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内容七篇.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9263359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教案内容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教案内容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教案内容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教案内容七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地理教案内容七篇高一地理教案内容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能力目标: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重点】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2.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过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即:1)若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2)若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3)夏至日,直射点

2、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4)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1)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或等长);2)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并与经线圈重合.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或面)的夹角(H),(注:不要理解成太阳离头顶有多高)其取值范围:0H90.正午太阳高度,即某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主要用它来度量某地天中的太阳高度,若一

3、天中的太阳高度都很小,那一天的太阳高度一定比这还小.规律:1)空间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方)递减.比如:假如太阳直射点在3N,那么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就是由3N向南北两侧(方)递减.2)时间变化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改变.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所以它的空间变化规律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改变.(归纳演绎法)H对地表影响:(利用人教版地图册P16右下图,并解说)1)太阳高度(H)越大,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表能量就越多,温度就越高;2)太阳高度(H)越小,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小,地表能量就越少,温度就越低.5.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1)夏季,一年内

4、白昼最长,太阳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3)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的四季春季:3、4、5月份;夏季:6、7、8月份;秋季:9、10、11月份;冬季:12、1、2月份.(比较法)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分界线,把地球分成五个温度带自北向南分别为北寒带,北温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节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组成部分,但似乎离学生们的生活太远。通过乡土地理的活例子,结合该节课程的要旨,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

5、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学情分析:本册书先讲“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即农业、工业,再讲交通。因此学生对这部分会比较陌生。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正确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可以增加直观的图片适当补充聚落空间形态的有关知识。本校高一新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操控能力,但是差异比较明显,建议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课本的地图等,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及相关实际案例,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

6、影响: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交通运输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读图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引用民谚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如今,宝成铁路沟通了巴山蜀水,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日新月异,成绩斐然。二、讲授新课(冷落)鞍马稀。”让学生试着填写诗句中缺少的词语,并展示

7、资料“扬州的变迁”,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及资料,引导学生得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影响的另一个方面: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二)交通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环节三: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出示图片:银川市地图,西夏、金凤、兴庆区的分布图出示案例:株洲市区发展地图。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分析株洲市区发展变化图,并结合自己家乡的首府银川主要的市区分布图,讨论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教师适当引导归纳。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教师的引导归纳,及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在生活的所见,得到聚落空间形态一般沿交通干线扩展,并且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8、环节四: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出示图片资料:“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城市带”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幅地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交通网络对城市带形成的影响。过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房价、地价不断上涨还有人们对于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工业区和高级住宅区逐渐向外围地区转移,而商业和服务业则向市中心集聚。工业区和高级住宅区逐渐转移到郊区,就得益与交通网的完善,随后大型购物中心、超市及休闲设施也向郊区迁移。那么这些商业网点(大型购物中心、超市及休闲设施)和商业中心的布局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是什么呢?(三)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

9、响环节五:展示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教材P84页图5、8和图5、9)思考:(1)请观察两张图,说说其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谁大谁小?(2)请分析原因。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说出讨论结果。设计意图:此过程中教师须引导学生从自然(地形地势)、社会(人口分布密度)、经济(经济基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科学技术等因素方面分析,通过影响交通运输的布局,进而影响了商业网点的分布密度。本活动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会分析和交流的能力。(四)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环节六:石嘴山市的大型商业区的位置和交通之间的关系。前布置好。在讨论中教师可与学生一起交流。(1)石嘴山商

10、业中心位置。(2)石嘴山的市批发市场分布。(3)装饰城与建材市场分布。(4)仓储超市。一、教材分析:本节着重介绍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教材的第一目阐述交通运输的有关内容,第二目分两块内容,首先简要介绍通信的概念,然后分别说明它的两种主要类型。第三目简要介绍商业贸易的有关内容。二、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能力目标: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2、学会分析邮政网络。德育目标:1

11、、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地域联系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具有评价某一区域某种商品运输方式合理性的正确观念。三、重难点: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四、学情分析:交通、通信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商业虽然同学们并没有接触过,在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应该没有问题。只要老师耐心疏导,一定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五、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自学法。六、课前准备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

12、,课内探究学案。(学生回答)联系方式:打电话、写信、上网等。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主要考虑的因素:安全、速度、价格等。(承转)大家说了很多地域联系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板书)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刚才大家提到了现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一些主要方式,像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交通运输。(板书一)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思考)与工业、农业生产相比较,交通运输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为什么?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既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改变被运送物品的自然属性和性状,它只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位移的主要手段

13、。2、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对交通运输的重大作用。3、当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1)指导学生完成学案【探究活动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2)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的要求是综合而全面的。(3)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在我们认识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后,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2】。4、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方向。高速化: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大型化:随着科技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路运输条件大为改善,栽重吨位大型化,克服了汽车运量小的缺陷。专用化: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

14、输过程中的安全。网络化: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要求,各种现代交通工具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合,组成了交通运输网络,使当今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愈来愈密切、愈来愈方便(提问)如果让你一个人待在家里不出门,你会想到用哪些方式与外界联系呢?通信这两大部门的任务和特点有什么不同?1、邮政通信:主要任务是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邮政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的特点,许多国家的邮政利用这一特点进而兼营某些金融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通信会受到台风,暴雨、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电信通信:主要任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

15、传递符号、文字、图象、和语言。组成: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终端设备:电话机、传真机、用户电报机、数据终端和图象终端等;传输设备包括电缆、海底电缆、光缆等有线传输设备和微波收、发信机和通信卫星等无线传输设备;交换设备包括电话交换机、电报交换机等,是实现用户终端设备中信号交换、接续的装置。由于电信利用电波传递信息,因此地形障碍可使电波发生反射、吸收现象,影响通信质量。(板书三)、商业思考:什么是商业?商业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1、教师引导: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2、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3】3、读商业的主要环节示意图,左边的框

16、图是收购。购进商品,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是商业活动的前提;右边一个框图是销售,商品由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它最终实现了商品的价值,这社会再生产周期创造了更新的条件,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中间一个框图是储存和调运,存、调是联结商品购销活动的必要流通纽带,因为购、销活动在时空上常常存在矛盾,例如,购进的商品,不可能立即销售出去,总需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储存过程,其中有的商品因季节性的原因,要求保持一定数量的商品储备,有的商品为了保证连续供应,要有一个大于平均需要的储备。同时,购进商品必须经过一个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或近或远的空间转移过程,即实现商品位置的移动,调运必须凭借交通运输来实现。因

17、此,存、调成为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商业活动这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商品流通即会阻塞。商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业通过租赁业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结)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讲的三种地域联系方式。当今社会,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越来越越广泛,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今天只有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适应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九、板书设计:一)、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的概念。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二)、通信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

18、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高一地理教案内容篇4一、说教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三章内容属于自然地理部分,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而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海水运动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坏境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此阶段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根据地图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学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综合分析能

19、力有限,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自主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对重难点的地理知识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地理知识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据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提升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情感态度

20、和价值观:(1)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3)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依据:此部分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有知识缺陷知识与技能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与方法1.分析法、讨论法。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展示,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2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山岳的三种类型。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难点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教学过程【活动】判断背斜和向斜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表现为山岭;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表现为谷地。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练习】褶皱构造判断及成因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甲乙两处何处是

22、山岭?何处是山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讲授】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1.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且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2.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交界处活跃,碰撞的位置多火山地震4.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地表的基本面貌亚洲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2.为什么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而大西洋沿岸火山地震相对要少?太平洋沿岸多板块交界处,印度洋沿岸较少3.新西兰地震的形成原因?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活动】褶皱构造与矿产1.为什么背斜多能成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油、气密

23、度小,上浮,因而分布在背斜。2.为什么“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水的密度大,由高处往低处渗流,因而分布在向斜。【讲授】探究分析: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隧道的良好选址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讲授】火山活动的影响有利影响: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磺、建材、能源(地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温泉);有利于火山研究(或火山科研考察)。不利影响: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当地冰雪融化,形成洪水;空气中的悬浮物增多,污染大气;火山灰漂浮在空中,影响航空和旅游业;还会使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减少,引起地面温度下降;火山喷发的有毒

24、气体会影响到人的健康。高一地理教案内容篇6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3、提供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就方面的差异,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山地的三种类型。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方法与手段模拟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

25、学习法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山地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系,所以,在讲述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之后,本节将山地作为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单独讲授。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本节在讲述了山地的形成之后,还以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案例,剖析了山地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所以,本节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地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另一个是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本节以山地为案例,对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更

26、为深入理解,学会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对褶皱和断层内容的处理。褶皱山和断块山都发育在一定的地质构造上,所以,教材在讲述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的时候,都是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些基本地质构造的形成讲起的。它们是学习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基础,但不是最后的落脚点。最后的落脚点是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基本形态。火山部分内容组织。教材从三方面介绍了火山,即火山是如何形成的、火山的结构、火山的规模。在火山的形成部分,教材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火山活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一种是裂隙式喷发与玄武岩高原的形成,一种是中心式喷发与火山锥的形成,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

27、的火山喷发都能形成火山锥。这给学生将来有机会到野外观察火山提供一个基本常识。高一地理教案内容篇7一、本学期高一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严格遵守新课改的思想,在教学中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在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确保高中教育的稳步前进。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必修一整本书和必修二的部分内容,为下学期的会考奠定基础。必修一中涉及自然地理知识,所以有几节课特别难,比如:第一章中第三节,第二章中的第二、三、四节,这几节是必修一的重中之重,也是会考中经常考到的内容,因此对于这几章,我打算放慢速本学期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积极辅导,及时进行单元测验,对试卷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成绩二、学情分析:2、多听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积累经验,不在与教学时间的长短。应该尽量多听课,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那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所收获。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强个别辅导,课堂上给他们机会,不歧视他们,肯定他们的努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