走廊”。阅读通过材料的阅读了解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工作原理。提高水质提高水质而采取的措施:如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旅游建立了一大批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宿营地和俱乐部,以及规模宏大的教育中心。目前,该流域已经成为一个的风景旅游区,旅游业收入成为流域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土地利用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
32、还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采取措施稳固河、湖岸线,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世纪8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说明:伏尔加河的案例可以作为另一种流域开发利用的模式,进行对照分析。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平伏尔加河的综合利用。3.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鱼群洄游产卵;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沿岸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污染严重。活动
33、目前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主要包括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六个方面。在开发过程中,只有建立和保持这六个方面的合理关系,才能保持流域的生态平衡,实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协调(图3.28)。1.根据图3.29,说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会导致其他五个方面的哪些变化。点拨:根据图3.28和图3.29,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也就是要增加开垦荒地、发展畜牧业、增加旅游设施,为造纸厂采集更多的原料。这些措施,有可能会使(1)旅游在更短期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从长期分析会导致旅游业萎缩;(2)由于农畜业用地的增加,会增加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量,从而导致水质下降;(3)由于农
34、牧业加强,用水量也有所增加,对枯水期的发电用水会有减少;(4)由于与(3)同样的理由,枯水期水位下降,航运条件变差;(5)由于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会加重水土流失现象,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小气候恶化、洪涝灾害增多,加重防洪负担。2.在土地利用之外,另选一个方面,分析受它变化(提高或降低)的影响,其他五个方面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将你的研究成果用图表示出来。点拨:如果我们选择河水水质下降,由此可能引起其他因素产生以下变化:(1)河水水质变坏会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比如水果、蔬菜、粮食、花卉的种植和畜牧业等,凡是用河水灌溉或引用的,都将受到影响。(2)河水水质下降,将会使旅游人数减少。(3)如果水质变差是由于“富营养化”的话,会引起水生植物滋生,繁生的水生植物顺流而下就可能堵塞水轮机,影响发电。甚至使溢洪道排洪不畅而影响防洪效果。(4)短期内不会对航运带来麻烦,但旅游人数减少,也会影响航运的经济效板书设计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四、流域的综合开发2.流域的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